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散文

2022年12月14日经典文章

小时候的散文(精选24篇)

清明

文/李海娅

有一瞬间茫然失措,指着梧桐花开得正繁的树对来自世界的控诉的声音表示不服。

我孤身一人,孑然一身,穿梭在风尘和雨水浸润的城市和街道;我半边脸埋进建筑物的阴影里去,与世无争供奉青灯;抑郁时看书,寡味了呼呼睡一觉,喝着人人一口的鸡汤想起明天一起大概能窥见树下斑驳陆离的光,晃着晃着花了眼。大抵是说我又起得太晚,配不上日益见长的野心。

我的野心又能是些什么零碎让你看不惯的东西。无非瘦个几斤,下周自考全过。

我的努力大抵就是去香樟树上挂个香囊,诚心诚意地做次虚假的祈愿。就好像小时候花灯河上沿河漂流下来的心愿,女子娇羞的半边脸、书生扮白面斯斯文文,戏子都要自愧的唱腔、戏文都演不出的弯弯绕绕。

至今还记得起来,小时候临考前,我头脑不清醒地跪在祠堂前,涂料红得渗人,从字迹上边隐隐看得出笔锋和几分力道。书法课只图个新鲜,水平学了几年也就个半吊子,硬笔写出来不敢说接触过书法。我还是很羡慕这样的字。

一阵风裹着无数锋刃的气流卷起周边气息,醇厚得像吟游诗人半夜刚做的那首,或者像提琴架在肩上与露和鸣。我爱的就是这种无法用文字表达清楚的感觉,之前学过一段时间的琴,现在回忆起来都是模糊一片。那一段缺少目的,没有结果,就好像突兀地安插在了那里。我也想不清楚那时懵懂的感觉。

恐惧在恍惚间就一直延伸攀爬了过来,蜡烛的火光摇曳时忽闪忽灭地,看得我心惊肉跳。刚停的雨也滴答滴答地响起来,不一会儿就变得急促起来。院子里的打落的梧桐声音都清晰可闻。

小时候就不喜欢这祠堂,不喜欢那戏子,不喜欢那弯弯绕绕。但你和我都清楚地知道什么会变,女子容颜会老,所以学驻颜有术,瓶瓶罐罐堆满台;年龄单纯地增长,单纯就变了味。

是日清明,我一瞬间茫然失措。

挥着手告别寡淡的灯和建筑,花灯和你。

我孑然一身,始终孤独地行走过街道和风雨。

你是雨是星,是光和树影,我却是雨打落的半朵梧桐,像星子的半截蜡烛,斑驳陆离的光华。

清明一年又来一年,几多素颜又粉饰上鲜妍。

小时候那些淘气的事

文/秦佳玥

童年生活,如童话般多姿多彩。童年世界,处处充满了大大小小的天真!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存有无穷无尽的快乐事,想起来就觉着好笑。

记得在我四五岁的时候,我和妈妈在回家的途中一边走,一边说着幼儿园里发生的有趣的事儿。突然,我放慢了脚步,瞪着一双大眼睛好奇地问道:“妈妈,什么是羊奶奶,中之王?”妈妈被我这突如其来的一问,也呆了,“羊奶奶,中之王?? ? ?”妈妈一脸的疑惑,“怎么想起来问这个?宝贝。”“妈妈你看,那里不是写着羊奶奶,中之王吗?”我的小手指着不远处一家店铺的牌匾,“哈哈哈……哈哈哈……”妈妈忍俊不禁,边笑边说:“字你是全部认对了,但你念得不对,应该读作羊奶,奶中之王。”“可是它上边没有标点符号呀?”“呵呵呵,傻孩子,以后遇到这种情况,先在心里小声地读一下,看有没有闹笑话,如果没有,就是对的。”“原来小小的牌匾也有这么大的学问呀?”原来生活中到处都有学问呦……

还有一次,我正在午睡,睡梦中被要去上班的爸爸用胡子狠狠地扎了一下,我揉了揉蒙眬的睡眼,一脸的不高兴,讨厌的爸爸打扰了我的美梦,于是我制造了一场小小的恶作剧……听到了门锁转动的声音,我赶紧躲到沙发后边,等着看他的好戏。爸爸进家门一边换鞋,一边跟正在拖地的妈妈打听我今天的表现,“你怎么把我的照片贴成那样了?”爸爸一脸严肃地问着,妈妈一抬头,看到放在空调上的一家三口的合影,照片上爸爸英俊的脸被一小块餐巾纸给盖住了,哈哈哈……哈哈哈……妈妈笑得直不起腰,指了指藏在沙发后边的我,“还是去问问你的小宝贝,水晶相框是怎么回事吧”,不一会儿,我被爸爸的大手成功地抓到沙发上,天生怕痒的我被挠得前仰后合……

去年国庆节还没到,我早早就和哥哥约好了放假一起回姥姥家玩,刚巧赶上了姥姥家的农忙。晚饭过后,我和哥哥在院子里玩,姥姥似乎想起了什么,快步地朝门外走去。我们很好奇跑过去,姥姥说,得赶紧把地里的玉米往家里运,说完便走了。过了一会儿,姥姥带着很多玉米回来了,一个个胖乎乎的玉米棒子上裹着金黄的外衣,头上顶着酒红的头发可爱极了!“哇!好多的玉米呀!”我和哥哥不禁感慨道,“可是那么多的玉米堆在门外,怎么搬进家里呀?”望着家门口堆放如小山的丰收果实,我焦急地问道。“不要紧,”哥哥说,“我们可以帮大人搬嘛!”我们刚搬了一会儿就觉得非常没意思。这时哥哥提议边玩边搬,于是我们想到一个非常好玩的游戏——《植物大战僵尸》。我们把院子的一块空地当成僵尸,开始了战斗,还大喊道:“僵尸来啦!快用玉米把它们给盖住呀!”哈哈 ,这个办法果然管用,不一会儿一大堆玉米就所剩无几了。我们看着寥寥无几的“士兵”,心里寻思还有什么更好的玩法,忽然哥哥大喊一声:“埋僵尸玩不成了,我们可以玩玉米加工炮呀!”“嗯,好!”我赞赏道,就这样,我们三个玉米三个玉米地朝家里扔,累得头上直冒汗,没过几分钟玉米就全部搬完了,姥姥见了,直夸我和哥哥能干。

第二天,姥爷、姥姥起得很早,因为他们要把玉米整好挂到架子上,姥姥一看玉米却傻眼了,出现在她眼前的,要么是一个玉米摔开了一半,要么是玉米上的粒儿都掉下来了,看着我们的杰作,姥姥苦笑着说:“小祖宗,你们怎么想到了这种搬玉米的方法呀!”直到现在,我和哥哥想起来还忍不住笑呢。我们这两个不甘示弱的小家伙,虽然是帮了倒忙,但我还是觉得无比的快乐!这让我们体验到了劳动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小时候的样子

文/毛天志

在成家以前,我很少去想自己小时候是什么样子。

在成家以后,自己明显感觉少了一些年轻时的冲动和浮躁,多了几分冷静和实在。

一双休日,回家抽空去看望父母亲,特意问母亲自己小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母亲微笑着说:“你小的时候就,又可爱又淘气。可爱的时候,叫大家都很喜欢你;淘气的时候,弄得我们都哭笑不得。你刚学着吃饭的时候,总爱把小手放进菜碗里抓菜吃,我和你父亲怎么也劝不住你。一次你抓起一个辣椒就往嘴里塞,被辣得泪流满面……”父亲接过母亲的话语说:“我还记得你有两岁多点的时候,不知你从哪里找来两个玻璃珠放在嘴里磨动出‘咔嚓咔嚓’的声音,我生怕你把玻璃珠吞到肚子里去,赶紧叫你拿出来,你就是不肯把玻璃珠拿出来,我只好把手放进你嘴里把那两颗玻璃珠抠了出来,你吵着又要把玻璃珠含进嘴里,我非常生气,就顺着你的小屁股打了一巴掌,你‘哇’的一声哭了,你哭得非常厉害,我脱开你的裤子一看,你白嫩嫩的皮肤上有了五个深红色的手指印迹。我一下子怔住了,你却还扑在我的怀里呜呜地哭着,还不停地叫着‘爸爸,爸爸,我要玩玻璃珠!’

