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文章

2022年12月09日经典文章

焦虑的文章(精选19篇)

三四月做的事,八九月自有答案

文/灰灰

在我身边饱受焦虑情绪困扰的朋友不少,晓晓算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晓晓在一家大型企业任职,工作相对轻松,但看着新招录的同事一个比一个年轻有斗志,她开始担心自己有一天会被淘汰。

最近几年,晓晓一直忙着给自己折腾退路。但她的问题在于找不到自己的优势所在,也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都是想到什么做什么。可想而知,折腾下来不仅收效甚微,人还变得越来越焦虑。

我能理解她的感受。在她满满的焦虑感背后,藏着的是一颗惶恐的心。然而,很多事终究是急不来的。

努力是一个缓慢积累的过程,要先有量变,才能引发质变。在这个过程中若是总是沉不住气、耐不住性子,那所获得的就只能是焦虑,而非想要的成果。

我刚到深圳工作之初,为了尽快适应新环境、做出成绩让家人放心,我给自己设定了很多目标。前两个月,我确实坚持做到了。但过度消耗精力的结果,是让我感觉越来越力不从心,那种感觉,真是说不出的焦虑,仿佛发现全世界都在前进,唯独自己被留在了原地。

后来触动我并让我做出调整的缘由,是我看到一句话: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我终于明白,我之所以会陷入越努力越焦虑的负性循环中,是因为我只相信努力的力量,却忽视了时间的力量。

所有目标的实现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焦虑从来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有人说,真正厉害的人从不焦虑。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焦虑本身是人在适应环境过程中自然产生的一种应激情绪,每个人都会有。适度的焦虑,有助于激发个体潜能,充分调动自我的积极性去应对问题。

所以,当焦虑来临,无须盲目畏惧,只是要懂得适时提醒自己,别做那个拔苗助长的人。

为人处世,如同种树。既要有努力耕耘的勇气,也要有静待花开的智慧。反之,越焦虑,只会越事与愿违。如果你现在正处于焦虑的情绪漩涡中,找不到出口,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寻找焦虑的源头。做每件事都有它的初衷,停下来想清楚自己当初到底为什么而出发,才能走出被焦虑牵着走的误区。

学会分解目标。感觉压力过大时,要先将大目标分解设置成为一个个相对容易实现的小目标,完成后再升级,处在自我可以掌控的目标范围内,你的状态会更高效,能力也会得到更好的发挥。

保持定期运动。让自己动起来,跑步、游泳、打球,或是练瑜伽,都是很好的方式。通过锻炼的过程,将有助于释放焦虑时的紧张情绪,使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

未来还很长,不必惊慌,也不必绝望,生命自有其上下翻滚的模样。愿你我都能平心静气地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在稳稳地努力中,收获稳稳的幸福。

愿你努力,但别焦虑

文/灰灰

1

前几天,我去参加一场沙龙。参与者大多和我一样,都是年轻白领。活动中,老师做了个调查,发现现场有超过60%的人都是冲着缓解焦虑、放松压力而来的。

越努力越焦虑,似乎成了很多人的“魔咒”。我身边饱受焦虑情绪困扰的朋友就不少,晓晓算是其中一个。

晓晓在一家企业任职,工作相对轻松,但眼看着新招录的同事一个比一个年轻有斗志,她就开始坐不住了,担心有一天自己会被淘汰下岗。

最近几年,晓晓其实一直没闲着。但她的问题在于,找不到自己的优势所在,也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都是想到什么做什么。参加过公务员考试,两次卡在面试上过不了关,后来就放弃了;跟朋友有过短期的合作创业,又因为意见有分歧,索性选择了退股。可想而知,一番折腾下来,不仅收效甚微,还变得越来越焦虑。

我能理解她的感受,年龄渐长,本领却不长,难免焦虑惶恐。然而,很多事终究是急不来的。努力是一个缓慢积累的过程,要先有量变才能引发质变。在这个过程中若总是沉不住气、耐不住性子,那获得的就只能是焦虑,而非想要的成果。

2

我刚到深圳工作之初,也经历过一段很焦虑的时光。那段时间,为了能尽快适应新环境,做出成绩让家人放心,我给自己设定了很多目标。既要保证工作表现良好,又报名了写作课程,要求自己每周必须写完一篇稿子。同时,即使加班再晚到家,我还要每天坚持健身打卡一小时。

前两个月,我确实也坚持做到了。但过度消耗精力的结果,是让我感觉越来越力不从心。到后来,我在工作中开始频频出错,写的文章质量也大不如前。

最糟糕的是,面对这种情况,我总是忍不住去和别人比较。每天打开朋友圈,看到同期学习写作的学员有人已经上稿大号;同一起点的朋友,也升职的升职、加薪的加薪。那种感觉,真是说不出的焦虑,仿佛发现全世界都在前进,唯独自己被留在了原地。

后来在书上看到一句话:“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我终于明白,我之所以会陷入越努力越焦虑的循环中,是因为我只相信努力的力量,却忽视了时间的力量。很多目标的实现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焦虑也从来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在想到和得到之间,还隔着时间的沉淀。

在那之后,我不再做无谓的比较,不再为了满足虚荣心而跟自己较劲,只是静下心来学习,不求多,但求精。

现在的我,对自己的状态是比较满意的。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里,该往什么方向去提升。我愿意给自己时间,虽然慢了一点,但心却更稳了,脚步也更坚定了。

3

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焦虑本身是人在适应环境过程中自然产生的一种应激情绪,每个人都会有。并且,适度的焦虑也有助于激发个体潜能,能充分调动自我的积极性去应对问题。所以,当焦虑来临,无需盲目畏惧,只是要懂得适时提醒自己,别做那个拔苗助长的人。

为人处世,如同种树,既要有努力耕耘的勇气,也要有静待花开的智慧。反之,越焦虑,只会越事与愿违。

如果你正处于焦虑的情绪漩涡中找不到出口,不妨先试着找到焦虑的源头。做每件事都有它的初衷,停下来想清楚自己当初到底为什么而出发。

感觉压力过大时,可以先将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相对容易实现的小目标,完成后再升级。这样,处在自我可以掌控的目标范围内,做起事来会更高效,能力也会得到更好发挥。

也可以让自己动起来,跑步、游泳、打球……都是很好的方式。通过锻炼,有助于释放焦虑时的紧张情绪,使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

人生说到底,活的是一种心态。未来还长,不必慌张。愿我们都能平心静气地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在稳稳的努力中收获稳稳的幸福。

缓解焦虑的六个建议

文/梅也

一、学会人际关系的断舍离

很多人会感到焦虑,有的时候是来自没有处理好自己与别人的人际关系。不想交往的,三观不同的人,果断断舍离,把有限的精力留给值得的人。

如果因为工作实在没办法远离,那就当成普通的同事关系,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要试图成为朋友,心里的期待降低了,就不会那么累了。

