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的文章

2022年12月08日经典文章

喝茶的文章(精选23篇)

茶姿

文/俞东升

文人一看到茶,就好比婴儿瞧见了奶瓶,有一种欲罢不能的痴情和迷恋。一杯好茶,含在口中,品于舌中,吞入胃中,思于心中。喝过了好茶,就要提笔写这杯好茶,要把这杯好茶的味道,融入到美妙的文字当中,让没有喝过这杯好茶的人,也来分享这杯茶的妙处。

我常常留意喝茶的人,喜欢观察他们喝茶时的姿态和神情。爱酒的人,爱到一定程度,被人唤作“酒仙”;那么爱茶爱到极点的人,可不可以叫他“茶神”呢?那些爱茶如命的人,对于一杯好茶,往往表现出一种敬畏,滋生出一片痴情。

在茶楼里,我欣赏着那些貌美如花的女士们,兰花细指,捧着一杯香茗,细啜慢品,一双烟雾迷蒙的美目投向窗外,那种优雅,那份曼妙,让人不能不佩服人世间竟然创造了如此佳人,也不能不敬佩天地间竟孕育了如此绝妙之茶。好茶配佳人,珠联璧合,是天地撮合的绝配。

在农村的山野里,在城市的工地上,那些出粗力、流大汗的工人农民兄弟,他们对于茶是不大讲究的,累了渴了,一杯凉粗茶,仰起脖子倒进去,那是一种原始的豪迈,让人体味了生命的本真。对于他们大碗喝茶的“狂野”姿态,我只有钦佩和艳羡。

让人略感遗憾的是,一杯细嫩青翠的绝妙好茶,落到了那些表面光鲜但骨子里却是粗鄙不堪的人之手,那简直如同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我觉得这是对茶的践踏与亵渎。更令人不可饶恕的是,他们在喝茶时,那种自我陶醉的占有狂姿态,茶进口中时发出的簌簌怪响,都让人周身起鸡皮疙瘩,恨不能跳起来扇他一耳光。就像看到一个“土包子”随意折下一朵花,轻慢把玩,肆意蹂躏,真是不堪入目、情何以堪啊。

一杯好茶,邂逅了一位爱它的人,那是茶的幸运;而爱茶的人,拥有了一杯好茶,那更是人的幸福。

给我一杯茶

文/丁维香

到朋友家玩,朋友问:“喝什么?”我说:“给我一杯茶。”朋友笑道:“记得你是喜欢喝咖啡的。”

是什么时候,我开始喜欢喝茶的?或许是年岁渐长,过了喜欢浓烈味道、凡事急吼吼的年龄,更钟爱茶的醇厚与沉静。

茶是水,但它不只用来解渴。水是解渴的,满足生理需要,所以可以牛饮,或像马拉松运动员长跑时,可以边走边喝。喝茶时,最好的状态是要品的,不光是品茶的滋味,也是享受时光和品味人生。茶可清心,可润养精神,当然它的效用不像用咖啡提神,立竿见影。茶,可能不会立刻喝出个所以然来,它是润物细无声的慢,品茶有点像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

茶可以养性,心急喝不得热茶,喝茶要有耐心。至少要烧开水,要泡,要等着茶叶在水中慢慢浸润、松开、沉浮。工作再忙,事情再多,喝茶的时候一定心无旁骛,慢慢地喝、细细地品。一杯茶,从滚烫到温凉、从浓郁到寡淡,像极了人生,全部意义都只在过程之中。漫漫人生,其实也就是一杯茶的工夫。

喝茶的最佳时间

文/申报

中国人喝茶已有几千年历史,作为生活中的常见饮品,茶味清新淡雅,既能解渴又能养生,是很多人的挚爱。虽然大家都爱喝,但不一定人人都会在正确的时间和季节品茶。可以说,喝不好,不但起不到保健作用,还可能导致胃寒腹泻、失眠等不良影响。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杨力和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江用文,帮您排出最佳的喝茶养生时间表。

早上9点一杯花茶。杨力建议,人一天喝3杯茶最合适。第一杯是早茶,适合早饭后9点到10点饮用,可以起到提神、排毒、抗疲劳的作用,是3杯茶中最重要的。早茶最宜选花茶,花茶经过二次加工,混合了鲜花的浓郁和新茶的清香,能够芳香醒脑,对一天精神都有提升作用。但要注意,失眠人群不适合饮用花茶,否则会造成更严重的睡眠障碍,过敏体质的人也不宜喝花茶。花茶适合用盖碗瓷杯冲泡,不强调赏茶,而讲究品香。可以用刚开不久的水冲泡,盖上盖闷泡一会儿后,揭开杯盖,可以闻到花茶的沁人芬芳,让人精神振奋。

下午1点一杯绿茶。第二杯是午茶,在午饭或午觉后的1点到3点饮用最好。午茶可以适当浓一些,能够降低血脂,保护血管。江用文表示,绿茶之所以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病毒等保健功能,主要是因为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因此,绿茶适合现泡现喝。如果冲泡温度过高或时间过久,多酚类物质就会被破坏。一般来说,绿茶冲泡水温以85℃为宜,水初沸即可。冲泡时间以2-3分钟为好。绿茶与水的比例要恰当,以1:50为宜,常用150毫升的水冲3克茶叶,冲泡出来的绿茶汤浓淡适中。在茶具方面,可以选用瓷杯或是透明的玻璃杯。

晚上6点一杯红茶。第三杯是晚茶,适合晚饭后6点到7点喝,有降血脂、助消化的功效。杨力表示,红茶最适合晚上喝,因为发酵茶的咖啡因含量低,对睡眠影响小。寒性体质的人可以多喝红茶,它温中驱寒,对胃寒、手脚发凉、体弱、爱拉肚子的人较有用。在泡茶方面,与绿茶不同的是,高水温浸泡反而能够促进红茶内黄酮类保健物质的有效溶出,不但让滋味和香气更浓,还能更好发挥保健功能。因而泡红茶最好用沸水,泡的时间也可以相对更久些。一般来说,5分钟最佳。红茶冲泡的用水量与绿茶相当。功夫红条茶可冲泡3次-4次,红碎茶则可冲泡1次-2次。另外,晚上8点后应尽量不再喝茶。

春夏季节多喝绿茶。除时间外,喝茶还讲究季节。杨力建议,绿茶在春夏喝最顺应时节,春天适合喝信阳毛尖和碧螺春,这两种绿茶都有生发作用,可以缓解春困;夏天喝绿茶能清热解毒、降低血脂。另外,热性体质的人也应多喝绿茶,因为绿茶性凉。需要注意的是,空腹时不宜喝绿茶,其丰富的茶多酚有收敛作用,会刺激肠胃,空腹情况下这种刺激更强。

秋天最该喝青茶。青茶,即乌龙茶,以铁观音、冻顶乌龙为代表。江用文告诉记者,乌龙茶介于绿茶、红茶之间,茶性平和,而且不寒不温,非常适合秋天饮用,可以兴奋神经,使人神清气爽。泡乌龙茶时,茶叶要多放,一般以10克为宜,约装满紫砂壶容积的一半。冲泡时水温以沸水为宜。乌龙茶可冲泡5-6次,时间可由短到长,以2-5分钟为宜。

黑茶冬天喝最适合。黑茶,尤其是熟普洱茶,茶性温和,冬天饮用最为合适。杨力说,冬天寒气重,是阳气闭藏的季节,熟普洱可以生热暖胃。另外,普洱茶还具有一定的控制体重的作用。用低热量的普洱茶,代替日常的甜饮料,可以控制热量摄入。冲泡黑茶可以用小茶碗或紫砂壶,必须用沸水冲泡,才能使其营养成分充分溶出。第一次冲泡黑茶,要用10秒钟快速洗茶,即先把茶叶放入杯中,倒入开水,过一会儿把水倒掉,再倒入开水,盖上杯盖。这样不仅滤去了茶叶的杂质,而且更香醇。

最后,杨力特别提醒,四类人不宜饮茶养生。第一是失眠人群;第二是心动过速的人;第三类是肾功能不好的人、肾衰患者;第四是孕妇,喝浓茶会造成胎动不安,甚至引起早产。另外,慢性病患者喝茶时要注意选淡茶。

