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愿景

作者: 叶之秋2019年11月28日散文随笔

这几年家乡的变化很大,像我这样十年没有在老家居住,看什么都觉得陌生。

因为脑海里始终回想孩童时记忆中的场景,模糊中也能感知到曾经的桐树成林,每每下雨胡同里泥泞不堪,走到哪个村庄都有麦秸垛,玉米秸秆围成的院落,长满荒草坍塌的老屋,还有散落的石磨,拖拉机油污发黑没有护罩。夜里的村庄,一阵接着一阵的狗吠,没有路灯和光亮,一片漆黑。明月高挂或者积雪遍地情况就不一样,到处蒙蒙亮,犹如凌晨五点钟左右的模样。

豫东平原,良田广阔,村庄密密麻麻,人民勤劳朴实。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战略的深入开展,在建筑风格,居住环境都有很大改善。我读高中那会,老家是贫困落后的模样。村里搞养殖的一户买了家用轿车,也是全村仅有的一辆。大部分通过种田卖粮,闲时打些散工获得收入。年轻人出去打工,孩子留给父母照顾,这应该是人口众多造成的,经济收入不允许同时供养几个,年龄大的必须早早辍学,一般维持弟弟妹妹的高中学业完成。

秋天里下乡贩卖苹果的人穿着露着棉絮的大衣,面料油光发亮。家里养牛羊的,每天都到田地里拔草,拉回一板车,用铡刀切碎,淘水,去喂。总能见到做小生意的外乡人,理发、收购家禽、卖小零食、熟食、炸爆米花、收破烂、还有表演杂技,置换水果应有尽有。村里的房子大都是红砖瓦房,三间筒子屋,后来随着攀比风结婚盖新房都建两层小楼带天窗。因为买不起摩托车,班车赶不上,我有段时间骑自行车到离家二十多公里外的县城上学。村里年轻人都出去打工,留下老人带孩子,接送上学。老百姓过日子,讲究精打细算。土地提供了大部分生活所需。白面大米,蔬菜瓜果。沿用了老一辈的耕种方式基本做到自给自足。谁家红白事,全村人都帮忙张罗,小村庄很热闹。

国家十分重视“三农”问题,颁布了一系列惠民富民政策。蔬菜大棚,新型种养殖兴起,都相应的增加了农民收入。娶媳妇盖房子,现在建起小别墅,村庄卫生环境的改善,绿化全覆盖,使之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幸福感增强。可知,老百姓的幸福感大都来自于获得感,没有丰厚的收入,没有医疗、教育、农业生产、养老、扶贫各方面的优惠补贴、保障措施,不能享受社会主义发展成果,单单依靠一亩三分地根本谈不上幸福!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国家已经在实施用三年的努力缩减贫困人口数量,改善人居环境,对贫困群体对口帮扶,争取实现富裕过上好日子。这是伟大的党情系民生,勇于担当,不忘初心,引领时代进步的具体体现。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