除此之外,去做那些我们坚持的对的事情,不过多把别人对自己的期待背负在身上。

你要知道,世界从来都是自己的,与他人没多大关系。

二、不要总是想着未来的路,立足当下很重要

有一个朋友小雪,刚毕业那年,不到一年换了三四份工作,每份工作做个三四个月就辞职了。我很好奇她为什么总是换工作。

她告诉我,进公司前觉得职位特别适合自己,可进去了之后,发现与自己的期待相差甚远。不是工资太低,就是经常要加班,又或者是觉得工作没什么价值,看不到自己的未来,所以才频频换工作。

很喜欢一句话:“别去展望那些遥不可及的前景,我们当务之急就是应付眼前的事物。”

未来都是遥不可及的,立足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不要总是盯着一份工作当下的工资是不是很高,更应注重的是,这份工作能不能让你成长。即便是你将来跳槽,这份工作学到的东西,对你的能力有没有提升。

三、进行强制性的时间管理

很多时候,焦虑来源于我们的拖延症。事情越多,越不知道从何做起,就越拖延,拖到最后,就越焦虑。

可以拿出一张纸,列出你接下来一段时间要做的事情。对手头上的工作进行合理的分解,每一小块都在你能承受的范围内。

每完成一项,你就会有很高的成就感,大任务也在一点点的小目标的解决中完成了。

当我们能在短短的一天当中,从容安排好并完成每天的任务,信心和成就感满满,自然不焦虑了。

四、转移注意力,做一些让你感到开心的小事

当你感到特别焦虑的时候,不要硬扛。放下手中的事情,清空你的大脑,去做一些让你开心和放松的事情。

不妨试着远离你的社交软件,给自己留一个独处的时间,做一些让自己感到快乐的小事。可以是读书,可以是打扫房间,甚至可以是玩一会儿自己喜欢的游戏。

一个人的情绪也是此消彼长的。开心的情绪多了,焦虑的情绪自然就消减了。

五、运动是缓解焦虑的良药

心情不好,感到焦虑的时候,让自己动起来。

喜欢健身房,就去健身房挥洒汗水。喜欢户外,可以每天散步几十分钟,或者去打球、爬山、慢跑、跳舞,都很好。

坚持下去,你会深深爱上运动中的自己。

六、慢慢学会与自己和解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学过游泳。教练在教导学员时,经常会强调一个常识。

人一旦溺水了,不要胡乱挣扎,这样反而会加速身体的下沉。正确的做法是,尽可能保持头脑的冷静,放松身体,身体就会自然而然地浮上来。

人陷入焦虑的情绪中,跟溺水其实是差不多的。一味地对抗它,只会让人越来越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接纳它作为你的一部分,不与它较劲,在不断的尝试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战胜焦虑最有效的方法

文/石雷鹏

1

一个准备考研的同学说,她总是怀疑自己,觉得自己能力差,本科学校不好,怕在面试时不被看好。也因为此,她听课学习时容易胡思乱想,无法专心。越是怀疑自己,压力就越大,怕考不上,怕失败,怕努力了还被别人笑话。她问我该怎么办。

我想了一下,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如果只是简单地说一句“要自信”,可能用处不大。谁不知道自信很重要,问题是怎么建立自信。既然如此,不妨换个思路:先暂时承认自己的不足。

有了这个前提,接下来就可以回答这位同学的疑问了。胡思乱想、吓唬自己,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应该是:找出问题,认清问题。

与其怀疑担心,不如按照考试要求先来个自测。如果差距不大,就不必太过担忧。如果差距很大,就需要搞清楚自己究竟差在哪些方面。找到薄弱的板块,然后抓紧时间学习练习,一项项攻克。这样做,比盲目自信或者担忧害怕更有意义。

当你解决了一个小问题或是取得了一些小进步时,不要忘记鼓励自己。毕竟,决定你人生高度的一定不是起点,而是努力之后可以达到的终点。

2

我当辅导老师时,习惯每节课后给学生留作业,久而久之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如果我要求交作业的时间是一星期后,那么最终交上作业的那些人中,很大一部分是在最后一天晚上熬夜赶完的,而更多人则在我收作业的时候面面相觑,他们早就不记得还有作业这回事了。

后来,我调整了策略,要求他们当天课后两小时内提交作业。结果,超过90%的人都能按时完成。更好玩的是,他们不仅没有因为我的严格要求而抱怨,反而表现出更多的幸福感,夸我负责。可见,对待缺乏自律的人,最有效的方式是立好规矩,执行到位。

听网课其实就是在挑战一个人的自律性。有好多同学听课时,当天有事没跟直播,准备第二天补回放,结果第二天又有事,准备第三天补前两天的回放,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读一本书,常常也是类似的情形。开始一段时间内读不完的书,后面再读的概率就越来越小了。

可如果我们总是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永远无法完成。日子久了,就更容易陷入感觉自己一事无成的焦虑中。

3

有时,你觉得自己太难了,但是向上爬的路没有人会觉得轻松。你可以放弃努力、放弃坚持,可一旦选择放弃,也就放弃了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可能。还是那句话,今天不努力争取自己想要的生活,明天就不得不花费更多时间去应付你不想要的生活。

战胜焦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面那些让你焦虑的事,努力想办法去改变它。

每个人都会有犯懒的时候,怎么办?不妨这样劝自己,学就比不学强,多学就比少学强,尽量别让自己太过闲着。

我始终觉得,人的很多烦恼都是闲出来的。当你不够努力时,自然会把时间花费在各种胡思乱想上。而当你开始真正行动起来努力提升自己时,哪还会有时间和精力去怀疑自己呢?

藏书人的抵达

文/李晓

中年以后,感觉有一些时间莫名地陷入焦虑,却又不知道这焦虑的源头。有时一大早,有人在微信里不厌其烦发来许多公众号上的文章,大多是教人以宽容平和的心胸面对人世万物,以这样的心情面对所谓岁月静好,眺望诗与远方。一目十行地浏览一下这些文字,却并不能抚慰我的焦虑。

当我焦虑时,抬眼望一望书房里的藏书,有一种豁然开朗后的平静,因为那里伴随着我的阅读,有浩大的历史,有气象万千的命运,相比于书里的博大人生,我个人的命运起伏,确实是沧海一粟。这辈子,我勉强算是一个读书人,像众多的读书人一样,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书房。作为一个藏书人,我也有朋友何先生的烦恼。读书人何先生的烦恼是,一旦他去了另一个世界,那上万册书要放到啥地方才安妥?书房藏书,对一个读书人来说,就好比将士收藏兵器,古玩家收藏器物。

在这个城市中,我已经搬了5次家,每次搬家,总先把那些藏书运抵新家。藏书先行抵家,好比灵魂提前到达,当我在新房子里看到那些藏书安然落放,一颗浮沉的心才稳妥下来。进城这么多年来,总觉得自己像寄寓于城里的某一个客栈,心是流浪的。每一次搬家时,找不到一个可以值得自己告别的人、托付心事的人,这些随着我迁移的书,就成为精神上的故乡。在夜雨滴答里,在一灯如豆下,在爱人一旁酣睡的呼吸声中,那些我一页一页抚摩过的书,都带着我的体温,散发着我的气息。这些年来,我在精神世界里的奔走和飘摇,大多是阅读赋予的。通过阅读,我有时觉得自己抵达了世界的中心,有时又觉得被抛弃到世外荒野。