针对不同的病症,杨力还推荐了几款养生茶:脸上起痘、舌尖红、牙痛、上火的人可以饮用清热的竹叶茶、银花茶、菊花茶;血脂高、血管堵塞的人可以选择活血化淤的山楂茶;糖尿病患者适合喝葛根玉竹茶来辅助降糖;心气弱、爱心慌的人群可以试试养心的桂圆茶;消化代谢弱的人适合饮用陈皮茶、大麦茶、糊米茶;寒气重、受寒、肚子疼的人可以喝一杯温中散寒的红糖姜茶;爱感冒、过敏的人喝灵芝茶可增强免疫力。

喝茶

文/潇湘

喝茶

“君子之交淡如水”, 我想这个“水” 就是茶水吧。

古今中外的茶道很有学问。

近日读张岱《日铸茶》:

日铸者,赵王铸剑之地也。茶味棱棱有金石之声。欧阳修说“两浙之茶,日铸笫一”, 王龟龄曰“龙山端草,日铸雪芽”。

扚、掐、挪、扇、炒,焙法,藏法,一如松萝。他泉沦之,香气不出,煮禊泉,投以小罐,则香太浓郁。杂入茉莉,两三较量,用敞口瓷瓯淡放之。侯其冷,以旋滚汤衡泻之,如竹箨方解,绿粉初匀,又如山窗初曙,透纸黎光,取清妃自倾向素瓷,真如百茎素兰司香涛并泻也。…… 色、香、味跃然纸上,令人神往。

这是古代文人那种品茶的名泉煮名茗的情趣。

中国是茶文化的祖国,茶文化是我国悠久民族文化的一株奇葩。

过去,茶是开门七件事之一,是生活的必需品。

笫一发现利用它的是神农氏,笫一个系统总结茶学的茶神唐朝的陆羽。

其实,清茶最为风雅,清茶一盂,淡淡的,盈盈的,绿绿的,饮之有荒野之气息扑鼻……

青梅煮酒论英雄,粗茶淡饭过的是平民的日子。

笫一次喝茶就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十多年前,盛夏的一天下午,和一群羊坐在厢式货车里,使人室息的羊的骚味,好不容易在全州下了车,己是深更半夜,再也没有去龙水镇的车子

了,我们便赶着羊群走了三十多里路,到了主人家,大家都疲惫不堪,主人叫醒他的妻子。在屋中央用一个铁支架,支起一只铁锅,把茶叶、生姜、和盐一起在铁锅里烘焙,小屋里闪烁着跳动的火苗,空气里弥了茶叶和生姜的芳香。然后慢慢氽入水,煮沸之后,七、八个人每人一大碗。拿出炒好的瓜子和花生给我们吃。

茶水喝进肚,饥渴顿时冰然消释,心里泛起一种暖洋洋的感觉,我一问,他们说这是全州有名的望乡姜茶。

茶可以喝,百利而无一害,茶是平民交往的饮料,古代驿路上的茶亭,一杯热茶,给游子荡妇一种温馨的回家的感觉。

后来又去了夜郎古国,感受那种喝茶的热情与粗犷,古老的贵州仍然贫瘠和落后。但是,他们每家每户都保持喝茶的习惯。在乡场上随处可见用麻袋装着茶叶,和煮茶用的织金沙壶和铝茶壶。

无论你到那家去做客,他们首先会把装有茶叶的铝壶戓沙壶放在捅过煤灰的通红的火炉上,给你敬烟,倒上半杯苞谷酒,乌蒙山的天气,在夏天都很凉爽,六盘水市有“中国凉都” 之称,是中国十大避暑圣地。当地出产煤炭,几乎每家每户都烧煤炭,富裕的烧织金、纳雍的无烟煤,一般人家烧本地产的烟煤,用的是钢板做的桌炉,把做好的莱放在炉桌上,慢慢地喝茶饮酒,聊天,菜始终都是热乎乎的。使人感到温暧和惬意。穷的人家烧洗煤厂的泥煤,用红泥或黄泥筑一个小炉。茶壶也放在炉上,浓烟立即弥满小木屋。大家都围坐火炉旁边,边喝茶边聊天,一壶唱喝完了,又去再煮一壶…

巴蜀成都,大街小巷都是茶楼馆舍,成都气候湿润温暖,成都人懂得休闲和享受。从人民路到天府广场,走累了,便走进茶馆,花十元钱喝一杯茶,看看书,看看电视,不慌不忙,到了傍晚,再要了十五元的饭莱,吃了饭,再喝一杯茶,才去火车站坐十一点开往衡阳的火车。成都人生活得巴适,因为成都平原就是一个偌大的茶杯杯底,四周都围着大山,岷江水从都江堰缓缓注入杯中,滋润成都平原的广葇的沃野。

三年前,我来到庙冲,原来几百亩茶园己经荒芜,房东是在茶叶场工作十多年的制茶师傅,每年仍然都要去采摘清明茶自己加工,我也去呆摘茶叶,茶树被火烧了好几次,茶园己经杂草丛生。我摘了二个多小时,还不到三斤湿茶叶。而房东掐了十多斤。晚上,房东把湿茶叶放在铁锅里焖蒸一下,再摊在簸箕里凉一下,再用手用力搓揉出绿色的茶汁,再摊在铁锅里慢慢焙干,清香扑鼻的云雾绿茶就这样制成了。这是正宗天然绿色有机食品,五十元一斤,我买了两斤,现在我几乎每天都要喝一杯这样的云雾茶。

喝茶,寒冷时使你感到温暖;懦弱时使你勇敢;酷热时使你感到清洌;疲倦时能使你振作。

生活是茶

文/诗心云意

茶是生活,生活是茶。

生活是忙碌的,生活也是艰辛的,一个人在红尘中很多时候是身不由己的。但我们能守护住自己的一颗心,清净自在,不被他人所左右。就像茶一样不能和其它饮品混着喝,只有单沏才得其味。

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才会喝茶,耐不住寂寞的人是品味不了好茶的。其实有时我们喝的不仅仅是茶,还有感悟和心境。

茶道的繁琐似和我这个俗人不相干,就是一瓶开水、一个玻璃杯、一撮绿茶。

茶叶放进杯里,倒入开水,绿叶翻转浮沉,宛如人的一生;童真的无暇、少年的执着,中年的探索,老年的沉淀。

学会喝茶,学会珍惜,学会感恩。

生活得好坏只有自己知道,茶味的真意也只有自己知道,茶喝在自己口中,当下的体验也只有自己知道。

喝茶就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渴了累了喝上一杯香酽的热茶解解乏,如果可以,再配上几个茶点,就能消除一身的疲惫融化心头的冰霜。

如果邀上几个谈得来的佛友,大家一边品茶一边交流学佛心得,那是再好不过的事了。可是,人生有多少这样的好时光呢?

每次喝茶前,我都会默诵大悲咒祈求菩萨加持茶水,这样的茶沁入身心,感觉身心宁静、自在安详。久而久之,业障减轻、智慧萌发,对待生活也渐渐豁然了。

污浊的淤泥中能开出洁白的莲花,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茶一如莲花可以宁静我们的身心。我一直想栽几棵茶树,采茶做茶,除了自用还可以结善缘。但是像我这样的人恐怕难有此福报,那我只有祈请菩萨加被,发大慈悲赐予大悲茶水来清洗我心灵的污垢吧。

清茶相伴,暖香心间

文/丢了心的爱

一杯清茶,一地暖阳,一怀心事,于我,就是或浓或淡的岁月,就是斑斓多彩的人生。

平素爱喝茶。推杯把盏的场合,滴酒不沾的我亦是以茶代酒。

有次儿子端起我泡好的茶水,刚浅尝了一小口,便吐了出来,直呼“好苦啊”,我笑说:“你还小啊,还未曾体会到它的!”和儿子这般大年龄的时候,也是觉得茶叶水很苦。苦了就在沏好的茶水里加上白糖,这种不伦不类、苦中带甜的“独家秘制”之水成为了我和哥哥豪饮解渴的最佳首选,自此有了不解的茶缘。

长大后,只要有茶叶就不想喝白开水,只是不再往茶叶水里加糖。可能是想单单品尝那份苦涩吧!让我感到惊喜的是,悠闲之时,小口酌茶,竟品尝出了茶的本真的味道,那苦涩之外还有着如此的清香和酣醇,只是被我忽略掩盖了多年!原来茶是要用心去品的!想起以前茶叶水里加糖的喝法便觉得真真是亵渎了它!否则于我就永远只是解渴之物罢了。

“烹来勺水浅杯斟,尽不余香舌本寻。”如果酒是豪放派的辛弃疾,那茶就是婉约派的李清照了。古典名著《红楼梦》被称为是本“满纸飘着茶叶香”的书。书中让我们见识领略了茶文化的广博深远。在钟鸣鼎食、诗礼簪缨之家,幽雅的茶事显得富贵豪华。书中第四十一回《品茶栊翠庵》更是从茶的色、香、味、器、烹等细细描述,比如:烹煮茶所用之水要质清、源活、质地轻、味甘、性寒;茶的品质亦要挑选搭配与之相适应的茶具;还有什么身份的人喝什么样的茶、用什么样的茶具等等,喝茶之讲究、喝茶的境界恐现在亦是非常人所企及的吧!