我又问母亲,我小的时候还做了些什么错事。母亲微笑着说:“有的,都记不得了,不过你奶奶说过,一个人要想知道自己小的时候是啥模样,等自己有了子女以后看到自己的子女成长的样子就知道了,不知是不是真的呢?”

此后,我开始留意自己的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孩子还不到一岁的时候,一次高烧急得我们全家人团团转;一岁零三个月的时候,在院子里找到了一些细小的石头,说要带回屋里去玩;两岁半的时候,竟然把我花了100多块钱买给他的遥控玩具车拆得一块又一块的……

“爸爸,您辛苦了,喝杯水吧!”当我出差回到家里,孩子双手捧着茶杯为我端来茶水亲切地对我说。那个时候我心里充满了无数的感激和感动,我感激着父母为我和妻子带孩子的辛劳,我感激父母对我和妻子工作上的支持和帮助。

我是父母的儿子,也是孩子的父亲。其实,在人的一生成长过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记得自己小时候的样子,只有这样,才能去更好地抚育自己的子女,赡养自己的父母和善待别人;只有记得小的时候自己成长的样子,才能懂得人活着的真谛,那就是——为一直深深地珍爱你生命的人去做出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来。

小时候的过年记忆

文/桂亚飞

打我记事起,父亲便每年外出打工,在我们这,不说外出打工,而是说“出去”,“出去”,就意味着离开熟悉的家乡,背上行囊,去一个陌生的都市讨生计,把挣回来的钱用来供孩子上学,家里建新房子,给老人送终……

小的时候,我觉得“出去”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年刚过完,爸爸便收拾衣物,包里装上几罐奶奶腌制的辣椒酱,妈妈连夜给爸爸缝内衣口袋,要把爸爸带出去的生活费藏在那儿,临走前,爸爸总不忘摸着我的脑袋说:要好好读书,听妈妈的话。奶奶和妈妈不停地在嘱咐爸爸,在外面要注意安全,前后屋的邻居也都来送行,爸爸就这样扛着一大包的东西,消失在大家的视线中。那时候我还不懂这就是“生离死别”中的“生离”,只记得第一次爸爸摸着我的额头,让我在家听话时,我一仰头,瞥见了奶奶眼里的泪水,然后莫名伤痛的嚎啕大哭了起来,嚷着“我不要爸爸走,不要爸爸走……”最后,奶奶抹掉眼泪跑过来安慰我,爸爸还是走了。后来每年都这样,我就习惯了,把“爸爸”的出去也看做生活的一部分,他若是哪年赖在家不走,我反倒要不习惯了。所以,多年之后,目送完爸爸的离开,我只是怔怔地发一会呆,便又没心没肺地和小伙伴闹开了,倒是妈妈,要怅然若失好久,当然,这也是长大了的我,回过头去想,才记起的,妈妈落寞的神情。

有“出去”,就会有“回来”,回来的时候,整个村子里都洋溢着过年的喜庆与忙碌,几个婶婶伯母聚在一起,便互相打听,“你家那位快回来了吧?”“电话里说这几天回来呀,还不晓得工资能不能结到手哦。”“那快了,我家那个也说这几天回来,现在车票都不好买了。”那时候,经常有人逗我说,你爸爸明天就回来了,然后第二天一天我心里都像装着一件事似的,玩也玩不痛快,然而左等右盼,天都黑了,也没见有人扛着包往家门口走过来,我就问妈妈,“松子哥不是说爸爸今天回来吗?”“今天不回来明天就回来了……”“松子哥真讨厌,每次都骗我,原来爸爸明天回来……”第二天,我又变成了一个心神不宁的小孩,总不自觉地往家门口的方向望,只要出现扛着包的人,那就是了。妈妈的消息果然是最准确的,天黑了,我在洗脚时,奶奶就在门口嚷着,“回来了,回来了!”我赶紧穿好鞋子出来,没错,就是这个人,我躲在妈妈后面,看进门的这个人,熟悉又陌生,总不敢靠前。吃完晚饭后,爸爸打开了他扛回来的包,这包真不亚于圣诞老人的圣诞袜,里面装满了未知的惊喜,有我的新衣服,有村里小卖部里买不到的各种新鲜零食,有家里装修用的电线圈,甚至还有一副半旧的羽毛球拍。然后,爸爸临睡前,妈妈会拆开他的里衣口袋,那是他一年的收获,是全家的希望,这一夜,爸爸妈妈要聊好久好久的天,我就在听着爸爸这一年的见闻中沉沉睡去。

小的时候,觉得过年特别有意思,虽然和现在的过法没多大区别,可就是觉得那个时候的过年才叫过年,可能是因为,见到了久别的人,又可能是因为会得到很多期盼已久的新年礼物。现在长大成人,不再能单纯的因为一件新衣服而满足不已,也知道,“出去”并不等于神圣和牛气,反而意味着不舍和牵挂。过年的味道在我的心中变了,可“出去”的人还是每年都“出去”,“出去”的人会说着外面的见闻和收获,那神情诱惑着更多的人扛上大包走出去,而其中的辛酸也在这谈笑中散尽……,“出去”早早的教会我懂得珍惜。

今天正月十七了,愿所有已经“出去”或正要“出去”的人们,一路平安,早日归来。

小时候的冬天

文/刘孔伦

有个词儿叫“猫冬”。不过现在真正“猫冬”的人很少。倒是我们小时候那些年代,人们有“猫冬”的情况——地净场光了,大雪扑门了,农活不能干了,农民便只好猫在家里。我们小时候——一句话说到六十年前,冬天好像要比现在冷得多——场院和道路都被冻得裂开了一道道的大缝子。早晨一家人围在炕上吃饭,不等吃完,饭就凉了;雪也下得多而且大,经常有大雪埋门的情况,看到天要下雪的样子,人们就会把锨和扫帚放到住房门外,准备除雪。雪后天晴,大雪融化,大街小巷,便成了一条条大小的河流。

但那时的我们,上学以外唯一可做的就是玩。学业轻松,没有课外作业,又正值顽皮的年纪,特别是我等半大小子们,即使数九寒天,无雪天也玩得昏天黑地;大雪盖地,照样玩得痛快,甚至于疯狂——打雪仗湿透了棉鞋、跑坏了蒲窝,打“出溜滑”跌伤了胳膊、腿,打懒老婆(陀螺)忘记了吃饭,捉迷藏到深夜不回家睡觉。

大雪扑门的天气里,只要雪一停,我们马上会跑出门去,脑后大人“不准出去”的喊声,就像没听见一样。小一点的孩子多是玩滚雪球,在平整的雪地上画画,把雪压实了割“瓤子饼”;大孩子主要是打雪仗。打雪仗真有点像打仗,十个八个人一帮,成员有明确的分工:小一点、身体弱一点的分管收集雪,做雪球,运雪球,身体强壮的、投掷技术好的分管扔雪球。“敌对”的两帮满街追逐,相互间雪球乱飞,一个个脸红气喘,头冒热气,两脚和裤腿满是泥水。

