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龙山水中精灵

作者: 严共昭2022年10月09日心情随笔

走进化龙山的任意一条河流,在滩口的石隙间,或水下洞穴里,耐心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种灰褐色的爬行动物。别看它一动不动,可你只要一伸手或有影子晃动,它就不见了踪影。即使侥幸捉住了,也只让你瞬间兴奋,因为它会很快从你手中溜走,伴随着婴儿般的哭啼声,消失在河流的深处,只在你手上留下一层滑不唧溜的黏液。它就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因叫声似婴儿啼哭,当地老百姓都叫它娃娃鱼。

它的模样稀奇古怪,体大而扁平,一般体长582~834毫米,头体长310~585毫米,最大个体全长达2米以上。前肢四趾,后肢五趾,趾间有蹼,有一短而侧扁的尾巴,不知者还以为是鱼,它在水中用鳃呼吸,上了陆地便用肺兼皮肤呼吸。虽然在化龙山区并不稀奇,却是与恐龙同时代生存的珍稀物种,也是现存最大的两栖类动物,被称为“生物活化石”。

它生性狡猾,善于伪装,总让自己的体色和周围环境保持一致,又喜欢躲躲藏藏,让你不易发现,且体表光滑、无鳞、布满黏液,遇到危险可以轻松溜脱。它是种极其耐饿的家伙,在清凉的水中,两、三年不进食也不会饿死,又是个暴食的吃货,一顿能吃掉自身体重五分之一的东西,也因此总是有足够的耐心等待猎物的出现。

它昼伏夜出,白天在河里、沟里,在水质清澈、含沙量不大、水流湍急且有回流的洞穴中呼呼大睡。到了夜晚,才会悄悄溜出来,在滩口石堆中,静静地等候猎物的出现。它的嗅觉极其灵敏,填补了视力不好的缺陷。依靠嗅觉,洞察猎物的方位,偶有鱼虾不小心路过,便凶猛地发起突然袭击,张开大嘴,用又尖又密的牙齿,紧紧地咬住猎物,然后活活地吞下去,慢慢在胃里享用。

入夏时分,河、沟边成了避暑的好去处,大鲵也会在这个时候赶来凑热闹,它悄悄地浮出水面,爬到对岸柳树下的石头上,享受黄昏时刻的丝丝清凉。在这悠闲的时光里,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看似漫不经心,却能感知四方,伺机而动,伴随着婴儿啼哭般的叫声,一只跟着凑热闹的癞蛤蟆早已命丧黄泉,那声音和着清流的哗哗声,徐徐拉开了夜幕,也开始了大鲵新一天的生活。

大鲵很懂生活,以水生昆虫、鱼、蟹、虾、蛙、蛇、鳖、鼠、鸟等为食,吃荤不吃素,吃的都是高蛋白的水生动物,故最大体重超过百斤。上天还赋予它修养身心的特殊本能,一半以上时间都在凝神静养,故而寿命高达130岁,成了两栖动物中的高寿者。

别看它头硕嘴阔、四肢短粗、身材扁平,面相不太雅观,却很在意风水,对居住环境有着极高的要求,有污染的水不入,水质不清的不去,潭无洞穴不安家,所以选择了化龙山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在这里安家落户,一住就是3亿多年,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在化龙山水域中,与大鲵长相极其相似的两栖类动物,还有巫山巴鲵和秦巴巴鲵。巫山巴鲵体长133~200毫米,以水生昆虫及其幼虫和虾类、藻类为食。秦巴巴鲵体长119~142毫米,白天多隐蔽在小溪边或附近的石块下,主要捕食昆虫和虾类。

两栖纲动物是一种原始的物种,属于鱼类和爬行类的过渡物种,对环境的适应力较差,由于滥捕滥杀和环境的破坏,数量急剧减少,身价一路攀升,化龙山水域的大鲵、巫山巴鲵、秦巴巴鲵,都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如果说大鲵是化龙山地区海拔千米左右水域的王者,巫山巴鲵和秦巴巴鲵,则是海拔千米以上水域的王者,它们凭借特有的两栖类本领,统治着化龙山区的水中世界。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