茶是人间天品。爱它,不为攀风附雅,在于它的静、柔、美、甘、涩。我喝茶品茗,当然无法和妙玉相提并论,奢侈、隆重的喝茶生活我也自知望尘莫及。我喜欢喝茶,喜欢在茶中品着“人生有味是清欢”这句诗。而今工作闲暇之余,会捻上少许茶叶,放进洁净剔透的玻璃杯中。托腮凝视,静静地看着原本枝枝梗梗的茶在水的润泽滋养下,竭力舒展,翻转浮沉,水由无色逐渐汤碧色绿。十指扣杯,氤氲腾起的茶烟嗅在鼻中有淡雅的清香。轻啜入口,有淡淡的苦、点点的涩、丝丝的甜,入心,淡然释放,便感知到苦尽甘来的暖。

如此,用心生活,长饮年华,足已!

喝茶

文/兰之小语

有句老话这么说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都是凡夫俗子,人人都不可能在生活在真空里。前面六样调味品,是跟吃饭有关系的,每顿饭都会用得到。唯有最后的茶,跟厨房没有任何关系。由这句话来延伸,无论达官贵人还是普通老百姓,酒可以不喝,但茶却不能少。

说起茶,我不是很懂,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最早要以陆羽的茶经唯首,大体上可谓始于汉朝而盛于唐。偶尔看过一篇介绍茶的介绍,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义的性质表示茶叶。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茶文化的发展日趋多样化,可惜的是抹茶文化已经消失久远。却在远渡重洋的日本发扬光大。庆幸的是国人对于茶文化的喜欢是骨子里的,也有了越来越多的茶艺爱好者追随。

煮雪烹茶问茶味,大抵是爱茶之人每到凛冬都心心念念之事。在冬雨延绵中,有幸参加人力琉璃举办的一场茶会。到场的都是爱茶之人,古筝声声令人陶醉,那古朴的茶台,晶莹剔透的手绘琉璃茶盏,碧绿的公道杯,摆台上的茶叶散发出幽幽清香。一杯茶,喝到口中,先尝其苦,后得其甘。一杯茶,是人与茶直接的交流,更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在冬天,在微微细雨的日子里,能吃上一杯茶,我想我是有福之人。岁月清浅,人生无恙。时光煮雨,在冬日细雨漫漫的日子里沏一壶茶,品一抹香,悠然于岁月,何尝不是人生一乐事。

闲下来,泡壶茶

文/--满不懂

坐在茶桌旁,自己泡壶茶,偷得浮生半日闲,顺便慰劳亲人或朋友,何等的奢侈,何等满足。

大多数爱茶之人都喜欢自己泡茶,并乐此不疲。喜欢和别人聊茶叶,为了一些好奇置身于喝茶的闲适时光中。于是又有了一包茶叶,一把壶,一个朋友,一段故事。

钱并不能让人闲下来,因为钱没有够。茶却能让人闲下来。一坐到茶桌旁,不由你不闲下来、静下来。古人说茶能清心神、涤欲念,至少在喝茶的那段时间里可以。

古人有的是时间,泡茶喝茶是至清、至雅的闲情。在现下时间就是金钱的浮躁年代,泡茶饮茶更是高雅难得,因为在快的年代里舍得慢下来、闲下来,泡在茶水里,是件难以寻常的事情。

常听人说:"喝茶怀古,想心事喝咖啡去好了!"说得没错。一怀古,上下五千年,全在静静的一壶茶的时光里。

来吧,泡壶茶,让我们闲下来。

日暮苍山远

文/青柠红茶

近来好登山,逢假期择一山岭攀登,冬日里一身热汗淋漓,时日趣然。少时好远游、好美衣、好交友、好管弦舞兴,忽而迷恋山岭之僻静旷远,呼朋徒步登高。年岁渐增,愈发致力于养生怡情之为。奢华和喧闹如同戏台上搭建的花好月圆,说散如云烟,不如仿效古人,择山寺远行,汲山泉烹茶,负暄,踏雪,皆为郑重其事且稳妥之事。此次登山,阿英特意携了父母来进香。阿素,清,我们仨先行一步。此古寺为宋代遗迹,后人百般守护,远近香客不断。山寺前厅,坐于一张陈旧古朴的八仙木桌旁,向山居人讨水烫壶喝茶。几个山居老人热情替我们去汲泉烧水。二壶茶水饮下,便觉身心舒畅。坐于寺堂前厅喝茶时,时有游客穿行进寺内烧香游览。

喝茶的水为山涧泉水,登山过程中,一路闻得修竹掩翳的幽涧,水流潺潺。南方冬日山景,依旧一派青葳,偶有一些红枫以及枝杈干枯的树木立于山腰,未现萧条之状,反而衬托出一种清疏淡朗之意态。石阶,短亭,一路白云相送。人要怀揣一种流溢不竭的意趣,日日与屡现不散的尘意相抵,方可安抚一腔忐忑起伏心绪。眼前白云飘逸,蓝天如玉,青山葳蕤,世事低于脚下,人于高处,可以轻易获取一种安然之态。行走间,头脑中不时浮现古人的一些山居诗。山居诗,大量且丰富,散见于灯录、语录、僧传、笔记、类书、僧书总集等各种佛教典籍里。《古今禅藻集》是东晋以讫明代的高僧诗集。明栯堂禅师的《山居诗》被南怀瑾赞为“诗律最精,禅境和诗境最佳”,称其为“神韵雄浑,说理透彻”。

而唐朝诗人寒山子,出身宦官之家,多次投考不第,隐于天台山寒岩。曾经也有“寻思少年日,游猎向平陵……联翩骑白马,喝兔放苍鹰。”之意气风发。多次落选后,无颜回乡,滞留京城,成为一介落寞寒士,兄弟责怪,妻子不理,人世间,前程和人情如两把霜刀,逼迫这位昔日富儿带着一身伤痛和落寞,在大唐盛世,择山独居,享年一百多岁。放下即是获得。唐代苏州城外的寒山寺以其得名,清雍正皇帝把他和好友拾得封为“和合二圣”。寒山生前寂寂无名,身后却受到白居易、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朱熹和陆游等爱慕推崇。阿素和清去山后寻景,修竹林畔负暄看云。一人坐于厅堂喝茶,温读随园老人的散文集子。开篇为《随园记》。

“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山自清凉胚胎,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蜿蜒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干河沿。”袁枚在金陵江宁任知县时,以三百金购得当时景况为“园倾且退,……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的园子,加以葺治,改名随园,开始他“放鹤去寻山鸟客,任人来看四时花”的闲情逸致生活。袁枚晚年游历南方诸山,写下了大量的丰富的游记。八十二岁高寿。热茶暖阳相抚,尘事远去。山前山后修竹连绵,坐于暖阳下,记起明代戏曲家高濂的《山窗听雪敲竹》一文。其中一句熟稔于心:“飞雪有声,惟在竹间最雅。”今冬煦暖,雪成了奢侈之意想,想亲睹一场白茫茫大雪落在山间竹林,难得。

