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的自信

作者: 侯国平2020年11月26日原创散文

清朝末年,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列强大举入侵,清朝政府为挽救危局,1901年,慈禧太后用光绪皇帝的名义宣布实行新政。第一筹饷练兵,第二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第三废料举,育才兴学,第四改革官制整顿吏治。慈禧太后的改革力度,不能说不够大,连一千多年盛行不衰的科举制度也就此终结了。

1901年到1905年间,慈禧太后先后颁布了三十多道懿旨,从政治、经济到社会生活和教育,无不推行新政,使整个社会面貌一新,出现了短暂繁荣景象,其实清朝自乾隆中后期,闭关锁国就开始走下坡路,国势每况念下。倒是同光两代,让民休养生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经济有所恢复。特别是随着江南制造总局、福建马尾船政的建立,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天津、江浙的纺织工业,湖南的金属冶炼,广东的水陆运输等行业,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也正是这些改革开放带来的实际成果,让慈禧太后飘飘然,底气十足,非常自信。一次因大臣办事不力,慈禧便在朝廷上大骂,我大清国力昌盛,百姓富强,虽然现在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但底子在,不是什么人随便可以推翻的。随后,慈禧指着官府内正在燃烧的蜡烛说,要大清灭亡,除非灯头朝下。

慈禧这话,现在可以当作笑话听,说明任何独载者都是目光短浅,愚蠢可笑的。但她当时拍着胸脯说出这话,一定是信心满满的。

慈禧的底气来自哪里呢?首先她认为自己并不是顽固不化,一条道路走到黑的独载者,而是顺从了民意,搞了新政,打开了国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经济有了活力,老百姓生活有了改善。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老百姓一定会心存感激,放声歌唱他的正确领导,怎么可能会起来推翻大清江山呢?

慈禧的自信绝对不是对专制理想的追求和坚持,而是对自己政治手腕的自信,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变动莫测,捉摸不定。比如,当她脑子一热认为红毛鬼子不堪一击时,就公然向西方列强英、法、德、意等十一国宣战,并成立了神虎营,专门去和洋鬼子开战。当义和团攻打外国驻北京的使馆区,久攻不下,刀枪不入的神话破灭,一败涂地后,慈禧太后马上就翻脸不认人,拿义和团当作替罪羊,大开杀戒,向洋鬼子谢罪。慈禧太后的权术让曾国藩、李鸿章这些朝廷重臣都心存敬畏,府首贴耳,不敢有非份之想,其实大清江山已经危在旦夕,摇摇欲坠。用李鸿章的话说,那就像一只纸糊老虎,但谁也不敢去捅破它。

但任何独载者都是外强中干的,他们内战内行,外战外行。他们对付国内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张牙舞爪,不可一世是真老虎,一旦遇到西方列强,他们就会卑躬屈膝,土崩瓦解,不堪一击。因为他们的本质是虚弱的,是反人民的,也是不得人心的,自以为有信心的慈禧太后,也逃不出这个历史规律。

据李连英的接班人,满清王朝最后一任总管太监小德张的回忆,慈禧太后一天的生活费,大致是纹银40000两,如果折成实物,那就是宫廷半月之费,可以购买一艘吉野级巡洋舰。两月之费,可购一艘起级主力舰,一年之费,至少可以装备一支位居全球六七位的海军舰队。可见有多少民指民膏就这样从独裁者的贪婪和享乐中流失了,像这样荒淫无耻,穷奢极欲的日子,慈禧太后愿意拱手让人么?

请光绪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清宫里装了第一盏电灯,现代工业文明的光辉,第一次照亮了黑暗的皇宫。也许慈禧太后已经忘记了自己说过的话,否则,他是不会允许安装这种灯头朝下的电灯的,也许慈禧认为,当年她是拿蜡烛作比,只要蜡烛不会灯头朝下,那她的话还是算数的,大清江山还是千秋万代,不会被人推翻。就在电灯装进皇家宫院以后,大清王朝灭亡的日子就屈指可数了。

由此可见,任何独裁者的自信都是不足为凭的,他们一面用威胁和恐怖来控制老百姓的思想行为,一面用小修小补来裱糊那个支离破碎的纸老虎,他们需要对老百姓进行瞒和骗,更需要对自己打气鼓劲,提升信心,为的是维护那个与人民为敌的反动统治。

不论独裁者多么有信心,无论他们夸下的海口有多大,历史的车轮总会明着民主自由的方向前进,历史已经证明,这一点。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