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春色

作者: 翟焕远2021年04月08日优美散文

春天是乡村最美的季节。

这次去鲁山脚下的上小峰村前,早就从朋友们口口相传中得知,近几年村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成为全省生态文明村、省级旅游特色村。

和煦的春光扯去了山乡晨雾的面纱,空气显得十分通透。清风抚过上百亩鲁山茶,隐隐沁出淡雅的春之味。溪流淙淙,峰峦叠翠,林木繁茂,花果飘香。林中有花、花映林间,树与田,静谧中绽放着春天里的勃勃生机。村旁,清澈的淄河源头之水静静地流淌;村内,春意的波涛迭次涌起,百余户人家的山村红瓦白墙,别具一格的农家庭院格外醒目突出。

在十里八乡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先有上小峰,后有沂水城。行走在乡间的羊肠土路上,一阵阵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令人不由心旷神怡;山路两旁的鲜花五彩斑斓,有粉的、黄的、蓝的、白的,粉的若霞、黄的塞金、蓝的似海、白的如雪,花丛中还夹杂着各种各样的野草;“啾,啾”轻脆而嘹亮的鸟啼声,不时从头上飘过。

十几年前我在博山工作时,就来过上小峰村,并且不止一次。当时就是一处贫穷落后的偏远之地。然而没想到,短短几年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的变化,要归功于一个人——他就是驻村第一书记刘昌法。

“刚进村那天,不到晚上8点钟,屋里屋外就见不到一点亮光。村里没饭店、没有肉菜店、没有卫生室。快到村口,还得有人开三轮车来接,不然走路进村要一个多小时。”刘昌法从张店的家到上小峰村,要倒3趟车,耗时3个多小时。

“到农村工作,就要融入群众之中,视百姓为亲人。你对老百姓亲,他们就会对你更亲。”刘昌法说。

刘昌法最难割舍的就是老百姓亲情。通过反复尝试和论证,他发现脱贫致富还得靠山吃山,只不过要换个吃法。通过与村民反复沟通,他利用100万元的中央扶贫专项资金,帮助上小峰村成立山东上峰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搞起了“农家乐”乡村游。村里的贫困户,人人是股东,既可实现就业,还有年底分红。

在村里当第一书记3年时间里,刘昌法为上小峰村争取各类建设项目14个、资金200多万元。道路硬化、环卫设施等10多个惠民项目,让村庄面貌大为改观。原本“空壳”的村集体,如今每年从“农家乐”项目管理中获得收益达十几万元。村里还办起了饮用水加工项目,每年可为集体增收5万元。今非昔比,都是因为“第一书记”刘昌法。驻村3年,他带着老少爷们修塘坝、搞旅游。曾经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如今已是全省生态文明村、省级旅游特色村。

“就俺这个小院子,一年能有五六千块钱的收入。”提起“农家乐”,村民牛思恩有说不完的话,“这事原来想都想不到,现在俺们有了希望,生活更有奔头了。”

牛占月说:“经过刘书记的帮扶,现在的上小峰村‘两委’班子,团结和谐,干劲十足。更重要的是给我们打下了发展基础,也留下了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没有城市的高楼大厦,没有川流不息的车流,没有吵杂的噪音,有的只是一种让城里人久违的宁静。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美丽乡村建设不必去“拗造型”,村子生态搞好了,生活过好了,才能吸引远方的来客。

树枝在柔和的春风下随风飘摇,空气透明清爽,不由让我沉醉于这浓郁的乡村味道之中。漫步村中,一石一瓦都显得沉静安详,古韵悠悠。享受着有空旷的阳光,感受着乡村独有的气息,令人陶醉其中。听林中鸟儿清脆的歌声,观池塘鱼儿闹波,踏着水泥路,感受着难得的闲散自在。

在这里,吃有鲜美可口的本地野味土菜,住有风韵别致的农家小院,品能尝到回味无穷的鲁山野茶和味道香甜的特色水果,娱能享受密林探险、农事体验、户外攀崖、休闲垂钓。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的那个世外桃源,已成为时下人们返璞归真的向往和行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发现家乡的美,追寻她的足迹,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现代文明与纯朴乡情的互相融合,就是一个让人心情盛开的地方。

上小峰,美在她小溪里,美在她的原始和质朴里。叮叮咚咚的流水声,谱成一首欢快的歌曲。小溪清澈见底,能看见水底的沙石和一条条欢快的鱼儿;莽莽苍苍的林木,啁啾扑翅的群鸟,还有水汽氤氲中不吝挥洒在山野上的万紫千红,最让人游目骋怀!

上小峰,还美在得天独厚的山野美景里。移步换景,一户一景。站立于村子的每一个地方,山野美景一下涌入眼帘。山野里盛开着一朵朵菜花,五颜六色,五彩斑斓,像是许多彩色的小精灵,风儿吹过,彩色的小精灵乐得手舞足蹈,远看就像是一片彩色的海洋泛起了波浪,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乡图画。

行走在花艳木茂的上小峰村里庄外,田间地头,其中的感受和滋味,需平心静气中方可品得。到此地,画者,可有妙笔;诗者,可得佳句;行游者,可获妙趣;非画、非诗、非游者,可感惠风和畅、清肺洗心。此中意趣,非亲临者不能品味、非亲至者不能思想。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