每次搬家,把那些藏书一本一本收起,抖落上面时光的灰尘,装入箱中时,我抿紧嘴唇,像有一种搀扶起亲人离家的感觉。看到那些发黄的书,我会想起亲人们老去的起皱的肌肤。有时候半夜醒来,感到屋子里有风掀动,隐隐约约有人喊我。我感觉那些木质家具醒来了,吹成了风,因为它们曾经都是森林里的树。我摩挲着那些书,平息内心的慌乱。我发觉,每一次都是通过书房里的藏书得到平静。

许多藏书人的苦恼总会在某个时间抵达,那就是面对越来越多的藏书时,不知最终该如何发落。它不像金钱,可以挥霍掉;它像沉重的肉身,堆放在那里,压沉了你的心。到底要把这些书藏多久?就好比一个重情重义之人承诺对一个人的爱,也许就是一辈子。我想,一个人一旦要把他终身的藏书托付给一个人、一个地方,与刘备当年在白帝城的风雨里托孤,简直有一种相似的心境。因为那些藏书,也许就是这个人一生游走在世界中,灵魂深处的全部行李。

对待生活不焦虑、不计较、不怀疑

文/龙靖

有人说:“最好的养生方式,是养心。”

情绪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拥有着巨大的能量。

一个人,只有控制得住自己的情绪,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不焦虑

每个人都走在自己的时区里,人与人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节奏。

如果总是用别人的节奏来要求自己,只会让自己焦虑不堪,最终在焦虑中迷失了自己。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成功的“季节”,很多时候,我们焦虑的根源,就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当我们行动起来,那些焦虑感自然就减少了;当我们行动起来,我们的心里,就会变得踏实多了。

所以,想要解决焦虑,首先要从认识上,明白人与人之间无需比较,只要跑好自己的“跑道”即可;其次就是“跑起来”,用行动,打败焦虑。

不计较

人生,是一个充满奇遇的旅途,又何必在乎一时的得失?

一杯浑浊的水,放在一旁,置之不理,自然会变得清澈。

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得多,而是他计较得少。

不计较,其实就是与生活和谈,与世界言欢。把不愉快的事过滤掉,不在无谓的小事上浪费过多精力。

人生的高度不是你看清了多少事,而是你看轻了多少事。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块福田,所谓不计较,其实就是拔除心灵上的杂草,才有富余的地方盛开幸福的鲜花。

经历越多,越能体会到: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面对琐碎的生活,要懂得善待自己,保持一颗平常心。

不怀疑

有时候,如果一个人经历了屡战屡败的打击,很容易产生自我怀疑,甚至认为自己是“低价值”的。

如此心态,便会大大消耗自己的斗志。

一个人的力量从哪里来呢?从自我肯定中来。

一个人如果自己否定自己,那么,又如何能经受得住外界的风风雨雨呢?又如何能劈波斩浪呢?

只要自己相信自己,即使身在低谷,也可以拥有绝地反击的力量。

看过一段话:“永远不要因为别人的言论而怀疑自己,也不要因为喜欢谁而看低自己。你所有的优缺点,都是为了能接纳你现在这个样子的人而准备的。要知道,谁都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但不代表现在的你不值得被爱。”

当你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对事情时,这已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世上没有什么不可能,只有想要不想要。

生活总会给你另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叫明天。不要怀疑自己,不要否定自己,你值得一切美好。

对抗焦虑的几句箴言,送给内心疲惫的你

文/奕默

你所有的焦虑,大多都是因为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有人说:“那些经常困于不安和焦虑的人,对未来往往有想太多的毛病。”

很多时候,烦恼和焦虑的产生,就在于我们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还没开始,就担心前路太崎岖,害怕难关过不了,犹犹豫豫,最终一事无成。

可是,每个人的人生都只有一次,任何事情也只有做了才知道后果,做完才知道结果。

与其思虑过度,不如脚踏实地。

舍得逼自己一把,才能知道自己究竟能走多远。

真正困住你的不是困难本身,而是臆想中对自己一遍遍的负面暗示。

生活中的很多人,整日担惊受怕,觉得生活困难,前路迷茫。

其实,难住他们的不是困难本身,而是内心制造了太多的负面暗示,让自己深陷焦虑和烦躁之中。

生活最可怕的,就是活在臆想之中,让悲观的暗示,扼杀了我们的潜能。

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爬不上的坡。

总想着被负面暗示所压倒,不如试着将担忧的事情发泄出来。

冷静过后,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一个人只有敢于面对恐惧,才能真正将它从内心驱逐出去。

考试失利,不代表前途尽毁;职场失意,不代表人生无望;感情受挫,不代表一辈子孤独终老……

人活一辈子,其实就是在一路闯关、打怪。

偶尔出现拦路虎与绊脚石,都没有什么大不了。

倘若因此自暴自弃,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影响自己的人生。

而那些生活中的失意、受挫,不过是漫漫生命的插曲。

也许在当下,会让我们彷徨,但当你回首往事,反而会感谢这些经历,曾带给我们难得的人生财富。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别为一时挫折而焦虑,活好每一天,才能活好这一生。

不任由焦虑发酵,冷静审视自己的内在需求,把大难题拆解成小任务,从压力最小的部分开始着手。

有人说,直面焦虑,是最好的人生态度。

如果任由焦虑发酵,只会打乱自我节奏,扰乱生活计划。

只有懂得向内探求,冷静审视内在需求,才能明白困扰自己的真正原因。

从现在开始,给自己制定一些小目标,将所有难事,细分成一项项切实可行的小任务。

从压力最小的部分着手,循序渐进,化繁为简。

如此,才能将看似不可攻破的难题,逐项进行拆解。

记住,打败自己的永远只有下一秒的自己。

冷静看待每件事,才能客观、完美地找到每一个突破口。

把行动交给现在,把结果交给时间,努力是个缓慢积累的过程,要沉得住气。

“所有对未来的恐惧,无非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很多时候,人之所以会感到焦虑,就是因为现阶段的思维方式和工作能力,无法应对未来复杂的状况。

实际上,没有人天生强大无比,也没有人天生什么都会。

成功者之所以能够登高望远,并不在于先天高人一等,而是在于后天全力以赴。

别太计较眼前的得失,别太在意将来的结果。

静下心,沉住气;不会就学,不懂就问。

当你拼尽全力,自然会收获想要的结果。

做好该做的准备,踏踏实实过好当下每一天,才是对未来最好的馈赠。

从现在开始,提前准备,过好当下,把握眼前。

别给自己太大压力,也别为了未来而日日担忧。

踏实走好每一步,才能去到想要的地方。

你要知道,最好的生活,从不是将来,而是过好现在。

人生到底活得焦虑与否,其实主动权,都在我们自己手中。

就像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段艰难时光,挺过去,人生才会豁然开朗。

人生总是苦乐参半,别害怕,别放弃。

人为何焦虑

文/李秋生

焦虑,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有人研究说,当今年轻人有23种焦虑,这个数字不免让人“触目惊心”。是否具有科学性,没有专门考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当代人的焦虑打破了历史纪录。