山堂久坐,未觉凉意,但觉雅趣丛生。初读高濂,是去时陌寄来的《四时幽赏录》一书中收录其文。高濂诗词歌赋、鉴赏文物、琴棋书画、茶酒烹调,无所不涉,无所不通。他的《遵生八笺》值得一读。居山堂,念及他的《雪夜煨芋谈禅》一文,愈发久坐忘言。“雪夜偶宿禅林,从僧拥炉,旋摘山芋,煨剥入口,味较市中美甚,欣然一饱。”古人以焚香、烹茶、插花、挂画为闲居赏心之事。今人心意浮躁,目眯尘沙,心疲计算,多为人情世故所累,很多雅趣缩减到少数人身上。能在滚滚红尘里把持一种清寂的人,应也是一种修行。年轻时无不向往古龙笔下的“江湖少年春衫薄,鲜衣怒马,少年多金”的不羁,而人到中年,步履开始放慢,心意沉敛,沿途的风景渐现其“安贫乐道”的玄机。富贵名利如烟云,不如山寺一锅野芋裹腹来得稳妥。

山岭的吸引力何在?袁中郎一语精辟:“夫山水花竹者,名之所不在,奔竞之所不至也。”古往今来,山岭收留了多少有名无名高士,他们没有留下熙熙攘攘的利来利往,唯有那些写在纸上刻在石碑上的清寒文字代代留芳。日暮苍山远。人要走很多、很远的路,才懂得,最美的风景就在身边。山下,友人备好一桌丰盛午宴。应我之求,特意备了枸杞米酒,炉上加热,配上那些精心准备的菜肴,土鸡野味腊肉等,便觉忽如神仙下山来。夜里点一支白檀,焚香写字。阅读,思省,行走,与文字相遇的途中,各有各的会心一笑。

一壶好茶一壶月

文/黎少芳

茶是故乡浓,月是故乡圆。今夜,又是一个月圆之夜。

晓月如帘,我静静的坐在窗前,麦克风里那轻柔的音乐,和着白色瓷杯里的香茗一起飘起,袅袅绕绕,回旋在寂静的夜里。白色小瓷杯里是家乡的有名客家红茶,名曰“客家红”。冲在白色的小瓷杯中,茶液看去如石榴子一般的彤红,清澈透明。轻轻呷上一口,有茶的清苦,又有玫瑰的芬芳。

邂逅“客家红”,是在2012年初秋,那个阳光臃懒的午后。

先生是昭平北陀的客家人,性情豪爽,喜好结朋交友。那天,他和平时一样,和几个友人在自家经营的小店里喝茶聊天。我是个腼腆的女子,自认为高谈阔论,谈笑风声是男人的事情。此刻,我喜欢坐在不远的角落里,看他们谈笑风声,偶尔会应声过去小坐一会,喝上小小一杯。或是那天吃了过多油腻的东西,胃一直在翻腾,苦不堪言,神色黯然的坐在角落一边。先生从我脸上看出了我的不适,递过来一杯又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水,几杯下肚,不适的症状全消了。我平素不好喝茶,即使喝茶,也是解渴之需。此刻,我不禁为平日里不起眼的茶叶暗暗窃喜,翻看起红褐色的包装袋,“客家红”三个字深深的印入了我的脑海。

“客家红茶最初是客家人把手工炒制的干茶装进从水车拆下的竹筒里,挂在灶台上方因烟熏火燎自然发酵而成,俗称‘竹筒茶’或‘车筒茶’,分为‘客茶’和‘家茶’两种。客茶是用茶叶单叶制作,俗称‘谷头米’由于招待达官贵人、亲朋好友;‘家茶’是用一芽二叶以上的茶叶制作,俗称‘老茶婆’,用于日常擂茶、打油茶。客家人长于冬日在火堆边‘炽火’,三五人边煮茶‘扯大炮、讲古’,其乐融融。1921年11月,‘国父’孙中山在广州发动北伐,从梧州逆西江而上昭平,昭平民众为欢迎孙中山的到来,在桂江上设置水亭一座,备置茶水、点心,当时的吴县长即用客家车筒茶接待孙中山,因孙中山也是客家人,见此茶味道纯正,汤色金黄,遂随口称赞此茶为‘地道的客家红茶’,‘客家红’茶由此得名,孙中山离开昭平时嘱咐随从李将军等人带部分“客家竹筒茶”回广州大本营,后赠送给国际友人,成就了一段被后人称之为‘国父、国茶、国礼’的佳话。”

鲁迅先生云:“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宁静是福,平淡是真。从此,我爱上了“客家红”。爱上了红茶的生活,健康而平淡!不浓郁却持久!开始留意茶道茶文化,对客家红茶艺更是情有独钟,比如用木夹捏住一只茶杯放入另一只茶杯中翻滚清洗,这叫“白鹤沐浴”;泡茶时将水从茶壶里高高注入杯中,叫“高山流水”;至于从盖碗杯里再将已泡好的茶尽悉倒出,最后手持杯猛点三下的动作,就是“凤凰三点头”……每一个动作和形式,似乎蕴含着某种优雅的文化艺术,其中还不乏诗意的美。

儒家以茶修德,道家以茶修心,佛家以茶修性。我没有那么高的悟境,更多的时候,喜欢在安静的时候为自己泡上一杯客家红茶,无关饥与渴,无关心情好与坏,只要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水握在手里,不时的呷一口闻着这种淡然的清香,心也变得温暖而坦然,忘却了许多人世的纷扰!一盏茶,一段惬意的时光!

有人说,女人喝茶是种心情,男人喝茶是种习惯。男人血气方刚,容易动怒,男人喝茶是熄怒最好的办法。有多少这样的情景:一个男人因为某某因素动怒,气得无法自控,甚至拍案而起。这时,旁人就来劝:“来来来,喝口茶,喝口茶!”若肯把茶喝了,情绪就会得到好的控制,事情的解决结果就会得到大大的改善!呵!常常在想,一个习惯喝茶的男人,是不是一个有着红茶一样温暖的男人呢?

先生有着客家人那种务实上进,刻苦耐劳精神,但脾气暴躁,嗓门粗大,不懂甜言蜜语不会哄人。两人生活在一起,不免有些磕磕绊绊。以前一闹矛盾,他声音大点,我就忍不住伤心哭泣,接着矛盾升级。现在,在矛盾爆发之前,我会适时的递给他一杯热气腾腾的我们都喜欢的客家红茶,一口茶下肚,心静神怡,以心调味,矛盾全消。更多时候,两口子相对而坐,或无须多言即心有灵犀一点通,或推心置腹述衷肠。情如茶水,越品越醇。

“一壶好茶一壶月,漫天乡愁相思夜,梦中千年匆匆过,天涯看云飞;一壶好茶一壶月,只愿月圆勿再缺,万里乡情满腔爱,今夜伴月回……”,如水的音乐静静流淌,我轻轻的呷一口手里的香茗,皎洁的月光洒落在脸上。此刻,我心如月,宁静而纯美,静静的守侯,你的晚班归来。

茶语人生

文/逆风飞扬

与茶相识,那是很早以前的事情了,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父亲特别爱喝茶,有客人来,泡茶,有朋友来,泡茶,有街坊来,泡茶,没有人来的时候,也泡茶,泡了茶自己一个人喝。

后来稍大一点,我便经常跟着喝,其实那个时代北方的农村,基本上没有什么好茶,都是一些很普通的茉莉花,偶尔父亲会买点绿茶。那时候喝茶,更多的觉得是一种陪伴。

有时候听父亲和朋友们高谈阔论,天南地北的神聊,有时候我们父子面对面,父亲会教我一些顺口溜,后来才知道我小时候背的那么多顺口溜原来是唐诗宋词。那个时候感觉父亲很渊博,似乎天文地理无所不能。那个时候感觉喝茶只不过是聊天的一种陪衬。

与茶相知,那是我毕业后在北京一家报社做编辑,办公室从来不断茶叶,很多客户、朋友都给送茶,龙井,碧螺春、铁观音、大红袍、等等,我才知道原来世界上有这么多的好茶。报社也经常发茶叶,甚至多的我都喝不完,遗憾的是父亲在我大二时候已经去世了,不能和我共享这人间美味。

