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陋巷

作者: 张全友2019年09月29日散文随笔

东西走向的一条巷,有一排门,曰街门。门里,向北,是一排排砖砌瓦盖的房屋。一早一晚,从这些门里走出走进的,是一些面挂土尘的人们。他们也招呼:吃啦?喝啦?嘿嘿。乡村图景,牛羊已属稀物,从那方方街门里开出了突突突的农用拖拉机,踏上去,油门一踩,载了一家劳力,驰向田野。满心事想着的,是秋天,那些硕果累累的不菲收获啊。

春天想来就是这样,对于乡下人,憧憬着秋天丰硕的成果,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巷子里,一时间安静下来。一把把铁锁,锁住了生活的喧嚣。再细端详,也确实不算洁净:墙体斑驳,土路遇雨泥泞。这样,称谓是陋巷,实不为过。

到了傍晚,巷子里居住的人们,又三三两两回来了,巷子一瞬间,又仿佛复苏的孩子,热闹起来了。

突然来了一个外乡人,是一个收购古董的。他手里握着一个干电池喇叭,将一辆三轮车停靠在陋巷的出口,一口蛮音地大声喊:收购古物的哩——要白瓷的毛主席坐像,要《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的连环画,各种各样的旧挂图,要铜钱、斗阁、旧称、铁锁……巷子里的人们,劳动一天,也累了,出来看看,算作歇息的一种。他们很好奇地围拢过来,有的还真从家里收拾出一件两件古物来,交给这个外乡人去看,再行讨价还价。有一个女人,找出了一尊毛主席的白瓷坐像来,递到那外乡人手中。只是那像,破了一个口子,外乡人一口蛮音商气,说:你这品相不好了,破了一个口子,我就给不了你大价钱了。那女人一把抢回了毛主席像,手里小心地捧着说:你不给我大价钱,我还不卖呢。于是,她就跟一个巷子里的人们淡然述说起了这尊毛主席像的来历。原来啊,这尊像,还有着丰厚的岁月和故事哩。

这个女人说,像是他们结婚那年,在镇上供销社买的,花了两块钱呢。那年头,两块钱,贵啊!她说她做红卫兵那时候,做梦都想着毛主席,和她男人结婚,她没有啥要求,就是要了这尊毛主席像。现在,时代不同了,一切都已经过去,何况,这个像,也有点破,给个好价钱,也就卖了。她说完这席话,人们也散了伙。这个外乡人,到底没有在这里淘到什么值钱的古董,也就驾车而去。

巷子里外,复归平静下来。那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巷,有一排门,曰街门。门里,向北,是一排排砖砌瓦盖的房屋。一早一晚,从这些门里走出走进的,是一些面挂土尘的人们。许多年来,他们都是这样。巷子也是,老一副旧面板儿。有时候,巷子里也要发生些有关生死的故事。故事吗,到底也很贫乏,但大家伙都生活得单纯,扎实,老道。他们呢,一句话不对,也要吵上几句嘴,一高兴了,也要去铺子里买点白酒和滚刀肉回家,吃着喝着,其乐融融的。

只是现在,黄昏时分的日色,滑过了树梢,整条巷子里的时间,也仿佛尘埃落定。一方方门前的土路上,泛滥着村庄历史歪歪扭扭的足印,轻风没有吹走当下的萧瑟,陋巷僻静的时候,会如此地沧浪。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