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渡瑶溪村

作者: 李民郴 源清2022年03月29日生活随笔

古渡瑶溪村坐落在桂阳县和平镇境内的舂陵江畔。

一江一渡,一船一桨,在这里划过了近千年时光。

古渡千年沉淀,显得厚重、沧桑。

古渡码头:驮着收成通九曲

冷兵器时代,船是重要的运输工具,水路是商贾看重的运货渠道,瑶溪古渡的码头便应运而生。

码头从瑶溪村一条石板路通到江边,约有一百多米长,石板被挑夫们的双脚磨得光滑鲜亮。为方便用小船运货到商船,村里花巨资修建了一条直达江中的水槽,水槽引山泉汇水,清澈见底。

伴随我国近代商业的发展,水运业也成了瑶溪村的一大主要产业。经过长期积累,到民国初期,瑶溪村已有商船二十四条半,其中半条船是与史家渡村合造。史家渡原来也是一个古渡,后由瑶溪村的分支在此建村接管。瑶溪码头的货运承接附近六七个乡镇的货物,商船沿江一路北上经湘江,过洞庭,闯长江直达武汉。货运集散地域广阔,码头的发展有了深厚的根基。瑶溪水运业一天天成长,其商业的触角也延伸到外面的世界。

清朝中后期,村里先后在衡阳、长沙、武汉等地的码头购买了商船泊位,在码头附近还购置了商铺,用以直销从村里运来的一些货物,商家的利润颇丰。商铺的运营管理釆用轮值制度,由村里五大脉轮流派人管理,一年一轮值。村民李泽民因为经营有方,从1917年到1923年,在武汉商铺管理了七年,为村里创造了不少财富。

码头货物吞吐量大了,相应的基础设施也必须跟得上,于是人们在码头的江岸上也建起了一排商铺。一部分空间用于存放货物,另一部分则成了用于经营生活必需品的商铺,如猪肉铺、油盐铺、豆腐坊、南杂店、粜米厂等。

据村里老人回忆,商船归航时从大城市带回来的那些小商品特受村里姑娘和小媳妇们的喜爱。有一年,舂陵江发大水,据说是几百年难遇的水灾,江岸的商铺全部被淹没,商家损失惨重。后来为恢复经济,商家在村边重建了一排商铺。

村落文化:忠孝礼法存正气

瑶溪村族谱开篇就有“十六条广训”,其内容借鉴了康熙皇帝的《圣谕十六条》。“十六条广训”:笃宗族以眧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气、黜异端以崇正学、圣心祇遵、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恤下民重惩其敝、诫匿逃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雠忿以重身命。这“十六条广训”的传承体现了瑶溪村先辈以德立命,以法治族的方略。瑶溪村西公堂大门的对联“宗团展鸿发,忠孝仁义乃皆人生事礼;族睦有良图,俭让行人才是天伦乐事”呈现出了瑶溪人所崇尚的道德规范。此对联内容与“十六条广训”构成瑶溪村落文化忠、孝、礼、法的基本构架。

忠于国家,热爱家乡。忠于国家一个具体标志就是要赴国难。抗日战争爆发后,村里先后有19位热血青年义无反顾奔赴抗日战场,为国家抛洒热血甚至献出生命。李民亮是现在唯一健在的抗战老兵,今年已95岁高龄,在“保卫常徳”战役中荣立战功,抗战结束前回家居住。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他又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瑶溪人忠于国家也体现在了“隆学校以端士气”,致力于培养人才效忠于国家。瑶溪人历来崇学之风甚浓,早在明末时期,村里就修造了学校,并建有治字炉(专门用于文人焚烧废纸、废文稿的建筑)。那时候学龄儿童就可以免费入学读书,凡考取中级以上学堂的学子,由宗族资助完成全部学业。可以说,早在四五百年前,瑶溪村就普及了教育。因此,瑶溪从明代建村后便人才辈出。族谱记载,明清时期,当时这个不足千人的村庄就有文人庠士130多人,七品以上的官员110多人,四品官员1人,侍郎30多人。

瑶溪人的忠,还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热爱家乡。瑶溪人致力于把家乡建设成美丽乡村。该村建村后,修造桥梁5座,凉亭13座,水井15口,公堂两座,并建有供村民开展文化活动的书房5栋。该村历代文人撰写的瑶溪八景诗,赞誉了瑶溪村的美丽风景。其八景有梵宇虹桥、瑶溪古渡、大夫灵庙、神灵无比、叮当石坑、躲雨仙迹、砥柱滩石、山江潮水。八景诗所咏诵的既有自然风光,又有人文景观。村里的设施很多都是由村民公益捐资修建的。

