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年元宵节

作者: 吕强2021年12月15日情感日志

时光薄情,从不肯为谁停下忙乱的脚步,春节的温暖还来不及细细品味,转眼之间,元宵节又将悄然而至。在冬日一个风和日丽的中午,我和几位朋友相约一起去古商城游览,欣赏一下节日里的古城风光。

和朋友漫步在古色古香的大街上,脚下踩着斑驳沧桑的青石板,穿过华丽高大的牌坊,大红的灯笼悬挂在街道两边,烘托出喜庆祥和欢乐中国年的气氛,古老的街巷变得更加妩媚,更加靓丽,更加飘逸。看着屋檐下随风舞动的灯笼,与青砖碧瓦交相辉映,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的元宵节。

按周村的风俗,不过完正月十五元宵节不算过完年,也许是要让这正月十五来唱年节的压轴戏吧,孩童时期的我最盼忘的节日除了春节以外,便是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佳节了。记得有一年我还上小学一年级,元宵节一大早吃过早饭后,我便坐在父亲自行车前面的大梁上,早早来到表演地点,望眼欲穿地等待着表演的舞龙队、芯子方队、欢乐秧歌队、高跷和舞狮等表演队伍的到来。盼望着,盼望着,终于在震耳欲聋的威风锣鼓声中,一年一度的民间大型扮玩表演拉开了帷幕,舞龙队蜿蜒盘旋,花轿旱船一步三摇,舞狮队,摇头摆尾,时而腾空,时而倒立,几只狮子,或双狮戏球,欢闹嬉笑,或腾跃高桩,威风八面,尤其是前面引狮子的舞狮人,在几张摞起来的大方桌上连翻十来个跟头,引起现场的一阵叫好声,现场看扮玩的群众也是熙熙攘攘,里三层外三层围的水泄不通。在拥挤的人流中,小小的我自然哪里也挤不进去,急得直跳,这时候父亲总会把我扛在他的肩上,让我看个清清楚楚,那一刻,坐在父亲肩头看民间扮玩的我感觉是最幸福的。

民间扮玩最后的重头戏就是芯子了,说起周村芯子,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被列入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芯子类似民间的抬轿,往往根据规模及剧情需要在底座四周彩饰了亭台楼阁、石桥彩虹、花卉等道具,踩芯子的大多是孩童,他们高悬空中,看不出有立脚之处,其实这是靠底座中通出的那根叫芯子的坚固铁棍支撑的,铁棍也被装扮成树枝,花束或其它道具,使人看不出来。小时候的我一直疑惑于这点,直到长大后有一天看老艺人们扎芯子才知道了其中的窍门。踩芯子的孩子们扮演的大多是戏剧故事、民间传说中的知名人物,如《三国演义》里的吕布与貂蝉,《白蛇传》中的许仙与白娘子等,一个个随着鼓乐的节拍颤颤悠悠地进行表演,并不时生动传神地甩着水袖,衣袂飘飞,翩翩若仙。

随着扮玩队伍的逐渐走远,人群开始慢慢散去,我这才感到有些饥肠辘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候的扮玩现场不像现在卖小食品饮料什么的随处可见,仅有的几个摊位,只是卖些心灵美水萝卜和冰糕之类。父亲看到我疲惫的样子,对我说:“走,我领你吃馄饨去。”到了馄饨店,父亲找了一个座位让我在那里等着,然后自己去排队,不多时,父亲便端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放到桌子上让我吃,看着薄皮大馅的馄饨,高汤里还撒着香菜末儿,真是色香味俱全,冒起的阵阵热气不断撩拨着我的味蕾,我无暇顾及吃相,不到几分钟一碗馄饨已入腹中,吃得甚是酣畅惬意,感觉唇齿留香,美味无穷。粗心的我吃完才发现父亲只买了一碗,我问父亲怎么不吃,父亲笑着说:“爸爸不饿,你先垫垫饥,回去咱们再吃水饺和元宵。”

多年时光一晃而过,如今参加工作多年的我忙于工作,已有许多年没有去现场观看民间扮玩了,然而,儿时元宵节扮玩的一幕幕情景,还有那碗美味的馄饨,时时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温暖而又柔和。元宵节到了,心动不如行动,回家和父母一起品尝美味的元宵吧,再看看元宵节的扮玩和节日的花灯,重温儿时美好的记忆,我眼前仿佛又看到了那欢呼雀跃、人如潮水的元宵节美景……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