地面干松的天气里,连晚上也玩得轰轰烈烈。常玩的游戏有捉迷藏、三角争斗、盘马莲垛、顶拐、坐花轿等,玩哪一样都得出一身大汗,顶数捉迷藏舒缓和轻松一些。好像我们那时候觉特别少,晚上往往是大人叫着才回家。有一晚上我们玩捉迷藏出了一个笑话:一个伙伴藏到了大草垛底下(打捆的草,垛里有空隙),倒是没有被人找到,却因为草垛里面暖暖和和的,时间长了,他在草垛里睡着了。他哥哥满大街找他回家睡觉,怎么也找不到。他在草垛里一觉醒来,一个伙伴也找不到了,这才回家去。

男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是打懒老婆和滑冰。打懒老婆是大小男女孩子都适宜的活动。每天下午放学以后和星期天,冻硬的场院上、无雪的冰面上就聚满了打懒老婆的半大小子,冰面是最理想的场地。凑在一起打懒老婆,不只是为了“打”,更是为了“比”:比制作,你的陀螺直径二指,我做一个直径五指的;你的是用柞木做的,我用的木头更硬,是枣木的;你在陀螺平顶上体贴一块锡箔,我在上面涂上一圈一圈的颜色;还有的在平顶上嵌上一片玻璃圆片的;你在陀螺尖上嵌上了鸟枪用的铁砂子,我嵌上了当时很难找到的轴承上用的钢珠;你用的鞭子是麻绳的,我的鞭子是皮条的。比技术,比谁的转得时间长,比谁的耐碰撞。如果是一群人参加的比赛,那场面也是很壮观的:飞舞的鞭子,不断发出啪啪的响声;冰面上花花绿绿的陀螺,叫人眼花缭乱地旋转着,旋转着,冷不丁主人啪的一记响鞭,陀螺带着哨音向另一只陀螺撞去,就像战机在空中互相碰撞,嘭的一声,或一只懒老婆被另一只撞飞,或一起倒下,同归于尽。每到这时,冰面上便会响起一阵孩子们响亮的笑声。

“打出溜滑”是男孩子的专利。数九天里,村边的湾塘上便成了半大小子们的溜冰场。在那天寒地冻的季节里,一早一晚,都有头上冒着热气的孩子们穿梭在冰面上。我村有好几个湾塘,最易于滑冰的是村南的莲花湾,既有宽阔、平滑的的冰面,又有助跑的场地,那里聚集的人最多。滑冰也就经常进行比赛,主要是比谁滑得远,一个一个地按顺序滑,滑得最远的为胜,但如果起滑时过了“烧”(起滑线),判为无效,要重滑一次,过“烧”三次,便被取消比赛资格。滑冰比赛不像打懒老婆那样现场临时决定,而是要提前约定时间、地点。参赛时,“运动员”们大都穿上了穿出板儿来的纳底布鞋,用麻绳把裤腿扎起来,帽子转向脑后。一场比赛结束,比赛者满脸流汗,头冒热气;观赛者则冻得跺脚打颤。但脸上却都透着兴奋。

直到现在,我还经常回味起那些冬日的时光,怀念那些近似原始的却让我们全身心投入的游戏,那些既让我们愉悦了身心,又锻炼了体魄的游戏。

小时候……

文/吕永存

儿时的时光是多么美好,然而在这美好的时光里还有更美好的事情。

那是四五六岁的时候,四五六岁是正需要人陪伴,正需要人照顾,正需要人呵护的时候,父母就是自己心目中的保护神。父亲高大的身躯撑起了我头上一片蓝天,母亲的博爱犹如一溪柔柔的清水滋润着我的心田,父母让我在蓝天下、博爱中享受着儿时的美好、快乐。

小时候,父亲赶庙会买农具回来进门的那一刻,儿时的我们兄妹几个凝望着父亲的粗布衣衫鼓囊囊的大兜子,一窝蜂向前跑,叽叽喳喳围在父亲身边,眼光恨不得穿透兜子布看到里面是什么好东西。父亲满面笑容,从兜子里掏出一个圆圆的脆瓜,我们看着直流口水,但都规矩地等着父亲分给自己。只见父亲用自己的手在瓜上弄出一道道印痕,然后顺着印痕把瓜分成四块,每人一块,我们迫不及待地接过来,迫不及待地送往嘴里。那一刻,高兴、快乐、温暖、幸福、敬意、爱意……弥漫着、充斥着、包围着幸福的父、子、女。那感觉……简直……想必您也有同感吧。

儿时的我站在母亲身前,母亲帮我梳头,生怕梳不光,不好看,拿着木齿的梳子一遍遍梳着我的头发,嘴里嘟囔着:“看我女儿头发多黑多亮。”那时母亲的体温、手温,暖暖的,温馨的暖流在我周围萦绕,一圈一圈又一圈……那感觉是饥饿时给你一块奶酪?炎热时一阵清凉?亦或是疲惫时给一张席梦思?还是……我觉得都不能及,你仔细体味吧。

小时候我的听力不知怎么出现了问题,说话声音小一点都听不清楚,父母甚是着急,赶紧领我去医院检查——结果是铁耳屎太多了。当时父亲根本没告诉我是去医院,如果我知道的话,那是死活不会去的,因为去医院就意味着打针,小小的人儿谁不怕疼呢。那时候家里还没有自行车,出门得靠步行。就是这段“父女步行”,在我儿时甚至至今感觉都是那么幸福美好。父亲整天为生活忙忙碌碌,能拉着女儿步行这是多奢侈的事情!更何况我们兄弟姊妹好几个。我觉得我是因“祸”得“福”了。在路上父亲还给我唱着我从没听过的,从父亲嘴里念出的歌谣:“拉拉。拉老鸹,看谁的老鸹长的大,你的老鸹张张嘴,俺的老鸹屙泡屎儿。”当时觉着自己就是父亲的“老鸹”,觉着自己沾光了,叽叽咯咯笑个不停,跟着父亲高兴地在路上走着。也不嚷着要父亲抱。那感觉至今美得没法说,因为我享受到了父亲那浓浓的爱女之情。

小时候我身体不怎么好,三天两头发热、头疼。那时已经上小学了,有时候不得不请假回家休息。有一次,是个夏天,我头疼得厉害,给老师请假后勉强回到家里,母亲正在簸粮食,准备磨面,看见我回来,放下手中的活儿,赶紧迎过来问我:“又头疼了?”说着拿了家里的草苫,在院子里放好,嘴里说着:“来,孩子,躺在这里。”晚饭时间到了,我什么都不想吃,过了一会儿,只见母亲手里拿着一双筷子,端着一个铁勺子,里面还冒着热气,走过来,说:“来,孩子吃点,”接着,母亲用筷子夹着一块块鸡蛋放到我的嘴里,我才知道,母亲给我煎了鸡蛋。那时候吃个鸡蛋就是顶好的营养品了。我躺在草苫上,尽管生着病,但嘴里的鸡蛋却是那样的喷香,好吃。因为,那感觉——这鸡蛋不光是喷香好吃的“鸡蛋”了。

小时候……

小时候……

休闲时光

文/飞翔

沏上一杯绿茶,坐在电脑旁,敲击键盘,心中的歌仿佛唱响天外。

我享受了最幸福的生活,感谢国家的经济飞跃,感谢恪守清贫的回报,还要感谢关心我的朋友。

我的脚步马上踏上老年人的里程,儿女们长大了,再不要我辛苦劳作,拼命赚钱,勤俭节约,夜以继日努力啦。亲人们的希望,就是要我心地坦然,怡然自乐,保重健康。我的希望,就是多看几本喜爱的书籍,整理生活素材,多写几篇美好的诗文,多交几位真诚善良的朋友。

家乡的土地没有了,农户的自留地也没有了,好多青壮年清明节后就远离故乡,到四面八方打工挣钱去了。没有生活保障的乡亲,有的经商做买卖,有的到公园干绿化,有的买辆私家车跑运输。为了生存,谁不想尽办法赚钱啊?家里没有钱的来源,一家人怎么活下去呢?