于是学会了讲究,茶具,茶道。我有各色茶具,泡什么茶用什么茶具,各种茶怎么泡才能泡出最佳的效果。只收集看的上眼的于是我便和父亲当年那样,呼朋唤友的来品茶,展示我的茶艺。

那时候学会了把玩紫砂壶,社会很现实,知道我喜欢紫砂壶,于是我收到了很多把精美的紫砂壶。我喜欢附庸风雅,名人字画,也收到一些名人字画,一部分是结交的书画界的朋友,一部分是朋友买来送给我的。那时候喝茶,是一种交际。

与茶相交,是我离开报社后。可能因为报社报道妨碍了一些人的利益,我和几个同事被迫离开了报社。幸得一位老师的极力举荐,我才得以到南方一个小城,给一位老人当助手。老人年岁已高,还有很多应酬,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写东西。我的主要任务就是给老人写东西,老人整理一下就可以发表,或者演讲,或者学术讨论。

这儿是茶的故乡,我能喝到地地道道的乌龙茶。有时间我还会到不同的茶农那儿,看制茶过程,品当地的茶叶,和茶农聊天。看着茶农简朴的茶具,能喝的飘飘若仙。知道了喝茶在于品味。茶农说,为什么乌龙茶每泡都要毕浆,因为这样才能品味到茶叶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茶香。喝茶和人生一样,每个阶段有不同的茶香,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滋味。

与茶相溶。老人去世后,我又一次失业。我学会了一个人喝茶,一个人默默的坐着,漫不经心的品味着一泡又一泡的茶叶。苦的,涩的,香的,酸的,人生何尝不是?

直到今日,我才觉得自己开始懂茶。茶如人生,人生如茶。

茶壶

文/郭德诚

我喜欢喝茶,喝茶讲究水,水离不开壶。《茶经》云:“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城市都用自来水,不分上中下,只能勤洗壶中的水垢了。

我早先用铝壶喝茶时,感觉比铁壶好多了,传热快,省时间。但时间一长,壶底还是会积一层厚厚的水垢,清理起来非常麻烦。白花花的水垢硬得很,砸得轻了,它不掉,砸得重了,怕伤壶。后来,在朋友那学了一招:把壶放在火上干烧,待壶底呈暗红色,突然放置水中,热冷相激,可除水垢。此法果然灵验,但这是技术活,很难拿捏分寸。

沏茶,讲究水温。《茶经》云:“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三沸老矣。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这边电视正看在兴头上,那边已腾波鼓浪。后来,我买了一把带哨子的壶,水开,哨响,跟拉警报似的。虽有效避免了三沸,但要掌握水位,恰到好处才行。

咖啡壶的出现,使我的壶从铝制品变成了不锈钢,也完成了放置地点由厨房到客厅的华丽转变。壶在客厅,品茶、看电视,两不耽搁。一瓶“水垢清洗液”,滴上几滴,用水一冲,壶底,亮堂堂的,照得见人脸。

现在,我又换了一把新壶。壶身透明,状如南瓜,内有水位线。进水处,装有过滤芯,底部是操作盘。乍一看,像是长在地里的南瓜。电子操作屏上,温度、时间,可以任意设置。一沸88℃,二沸93℃,根据喜好,一键搞定。

“茶圣”陆羽特别推崇银壶。《茶经》载:烧水的“釜”,“用银为之,至洁,但涉于侈丽”。至洁,自然是指没有水垢了,但银太贵,用不起。在那时,温度可以用“三沸”控制,传热效能可以暂不考虑,但水垢问题,从陆羽算起,也纠结了1000多年了。如今,在我的这把壶里,只需换一滤芯,便一垢不染,不是银壶,胜似银壶。

壶,伴随着柴米油盐酱醋,一路走来一路变化,它的变迁,也是我们幸福生活的升华!

喝茶是一种心境

文/桑梓微澜

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感觉身心被净化,滤去浮躁,沉淀下的是深思。茶是一种情调,一种欲语还休的沉默;一种热闹后的落寞。

茶是对春天记忆的收藏,在任何一季里饮茶,都可以感受到春日那慵懒的阳光。坐在一个人的房间,倒上一杯茶,看着茶叶的翻卷也常会生出好多感慨:茶要沸水以后才有浓香,人生也要历经磨练后才能坦然。

无论是谁,如果经不起世情冷暖,浮浮沉沉,怕是也品不到人生的浓香。日子过得久了,历经了人情冷暖,就像那三滚后的茶叶,慢慢地沉入了杯底,用沉默作为惟一微笑的表情,而那温软的茶水也就像我们的内心,足以接纳一切友善的或是不友善的表情。

如是,爱喝茶。说行随心性也好,说附庸风雅也罢,至今仍不敢称“品”而只称“喝”,却也由只喝得出茶的苦涩,到“嗅”得出茶的清香,至如今。呷一小口茶,任清清浅浅的苦涩在舌间荡漾开来,充溢齿喉。之后,深吸一口气,余香满唇,在肺腑间蔓延开来,涤尽一切的疲惫冷漠。人仿佛也醉了,蒙眬中,久久不愿醒来。

有一种场景总让人不胜神往:窗外潺潺的雨夜,屋内融融的炉火,闲闲地一捧香茗,一卷诗书。红袖添香的意境,不亦乐乎哉!是夜,茶香满室,杯中茶由淡变浓,浮浮沉沉,聚聚散散,苦涩清香中慢慢感悟:人生如茶。

喝茶的心情

文/黄金

我喜欢喝茶,是因为茶有着优雅的情怀。喝茶是一种意境,也是一种享受,它让你心情舒畅,让你在遐想中沉淀自我,回忆过去。

一个人喝茶是恬静的,喝下去的是孤独,品出来的是清欢。而两个人喝茶,则是浪漫的,茶友应为知己,我泡茶,你喝茶,看绿色的茶叶在水中曼妙地舒展旋转,怡人的茶香在安静的小屋里氤氲扩散,温润的空气一点一点弥漫,即便两人一言不发,也不会觉得尴尬,可以久处不厌。

我喜欢阴雨绵绵的时候,泡上一壶清茶,播放一曲琴音若有若无,看窗外纷纷扬扬的雨丝从玻璃上滑落,听雨滴滴哒哒砸落到地面的音律。这时喝下一杯香气浓郁的热茶,不仅可以散发体内积累的寒邪,还可让烦恼全消身心舒畅,仿佛整个人都脱离了世俗,心不染尘。

喝茶是一种心情,它能让人淡泊从容,能祛除内心的焦虑。喝茶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不仅带来健康,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享受,品味的是已拥有的温暖,感受的是心气平和的淡然。

茶,可以天天喝,但喝茶的心情却不是常有。匆忙的脚步,浮躁的内心,需要一杯茶来思考和忘却。人生真正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

又去幽静的下牢溪峡谷里喝茶

文/元辰

我的日子就是这样:喝茶喝茶喝茶,写字写字写字,蹭网蹭网蹭网。时光意外的老人了,不知今夕何夕。门前紫薇与绣球花盛开了,才知道早已夏天了,怪不得原本阴沁的一楼也开始闷热了呢。

茶是每天要喝的。我管调茶,老伴管做饭。近段喝的是徽乡茶,网友李炳秀不远千里寄来的。四盒,分别为黄山毛峰、太平猴魁、霍山黄牙、祈门红茶。每盒净重100克,皆为特级品。黄山毛峰已经喝完,霍山黄牙正喝,太平猴魁送给了老家的叔伯兄弟。大雅无味。黄山毛峰与霍山黄叶为绿茶,汤色黄绿清雅,口感纯正醇和,回味悠长持久。的确是茶中珍品。

叔伯兄弟的女儿在夷陵区长江市场工作,多年来一直互相走动。兄弟从广播系统病退好多年了,也曾在城里居住,后来回到老家,与弟媳种七八亩地,身体反而越来越好。侄女说她父母进城办事,接我们一同吃中饭。她接过我们好多次,没去,我说等你父母下来,我们就来。现在当然得去了,带了茶具去,和兄弟喝茶拉家常。我和兄弟弟媳一起在生产队劳动过,以前回老家我和老伴也曾住在他们家中。品茶,谈家常,关系十分融洽。老伴还说等弟媳家的蘑菇结出来,要到她家采蘑菇,自己采自己要。