明朝万历年间庠生李逢监在三个儿子尚未成家立业时,毅然拿出家里所有积蓄修造石拱桥一座,后人称此桥为逢监桥。村里的建筑还有寺庙、尼姑庵各一座,那余音袅袅的梵唱,虔诚中诉说着这里的平和、美好。

瑶溪人心目中的“孝”除孝敬长辈这一主流思想之外,还包含更多更广的思想,如族谱中对于“非孝”进行了定义:“居处不端非孝、事君不忠非孝、位官不敬非孝、朋友不信非孝、战阵无勇非孝”。族谱对大孝之人和事也予以了记载,既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也被族人千古传颂。

瑶溪人的礼,不但有礼节、礼仪的本义,也有明理等引申义。该村礼仪有冠礼、婚礼、丧礼、祭礼等,对所有礼仪的基本要求是“崇礼教,经大道,宜时俗,著礼节”。行礼的过程中,要讲道理、讲规矩、讲底线。该村对婚礼就有“四按”的要求:“按身及主婚青无期以上丧乃可成婚;按幼童不可议婚;按议婚不可慕富贵;按婚礼不可论财”。

讲法律是瑶溪人自建村以来一直遵循的行为准则,其村“十六广训”中就有“讲法律以敬顽愚”之训条。训条中说,囯家法律是“帝王不得已而用之”,若人人“明其意,达其情,则囹圄可空、讼狱可息、故惩创于已然不若警惕于未然”。加强对村民的法律教育,当村民们“明其意,达其情”,犯法的事自然就少了。对此,瑶溪先祖制定了“八教八戒”之家训。“八教”是 “教孝、教弟、教忠、教信、教礼、教义、教廉、教耻”。“八戒”即“戒游惰、戒奢侈、戒骄傲、戒嫉妒、戒嫖赌、戒匪窃、戒构讼、戒溺女”。村里不但要求村民遵守囯家法律,同时制定了内容广泛、执法严格的族法和乡规民约,对113种违法行为明确制定了相应的惩处办法。

龙舟竞渡:激情奔放聚精神

舂陵江九曲十八弯,当江水流到瑶溪村后,便沿一条直线向北奔流而下,直线距离约有10公里,这便是闻名遐迩的十里塘。十里塘这个大自然的作品,为当地的龙舟比赛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虽然这里的龙舟比赛始于何时已无法考证,但从清朝后期至解放前夕的一百多年间一直十分火爆。此地龙舟比赛参与的村落不多,只有十里塘沿岸十来个村庄参加,且是村民自娱自乐之举。不过但凡参加比赛的村庄都把一年一度的龙舟比赛作为村里的重大活动来对待,并成立了专门的理事会对龙舟赛进行长期谋划,为争得好成绩不遗余力。大村庄以房为单位,每房出一条船参加比赛。瑶溪村是大村,有5房,即有5条船用于参赛。小村子实力有限,也会毕其财力打造一条船来参赛。每条参赛船共有18人参加比赛,其中鼓手1人,舵手1人,其他16人为划手,这都是村里精选出来的大力士。每年比赛时间定在中秋节前进行,一共赛两天。这项赛事为这里的节日增添了喜庆、热闹和激情。比赛开始前,所有参赛队伍统一到一个叫观音阁的地方祭神,彰显出了邻里村民的和睦。同时,参赛村庄的村民无论男女老少都会赶到江边为本村的龙舟加油助威,整个十里塘江边两岸人山人海。每当比赛开始后,龙舟上的鼓点声、参赛队伍的吆喝声、江边村民的呐喊声响彻云霄,活生生一幅激情奔放的画卷。

舂陵江不知疲倦地日夜奔流着,江畔古渡瑶溪村经过近千年的繁衍生息,外迁至七个村庄,本村留有千余人口。当时光倒流至公元1970年,离瑶溪村舂陵江下游不远的野鹿滩,建起了一座雄伟的建筑——欧阳海灌区拦江大坝,一个超大型水库正式启用蓄水。从此瑶溪村原址连同古渡码头沉没在一片汪洋中,但古渡的故事却深深地印在一代代瑶溪人的记忆里。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