有的人是为自己焦虑。想方设法使自己学历硬一点,工资多一点,职务高一点,房子大一点,车子靓一点,容貌俊一点,身体壮一点。如果一时无法实现自己的规划设计,便坐立不安,烦躁不已,焦虑不停。

有的人是为子女焦虑。希望子女上名校,在一线城市工作,找个好对象,住上高档小区,开上进口轿车,最好能持有“绿卡”。有的是为孙子、孙女焦虑,期望他们健康成长,上好的幼儿园,进重点小学,有特长。

有的人是为社会焦虑。虽对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大好形势充分肯定,但对不少人缺乏信仰,精神文明水准下降,网络诈骗盛行,传销事件猖獗,交通事故频发,贪污腐败依然存在,社会治安问题不断,弱势群体生活艰难而深表忧虑。

我以为,为社会焦虑是一种责任感。如宋代大诗人陆游所说,“位卑未敢忘忧国”,这可敬可赞。“中华儿女多奇志”,不仅要为自己活着,还要为国家、民族、人民活着;为子女焦虑,应该说是过度焦虑的表现。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说法,儿孙自有儿孙福。要相信,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当然,为人父母,应尽当子女启蒙老师之责,教会子女怎样做人,自立自强;为自己焦虑,需要理性思考有无必要焦虑。我们要树立理智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生幸福的坐标不单纯是物质财产,还要拥有精神财富。只满足于做“房奴”“车奴”“守财奴”太小家子气,是可悲的,要做战士,做创业者,做有远大理想的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人有了如此博大情怀,就不会像《红楼梦》里的林妹妹一样,整日为自己愁眉不展,哭哭啼啼。

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心理上有一定压力,属正常现象,但过度焦虑,情绪恶劣,成为“压力山大”,就会有损健康,影响工作,甚至能导致忧郁症的发生。况且,个人焦虑不断放大,也会辐射到社会的稳定和谐。近些年来,社会上一些恶性事件的发生,几乎无一不与焦虑激化有关。

所以,焦虑不仅是个人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如何来化解焦虑?

首先要注重学习。俗话说,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学习理论,掌握知识,强化大脑,拓展思维,是缓解和冲淡焦虑的最佳办法。学习当然要靠自己学习、自我觉悟,“灵魂深处爆发革命”,但作为单位、社区、各种社会团体,也应纲举目张,高度重视学习,解决“方向盘”问题。

再者要学会平衡。要知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懂得“知足者常乐”,不搞不实事求是的物质享受。即使真的陷入了生活困境,也要记住一代伟人毛泽东那句话,“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不妨再高声吟诵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诗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转移不良情绪,是战胜焦虑的一剂良方。哲人告诉我们,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我们一下子莫名焦虑、无法摆脱时,要启动“应急机制”,要跳出痛苦,可以洗一个热水澡,听一段音乐,读一则名人名言,看一眼花草,或到公园散步。更重要的是,约知心朋友到茶社或咖啡馆推心置腹,倾诉不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此时此刻,我们会感受到阳光明媚,“换了人间”,天没有塌下来。

唱给自己的歌

文/郭晓玮

漂亮的筱欧姐姐是时尚圈的资深记者,她在《写给自己的歌》一文中写道:“我们得决定哪些事重要,哪些事不重要,在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力求完美。”她说,生活仿佛一首歌,有时节奏和缓,有时旋律紧张。每一天,我们自己填词,自己作曲,努力唱好属于自己的那首歌。

在电台一期节目中,筱欧姐姐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她在初为人母时毫无经验,为孩子的早教、未来的幼儿园、小学的学区房等问题忧虑,甚至怀疑自己能不能成为一名好妈妈。后来,她想到了父母,学着向长辈和朋友们学习。现在,她的事业、生活越来越顺利,她感恩父母,也感谢她的孩子。

在生活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解决问题,不把时间浪费在纠结和焦虑上,选我所爱、爱我所选,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就行。

最近,有一句话在网上很火:“愿你有高跟鞋也有跑鞋……愿你对过往一切情深义重但从不回头……”愿我的生活有意义、充满趣味,愿我遇到挫折时不害怕、面对挑战时不紧张,愿我悲伤时痛快流泪、高兴时开怀大笑。

如筱欧姐姐所说,生活,是一首唱给自己的歌。困惑时,懂得选择,放下纠结,抛弃焦虑,我也会唱好属于自己的歌。

放心灵一条生路

文/定心

有些人总是和自己过不去,硬生生的和自己别着一口气,执拗的要去束缚和捆绑自己的心灵,乃至勒出深深的血印而浑然不觉。在他们的意识范围,世界变得很小,或者说关注的只是那么一点,注意力总是局限于自己固定的点上,而不愿或无力拓展自己的视野。由于限制了自己心灵和身体的空间,心灵和身体于是就变得很局促、拘谨、不安、焦虑、恐惧,而难以舒展,也就失掉了向外生长的土壤和空间,成为向内生长的畸形状态。内部的空间本来就有限,由于非常态的向内生长挤压了内部原本自由活络的地盘,于是再也没有别的地方可以侵占了,生长的枝须盘缠裹绕的纠结在一起,混乱而紧密,看上去严重缺乏营养和风吹日晒的磨练。生存都成了问题,何谈成长。很多人身上有着明显的过度追求完美的刻板性格特征,他们不允许自己犯错、不允许自己不优秀、不允许自己失败,他们用左一条右一条的绳子将自己捆将起来,不让自己有自由的喘息的机会,哪怕片刻。一旦出现认为自己失误的事情,就成为了罪人,不能宽恕自己,放过自己。为了免除自责的焦虑,于是发展出各种症状来进行自我惩罚,结果造成了新的焦虑源。如此反复循环,终究象是系上了许多的死扣,再难解开。

这样的人大都是聪明人,他们深谙许多人生的道理,也试图充当自己的心理医生,然而无论怎么努力,他们真的不能说服自己放弃对心灵的囚禁。

从心理学层面分析的话,当然要去追溯他们的童年经历以及和父母的关系,于是可以找出一大串的渊源和历史用来解释他们为何要自己为难自己。那个心里的魔就是这样生成的,并且不断的汲取营养,变得强大并控制着人的思维和行为。而这个心魔正是他们不断养育却又不停的要去消除的东西,可是它的根须已经深植于基底部分,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彻底去除的。

不如就接纳它的存在吧。每个人内心都会有心魔,不过是大小、性状等不同罢了。越是想要消除等于越是强化了它的重要性,如果接纳它的暂时存在,又同它保持一定的距离,远远的地方看着它作法,观察它,但不接招。折腾一番之后,也许自然就觉得无趣而偃旗息鼓了。而自己却毫发未损。