想不到穷苦一生的我,眼下成为生活中最自由、最开心的人。因为一名教师,工作到了退休年龄,国家按月发可观的工资,发财是不可能的,过日子完全有保障。周围人与我谈论报酬时,他们总是对我羡慕不已。

在单位的四十多年里,我经历了愁钱花的岁月,经历了周围人不屑一顾的眼光。教书是老鼠的尾巴,打一芒锤也肿不起来。确实,翻开几十年的收入账本,实在寒酸呢!1974年,月收入不足20元;1981年,月收入不足50元;1993年月收入不足200元;2006年,月收入不足2000元;熬到2014年,我的月工资才跨过了3000元的档次。要说用自己的收入去买一套商品房,很难!要说用自己的工资去买一辆私家车,做梦也不敢想!

当老师就是说得好听,”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按收入排队,教师要排到打工者后面。

媒体上出现了一个执教10年的老师,大胆提出辞职。理由是“外面世界很大,我想出去走走”。

与我一起参加工作的男老师,八十年代初改行的不少。九十年代跳槽的不少。结果是,他们多赚了一些钱罢了!我喜爱教书,所以不怕待遇低,在工作之余想办法种地、养猪、种菜、经商,弥补家庭开支的缺口。不参加玩钱的娱乐活动,让自己的心灵处于平静、喜悦状态。

上班期间酷爱读书、写字、作文章,退休后有了自己的一种独特爱好,时光很好打发,精神四季亢奋。

小时候住土屋20多年,现在也住上了明亮宽敞的楼房。小时候柴油灯照明多年,如今日光灯、白炽灯由我使用。小时候见了一部收音机还认为是稀奇,如今手机、电脑、影碟机供我享用。小时候吃萝卜白菜饱肚子,如今鸡蛋、鱼、猪肉几乎每天吃。物质生活有了保障,精神生活日益丰富,能教我不高兴么?

跟着我们夫妻吃苦长大的两个女儿,有文化,有能力赚钱,走进了大都市,这是让我不发愁的根本原因。爱漂亮的儿子,以前让我失望。如今痛改前非,知书达理,好好学习一门技术,到附近的工厂打工,养家糊口没有问题。与我相濡以沫的妻子,家务事变少了,干脆去公园干绿化,为了家庭经济宽裕点,不怕吃苦,不图安逸。我自己闲着没事,选择了上网学习,苦练写作本领,让休闲变为忙碌,让生命燃烧火花。

人都是活一辈子。为多数人服务而活着,为自己服务而活着,价值观是不一样的。我向往为多数人服务一辈子而活到最后一息的人。《人间词话七讲》的作者叶嘉莹老人,年到92岁高龄,还在为教育事业忙碌着,她的人生宗旨就是“生命不止,奋斗不息“。我得好好向这位老人学习!

有人以为,工作了一辈子,吃点、玩点、穿点、想开点就是快乐的生活。我以为,人活着不容易,只要能学习就要坚持学习,能劳动就要坚持劳动。时钟不因为忙碌而停止一秒的摆动,人要不因为操劳一生就停止努力学习。

口渴了,喝一口喷香喷香的绿茶,味道极美。

人累了,关上电脑出门走一走,呼吸外面的空气,心里舒服。

我充分享受着属于自己的休闲时光,像一只小鸟,每天唱出心里的歌儿,盼望人间愈变愈美好!

格桑开过小时候。萤火虫漫过夏日

后来才知道。那种花叫做格桑。它曾开过我十几载的半夏。伴着时光渐渐凋零在一个不知名的午后。

记忆里。格桑花开满了一整个夏天。兴许是喜欢。折了散落花瓣在水中。在草地。欣喜于它的美好。我偏爱白色和粉色的花瓣。记忆如同颜色般淡然。如今想起来。还是温馨的感觉。却再也配不上此时荒凉的心境了。

回忆总是落在每一个夏日。看蝴蝶在空中缠绵。听知了在午后歌唱。小时候。总是什么都敢去触碰。如今。长大后的自己却开始变得胆小。连蝴蝶都不敢伸手触碰了。只是静静的看着它飞过一整个夏天。然后消失在季末。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记忆吧。我的记忆中。却只有夏天和冬天。仿佛只有这两个季节记忆最多。

小时候。夏日的夜晚。萤火虫在飞扬。捕捉了他放在家中。感觉很开心。而后来。多年后的夏日。我没再见过如同当年漫天飞舞的萤火虫。只是偶尔有那么一两只。却不再去捕捉了来。世界开始变得单调。生活开始变得简单。童年的味道。再也尝不到。只是在多年后的某一刻。如同现在。开始了深深的怀念。如果可以。停留在当初多好。只是。当时的自己。急于成长。却不知道孤单的味道越来越浓。回不去的时光。在此留念。

从小到大。没怎么留过短发。总感觉长发有安全感。我知道自己是个没安全感的孩子。多年后。依然留着过肩的长发。这也是一种执念吧。

好久没看过黄昏了。小时候。总是留恋黄昏时天边的彩霞。也感叹它短暂的停留。后来。再美的风景。也没有欣赏过。也许。是没时间。也许。再想起。太阳已落山。而冬日。又开始怕冷。

彩虹。还是会再见到。却不似从前般美好。记得那次雨后。彩虹穿过半个天空。很想拍照留念。却没有照片。只能用眼睛深刻的记住它。后来。即使遇到彩虹。也没有想把他留住的心情。因为知道。太过美好的东西。总是短暂。怎么留都留不住。这是一种悲哀。难以启齿的悲哀。

今年夏日。路旁的格桑还会开吧。只是看花人。再看到它又是怎样的心境。恐怕只是物是人非。这样凄凉的心境。怎么配得上如此唯美的花。

愿有生之年。再许我一季花开。伴我一季妖娆。

写春联

文/文雪梅

每到春节时候,无论城乡或穷富人家,都要在门上张贴春联。那红彤彤的春联,把家辉映得喜气洋洋,更预示着迎接红红火火的新一年。而在春联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则是父亲为乡亲们写春联。

小时候,父亲是全村的“大秀才”,每年腊月二十三刚过,乡亲们就拿着准备好的大红纸请父亲写春联。在我看来,寒冷的天气里,分文不收写春联是件苦差事。但是,父亲却对此乐此不疲,以自己写春联为荣。

父亲写春联时,常常提来自制的火炉,清理净堂屋里的桌子,将红纸对折成长短一致的方格,估算好字数,笔墨伺候,父亲时而冥思苦想一会儿,时而研墨,随着他手中的毛笔自如地翩跹起舞,漂亮的毛笔字便跃然纸上,那墨香在冬日的阳光里袅袅地盛开着。我和弟弟趴在桌子一边,手拉着春联的一头,生怕未干的字溜墨,破坏了父亲的书法造诣。小心翼翼地将写好的春联拿到院子里晾晒。

那些父亲写春联的日子里,家里来了很多乡亲,有人在院子里朗朗诵读着已经写好的春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春风春雨春色无边春意暖,福地福门福光有情福气浓”……这些年年写、年年贴但仍百看不厌的春联,读起来依然是朗朗上口且满足了人们讲究新年喜庆的心意。小小的院落里,平整的地方全晾晒上了父亲新写的春联,满院火红,充满了浓浓春意。

前几天,去营业厅交完话费,营业员送我一副春联。摊开火红火红的春联,齐刷刷印制出的字体跳入眼帘:“春风得意马驰千里,旭日扬辉光照万家。”但看着让人像缺少点什么一样,我不由想起小时候过年时手写春联的温馨和质朴。

春联是新年里一道风景,春联里有人们的心声和希望。春联是年的眼睛,透过它我们看到了一个崭新的春天!

