诠释心中的一城记忆

作者: 云微微2021年10月30日心情日志

日子

在壶里

把镌刻的记忆

沏出茶色

检视

时光的味道

是甜还是涩

目光沉入杯底

水面上

泛起一层淡淡的

乡愁

离群索居

让自己成为牧歌的

主角

这样才能与你同行

沙湖的眼泪

被岁月

晒成白鹤滩上的

几滴鸣叫

这等待的时光

虽然漫长

却值得虚度

墨在宣纸上呐喊

把流动的渴望

凝固在风中

山水桥边 独坐夜

叩问一叠书简

听潮

蓝调 摆渡想象

是否

还能抵达一条河的

远方

蝇头小篆 雅乐

在迂回中走过

该有的仪式

青衣

袖里的磨难

在一片掌声里重生

我在等待的日子里

把自己过成了你2014年,刚刚离开首都走出校门的我面对包头这个陌生城市,复杂的情绪中有一些不甘,初入社会的我向往着大城市能给人带来的种种机会,五光十色的快节奏生活似乎才能调动起我全部的生命热情。

那时,关于包头的很多故事,对我遥远且抽象。当我真正走入这座城市,那些曾经零星的片段开始生动可感,带给我源源不断的滋养。

包头是一座移民城市,从小小的水旱码头,茫茫的戈壁滩到如今拥有两百七十多万人口的草原钢城,她敞开胸怀欢迎每一个落地生根的旅人,融合和包容是这个城市的魅力和底色。正因为这样,各民族才能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聚居融合、相互依赖、彼此塑造,深深嵌入到彼此的历史和记忆中。这片土地上孕育出多元的文化,昔日水旱码头商贾云集,练就了包头人的精明务实,培育出极具地方特色的蒙商文化;达茂草原的浩瀚朔风雕刻出包头人悍勇和强健的体魄和精神。新中国成立后,一批批援建大西北吃苦耐劳的产业工人为这里带来了伟大祖国对边疆人民的深情厚谊,也畅通了塞外边陲向祖国内地学习的通道。

1928年,地质学家丁道衡指出,包头为内地与西北各省交通之枢纽,四通八达。运输甚便,出路甚多,苟能于包头附近建设一钢铁企业,则对于西北交通应有深切之关系,其重要又不仅在经济方面而已。

白云鄂博,蒙语又名富饶的神山,是蒙古族人民世代繁衍生息的圣地。在草原牧民的眼中,白云鄂博是他们的守护神,千百年来俯瞰着众山和草原,保佑此处风调雨顺,牧民和顺安康,这里有方圆数百里最大的敖包,在与长生天最近的地方,作为草原守护神的寓所。历史进入新纪元,护佑草原儿女的神山赋予了新使命。1953年7月25日,是白云鄂博历史上重要的一天,隆重的敖包搬迁仪式在这一天举行。白云鄂博的牧民用赤诚和行动汇入齐心协力建包钢的时代洪流中,每一次重温这一段佳话我都会眼眶湿润,民族经济发展与国家战略紧密相连,成为义无反顾的行动自觉。

在包头生活,更让我感受到扎扎实实的幸福感。包头,有鹿的地方,鹿是这座城市的精灵,轻灵迅捷,给这座以钢铁和工业著称的城市注入了清新灵动的内涵。我喜欢拼搏昂扬具有现代精神的包头,也钟情其独特的历经岁月浸润的人文魅力。我所钟情的包头藏在充满质感的日常生活中,是静立在我家不远的绿色氧吧赛汗塔拉;是熙熙攘攘中充满烟火气、热情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摊位上永远摆满撩动视觉和味觉的各色新鲜食材的农贸市场;是深藏于小巷中满足美食饕餮享受的特色餐饮店……那些根植于本土的质朴真诚和涓涓热情,推动着这座城市充满活力和生机。

赛汗塔拉,对于我有别样的意义。在任何一个迷茫的时刻,总喜欢来到这里,漫步在这方城市草原中,听觉和嗅觉都变得敏锐,时常能获得在都市中没有的惊喜,比如说偶遇一只野鸡,与一列马队不期而遇。晦明变化中时间有了颜色和质感,飒飒长风中感受空间的苍劲坦荡,心情也豁达了许多。望着远处属于现代文明的灯火,心情却澄净踏实,对这座城市有了深深的归属感。赛汗塔拉,不仅仅是包头这座城市的绿色氧吧和文化地标,也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身处其中,你会被从你身边一闪而过的少年满满的青春和活力感染,从拍摄婚纱照年轻夫妻的甜蜜中分享爱情的美好,从牵手散步银发夫妇的相濡以沫中体味平淡的幸福。日出日落之间,一座城市的肌理就藏在这样的公共空间中。

17岁离开家乡呼和浩特外出求学,年少时我对一个城市的感觉是模糊且表象的。工作后来到包头,真实深切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呼吸和脉动。她的一街一巷、山川草木、历史人文,和我联系的如此紧密,我们相互关联共生共情。这份情感和体验为我蓄积扎根于此奋力向上的饱满力量。有理由相信不远的明天,美丽的鹿城会不断丰富那些独具特色的城市名片,新的城市符号一定会像草原钢城一样标注着蓬勃向上的包头。我们一起努力,用饱满厚重的文化打动那些曾经在这片美丽土地上驻足的人们,用温暖的文字诠释自己心中的一城记忆,记录下这片土地给我们的滋养。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