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忘

作者: 陈忠权[文集]2021年03月26日原创散文

一个同事对我说,前几天的一个傍晚,他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几个十二三岁的孩子背着书包在路上急匆匆地往学校赶。于是他便把车停下来,叫几个孩子上车。

一路无话,孩子们都拿着手机自顾自地玩着游戏,没有一个人主动和他说话。甚至于他主动和孩子们说话的时候,迎来的竟然是他们逢场作戏的应和。他有些纳闷,干嘛这些孩子如此冷漠?似乎接受别人给予的帮助仿佛是天经地义的事。

他有些闷闷不乐,如果是他的少年时代,若是得到过谁的帮助,一定会感激不尽啊!更别说对那些主动的搭讪置之不理了。硬是把握在手里的手机看得比一切都要重,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呢?都说时下的孩子都要败给“电子海洛因”,看来这不是无稽之谈。

待到达目的地之后,他把车停稳,叫几个孩子下车。而几个孩子居然大头椰不回地径直超学校赶去,离上自习的时间还有十多分钟。

出于对孩子行为习惯矫正的心理,他忍不住朝几个孩子的背影呼叫了一声:“孩子们,你们有东西落下了。”

他们突然间停下脚步,先是本能地摇了摇紧紧捏在手心里的手机,接着便朝自己有口袋的着装地方左拍拍右打打,一脸的雾水一直盯着他望,只是一言不发。

还是最后一味有点胆识的女孩发言:“我们并没有丢什么东西啊!一切都还在身上。”

“不,你们再仔细找找,如果发现了还有机会补回来,要是等下我离开了,你们就很难联系上我了。因为你们没有一个人知道我的住址,到时候该如何联系上我呢?”

几个孩子还是疑惑不解,手还在不停地东摸西拍,甚至还要把背着的书包都拿出来放在膝盖上一阵狂找。

“找不到了吧!再相互检查一下,或许你能够发现别人掉下的东西呢?”

几个孩子有些着急,但是始终还是没有主动退回来。他们只是照在原地怔怔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希望其中的一个智者能够发现被被遗忘的东西,好结束这种莫名其妙的尴尬,即便我不能看到他们的脸红筋涨。

他们把这一切都看成习以为常,是他(司机)的多虑对孩子们进行了善意的提醒,可是没有一个人能够幡然醒悟。其实他们随身携带的物品没有一样弄丢,只是发自内心的教育驱使得他不得不在这样的环境里尽一点成人应尽的职责和义务罢了。

“孩子们,是你们的礼节丢了呀!”

看着几个孩子晕头转向的模样,他的心理真的不是滋味。若是发现不了丢失的东西无动于衷,或许还情有可原。可是明明都告知于他们了,如此的开门见山依然让孩子们呆若木鸡。在孩子们看来,脱口而出的感激话语,居然是如此之艰难。

要知道,他(司机)也是一名跻身于讲台多年的教育者了。在他的人生词典里,凡事都要把德育放在第一位。一个人只有懂得滴水之恩的意义,他以后在生活中方能如鱼得水。一个人要是心不存感恩,即便他满腹经纶又有何用呢?

只不过他(司机)的这些粗俗观念或许并不被他人看中。在一切都为了“分数而分数”的教育价值观里,那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决策者们,俨然把“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耗子就是好猫”的曲解用得炉火纯青。在一系列的考核方案里,只要分数上来,教师和学校都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啊!看那些“骨干”、“名师”们,哪一个不是把成绩紧紧拽在手中当成开门砖?在学校的管理模式和课堂教学的不断变革里,唯有分数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啊!要是连分数这根底线都落后了,有什么资格去和那些分数制造商去平起平坐?

原本想孩子们会有一种怅然若失,想不到他们留下的只是一个心安理得的背影。在创设情景失败的教育里,他(司机)猛然间觉得自己就是个自作多情的一厢情愿者。在每年评优选摸的套路里,他(司机)的学生成绩不是最好,因而总是于那些众目睽睽之下的大红花无缘。但他敢保证,凡是被他熏陶了三年以上的孩子,走出社会一定不会最差。

作者陈忠权的文集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