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情人节

作者: 李广荣2022年03月10日随笔美文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

因为七夕,因为牛郎织女的故事,我下意识地看看电脑右下角的时间,哇!快11点了。我不由起身,踱到窗前,拉开窗帘,仰望夜空。不料,窗外的夜空,一片漆黑,不见天河,不见星光,也不见新月,好像是夜雨的迹象。联想起晚饭时收听的央视气象预报,说明后天将有一次大面积的强降雨,我顿时多了一份伤感,多了一份惆怅。

七夕相会,一年一度,自然有一种凄婉的美丽。牛郎织女的故事流传几千年来,就着上了复杂而沉重的色彩。

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雏形,当见于汉乐府诗。《古诗十九首》就显得明朗多了:“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从《迢迢牵牛星》这首诗里,我们隐约可以看出牛郎和织女可望而不可及的离隔痛苦。

而在曹丕的《燕歌行》和曹植的《洛神赋》、《九咏》里,牵牛和织女已成为夫妇了。曹植《九咏》曰:“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七月七日乃得河鼔之旁一会。”这可能是当时最明确的记载。然而,牛郎织女故事的定型,应该是在汉魏之后。如南朝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就有比较完整的描述,书中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聪明能干,长年织造云锦,自从嫁给牛郎以后,就不再为天帝织锦。于是,天帝大怒,强迫她与牛郎分离,只许每年七夕相会一次。相会时,喜鹊为之架起彩桥。书中还记载了“牵牛织女聚会之夜”,人间女子“结彩缕,穿七孔针”和“乞巧”的淳朴风俗。后来,牛郎织女的故事经万口相传,你添我补,日益丰富,文人便将其用为夫妻或情人相会的典故。

这样就增加了牛郎织女七月初七鹊桥相会的情节。

从古至今,牛郎织女的爱情悲剧,不仅在民间形成众多美好的传说,也为历代的文人墨客提供了大发幽思的浪漫题材。在唐诗中,最为感人的当属杜牧的《秋夕》,这是一首宫怨诗,诗意深沉而含蓄,诗境优美而悱恻。

而在宋词里,最值得欣赏的是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词人所写,毕竟是胸襟不同于流俗。他对银汉双星所抱的观念,乃是“千秋不仗片时争”,而并非那种只争朝夕,整日厮守,不可须臾分离的态度。为此,这首词压倒了历代群芳,成为千古绝唱。

七夕,好一个“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啊!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