同时把自己原本指向内部的枝须整理清楚,逐步的转移到外部的广阔世界,接受阳光雨露的照耀和滋润,尽情的舒展生命的张力,把肢体和心灵解放出来。

放心灵一条生路吧。

年轻人,请不要在焦虑中设想未来

文/林新华

最近与一位在名校就读的硕士研究生聊天时,让我倍感意外的是,他对未来不是有着美好的遐想,不是有着幸福的期待,而是透出对未来的惶恐,面对未来,他心情焦虑。是什么让他以焦虑的心情去设想未来呢?他说出的原因十分简单,现在一线城市房价高,出身工薪阶层家庭的他,有着这样悲观的推测:我不可能在那里买房,没有房,不会有好的婚姻。这样一来,既无法在那里安居,也无法在那里安家,如何在那里乐业呢?而一线城市的发展机会,在他心里却有着巨大的诱惑,他的志向就是到一线城市去拼搏。如今,高房价让这一切可能变为泡影。

就读名校,又是硕士研究生,天之骄子,理应意气风发去规划美好未来。面对未来,他的焦虑让我意外。更让我诧异的是,他的焦虑,不是一个人的焦虑,而是这个群体中普遍的心态。有的人甚至喊出了让人揪心的表达:莫让高房价谋杀年轻人的理想。

这样的表达,透出的是一个群体的焦虑。

看着理应青春阳光的脸,却透出焦虑的神情,我无法也不能去责备他的思量,毕竟房价高高地呈现在那里,毕竟到一线城市生存压力现实地出现在那里。但是我想说的是,你们面对未来,除了焦虑惶恐,就不能有别的吗?高房价,真的是不可逾越的吗?在一线城市买得起房子,是所有理想能否实现的起点和基础吗?一线城市的一切都胜于其它地方吗?年轻人成长成才是一线城市的专利吗?如果爱一线城市,你们一时虽难以立足,今后就没有机会了吗?

这些诘问,让我想到三个人,三个常常被年轻人励志所推崇的对象。

马云,浙江嵊州市人,1988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毕业后,他没有到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去,而是留在杭州当教师,从1995年开始创业,到创办名扬世界的阿里巴巴。2016年4月6日,阿里巴巴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交易平台;8月,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148位。它的总部地点,还是在杭州。

马云的经历告诉我们,年轻人发展的机会不只是一线城市才有。

如果说,马云是在杭州,杭州是一个偏强的二线城市,那么还有一个人的故事,应该有着标本意义。

这个人叫梁稳根,出生于湖南涟源的一个山村里。1983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材料学专业,他没有能在学校所处的城市长沙留下来,而是被安排在兵器工业部洪源机械厂工作,这个厂在一个县级市——涟源市。如果说城市的“级别”,它可能算“五线”吧。就是在这里,他1986年开始创业,在他手里诞生了大名鼎鼎的三一集团。2011年5月,《新财富》杂志发布了“2011新财富500富人榜”,梁稳根以500亿元的身家登顶,成为内地新一届首富。2016年胡润百富榜,梁稳根以320亿财富排名第48位。

没有在一线城市起步的梁稳根,如今从“五线”城市,一步步到了北京,三一集团职能总部和各核心事业部“安家”昌平区。

如果说,梁稳根从小县城起步的成功,有着时代的机遇,那么褚时健的成功,给年轻人会带来什么呢?

褚时健,曾经有名的“中国烟草大王”,1999年被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后减刑为有期徒刑17年。2002年,保外就医后,与妻子承包荒山开始种橙创业,当时他已有74岁。2012年11月,褚时健种植的“褚橙”通过电商开始售卖。如今“褚橙”成为市场的畅销产品,也为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014年12月,86岁的褚时健荣获由人民网主办的第九届人民企业社会责任奖特别致敬人物奖。

这三个人,一个是做互联网的,一个是做制造业的,一个是做种植业的;他们所处的环境,他们所从事的行业,他们所处的发展平台……任何一个年轻人都可以找到其标本意义。

他们的故事证明:只要有理想,有信念;只要有才华,有恒心;只要有担当,有奉献……处处是机会,哪里都有作为,未来一定是美好的。

年轻人细细研读他们,一定可以舒缓内心的焦虑和惶恐。

你们想想,未来是你们必经的生活,每一个人都希望未来是美好的幸福的,面对追求和理想,你们是选择以焦虑惶恐面对,还是以轻松自信面对更有利于人生的发展呢?

人生就如一次穿行山林田野沟壑江河的远行,这样的远行,有坦途,有曲折;有阳光,有风雨……我相信怀着焦虑惶恐不如轻松自信走得愉悦幸福。

年轻就是时间,年轻就是财富,年轻就是机会,年轻人前程似锦!

面对未来,你们不必焦虑惶恐,你们要为了理想善于选择,勇于决策。

理想是丰满的,但现实是骨感的,年轻人的焦虑来自于对就业方向、生活地域选择的纠结,你们应该客观分析自己的条件,善于选择,勇于决策,让自己找对正确的定位,找准自己发展的坐标,合适的才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分析发现一线城市一时难立足,还有二、三线甚至其它地方,在这些地方,你会发现这里同样有机会,有舞台,也有一线城市不具备的优点。你在这里找到了发展的平台,既可以在这里安居乐业,也可以以此为起点,一旦具备了条件,同样可以再进入一线城市。

面对未来,你们不必焦虑惶恐,你们要相信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只要奋斗,一切皆有可能。

如果你一定要选择一线城市,你就要有勇气承受融入这座城市的一切压力。也许你进入了,会发现,这里房价高,但机会也多,收入也高,房贷慢慢还,负担渐渐轻,生活会越过越好,理想的实现没有想象那么难。

面对未来,你们不必焦虑惶恐,你们要相信爱情不是物质的代名词,感情永远是爱情的基石。

如果你真正开始伴侣的选择时,你会发现,爱情不是完全物质化的,更多的是彼此欣赏,两情相悦。只要你足够优秀,只要你付出真情,只要你有责任担当……一定会两情长相依,一定会收获美满幸福的婚姻。

生活告诉你,房价不是一个年轻人面对未来焦虑的理由,它只是一个理想奋斗路上的小小阻力。不管奋斗的路有多长,只要你的理想在,奋斗多久都应该去快乐面对。我们永远不要在焦虑中去设想未来,因为在焦虑中去设想未来,很难会有美好的未来。

面对未来,你们要做的是提升自己,为理想的实现积蓄能量,有能量,一切皆有可能。你们要做的是提升信心,为理想的实现增添勇气,有勇气,才能一往无前。你们要做的是提升视线,为理想的实现放眼未来,有未来,才能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一念之间

文/莲遇小纪

最近迷上了欧文亚隆的作品,木心说,看一个人的着作,不要去看他的主义理论,而是去看他作品中体现的人物特征。欧文亚隆,是一个讲求现世存在的精神治疗大师,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数来自他实际的来访者,各式角色栩栩如生。风度翩翩的银行家、勤恳的家庭主妇,懵懂冲动的小伙,年过八旬的老太,每个人都建立着一个自己的主观世界,却又面临着同样的存在焦虑,显性的隐形的,透过无名焦虑、恐惧、噩梦和糟糕的人际关系等,无奈地撕扯着生活。故事即缩影,人物是代言,每一段咨询师和来访者的精彩对话,让我时而进入了“病人”的的角色,时而又附身在亚隆之上,感同身受。