文友林文楷去圣地延安回来,易晓燕通知我,由她做东在三味太子设宴聚会。那天下午我上了牌局,手机放在家里,回来一看,她们打了七八个电话,开车来没接着我。我赶紧骑车赶往三味太子,与林文楷、谭宏清、易晓燕、小龙等文友相见,制茶奉茶。先喝我带的铁观音,后喝易晓燕备的普洱沱茶。铁观音高香持久,大家赞口不绝。而易晓燕备的普洱沱茶,绝对陈放十年以上的极品,口味纯正,是我喝过普洱茶中最好的。易说是朋友送的,8000多元一饼。

我爱人同学同事的丈夫来看我们的时候,我和老伴正在长江市场买东西。早上起来,老伴说去长江市场,给她三弟带几条自己种的黄瓜过去。我们就骑车去了。我近三四年为夷陵楼文化布展做文案,老伴还不知道夷陵楼什么样,我就拉她去看夷陵楼,说好在三弟家吃中午饭。接到朋友电话,我们就往回赶,直接到福橱订餐,电话朋友过来。爱人的另一位同事已经吃过午饭了,她说如果那位朋友在这里玩,她就过来陪。我们三人吃了午饭,和老伴的另一位同事一起回到家里。老伴说,你不是说下牢溪好玩吗,我们到下牢溪喝茶、打牌怎么样。我说可以啊,我拉你,他拉她,一二十分钟就到。

喝了茶就出发,我带路,跑50码。朋友老邓说,你跑得好快。我说,路况好,视野快阔。进了下牢溪就三四十码了,弯道多。直接到上次去过的天缘酒家,要了有电动麻将桌、有空调的房,先喝茶,再照像,然后打一元的“血战”。两个男人赢,两个女人输,老婆输74元,她同事输4元。晚上吃泥鳅火锅、家常豆腐、炒红薯叶、酸辣土豆丝。老婆说,哈哈,玩得有意思。

与闲适对饮

文/余宾

幼时,家里没有什么饮料可以唱,只是偶尔有些粗茶放在那里。

或许是小时候嘴馋,或许是自己与茶有缘,在一位叔叔的影响下,我居然爱上了喝茶,哪怕最便宜的茶我也爱喝。

小小年纪,故作老成,在没有人的时候,泡一杯茶,用手捂住茶杯,尽可能地享受茶给予我的热度。暖一会儿手,轻轻打开茶杯,看见杯中的茶叶一片片舒展开来,舒展得就像我的心情,那样愉悦。

老屋旁边是梨园,梨园中有一些大石头,这里是我童年喝茶的最好去处。端一杯泡好的清茶,坐在大石上慢慢地品。粗茶入口,特别地苦,但那种苦竟然让我很受用,茶汤在我嘴里含了片刻,轻轻咽下,精神为之一振。闭上眼睛,感到自己的心在飞。就是小时候爱喝茶的经历,养成了我现在做什么事情都不慌不忙的习惯,我也非常喜欢那种闲适的生活。

现在,我已经退休在家,生活条件也好多了,去茶楼喝茶的时候也多了。每天午休醒来,先在街上闲逛一阵,挑选一个心仪的茶楼,找靠窗户的座位坐下,然后要一杯茶,看着杯中的茶叶轻轻飘散,欣赏茶叶那曼妙的舞姿。过几分钟,茶叶慢慢沉下,我端起茶杯,轻轻抿一口,含在嘴中,慢慢咽下,那个感觉,真是爽到了极点。

茶语

爱上喝茶,源于那次的西湖之行。

初到西湖,是个秋雨渐渐的雨夜,友人约我去西湖边的茶室里品茗。虽然在网络上早已是熟悉的朋友,但这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相对而坐,没有沉默。我们的语言如连绵不绝的雨滴。窗外的氤氲;杯中的茶升腾着一楼温暖的香,轻袅而空明轻灵,不知不觉中醉了。我不知道是西湖醉了我,还是茶醉了我……

起身,泡一杯淡淡的绿茶。洁净澄透的杯子放入几芽碧嫩,向杯中缓缓倒入沸腾的水,叶片顿时在水中挣扎浮沉,交融晕染。水由澄澈渐渐变成了碧绿,茶由干枯渐渐舒展丰润,终至相互浸透,结为一体。望着杯中的茶,心随之生出一片绿意来。

在绿绿的水中投入几粒枸杞或几颗红枣,看红绿相映,犹如春天里的红花绿叶,越发的让人渴望探其美妙。轻呷一口,淡淡的苦中有柔柔的甜,仔细品味,便品出甘苦交叠的人生。

老公却不怎么喜欢茶,他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才是人生的一大温馨幸事,我佩服饮酒男子的坦率,却不想去品尝那“玉液琼浆”。酒终归是浓烈的,若是女人酒后失态,总归是件糗辣。所以,我更醉心于饮茶。茶不会使人丧失理智,茶是优雅的、知性的。

喜欢喝茶的人,多有一种唯美情结,而品茶的人将茶上升到“道”的境界。“一饮涤昏寐,情来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茶中有道,道在茶叶中。“无欲以观其妙”,方能得茶之妙味。

阳光暖媚或细雨流光的下午,约三五知己,选静静的一隅,围于小小的桌旁,推却凡事纷扰,漫谈闲情,如野鹤闲云般无忧无虑,谈笑间尽情享受古人那“竹雨松风琴韵,烟茶语月书声”的闲情雅致。

然而,喝茶与品茶显然是不同的,就算例慢高洁如黛玉,在茶道上也被妙玉讥为俗人。

我爱茶,只是一种莫名的浪漫情愫罢了,不为茶道,只为一份平和与从容。

其实茶就是茶,它是一种寄托的载体,赋予它灵性,它就是日月精华;赋予经生活内容,它就是一种商品。

杯中的茶叶恢复了原有的生机,一楼清香弥漫开来,像极了我氤氲的思绪……

三叔和他的牛

文/史太群

三叔背着手走在集市上。 乡村集市的人很多,小商贩的叫卖声,在整个集市上是此起彼伏,热闹着呢。“三叔,赶集啊,不去茶馆喝两口?”群子一户家的堂哥在跟三叔打招呼。“喝,怎么不喝,不喝茶我来集上干什么啊。”三叔哈哈的笑着,回着家门侄子的话。

集市两边是整齐的门面房。超市、服装店、理发店、照相馆、饭店、茶馆等各种店铺分排在集市的两边。这里的街道不比城里的差,只是短点、窄点。茶馆是群子老家集市上的一大招牌,这里老百姓无论是在农忙,还是在农闲的时候,都爱到这儿的茶馆里喝茶、聊天、侃大山。三叔是茶馆的老常客了。

蹲在田埂上割草的三叔直起腰来,两个草架子已经装满了青草。三叔每天赶集、喝茶以后,都要到田地里割牛草的。自从三叔的妈妈去世,群子出嫁以后,三叔就开始养牛了,牛成了三叔唯一的精神寄托。

本来是人老三辈一去生活的,平时是蛮热闹的,这一下走的走;嫁的嫁了。三叔的生活一下子变得沉默、孤独了。那时的三叔,很享受这一老一小呵护的。这样一来,家里和村里人都很担心三叔的,担心他能否继续生活下去了。本来就嗜酒如命的三叔,整天喝得烂醉,以至于要群子和奶奶到处找。那时群子和奶奶可是三叔全部的精神寄托。

三叔本来个儿就不高,经过这次打击后,更是又瘦又矮了。三叔挑着满满两草架子的草,迎着阳光,走向那间属于他的家。小黑狗跑了老远来接它的主人,三叔挑着草在前面呼哧呼哧的走着,狗儿摇着尾巴跟在后面奔跑着;俨然是一对父子,那情形让人感动的有些凄凉。

