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荷花开了

作者: 孙长江 2015年08月03日散文随笔

今年的荷花、睡莲、王莲开了之后,我就一直泡在了离家不远的圆明园里。

喜欢荷花,倒也并非是因为周敦颐的《爱莲说》。诚然,“出淤泥而不染”,这句似乎在情在理的名言,早已成了不管什么人,尤其是“八仙过海”终于做了大官小官的,只要看到荷花,甚至没看到荷花,想要掩饰什么想要告白些什么的时候,也会拽过来扯过来哇啦哇啦上半天;俨然中国到处都是“淤泥”,而他或她,就是从这淤泥中靠自己的洁身自好,靠自己的不为所惑,靠自己的坚定意志,竟然“一尘不染”,竟然“通体圣洁“,光明正大,清清爽爽,干干净净!

其实,做了三十年老师,讲了半世的“周训”,如果说还算喜欢的话,我倒是更看好“濯清涟而不妖”一句。清清浅浅水一湾,盈盈娉娉数朵花,时有好风来,清漪漾若诗,应该是最美的。

只是圆明园里的荷花是鲜有开在“清涟”之中而仍“焕焕不妖”的,我总觉得是周老夫子的一句“出淤泥”,还有什么“不染”,纵容了许多人,至少纵容了圆明园里的当家人。反正荷花是长在淤泥里的,那就任其“淤泥”下去吧!

于是,一年一年,荷花就不得不沤在泥淖当中了,到了节令,就有趣没趣地开了起来。

于是,我就一连几天,早上坐上特6出去,经过大约十站,到了圆明园南门,过一条连红绿灯都没有的繁忙街道,付过五元钱门票,就进园子了。进了园子,就直奔鉴碧亭。并不是要走进现在已经变成了商贩抢钱的亭子里,寻找所谓帝王的气息,或者扔点钱买个根本没用的玩意。只是因为,那有座桥,桥下的两边隐约散发着阵阵泥腥气的水中,都开着些白白黄黄紫紫的睡莲。比起荷花,我好像更喜欢睡莲似的。静静地开在油碧油碧的叶子上,一朵一朵,就像是学过美学一样,谁离谁近点,哪朵应该避开点,此处,还是彼处,该开红的,开黄的,或开紫的,开没人能准确地叫出究竟该叫什么颜色的,一切的一切,都那么随意,又那么得体,那么善解人意。这对于摄影,是一件很妙的事。只要把相机的长焦镜头或收回,一收回,几朵错错落落的花便有序有故事了一般构成了一幅绝妙的花卉工笔画;或推出去,一推出去,便会将其中最美的一朵烁烁灼灼的花就如同捧在了手里一样,就连金灿灿的花蕊,甚至花蕊上嗡嗡嗡飞着的小蜜蜂,小蜜蜂两条后腿上黏满了耀眼的黄色花粉也都纤毫毕现。当然有时一放大才会发现原来只是一个小小的黑点的竟然是一只粘虫,甚至是一只苍蝇,就这,不仅会让你丢失了一个机会,而且坏了心绪。

看睡莲,拍睡莲,在圆明园里还有两处。一处是在没过残桥,就顺着所谓的“仙人承露”边上的那条小路往所谓的荷花湖去,那儿还有一座曲桥。曲桥的好处是很多的,左一弯,又一曲,路虽加长了,观赏的面积与角度却阔大了;我时常感慨中国古人的聪明。曲桥的两边开着的都是睡莲,还有我今年才刚刚认识的碗莲。还有一处是在走过“三园分界处”,有一条被也不知啥时候砌筑起的两道高墙分割成的马路,马路边上有一个豁口,过了豁口往右走,又有一座桥赭黑色带有亭子的桥。前几次去,我在这座桥上逗留的时间是最多的。拍白色的荷花,拍孕着奇胎的红蕾和娇嫩可人的绿蕾,拍桥下对着岸的一边开得十分绰约的睡莲。看睡莲,拍睡莲,不管天有多热,人,尤其是一个有着大把时间却需要打发掉的人来说,好像心一下子也都会变得安静起来,人也就进入了一种很自然很怡然也很沉浸的彻底放松下来的状态。尤其是白色的睡莲凝寂地端坐在绿叶上,叶子也不密,一束晨光穿过树缝投过来,原本并不清澈的水中便有了个更加绰约的花影,水上一朵,水下一朵,最是好看,最能惹人做开好久都不曾做过了的梦了。突然,不对了,桥,上不去了,桥头用脏兮兮的编织布挡住了。是的,我知道,早就知道,去年就知道这桥的桥面上的木板有很多都烂掉了;上去是有些危险的。可是早不修晚不修,为什么偏要赶上旅游旺季才想起来修呢?人家大老远地奔你北京来了,奔你圆明园来了,奔你圆明园里的荷花、王莲、睡莲来了,可你让人家看的竟然是几个懒散的工人在有一搭没一搭地铺桥板吗?行,铺桥板,不上桥了,可桥下原来开得那么好的睡莲、碗莲,遭你惹你了,干嘛非要斩草除根呢?望着桥下一片已经毫无生气了无意趣的渺茫,我仿佛看到了他们的褊狭的心,和他们在制造狼藉时的嘴脸:他妈的,老子顶着烈日在吃苦,你们却有那么多闲钱跑这来游山玩水了,来找乐了!让你们玩,玩,玩!