人类是唯一认为自身存在是一个问题的生物,体验生存的困境、人生的有限性和生命的短暂之光,由此引发的绝望感和无意义,正是存在主义治疗的靶心。它认为,人类的困扰,不仅是与压抑的本能冲动斗争的结果(即弗洛伊德理论),不仅是内化的重要客体对我们不够关心爱护而过分焦虑(即客体关系理论),不仅是由于适应性不足的思维模式(即认知行为观点),不仅是目前的人生危机事件(如个人职业问题或者与重要他人之间的关系问题),还同样来自于人类与自身存在的对抗。这种对抗浓缩成四个主题,即死亡、孤独、自由和人生无意义。死亡冲突在此表现最为强烈,而孤独、自由和无意义感进一步加重了存在的焦虑。

直面存在的困境,尤其是直面死亡,若如直视火辣的太阳,焦灼而又痛苦,但只有经历这种体验,才会让我们扩大对生命的感受,在有限的生命空间里,活出无限层次。无谓告别与迎接,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独一无二的“此时此刻”。而对于围绕你身边的每一个人,尤其是家庭成员或是有着亲密关系的重要他人,即使都成历史,也必须给予他们客观存在的位置。每个个体,每件事物,乃至于每段过程,按照既定的自然法则,遁形于这片无始无终的能量场中,互为缘起。某一个黄昏,驾车驰骋在临江大道时,感受后视镜中落日余晖包容了那一刻的我和自然,许是这眼耳鼻舌身下的一念天堂。

重视此时此刻,不但拉深了本体的觉知,也拉近了客体的互动。试想当你全然投入、同理地去倾听对方的每一句话,每一声叹息和每一处表情,而替代了“天哪,他怎么可以这么想”、“我该怎么回应这个家伙”杂念时,你的临在推动了他的临在,这互动就进入了彼此交融和共鸣的境界。有多久没有真正去聆听一个人的倾诉,又有多久没有去倾诉了。

会一会,地阔天圆,转一转,尘世凡间,只不过一念之间。

中年人的焦虑

文/花蕾

人到中年不如狗。话糙,好像却很贴切,同在这个年龄段的人交流近况,经常是千言万语憋在心中,最后吐出这个,相视了然,一切尽在这一句中。

中年人的人生好像特别艰难,上有需要养的老,下有需要投入无限金钱时间的小,比我们大的50后,已经上岸,快乐地享受退休生活,比我们小的70后,率性洒脱,有种说法叫“你尽可以让70后、80后加班,他们负担重,饭碗看得很重,90后不能惹,你多说两句人家要辞职的”。

人生在一个活动可掌控的范围内是从容的。但是人到中年,父母已年老,平时还可支援一下子女,帮忙接送孩子,做做家务,一场病来,如同打仗,更可怕的是很多时候,并非一场战斗能结束:我们家中一位长辈,从查出肿瘤,到现在已近四年,四年里,年年手术,密集的时候,一两个月就要做一次手术。靶向药换了一种又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试了又试,投入的不只是金钱,跟着后面牵挂操心的事一件接一件。

中年人最普遍的焦虑应该来自孩子的教育。现在大家对教育的重视一年更比一年强。本来认为小学阶段,就那么点内容,上课好好听讲,作业做完就是玩。好了,到了要小升初了才发现,人家的娃早就小课上得飞起,手攥大把证书。一种虚汗冒过,赶紧前后打听,补习班上起来。一到周末,忙得连做饭的工夫都没有。这还没算费用,我有个朋友给我算了笔账,她上初中的儿子周末两天的补习费用就是两千元,当然她家是学霸,一般人家,孩子的补习费在每月开支里应该都是不容忽视的支出。

前两个月,南京开始折腾素质教育,不许补课,不许考试,不许公布分数,不许按成绩分班,突击检查学校,看学生书包里有没有课外教材,三点钟就放学,学生是高兴了,家长们却疯了,跑到教育局去抗议。教育部门要给孩子们减负,家长却横加阻挠要给孩子加压,不知道的,还以为都是后爸后妈呢。

在产生这样的荒诞剧的背景下,中年人还要应对一般人都会遇到的工作压力,能保持心态平和的真是考验修养。所以别问我为什么头发白得这么快,都是让焦虑烧的。

这段时间李子柒拍的视频算不算文化输出成为新闻热点,是不是文化输出我说了不算,但是那种慢节奏的生活能够抚慰心灵倒是真的。一地鸡毛的生活里,看上这么一段,也算是让焦虑走开一会儿。

焦虑的时候,你可以对自己说声“不要紧”

文/左小丘丘

1

有段时间,我非常焦虑。看着一同写作的小伙伴可以写出优秀的文章,获得很多称赞,而我虽然努力,结果却不怎么令人满意,时常陷入自责和羞愧中。

一位文友对我说:“没事,对自己宽容些。大家都想写好文章,可处处都是艰难的。就像小孩子学走路,跌倒在所难免。心理负担太重,反而不利于走长路。”

她的话和我内心预演的场景完全不一样,在我自责的时候听到这么一句话,都有点不忍心责怪自己了。

慢慢地,我对自己的容忍度提高了。连续写了几个月之后,终于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和领域。

其实之前我犯了很多人都可能会犯的错误——“心太急,对自己太苛求。”我只看到别人的成绩和光鲜的一面,却忽视了他们背后的付出和努力。他人可能同样也经历过无数次改稿、退稿,而我却拿自己短时间的摸索和别人多年的经验做比较。这种对自己太过严苛的焦虑没有帮到我,反而让我自乱阵脚、身心受挫。

有人说:“宽容自己,是为了放下生活的包袱而不执着于琐事。”于是,我试着对自己更宽容一点,只要尽力了,就接受自己的瑕疵,接受做得不够完美的事情。没有了那么多执念,我的心态也变得轻松起来。

2

看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位农夫有两只水桶,其中一只有裂缝,他每天挑着水桶去河边打水,到家时这只桶总是漏得只剩半桶水,另一只桶却是满满的。

就这样,农夫每天只能从河里挑回一桶半水。那只完整的桶为自己的完美无缺而得意非凡,那只有裂缝的桶却为自己的缺陷和不能胜任工作而羞愧不已。

终于有一天,有裂缝的桶鼓起勇气向主人开口:“我感到很惭愧,因为我有裂缝,一路上都在漏水,只能担半桶水到家。”

农夫笑了笑回答说:“你注意到了吗?你那一侧的路沿上开满了花,另一侧却没有。我一开始就知道你有裂缝,于是在你那一侧的路沿撒了花籽。每天担水回家的路上,你就给它们浇水,我也能经常采摘鲜花来装扮我的餐桌。如果不是因为你所谓的缺陷,我怎么会有美丽的鲜花呢?”