“朝里边去去,给你上点好吃的。”三叔拿了一把草,对着他的牛,笑呵呵的说。那牛听话的朝墙边挪了挪身子,扭头看着三叔,摇着尾巴,眼神里满是欢喜的样子。

“你就是不听话,老把屎拉在屋里,你闻闻,这屋子里有多难闻,拉屎的时候不能跟我说一声呢?”三叔蹲在床边,一边对他的牛说,一边摸出五香花生米和他的高粱酒。那牛嘴里嚼着草;眼睛望着三叔,像是真的在听主人说话似的,不是点点头,就是摇摇尾巴的。三叔每天都是这样说话。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和他的牛拉着家常。这牛自打进了三叔的这扇小木门,就再也没有出去过。就像三叔从未离开过这个小村庄一样。

三叔把他的牛放到小屋里,靠南的墙边,是为了让牛能够照到充足的阳光。他却把自己的床放在了北墙边上。群子每回去看一次三叔,心就会更沉重一次。她也不止一次的劝过三叔把牛卖掉,因为三叔不缺钱花。三叔是村里的五保户,是有照顾的。何况他还有低保。可三叔说了,他养牛不是为了卖钱,就是想有个伴。每次三叔这么说的时候,群子都会哭。因三叔的孤独,因自己的无能而哭泣。

夏季的草是最嫩、最多的,可是,三叔在夏季却很少晒干草的,原因是夏季的草因为太嫩,晒不出货,色泽暗淡,又容易长霉。只有到了秋后白露节过后,各种草都已经成熟了。这时,三叔就会从早到晚不停地割草,为了给他的牛储存过冬的口粮,三叔连赶集、喝茶都免了。白露后的草,像极了成熟的庄稼,遍地都是。只要把割来的草,放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晾晒,只需几个好太阳,那草就被晒得焦干了,而且色泽碧绿。把晒干了的草收拢、堆起,待到冬雪飘落时,就可以拿来喂牛了。

深秋的早晨,三叔又担起了他的草架子,走向了田野······

文/月良土车

我不是茶客,也不是茶仙,只是喜欢喝茶,仅此而已。有时候发神经了,抓一把茶叶丢在杯子里,开水一冲,大半杯子茶叶,喝功夫茶一样,妻骂我是"茶鬼"。

茶的好差还是喝得出。好茶就是好茶,又清又香又有味,叶儿在杯里袅娜多姿,有时翩翩起舞,喝起来别有一番韵味。差茶又苦又涊,叶片大大的或碎碎的,只讲究出汁多,浓烈解渴。我喝的茶不是最低挡的,但也绝不是高级的,中下等级。象我这等人,不是品茶的身份,虽看过点儿茶书,讲起来也略知-二,但决不假作斯文,强扮高雅,喝茶就仅仅是喝茶。

其实,讲喝好茶,几个人真正喝了好茶?都只是图其名望其貎罢了。就象喝酒,市面上的茅台五粮液动兀几千元-瓶,人买来喝得喜滋滋的,哪里是什么真正的好茅台好五粮液?好茅台好五粮液不是这醇味,真正的珍品茅台五粮液是权贵喝去了,普通人看也看不见。茶也-样。乾隆爷封的十八棵龙井御茶,老百姓是喝不上的。武夷山的那棵大红袍茶,民国时期就有一团的兵力镇守,九几年在广交会上那-两大红袍就买到二十万,小老百姓喝了要救命也不会喝。又其实,茶要喝得出那种滋味,品得出那种风雅,也决不是我们这种人。我也到杭州西瑚上喝过龙井,也在岳阳楼下喝过碧螺春,只覚得淡淡的,清清的,不是平时所喝茶的味道劲道,当时心里就想,在当地喝当地的名茶,应当不假,也只是这种味道,甚至没有喝出味道。

家乡有种茶喝茶的传统和习俗,我的喜欢喝茶,多少受了-些熏陶和影响。那时候,家家户户门前屋后都有几棵茶树,自家釆摘自家用,自给自足。农业学大寨后,大辟茶园,成了产茶县,不过不是名茶,只适作砖茶外销。

家乡的喝茶与外地不同,很土很乡俗,虽然近来受外界影响,有人也偶制一些明前毛尖之类,但上千年的习惯是难以动摇的。主要是喝擂茶,就是用茶叶和芝麻在特制的擂钵里擂成浆,开水-冲,乳白的,香香的,即解渴又健康营养。此法相传久远,据说唐朝尉迟恭奉太宗之命来此地修建龙牙寺,北方士兵不服水土,不耐暑湿,病倒大半,一老和尚教授此法,果然病去,于是此饮法流传至今。再就是喝煎茶,没有喝白水的习惯。家家户户都有一茶缸,放一把茶叶,冲半缸开水,盖上缸盖,随时可饮。赶路,干活,累了渴了,随到那户人家讨口水喝,都可喝到又浓又解渴的大红茶。

山间路边的长亭,常常摆放-口茶缸,好施好善的人家天天送茶来。路人累了乏了,来到长亭,用竹勺勺着红茶,一顿牛饮,这时山风吹来,爽极了。

三年前,清明回家扫墓,舅舅送我一包明前好茶,里面塞了-扎香草,舍不得大吃,至今尚有两余。真真正正的家乡茶呀!茶很细很正,枫球火薰过,有-股农家茶的烟味,有-股香草散发出来的淡淡的香味,有一股只有游子才能深深体味到的家乡特有的茶味。喝这茶时家乡的山山水水就在眼前,许多的童年往亊就在眼前。我不会喝好茶,品不出那山高水清的滋味,但我爱喝家乡那带点烟味的家乡茶,能品出山青水秀一往情深的滋味。这剩下的两余茶慢慢喝,待思乡情烈时喝上一口,解忧,解思,解渴。

父辈和茶

文/任媛媛

也许是受父辈影响的缘故,生来对茶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在这样一个春天的午后,细雨纷纷,拈几叶爸爸那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茉莉花茶,轻轻地投放在杯中,看它在杯中翻滚浮腾,浮浮沉沉,等待着我用心品读这完美的舞步。待其浸泡少许后,端起那随处可见的盛器,在那芳馨熏人醉的情境中,尽享香茶入喉的清爽与甘甜,是那样惬意……我的思绪回到了爸爸喝茶的情景中。

父辈喝茶,是不要求牌子的,只要顺口,无论乎是十几块钱的“春蕊”,还是几十块钱的“茉莉花”,还是成百上千的名牌茶,他们都会喝得津津有味。爸爸总是在吃完饭以后,马上泡一杯茶,一个人自斟自饮。他泡茶对水温要求比较高,总是先揭开保温壶的盖,用手试试水温,然后眉头一皱,冲妈妈嚷:“水怎么一点也不热?”妈妈觉得无奈:“做饭的时候刚烧的水,还嫌不热!”爸爸不再说话,自己动手烧上一壶滚烫滚烫的水,抓上一大把茶叶,浓浓的茶香飘过来,让我也不禁想喝喝爸爸的茶。可是那怎么敢尝,一口入嘴,能把小小年纪的我苦哭了!也有例外的人,我的小姑姑,她最喜欢爸爸喝的剩一两口的时候抓起杯子,把茶水“吸溜吸溜”吸个干干净净,爸爸心疼地大呼:“你看看你,把我的茶油子全控干净了!”那个惋惜,那个心疼,真真比谁偷了自家鸡有过之而无不及!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了解到吃完饭马上喝茶对身体不好,于是只要爸爸一吃完饭去取他的茶杯,我就劝他等一会再喝,他总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依然我行我素,真拿他没有办法。再后来,参加了工作,挣钱了,也能给爸爸买一些品牌茶,但是爸爸总是不喝,藏在冰箱里。我说:“茶放时间长了就不好喝了,您喝您的,喝完了再给您买。”爸爸打个马虎眼。有亲朋好友到访的时候,他才拿出来给他们泡上,并不时说:“这是女子给我买的,几百块钱一斤呢,看看咋样!”说话的时候爸爸脸上满满的幸福羡煞了在座的各位。

父辈喝茶,是不要求盛器的。在条件艰苦的年代,是一个肚大嘴尖的大茶壶,几个小茶缸,泡上满满一茶壶茶,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和左邻右舍一起拉着家常喝着茶,那气氛也是热闹。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茶壶还是大茶壶,茶缸升级成了玻璃杯。再后来变成了人手一个茶杯,可以是玻璃的,也可以是陶瓷的,还可以是紫砂的,每个人拿的都不一样,都喝的香滋滋的。至于别人用的茶海什么的,爸爸是坚决反对,他觉得一来麻烦,二来受地方限制,试想泡上一杯茶,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串谁家门就串谁家门,那多爽快。本来也想让爸爸赶赶时髦,既然他坚决反对,那就随他吧!