别让你的爱泛滥

文/李丹丹

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说,妈妈,我感谢您让我来到这个大千世界,并让我周围充满温暖的阳光和芬芳的空气,我呼吸着每一寸空气,享受着您的爱,即便没有满屋的洋娃娃和漂亮的花衣裳。

小时候,您是慈和的,您说过:“不要总是和别人比家世,而要比一比你们谁能走的更远,更稳。”

小时候,您会抱着我哼歌,那旋律不断萦绕在耳畔。您给我的爱,是最单纯的歌曲,是纯净的水,滋润我,伴我茁壮成长。

小时候您总呵护我,长大后却时常对我说:“以后的路你只能自己走,我没有财力助你,帮你走后门,找工作。你自己看着办吧。”您很少过问我的学习,也从不会因为我的成绩落后而打我骂我。

小时候总您呵护我,长大后却时常跟我谈未来。印象中,您是漂亮的,有长长的秀发,如今却弯了腰。您从不让我担心家中的事,您让我做好人生规划,您让我明白现实。

您说:“我给你的爱就只有这么多了。”

我说:“够了。”

跟别人的家长相比,您不富裕,跟别人的家长比起来,您没有殷切的希望,跟别人的家长相比,您让我自生自灭。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您没有给我富裕的生活,却给了我小时候的呵护,您没有望子成龙,却给了我成长背后的成人,您没有圈养而放任我,却给了我慢慢地正能量。

妈妈,您比别的母亲更懂得爱的韵味。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

好的父母,让孩子成人而不是成龙;

好的父母,让孩子学会生存而不是依赖;

好的父母,让孩子学会充满正能量而不是充满铜臭味。

请原谅我用一个孩子的角度来剖析爱,请原谅我用自身的例子来审视父母的爱,请允许我用一句恳切的话语来劝导:“请别滥用你的爱,适度的爱让孩子更加茁壮成长,像初升的太阳,不辣,不刺眼,却温暖。”

母亲,您把母爱这个公式运用的真好。我庆幸拥有您这样的母亲。如酒,甘醇;如泉,清甜。

回不去的小时候

文/折曲不屈

太多的人对童年,在心底都隐藏着一种不与人言说的微妙情怀。发生在那个年代的事情,有趣的,狼狈的,或是流泪的,永远都是抹不去的痕迹。时间愈久,愈清晰。

小时候的世界是单纯的,小时候的人是单纯的,连天空都只是云的白和一片湛蓝的纯。风,是清澈的,月,是朦胧中含着海棠的香气。

长大了,看得更远了,这份单纯,却变得越来越奢侈。

逐渐漠然、冷淡,信任薄如蝉翼,稍有触碰,就溃不成军。观望世界的眼光,也是带着疑问的。不敢依靠任何人,生怕下一秒,便是天崩地裂。随时随地准备扬起一身的刺,保护那颗戒备森严的心。

然,对善与美,谁都有着潜在的追求和向往。所以,忘不掉,小时候的那一场由简单、纯真和美丽汇演的盛宴。多少的时间消逝,多少的时光飘渺,唯独这一份情怀依旧。

渴望回到小时候,回到麦子花开的悄然和河边的夕阳的静默的一刻。转身回首,却看见小时候的那份单纯,早已退到了时间的边缘。而我们,只是站在过去的彼岸,默默仰望它的侧脸。

原来,一路行来,为了走进人群,融进生活,我们始终在不断地改变着,直到将小时候的自己变成了一个生命里的过客,擦肩而过。

骑着白马的王子,穿着玻璃鞋的灰姑娘,终究是一场甜美的记忆,被锁在了由时光铸成的雕木橱柜里,落满了拂不去的厚厚灰尘。

小时候,最真亦最单纯的小时候,只能留一个念想,给前行在人生路上的疲倦偶尔休憩的瞬间,再回不去。

蜕变

文/王琳

窗外刺眼的阳光照射在阳台上,转眼间时光仿佛把我带回到了从前——闭上眼,从幼儿园到一年级,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我就像做了个梦一样。转眼间,我已经由一个蹒跚学步的幼儿变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女孩了。在这漫长而又显得短暂的过程中,我经历了苦辣酸甜,也学会许多为人处事之道。

从前不会说话的我,现在会大声地对爸爸妈妈说一句“我爱你”;从前不会穿衣服的我,现在连买衣服都要挑三拣四……一眨眼,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当年懵懵懂懂的我已蜕变成了一个活泼机灵的大女孩了。

每次回家,我都会不由地笑一笑。还记得在我3岁的时候,爸爸妈妈给我做了一张身高表,每次无聊的时候,我都会去量一量,然后开心地说一声:“我又长高喽!”看着它回想过去,真是有趣!直到今天,那张身高表还保存在墙上,但用处不大了,因为我现在的身高都1米55了。

当我刚学会说话的时候,妈妈开心地说:“我家琳琳终于会说话了!”虽然现在我们觉得会说话没什么稀奇的,但在每位母亲的心目中,自己的孩子会说话是一件非常值得庆贺的事情。那时候,妈妈每一次听我大声地叫“妈妈”,她就会开心得不得了,连忙说“孩子乖孩子乖”,眼角里都是快乐。

我在茁壮成长,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却在慢慢变老。成长就是这样,有欢乐,也有悲伤,时光流逝的岁月,让我们懂得了许多。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故事非常多,多得就像星星一样,数都数不清。总而言之,我变了,从小时候的不会走路变成现在的大步流星;从小时候的胆小懦弱变成现在的胆大心细;从小时候的依赖父母变成现在的独立能干……可我多么希望时光能永远定格在这一刻,永远永远不要长大,因为我喜欢童年!

寒风,让我追忆小时候

文/庞秋波

今年的冬天似乎来得特别早,大约是因为闰月的原因吧,今夜也不例外。寒风吹拂,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坐在温暖的火炉旁,思绪早已飞回到童年时代!

1

小时候家里很穷,记忆中从来没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等几个姐姐穿过的衣服轮到我时,一层又一层的补丁,早已覆盖了衣服的本色;能穿上一双胶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曾记得有一年深秋,天已经冷了。父母好不容易攒足了钱,给我买了一双墨绿色的胶鞋。我兴奋不已,穿着上学,也生怕弄脏了。然而放学后,还得穿上它干农活——去树林里砍柴,到田地里割草,同时还要牵上一头大水牛去山坡上放。有一天下大雨,放牛割草回到家,胶鞋里外早已湿透了。为了第二天能穿上干爽的鞋子上学,母亲就在火炕上搁了两根长长的木棒,再把胶鞋倒扣在木棒上烘烤。可是第二天起来,却发现有一只胶鞋已跌落火堆,仅剩下丁点儿鞋底。一定是可恶的老鼠绊动了木棒,让好好的一双胶鞋“夭折”!我难过极了,哭啊,哭啊。由于另外的一双千层底布鞋湿了还没干,最后只得无奈地光着脚丫去上学。

2

小时候的生活非常艰苦,填饱肚子就不错了,不敢奢望能有多少油水。清淡的饮食,一天的劳累,到了晚上就特别贪睡。加上小时胆小,又没能照上电灯,上厕所还得去黑漆漆的和猪圈配套的粪池才行。为此,我和姐姐经常尿床。这下就惨了,我们的床上,唯一的一床棉絮也让母亲给取了出来,就在床铺上放些稻草,稻草上搁置一张冰冷的竹席,然后铺上一张破旧的床单。一床单薄的被子盖在身上,冻得瑟瑟发抖。我和姐姐为争被子,经常打架,也就没少遭受父母的打骂。第二天起来,还得把尿湿的床单被子烘干,不然晚上睡觉就更冷了。

