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中的“风语者”

作者: 项顼[文集]2022年03月26日心情随笔

早在几年前就听说吴宇森执导的《风语战士》在全球上映,可惜一直无缘观看。前几天,终于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里看到美国米高梅公司出品的电影《风语战士》。这是一部以反映美军在二战期间发生在太平洋塞班岛上的进攻战役,1944年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胜利,但日军总能破译美军的军事密码。美军招募了几百名印第安纳瓦霍人加入海军,并训练他们使用当地的土语作为通信密码。日军为了破译这一特殊密码,千方百计想俘虏印第安军人。本片的主人公海军陆战队员安德斯和“公牛”,接受命令保护印第安军人(即“风语战士”)。于是围绕这些特殊的“风语战士”,日军和美军在塞班岛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战斗。

《风语战士》中的担任密码通信的战士本 亚兹和他同族一个会吹类似笛子的纳瓦霍战士一起,配置到美军前线突击队中。纳瓦霍战士利用他们的本民族语言作为美军通信的密码,使得战场上的日军无法进行破译,这为美军在战场上取得主动起了重要的作用。海军陆战队员乔 安德斯(尼古拉斯 凯奇饰)负责对本 亚兹进行保护,这种保护有双重任务,一是在战场上尽量保护纳瓦霍通信兵的生命安全;二是当纳瓦霍通信兵在战场上如果一旦被日军俘获时,在必要时刻为保护通信密码不至泄露,不惜牺牲战友生命为代价。这在我以前看到的前南斯拉夫电影《桥》中的情景中想见。

影片中的主角乔 安德斯是一位非常勇敢的战士,他是所有在二战中同法西斯军队作战的英勇战士的缩影。从他的身上可以更多地理解战士在战争中的作用和地位,正是他们付出血肉之躯,才换来战争的胜利,赢得世界的自由与和平!

本·亚兹和他同族战友,由于战争的特殊需要,由一个平民成为战士,最初的兴奋因战役的开始而变得茫然。面对战争的残酷考验;面对战友的牺牲;面对日军的凶残。在战火的熏陶下,渐渐的成长为一名勇敢的战士。全篇的情感冲突围绕白人与纳瓦霍人的种族隔膜与沟通和后来发生紧急情况时要杀掉纳瓦霍人以保护密码的人性矛盾展开。使影片在战争之外,更注重了对人性的探讨。

在残酷的战斗间隙,另一名纳瓦霍战士吹响了那类似笛子的乐器,轻松悠扬的纳瓦霍民族音乐在战地的上空显得平静和安谧,唤起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怀想。另一名白人士兵受到感染,和着音乐吹起了口琴,种族之间原本的隔阂,通过战争得到了暂时的化解。

影片的结局是乔 安德斯为保护本 亚兹献出自己的生命,为他和本 亚兹在战争中结下的友谊作了最好的注脚。

真正了解二战历史的人都会知道,本片故事中所涉及的关于纳瓦霍人的事情的确是史实,作为美国最大的一支印第安部落,纳瓦霍族对于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此,美国总统乔治 沃克 布什(小布什)还曾为4位尚健在的纳瓦霍军事密电码的发明者颁发了代表最高荣誉的“国会金勋章”。以表彰他们在二战中所作出的贡献。

影片耗资1.2亿美元,播出后,离预期效果有些许差强。这和后期制作期间的一次试映有关,据称看完样片后,马上就有影评人把吴宇森的这部新作劈头盖脸地数落了一顿,说他完全就是把《野战排》《拯救大兵瑞恩》等经典战争片七拼八凑攒出来的一部B级影片。影评人化名指责《风语战士》是一部“金玉其外”的失败之作,批评它战争场面明显抄袭,故事沉闷,爆炸场面不停重复,制作粗糙到能被人一眼看穿,以及尼古拉斯 凯奇过火的演出等。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指责《风语战士》的战争场面还是以往的壮观与残酷,吴宇森的“暴力美学”完全被一次次无聊雷同的爆炸场面所取代。

事实上,我以为并非完全如此,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这包括对战争和人性的理解,归根结底是对作为具有华人文化背景的吴宇森在执导美国二战重大历史题材影片上的认同。
 

作者项顼的文集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