父辈喝茶,是不注重品的。一开始喝茶,是缘于口渴。在地里干了一天的活,又渴又累,来上一杯茶,一饮而尽,马上解渴。后来就养成了习惯,每次吃完饭,不喝茶总像少了点什么似得。晚上在电视机前,不喝点茶,好像睡不着似得。来了亲戚朋友,总是招呼:“来来来,坐坐坐,喝点水。”这里的水,就是茶。父辈只是因为喜欢喝茶才去喝的,让他们弄个茶海,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他们会喊:“麻烦!”或者去茶馆喝茶,那更是万万不可能的,哪有那么多的闲暇时间啊。

父辈喝茶,是说不出什么大道理的,但是他们知道——第一道茶苦,第二道茶香,第三道茶淡。这其实就是大道理,茶苦如初生,茶香如爱情,茶淡如清风。为品味人生的苦,我们哭着来到人世间,开始了一生的航程;那甘醇清洌的滋味,是人生最美的经历,点燃了整个火热的青春,伴随着我们的青年、壮年,是我们人生最美、最长的一段;不觉间已步入老年,得失荣辱,都已成过往云烟,人生这杯茶也泡得没有多少滋味了,清淡如水。人生不就如这杯茶吗?

一杯茶,囊括了“三味”人生。或清新或浓烈或清淡,但都要去细细地品味,人生在世,总想争个高低贵贱,成败得失,殊不知高与低,成与败,都不过是人生的一段历程,人生的一种滋味。俗话说得好“功名利禄,来来往往,炎凉荣辱,浮浮沉沉”。清扫心间的是是非非,唯留一片干净的田野给予自己。不求浮华,只想像父辈一样手握一杯清茶,清心淡雅地生活。

生活是茶

文/夏沫初秋

茶是糊口,糊口是茶。

糊口是忙碌的,糊口也是艰辛的,一个人在红尘中良多时候是身不由己的。但我们能守护住自己的一颗心,清净安闲,不被他人所左右。就像茶一样不能和其它饮品混着喝,只有单沏才得其味。

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才会喝茶,耐不住寂寞的人是品味不了好茶的。实在有时我们喝的不仅仅是茶,还有感悟和心境。

茶道的繁琐似和我这个俗人不相干,就是一瓶开水、一个玻璃杯、一撮绿茶。

茶叶放进杯里,倒入开水,绿叶翻转浮沉,宛如人的一生;童真的无暇、少年的执着,中年的探索,老年的沉淀。

学会喝茶,学会珍惜,学会感恩。

糊口得好坏只有自己知道,茶味的真意也只有自己知道,茶喝在自己口中,当下的体验也只有自己知道。

喝茶就是一件简朴的事情,渴了累了喝上一杯香酽的热茶解解乏,假如可以,再配上几个茶点,就能消除一身的疲劳融化心头的冰霜。

假如邀上几个谈得来的佛友,大家一边品茶一边交流学佛心得,那是再好不外的事了。可是,人生有多少这样的好时光呢?

每次喝茶前,我都会默诵大悲咒祈求菩萨加持茶水,这样的茶沁入身心,感觉身心宁静、安闲安详。久而久之,业障减轻、聪明萌发,对待糊口也徐徐豁然了。

污浊的淤泥中能开出雪白的莲花,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茶一如莲花可以宁静我们的身心。我一直想栽几棵茶树,采茶做茶,除了自用还可以结善缘。但是像我这样的人恐怕难有此福报,那我只有祈请菩萨加被,发大慈悲赐赉大悲茶水来清洗我心灵的污垢吧。

茶味香

文/季川

春茶眼看着上市了,周围的人都以能够最先喝到春茶为一大乐事。雨花、龙井、碧螺、铁观音等纷纷闪亮登场,各自的风格、品位、气度、容颜,宛若模特的春季服装发布会,总能吸引着大家的眼球。

据史书记载,唐朝陆羽有渊博的茶学知识和高超的烹茶技艺,一部《茶经》奠定了他“茶圣”的地位,也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持续发展。不知不觉,喝茶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白居易有诗云:“食罢一觉醒,起来两盅茶”。现代文学大师周作人先生也爱喝茶,他在《喝茶》中写道:“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这种淡薄处世,修身养心的品茶之道,成为好多人的向往。

清朝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有一则与茶有关的轶事很有趣:有一次他造访了一间寺庙,寺庙住持并不认识他,见他相貌平常,因此随意说了句:“坐。”对侍者说:“茶。”交谈时,发觉他谈吐不俗,因而心生敬意,于是改口说:“请坐。”吩咐侍者说:“奉茶。”后来住持得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郑板桥时,态度大变,毕恭毕敬地说:“请上坐。”连忙叫侍者:“奉好茶。”当郑板桥欲离去时,住持请郑板桥题字留念,当侍者奉上笔砚,只见郑板桥不加思索地写下了:“坐,请坐,请上坐。茶,奉茶,奉好茶。”住持原先还满心欢喜,但仔细一想,才知被板桥先生愚弄了。

茶乃世间灵物,青枝绿叶,沐浴着阳光雨露,汲取了天地灵气,一路成熟到采茶女的指尖。我的家乡江南,以雨花、碧螺二茶为大家所钟爱。记得十年前母亲就在自家的三分地里种植雨花茶,每到清明、谷雨前后,就会按时采摘,回来在锅里翻炒,待冷却后,就将清香四溢的茶叶用茶叶听罐装好,等着我第一时间回家喝。虽然母亲的炒功不是很娴熟,被炒好的茶叶有时还夹杂着焦糊的味道,但亲情甚浓,怎么喝都有母亲的温馨与关爱的感觉。

那年我和单位的同事去海南旅游,导游带我们去参观一处农场,我亲眼目睹了“茶博士”为我们表演的茶道,温壶,烫杯,洗茶,泡茶,品茶,一整套复杂而又缓慢的程序下来,大家早已对杯中的茶水垂涎欲滴了,轻轻抿一口,那种清冽沁入心牌,那种香气直钻肺腑,仿佛不是在喝茶而是饮下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了。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能够享受到慢生活是大家的渴望。大街小巷各式各样的茶社、茶庄、茶吧、茶馆、茶餐厅等应运而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好去处,优雅的环境,古色古香的茶具,婉转低回的轻音乐,慢慢就会把你拉入慢时光的隧道中。三两好友,一壶清茶,几碟点心,细细品尝,说说知心话语,谈谈当下人生,不失为一种心灵休憩的好方式。

但得舌底茶味香,光阴飞逝又何妨?茶道即是人道,品茶即是品人生,茶水先苦后甜再至淡泊,清心寡欲且祛火气祛浮躁,人生不妨如此。

喝茶时光

清晨,坐在电脑前,我喜欢喝一杯茶,看几许文字。

一夜安眠,晨光清朗,再有香茗陪伴,心情惬意如风。

我有两种品质很好的茶叶。绿茶清香,红茶馥郁。

绿茶适合慢饮,啜咂之间,余味慢慢从牙尖、嘴角蔓延,其香邈远。而红茶要一口一口的饮下,温润香浓,让人心神荡漾。

红茶撩性,绿茶清心,世间万物,皆各具风情。

咖啡、红酒虽也是我所爱,但能天天做伴的还是几缕茶叶,看它在沸水中缓慢升腾、绽放,带着一种意味深长的缱绻,深觉茶叶是最有情义、最富情致的东西。

能坐下来喝酒的人许能找到,但能坐下饮茶清谈的人只能是可遇不可求。所以与茶结缘,像林中遇故人,晨雾散尽,曦照漾开,清风拂过,回味久远。

喝茶随性,但喝茶也有境。想要喝杯茶的时候,无世事牵绊,无熙来人往,眼光驻足窗前绿叶,相看不厌,各自安稳,是为理想的喝茶时光。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