还记得有一年寒冷的冬天,奶奶在清晨里又一次把我和姐姐叫醒,让我去放牛,姐姐割草(这是我们小时做得最多的农活)。我牵着牛儿走到田边,先用石头把水面上的冰砸碎,让牛儿喝足水后,便没有了去处。贫瘠的土地上,浅浅的小草早已枯萎,尽管牛儿饿得背上的“草窝儿”深陷,却只能傻傻地站着。我也陪在一旁,像木偶般陪同牛儿杵在原地,眼巴巴地看着不远处割草的姐姐。只见姐姐把田老坎少许枯草上的冰霜用镰刀拍掉,再把割好的几把草装进背篓。我的破胶鞋早已千疮百孔,脚跟露在外面,站在地面,就像直接踩在冰上一样刺骨。站久了,冻僵了,浑身瑟瑟发抖,牙齿直打颤。我哭着说:“姐姐,我们回去嘛,我冷。”回到家,早已冻得浑身麻木了。

小时候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胡萝卜治冻疮”——把烤烫的胡萝卜在手脚红红的冻疮上来回滚动,那种痛、烫、痒的记忆,清晰得仿佛就在昨天。

3

十多年过去了,日子也好了许多,我和姐姐在城里读书回归。老家的火炕边,忆起小时的苦难岁月,感慨万千。我们争着抢着讲了童年生活的辛酸,心里涌起阵阵酸楚。又一个十年过去了,我们都有了工作,有了属于各自幸福的家。再次来到曾经无数次劳作的地方,山水依旧,却再也没有了曾经的严寒!不禁再次慨叹:小时的贫穷,是多么难得的一笔宝贵财富啊!正因为小时受过太多的苦,才觉得现在的生活是如此的甜,才会倍加珍惜如今拥有的幸福。

此时,寒风依旧在吹!

我微笑,因为我遇见了你

回顾这几天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天天都忙的很,好像很丰富的样子,开始练习新的输入法,我一直感觉自己原来用的很好所以很多年一直用,忽然又一天发现其实别的也很好,所以我决定练习比如现在的搜狗输入法,好像也满有意思的,但是那么多年习惯的东西真的很难改变呢。

新年几乎在和儿子的学习斗争和西服堆里度过,孩子复习读书,乔买衣服,我啥也没买,一双袜子也没买,忽然觉得没什么缺少的,前天网上买了条很红的裙子很闪耀,给航房间买了新空调这个礼拜应该能装好吧,还有什么呢,昨天招待远方来的客户,忙的乔很高兴,我要安排房间饭店有点点累,最绝倒的是半夜里还去外滩走了一下,很多很多年没有往外白渡桥方向走了,和陌生的男子一起温暖的回忆他的小时候还有我的小时候,关于卖臭豆腐的老太太一点也没有引起我的共鸣,因为对于我的小时候来说吃臭豆腐也是件奢侈的事情,这是他们这样很好的家庭成长起来的人所体会不到的,不过我心里一直在嘀咕估计那老太太应该都作古了。

夜里风很大,走走还满好的,不冷,在和平饭店的门口等乔开车来接我们,路灯下抬起头,看见纷纷扬扬的雪花,细细小小的,和梦境一般,多像圣诞节那,我自己对自己说,然后对身边的男子微笑,我身边的男子有温暖的眼神,良好的教育和家庭,还有让人羡慕的位置,他在某个程度上能决定着什么,但是我很坦然的面对他的原因是我觉得他是个很感性的人,我没有阿谀的习惯,也不会为了钱去低头,我对你微笑,那是因为我把你看作同类。

旁边的咖啡馆里的灯光温暖明媚在午夜的南京路上显得很有感觉,记得中学时候和小朋友经过这里是某个圣诞节的夜晚,很冷,我们口袋里可能只有几块钱,看到这所咖啡馆的时候,看见里面美丽女子优雅的端起杯子的时候我多羡慕啊,我想进去一定要花很多钱,很贵很贵吧,我一定一辈子都进不去这个地方吧,现在回想,那是多么单纯的岁月,多么可爱的女孩子,难道不知道生活真的会改变,像个灰姑娘一样羡慕着华丽温暖的世界。如今,我只要想迈腿,随时都能到我想坐的那个位置上点上喜欢的咖啡,但是我真的发现不一样了,因为岁月,因为我早已经不再是那个清涩的少女,这一切已经不会让自己有那种快乐的满足感了,我宁愿选择在寒冷的冬天下着雪的夜晚,和小时候一样扒着窗户露出羡慕而又快乐的眼神,至少我还没有得到。

把客人送到我定的宾馆,然后我们回家,开着借来的几十万的车我坐着心里总有点忐忑,不习惯害怕,但是他很快乐,仿佛明天的美好他今天就感觉到了,难道他就不觉得累吗,回家以后我很快就睡了,梦见了很古怪的东西,忘记具体的了。

今天航收到了他喜欢的孩之宝的发射器,我很绝倒的望着那把枪,果然很大,根本不合适他玩,但看得出他很满意,这个礼拜天开始我们将要开始一星的辅导班了,我比他紧张,我比他激动,肯定的,我怎么觉得小男孩小时候都傻傻的,我很有成就感。

故乡情思

文/素波银涛

小时候,故乡就是怀抱村庄的洛河。河水清澈了童年的天真,水中的鱼儿便成了放学归途的玩伴,两岸的青山碧绿了幼稚的梦幻。

小时候,故乡就是村庄雨后的泥泞。父亲在泥泞的路上种下了望子成龙的梦想,他的身上处处散发着对子女爱的芬芳,风霜雪雨在作业本里缓缓地流淌。

小时候,故乡就是母亲的声声乳名。她辛劳的汗水撒落在田间地头,而我执拗的双眼望着蓝天白云产生无限的遐想,袅袅炊烟载着天真的梦飘向远方。

小时候,故乡就是黄昏下的打麦场。那堆堆金灿灿的玉米、谷穗,醉了夕阳,也醉了月亮,沉淀了辛劳,也收获了希望。

小时候,故乡就是大雪覆盖的苍茫。冰雪封闭了忙碌,悠闲在热炕头上的人们拉着家常,饮着佳酿,回顾着艰辛,也憧憬着未来。

如今呀,故乡则是排排楼房,关关大道,春是姹紫嫣红,秋则硕果飘香。故乡便又成了知命之年梦归的地方。

年味

文/顾丽明

小时候,对过年有着强烈的向往和希翼,因为过年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那年味是母亲温暖的小花袄,是红红绿绿的水果糖,是串串噼里啪啦的小鞭炮,是嘭嘭作响的爆米花声,是新年枕边的压岁红包……

丈夫说,他小时候也盼过年,他的心愿是能吃到平时吃不到的美味,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我们虽是同龄人,但出生在农村的他生活条件更艰苦些。丈夫说,最难忘的是除夕时豆腐的滋味,那是用自家黄豆到豆腐坊刚磨出来的豆腐,温热的,蘸着酱油吃,那个香啊,胜过如今的山珍海味。丈夫说,那时的红烧肉、白斩鸡是留给亲戚来家吃的。

时过境迁,国家强盛了,人们的生活富足了。我们的孩子们再也不会有我们小时候的那种期盼了,只要你喜欢,可以天天穿新衣,天天吃鱼肉,天天过得像新年一样美满。

物产丰富了,再也不用像计划经济时代那样,过年时得凭着券排着长队买肉了。你看,菜市场里新鲜的菜肴价廉物美、品种齐全,超市里生菜熟菜琳琅满目、任你挑选。更简单的是,来亲戚了,只需一个电话,饭店里一桌美味的菜肴等着你去享用。

年味是什么?是常回家看看,去表达后辈的一片孝心。再远的路程,也挡不住游子归家的步伐,带上妻儿,带上祝福,回老家陪年事已高的老人吃一顿团圆饭,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的温暖味道。

年味是什么?是一家子或几家子集体出游。感受家乡的变化,欣赏港城的美景,饱览祖国的河山。

年味是什么?是“光盘行动”。亲朋好友欢聚一起,饭钱大家付,埋单AA制。把吃剩的菜肴统统打包不再成为羞耻的事,提倡节约,浪费可耻!