于是,桥下已不见了怡然,不见了沉浸,不见了梦。

好在风荷楼还在,虽然也被几个很有些不三不四的人承包了,正在搞维修,但毕竟楼还在,匾额上启功先生的三个端庄飘逸的字还在;楼的左侧的那两片葳蕤中缀满了睡莲,还有开着玉琢般被我称之为锦葩的王莲的水面还在。

是前天吧,我又像往常一样,走到了风荷楼就走进去了,顺着一条堆满了杂物的游廊走到了濒湖的一边,去看睡莲、王莲,还有白色红色的荷花。拍到了几幅自己很快意的作品之后,便踌躇满志般走了出来。一个小我半头的家伙也不知从哪儿拱了出来,短胳膊一拦,吼道:“谁让你进去的!”我做了一个揖。他依然不依不饶,继续吼:“谁给你的权力?”我又做了一个揖。我是真怕他如果再如此虚张声势地吼下去,我会控制不住自己,挥起已经好久没有挥舞过了的老拳“扁”他一通的。因为我不会没玩没了地再对他“揖”下去的。他用他那猾黠的小眼睛把我上上下下扫描琢磨了个遍,直到看到了我眼里的火苗,仿佛也意识到了他的咋呼会得到的报偿,于是在听到一个对他百依百顺的姑娘叫了他一声什么什么“总”的时候,便借故扔下了我。

但我最清楚的是,在我的兴致锐减的时候,常常是我灵思飞动的时刻。

于是,当我绕着其实并不大,只是因为湖岸被弄得曲曲折折了所以才显得总也走不到头辽阔的湖堤,边走边看满湖的红的白的、高的低的荷花时,就更有一种别样的壮阔蓬勃开来。可我却怎么也看不出荷花像“哨兵“,我想,也许看上去能像”哨兵“一样的荷花只威武在白洋淀吧;我也也看不出荷花会像”明珠“会像”星星“,我又想,也许看起来能像“明珠”像“星星一样的荷花一定只是在“水木清华”那个泡子里吧。谁管它!”一千个读者的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更不要说荷花了。

反正,我眼前的荷花,就是荷花。

说大不大的水面上,凡是容得下荷株的地方,就准有荷花在。开了的,也是少有如同佛教所绘的莲花宝座那样既和谐对称又完整的,多半都是硕大的花瓣支支棱棱的,阵风过后,或者有麻雀落下后忽又被惊飞,盈盈瓣儿,鲜艳鲜艳的,就落在了大大的绿色海碗中,荷茎上只留下垂着鹅黄色蕊丝的莲蓬,微微摇了摇,便由灿烂开始了枯零。没开的,最是趣味与韵味无穷。那小如孩儿拳般的蕾,是紧紧包裹着的,底部还绿着,尖耸着的蕾却已泛出暗红。半开未开,将辟还翕的,最是让人着急。顶部裂开了个有锯齿的圆口子,层层的花瓣儿,有序地向外微微张着,张大了,不好,有些懈怠;张小了,也不好,有些幼稚;唯独半开未开,将辟还翕,是最佳的。此刻,通过长焦镜头,把聚焦点对准那个虽为锯齿状却并不生硬也不尖锐的圆口子,向里探看,里面氤氲着梦幻般的红色的暖雾,至于红雾的下面,就看不到了;可越是看不到就越让人惦记,惦记得心都有些焦了时,你便悟出了一个道理。满湖里开着的红红白白就是惹你着急让你心焦的她们的明天。

我的镜头下,拍得最多则是那些不再支支棱棱地张扬着某些要命的宣言的荷花,而是那些确极有“个性“的荷朵。它们或者被强烈的日光曝晒得花瓣儿不再舒展,但却依然昂扬着足够孩辈们可师可长可父可母的泰然;或者隐身在了映日初放的孩辈们其间朵儿已经开始收拢,似乎已经做好了对明天的安排;或者被大如车轮的叶子淹没于黯淡,似乎应该暴跳如雷但却恬退隐忍、孜孜矻矻地仍在做着最后的努力……我总觉得这些有”个性“的荷花前辈们是很可敬的。

这两天我本来还想再去一次乃至几次圆明园,去看看睡莲,她们还好吗?那些粘虫是不是死光了?去看看王莲,她们也还青葱如昨吗?大大的翠叶上是不是又有人把抽剩的烟头弹到了叶面上?去看看那些极有“个性“的荷朵,她们还红得那么含蓄,白得那么优雅吗?可是,北京的天却总是那么不争气!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