为人处世,也是如此吧。每个人都好比那只有裂缝的桶,各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如果我们都能像农夫那样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发现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适时地宽容自己,也是一种幸福。

3

我们常常会给自己定很高的标准,一旦开始冲刺就停不下脚步,希望通过忙碌的生活来忘记飞逝的时间。达不到目标就焦虑苦恼,觉得不快乐。但有时候,我们需要承认自己的平凡,承认自己并非样样精通。

宽容自己,是一种智慧。对自己宽容,不是一味地放纵自己,也不是对生活妥协,更不是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而是一种与自我的和解,不再用不切实际的标准来苛求自己,不再耗尽一切为难自己。

当我们对自己产生一些负面评价时,不妨把自己当成自己的挚友,理解自己、接纳自己。跨过心里那道坎,你才能真正和自己握手言和。

过于焦虑的时候,你可以对自己说声“不要紧”。你有的是时间,可以慢慢来。只要一直走在路上,就总有希望到达。

不存在更好的那条路

文/微笑樱桃盛夏888

世上只有一条路,就是你脚下正在走的这条。

当下社会的每个人,都是焦虑的。没有的想要,得到的不满足,每个人都在各种层面上挣扎,变得对生活不耐烦。但人和人之间在这一点上还是有区别的,就是能否在合理的范围内控制这种焦虑,能控制住的基本生活得都还不错,不能控制的人生却是一团糟。在很大程度上说,控制住焦虑也就控制住了人生。

刚毕业的大学生彻夜失眠,原因是本来他已经决定先不找工作而是继续考研,可突然不知为什么,他从学长学姐那里听到的越来越多的劝告是“不要好高骛远了,找份工作慢慢上手才是正道”。他觉得他们说得有道理,便开始怀疑自己“准备先多学点东西”的心态是不是不切实际,于是开始焦虑了。

已经稳定工作的公司职员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想要在旅行中发现真正的自己,起因是:稳定的工作都是父母找熟人介绍的,不是自己喜欢的;而自己对想要从事的红酒事业一点也不了解,感觉无从下手,不敢迈出第一步,导致的结果是上班时脾气格外暴躁,最终得罪了领导。

就连在爱情中,也一定要焦虑不已才算是做到了重视,似乎每一件没有焦虑参与的事情都是不值得一提的。就连我自己,有时也会变得焦虑:是坚持写自己擅长的类型,还是应该适时地尝试去开拓新的类型,毕竟自己的专业是编剧,现在网上又炒得沸沸扬扬,要不要分一杯羹啊?是和同一家公司合作呢,还是和几个公司合作呢?前者是出于道德因素以及长远利益,后者是为了多拓展一下渠道。但同时,我也知道这些焦虑是无用的,因为最终我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路。

经历过很多焦虑不已的选择之后,我自己得出的教训是:所有的焦虑都是无用的,在两件差不多的事情上,不存在深思熟虑这回事。世上没有通过想象和推测就可以判定未来的事情。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绝不是参照别人的样子推断出来的,别人在某件事情上做得再好,用的方法再妙,换成你的时候,又都将会成为另外一个样子,等同于又是一条新的路。

世上不存在更好的那条路,但存在最好的路——那就是你自己所选择的并且坚定地走下去的,即便外人并不看好,即便你自己也会怀疑,但你一直在往前走的那条路。人生只有一次,成长和生活之路也只有一条,路没有好坏之分,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需要有取舍的。也因为这个原因,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偶然的,是由一个个选择构成的。

我无法去断定你是需要再考一年,还是找份工作积累经验,哪个会更好,哪个会更适合你?没有人能给你答案,甚至你自己也不能,唯一的方法就是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坚持走下去,只是你必须要相信:这两条路是一样的,没有好坏之分,都有荆棘和鲜花,选择了就径直往前走,不回头。

我也不能劝说你丢掉熟人介绍的工作而去从事你爱的红酒事业,这不是梦想和现实的关系,而只是和你的选择有关,我并不觉得你去做了红酒事业就一定会快乐,就会比这份稳定的工作做得好。

而我自己,也都是在拿到合同之后,经过比较做出选择,根本不会再去想那些没有意义的问题。

首先,允许焦虑的存在,这是人的正常情绪;其次,明了焦虑是无用的,只会徒增烦恼,百害而无一利,没有什么选择必须要打着“深思熟虑”的幌子;再次,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哪怕是抓阄,选择一条路,跪着也要把它走完。抓阄并不潦草,也是选择方式的一种,因为每条路看起来都差不多,它只是给你一个上天安排式的心安理得而已。

不必焦虑

文/许宝发

每到寒暑假常听同事朋友抱怨家里保姆断档不知如何照顾一家老小,且不说我们当年没有保姆也就这样走过来了,其实只要到上海的市面上走走,就不难发现三种新型照护场所,能在你分身乏术时助你一臂之力,那就是为不同人群解决后顾之忧的老人日托所、幼儿托班和宠物乐园。

老人日托所是一种不同以往的养老模式,由社区创办,内有电视、厨卫、音响等休闲设施,老人可在里面看报、下棋、打乒乓、聊天甚至午睡等,还内设单人、双人、多人间,有些生活不便的老人可以留住几天。这类日托所里有的还配备护理人员、助医员等。现在不少家庭,小辈们要忙事业,白天安排时间照护老人有困难,日托所不仅能满足老人的生活需求,也可以缓解老人的孤独感,是政府重视老年人生活质量创办的一种很好的养老模式。

老人照顾好了,小朋友也不能落下。眼下不少幼儿园放寒假了,便是幼儿托班的旺季,这里有专业老师带领孩子们唱唱跳跳,一日两餐、三餐之余还有生活老师照看孩子,将孩子送进托班,爸爸妈妈便能腾出更多时间精力投入工作,也解放了家里老人的时间。

这些年上海还有一种店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专门提供宠物照看服务,不少爱好动物人士由于各种原因白天无法照顾好宠物,又不忍心将宠物关进笼子,宠物乐园里有清洁和游乐专区,还有专人带宠物外出晒太阳散步,主人可以放心出差旅游,不失为一种方便的选择。

暂时的分开是为了更好的团聚,春节假期即将到来,再没有比全家团聚在一起更让人向往的事了,不如将焦虑情绪转化为对团圆的期待吧。

不要抗拒重复

文/塔图阿姆

工作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在无限次重复。有的人面对重复开始变得消极、懈怠。如果想脱离这种反复循环的状态,最好的解决办法也许是不要抗拒重复。

还记得我第一次参加实习的时候,没怎么接触过办公软件,领导让我统计表格,我不会用公式、不会调整间距、不会加框。我从上午九点半,做到半夜三点,交出去的表格还是被领导一顿狠骂,自尊心直接消失不见,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后来步入工作岗位,做过几百个表格的我,在工作中得心应手。不仅工作效率提升,也再没有焦头烂额的烦躁感。

一个人能做好的大部分事儿,都是在一遍又一遍重复之下,越做越好的。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干不好一件事,就是因为重复的次数还不够。

一次不成两次,两次不成十次,总有一次你会成功,有了第一次的成功,你就可以有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