年味是什么?是献出我们的爱心去回馈社会。鼓励孩子用压岁钱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更多贫困山区的孩子实现就学的梦想。

年味是什么?传承文化,传递美德,促进社会和谐,这就是新时代最浓最美的年味!

想起小时候的美味

去梨山玩的时候,偶然在一小块地方发现了地皮,于是欣喜地将它们拾起来。回到家把混在一起的枯草叶子摘出来,放到水里洗了七八遍才弄干净,然后用它做馅包饺子。吃完饺子,忽然想起小时候的美味来。小时候生活比较清苦,没什么好吃的,所以一旦吃了一点好东西,印象就特别的深。

地皮

地皮长在山坡上,应该是一种菌类植物吧?一块一块,薄薄的,黑绿色,如同地上长了一层皮一样。没下雨的时候是干的,下雨后又湿又软,有些透明,拿在手里软乎乎的。因为生在地上,所以和枯草混在一起,还沾了泥沙,清洗起来很是麻烦,要费好多功夫。现在饭店里有这道菜,但我总觉得不如野生的。我们村的东山上就经常有,我曾随母亲提了篮子去拾过。母亲喜欢用它包菜包子,包子皮是地瓜面的。我很不喜欢地瓜面的皮,我整年吃的都是地瓜,煮地瓜、地瓜面煎饼、地瓜面烀饼子,都腻歪死了。但那馅儿却喜欢,常常是拿筷子把馅儿抠吃了,地瓜面皮子再给父亲。

河虾

村西靠近河边的菜园里,纵横交错着许多水沟,水沟里有好多小虾。我和弟弟,有时还和姐姐,拿了笊篱去捞。一笊篱插到水草或者烂叶里,还真能捞起一些,小虾磕到沟边就蹦来蹦去,我们一个一个拾到小罐里。小虾很多,我们捞的却不多,许是小孩子没耐心,捞的时间少的原因。回到家母亲会用大铁勺子放到火上,加上少许油把小虾熥了给我们吃。小虾熥好后,在铁勺子里红红的,很是诱人!拿两三个放到嘴里,嚼一嚼满口的香。但还没等你回味,小虾就吃完了,没了!砸吧砸吧嘴,意犹未尽。

小鸡崽合子

那个很难见荤腥的年月,如果能吃上一点肉,是很值得小伙子们欢欣雀跃的事情。但一年到头,除了逢年过节,或者家里有重要的客人要招待,谁家能舍得出钱去割肉吃?平时吃肉是件奢侈得不能再奢侈的事儿。春天母亲买小鸡仔喂的时候,总有小鸡仔活不成,不是突然死了,就是蔫蔫的不动也不吃慢慢死去。虽然它小得可怜,还不够一把抓的,但母亲总舍不得扔掉。把小鸡仔的皮毛扯扯剁碎了,再和上面煎几个扁的合子。我们就在饭屋门口拿着吃,现在想起那香味,还忍不住满嘴的口水。

蚂蚱

夏秋之节的山野,敞开着她的胸怀,给人们无比丰富的馈赠。有一种我们叫做野茄子的,它生在大块的岩石旁,结的果实像一个个小铃铛挂着,熟透了后种子紫红色,嚼在嘴里,清香清香的。有一种我们叫做拖拉盘的,我总觉得它就是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的覆盆子。味道酸酸甜甜,非常不错。还有野李子、酸枣、蚂蚱------父亲从生产队收工回家,斗笠上总要别上一两串蚂蚱,母亲炒的蚂蚱火候掌握的很好,看上去红郁郁,吃在嘴里焦酥喷香。记得76年防震的时候,我们在院子里搭了防震棚子。一个雨天的下午,父亲下地回来捡到了一个蚂蚱笼子,里面装满了蚂蚱。到现在想起来,我还有一种天上掉了馅饼的幸福。

鸽子肉丸子

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学校在我们村西边的岭上。有一个姓陆的同学和我同村,家住小南洼,若论起母亲来,我和他还是表兄弟。他们家养了好多鸽子。有一回他从家里拿了用鸽子肉炸的丸子。一些同学都要了吃,我也有幸得到了一个。我没想到鸽子肉的丸子是如此的香,简直是空前绝后,这以前我从来没有吃过这样的美味,就是到现在也没有。工作了以后我到饭店吃过不少鹌鹑炸的丸子,应当和鸽子差不多吧?但总觉得没什么味道。许是时过境迁的缘故吧!

小时候到现在,生活水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也立业成家,有了工资和积蓄,我们以前稀罕的东西,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吃的和穿的比之小时候不知强了多少倍。但回想吃过的美味,能留下深刻印象的却不多。糖吃多了,就不觉得糖甜了,有苦才会珍藏甜的记忆。正因为我们生活得很幸福,或许就会忽略了这种幸福,请想一想我们离开幸福的日子吧!这样的话,我们就能更清晰地品味今天的幸福。

都是好年华

文/梁雪凝

退休以后,仿佛时间一下子慢了下来。早晨的太阳不再催人,也没有多少需要赶时间做的事情,连心也闲下来了。和老朋友、老同学相约逛街、聚会、K歌,一开始参加的人很多,渐渐地各有各事,大部分家里喜添人丁。看人家抱着小孙子或小孙女爱不释手的样子我非常羡慕,赶上去帮忙。这些孩子抱在怀里软软的,暖暖的,咧着没有牙的小嘴“咯咯”笑。看到他们,就觉得看到了世界上最迷人、最干净、最纯粹的笑容了。

我有一个忘年交,是个七岁的小女孩,认识她一年多了。小女孩第一次见面既矜持又怯怯的,玩一会儿就与我熟了。她喊我奶奶。每每听到这个称呼是既甜蜜又沮丧。甜蜜的是一种成熟和庄重在脑海中百转千回;沮丧的是“老”这个词不由分说地给我打上了铬印,让我觉得一下子沉重而迟钝。可带着她出去玩,或看着她凝神写作业或画画涂鸦时,我就忘了沮丧。我喜欢她对我毫不设防的坦率,那双亮晶晶的眼睛忽闪忽闪的。才上小学一年级的她曾经认真地给我说起过喜欢她们班的帅哥班长。上体育课时,班长走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人家烦她也满心欢喜地跟着,并打算长大了当帅哥班长的新娘。望着她天真无邪的笑脸和极为纯真的期待,我没有笑,反而觉得特别美好。我教她写字,带她爬想爬的山坡,把我们俩采的野花别到她的头发上,把她打扮成花仙子的模样。给她编了许多段“花姐姐”的故事讲给她听,以至于有一段时间她对我很依赖,晚上非要和我挤在单人床上等着我给她讲故事,她奶奶来叫几遍也不回家睡觉。

我每个月要回石河子几天,她都会撅着小嘴生气,她想跟我去玩,可是时间总是不凑巧。直到今年暑假,我才带着她回石河子玩了几天。那几天,我们俩像亲祖孙一样朝夕相处。在陌生的城市里,我和她玩得很尽兴。我带她去骑儿子小时候骑过的泥做的斑马和羚羊,带她去划儿子小时候最喜欢的那种小游船,我们俩气喘吁吁同心协力地蹬着小船,然后开心地笑做一团。