但是,很多人耐不住几次失败,便选择了放弃。

他们很容易陷入不停的选择之中,期望选择一条好走的路,这个想法无可厚非,毕竟选择有时比努力更重要。但问题在于,很多时候人们根本不相信自己的选择。

如果一个人,真的相信自己的选择,那么他一定会在这条道路上走很长一段时间,再去决定是否重新选择。

当人们反复去做一件事,却总是做不好的时候,焦虑感会随之而来。总想着是不是自己的能力不够,是不是自己并不能胜任这份工作或是学习任务。

有焦虑感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我们不应该去对抗焦虑,反而它可以指引我们前进的脚步。

我们之所以会焦虑,本质上是一种危机意识。

我们发现了自己现在的生活有问题,要寻求改变,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种自我怀疑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就是焦虑。

陷入焦虑是痛苦的,哪怕身边有人劝导,但是那些劝导的话对陷入焦虑的人来说基本没用。

能真正缓解焦虑的办法,就是把那些让自己焦虑的事情解决了,内心才可以获得短暂的平和。

把焦虑的时间用到反复研究、琢磨上,一个方案打磨十次后,一定比最初的方案更细致、完善。一道题反复演练,一定会有更多解题的思路。

焦虑是人生的常态,不要被它牵动自己的情绪,牵制自己的行动力。

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坚持下去;坚持一下也不难,难的是坚持到底。

你流的每一滴汗水都不会辜负你,相信付出总会有收获。

当你坚持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其实结果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因为你所有的感悟、收获,都在你迈出的每一步里边,可以体会到;在你坚持的每一步里边,可以感受到。

真正有心做一件事的人,不会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会坚持直至达到自己的目标。

日暮倚修竹

文/陈晓辉

据说现在进入了全员焦虑的时代。没房子的,焦虑房价上涨,有房子的,焦虑二套房贷。不用为房子发愁的,焦虑孩子教育,孩子大了的,焦虑晚年养老……精英阶层刊文焦虑社会文明人类未来,普通民众焦虑被同龄人狠狠抛弃。

其实,现代人早已实现温饱,千百年来一直困扰人们的吃的问题早已不是问题,电视、空调等现代化电器也早已普及,十几年前还不敢想象的小汽车,现在也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物质空前丰富的同时,难道不应该是幸福指数随之提高吗?为什么反而是焦虑指数提高呢?

无事翻书,忽然看到唐诗《佳人》:“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一个古代白富美,因为战乱兄弟离丧,无法帮助自己这个至亲骨肉。原本就受够了世态炎凉,“世事风转烛”,老公又是渣男一枚,喜新厌旧,包养的小三“新人美如玉”。

昔日白富美,沦落到偏僻的空谷中,“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住在茅屋里,兄弟无靠老公背弃,卖昔日首饰勉强度日。这境遇,可以说是非常悲惨了。

可是,全诗中却不见焦虑,“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它告诉我们,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描写佳人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诗人用“赋”的手法描写佳人悲苦的生活,同时用“比兴”的手法赞美了她高洁的品格。

情操高尚品格高洁,能抵抗人间寒冷治愈焦虑吗?

诗里所写的年代,战乱频仍朝不保夕,佳人这样曾经的白富美,更有愤世焦虑抑郁的理由。但佳人“日暮倚修竹”,显然并不是很焦虑。不焦虑的原因,以简单的品格高洁,恐怕不能解释。

我想,唯一可以与焦虑对抗的,应该是内心的宁静吧。遭遇战乱家人零落,焦虑有用吗?还不如幽居空谷与柏子修竹为伴,修炼内心,在糟糕的境遇中,保持较好的状态。否则,空有焦虑抑郁,除了造成心理疾病,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但怎么才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呢?

不能否认,确实有一种人,不管生活给予什么,不管处于什么样的境地,都能坦然接受。随遇而安、安分随时,说的就是这种。买不起大房子,没关系,不影响人家在小房子里乐乐呵呵,连小房子也没有,租房住也挺好。没小汽车,有自行车也能锻炼身体,没自行车,步行也比生病好。知足常乐。

但除了知足,还有什么办法抵抗焦虑,在困苦的境遇中“日暮倚修竹”呢?

我们很幸运地生活在和平的社会里。但焦虑却并不减少,升职、加薪、教育、养老,甚至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老公,都能成为我们焦虑的理由。随遇而安、安分随时?好像早就过时了。

勇于拼搏锐意进取,以努力的态度赢得更好的生活,固然是积极的生活态度,值得大力点赞。但安于茅屋“日暮倚修竹”就要被鄙视摒弃吗?不见得。

如果周围的人全都你追我赶,拼命向上,焦虑自然如影随形。毕竟过于紧绷的环境,人的精神迟早会崩溃或者松懈。所以那些无论境遇如何,都能保持心态良好的人,看上去是落伍了,实际上却是一种柔软的缓和。我们需要积极进取,也需要“日暮倚修竹”。

我想我已经严重分离焦虑了

文/苹果妈咪

一周前,甚至是一个月之前,在大宝还没有走之前,我无数次的想过可以暂时不用带孩子的日子有多美好,我也经常想周末不用再挺个肚子背着包再抱一个的过,也想过每天晚上可以安然睡觉而不用突然起来的日子。但是这样的日子真的开始了,我却发现在自己陷入了深深的焦虑。

每次看天气预报的时候,只要降温我就会担心孩子的衣服不够,即便我老妈无数次的告诉我孩子的衣服绝对够,我都会有一种我闺女没有衣服穿,会被冻着的想法。

每天我都在想她是不是还缺什么东西,现在穿凉鞋会不会冷,玩具会不会玩腻了,上学的水杯够不够之类的,然后就开始各种淘宝,各种买买买,我想最近每天取快递的老爸已经恨不得打我一顿了。

每次视频的时候,如何孩子不理我,我都会默默的想,是不是因为我把她送回去上幼儿园,所以她已经不喜欢我了,是不是和我生气了,然后我就各种纠结。

每次听见她哭,我自己都觉得鼻子酸酸的,尤其是视频的时候看见她哭的时候,我就特别内疚特别自责,我恨不得飞到她身边,抱抱她安慰她,可是我又做不到。

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我都觉得少了啥,心里空落落的,也没觉得自己的觉睡的有多香,反而经常半夜醒来,担心孩子有没有哭闹,睡的好不好。

之前我以为我已经做好了足够的心理准备送她回去,也想过各种理由来安慰自己,但是真的当孩子回去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根本没有那么的接受,也没有那么的强大。

孩子刚回老家的那天,我几乎情绪陷入崩溃状态,直到后来每天视频然后各种打电话,心里才稍微舒服一些,?。

我不知道自己的决定到底是对是错,不知道这样的决定对她而言是好是坏,我也不知道这样的做法她以后会不会埋怨我,我每天都在想,都在担心,却发现根本没有一个结果。

孩子的爸爸说小朋友从小多经历一些环境变化未必是坏事,可是我好像真的做不到那么豁达,所以我每天依旧纠结,依旧焦虑。?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