我的干女儿上高三了,现在比我高出大半头,青春靓丽。之所以认我这个干娘,完全是缘分。这小姑娘小时候性格太内向,只跟爸爸妈妈讲话,见到外人就会躲到父母身后不肯出来,这把***妈愁得够呛。有一次,我在她放学的路上阻止了几个坏孩子抢她的东西,从此她和我亲近起来。***妈忙的时候会把她领到我办公室,她和我一聊就是个把小时,把心里话都告诉我,这让***妈很惊喜。从此,我听了她好几年的内心话。她向***妈提了许多次,希望我能做她的干妈。我喜欢这个羞怯、矜持而内敛的女孩儿,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三八”节,按老家的习俗给她买了一个漂亮的饭碗和一双粉色的筷子,包上一个红包,两家热热闹闹地聚了餐就当正式认她做我们的干女儿了。我欣慰地看着她在我面前蹦蹦跳跳地从小学上到高中,她把在北京得的第一块舞蹈大赛铜牌第一时间发给我看,把第一幅素描画拍成图片微信发给我珍藏。节假日,她带着我逛着日渐陌生而繁华的大街,像姐妹俩一样手拉着手,那么亲切自然。依偎着她弹性十足的肩膀,年轻的气息感染着我,我的心变得春暖花开。

人的一生只要用心体会,处处风景不同。只要是认真地活过,你会惊奇地发现都是好年华!

甜甜的……小时候

文/紫夜

年前就在想这段时间都没怎写东西了,年后的好好写点,不然自己原本就不高的水平还要降了。

现在的年味不在像过去的那样浓了,在老家的时候,和几个哥哥在一个,说起了小时候年的过法,当然是指我们孩子啦,大人们还不就喝酒啦,打牌,推麻将。我们小时候过年才叫过年啊。

那时候我们过年除了早早的渴望桌子上的大鱼大肉之外,最大的乐趣就是放鞭炮了,那时候不像现在有那么多的各式玩具炮竹,什么“划炮”?烟花冲?等等啊,我们那时候,等着大人们放万鞭炮,放完后跑去抢没有响的漏网之鱼留着玩,棉袄的口袋里都装满了,有好多种玩法呢,比如说:从中间把他折断,放在地上,用祭拜的香去点引信,看它发出耀眼的光,虽然就一瞬间,但是我们依然玩的不亦乐乎。还有接龙式,也是从中折段,把引信和火药处连接起来,接的长长的,点第一个引信,然后看它不停的发光,美丽过后,总会在青石板上留下烟花的记忆。

大清早的,我们就会聚在一起,大胆的孩子会玩一种危险的游戏,都知道鞭炮的引信燃的快,而且很快,他们就把鞭炮拿在手上,一手拿炮,一手拿香,点燃的一瞬间扔出去,那场面总会是惊心动魄的,站在旁边的我们总会眼睛不停地闪,双手捂住耳朵,头向另一边扯去,感觉放的不是他,是我,扔出去的鞭炮会向我们飞来一样。不过,开心是开心,每年玩鞭炮不炸到手时不会停下来的,或许这可以称为:痛,并快乐着。

现在看不到了,那时活跃在村里的我们,带着零散的鞭炮在四处尖叫的身影,已然被安静的村落取代,我们长大了,不再是那时的孩子,我们的乐趣也不再了,没有谁能接下去,把我们的乐趣延续。

这些在我们心中的美好,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醇香,每每相遇,笑谈起那时,都会年轻许多。

这年,一直过着 。

小时候的年味

文/晨曦

又到农历新年,只是小时候的年味却再难一见了。

每到快过年,最兴奋的都是孩子,最忙的都是大人。现在想想,那时候的大人不但忙,还愁。因为过年对穷人来说,过年就是过难。我们家最初时日子还过得去,后来就越来越穷了。孩子多了,加上合作化把大家手脚都捆绑了起来,单凭父亲那点死工资,日子当然不好过。接着是刮“共产风”,有一点点资产的都得充公……

不过,我们孩子是不懂的。只记得街上人忽然多起来,很热闹。市场上一片吆喝声,人挤来挤去,为了行动方便,盛放东西的篮子就顶在了头顶上。原来窄小的菜市场这时也延伸到了小马路上。为什么叫小马路?那年月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大板车,小马路实际上就是板车道。马路边上摆得最多的是藕,过年时是藕丰收的季节,黄泥塘的藕最好吃,入口面面绵绵的,因为都是自己家产的,价格便宜。

藕可以做出很多菜式。会翻花样的,竟能用藕做出肉的味道,还能剁碎后和着糯米粉炸圆子。每一年奶奶都会炸上很多藕圆子、山芋圆子、糯米圆子。这是纯正的土特产,比现在超市卖的好吃多了。炸圆子的时候,我们姐弟围着锅台转,就为了吃个够——第二天东西收起来后,就不可以随便吃了。

我最喜欢沿街看对联,认着上面的字,想着那似懂非懂的意思。记得我们家堂屋的对联写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一砖一瓦应念创业为艰。幼时不懂什么意思,慢慢长大了,体会也就越来越深刻了。

现在人每天都在过年,吃的穿的用的无所不有,看得人眼花缭乱。那是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的实惠。物质丰富了,精神上的需求就更高了。于是,我爱上了文学。于是,在现在的新年里,我多了一样年味,它来自我的文字——我用我的笔记录下过去,现在。

过年,把我变回小时候

文/张金刚

想家,似乎只是小孩子的心事,可每至要过年,老家的名字便随着腊月的日进,融入了我这个中年游子的心跳,且愈跳愈烈,催动着回家的脚步。一时,像个孩子。

还未启程,母亲的电话就来了:“天冷,记得多穿点儿,别看样;骑车慢点,别急。”与嘱咐当年赶着上学的那个毛愣小子一样。远远望见等在院口的父母,第一句话就是:“咋又瘦了?”其实,我长了不少肉呢,可在他们眼里总是瘦。

瘦,就多吃。在父母跟前,我永远都是要长肉长个儿的半大小子,头等要事就是“吃”,于是,摆了一炕的零食等我解馋,大枣、核桃、炒花生、柿子饼、烤红薯、炒南瓜子,都是心心念念的儿时味道。我吃着,母亲忙活着,都没个消停。最可心的,便是母亲时不时的那一句:“来,先尝尝!”

尝尝母亲做的豆汁、豆腐。土生土长的黄豆经老石磨碾磨成糊,在大铁锅里被柴火煮得乳白滚烫,舀一碗加糖喝下去,烫到了胃,甜到了心;卤水豆腐压好,母亲切一块,拌了葱花、酱油递给我,只一口,便醉在了原汁原味的豆香里。尝尝母亲蒸的大馒头。揭开锅,掰开一个,真暄真白。这最养人的主食,在年节点上红点儿,赋予了太多的仪式感和新祈愿,故而分外喷香。卤一锅肉,蒸一屉枣糕,熬一顿杂粮粥,都要让我尝个鲜;就连拌了饺子馅,也要用铜勺在炉火上炒了让我尝尝咸淡。恍惚间,我又成了那个趴在锅沿、流着口水的“馋嘴猴儿”,“啊——”张开嘴,等母亲来喂。

家务活根本不让插手,被一句“用不着你,快歇着吧!”支到一边。枕着双手躺在炕上,依稀又看到了那个年轻高挑、勤快能干的母亲,一刻不闲地打理着过年的吃食。而我,就像个“懒猫”,在炕上数钢镚儿、嗑瓜子、看电视、想心事,或与哥哥扭打成一团。只是现在,手机成了唯一的消遣。

待得憋闷了,就向母亲请假,“出去玩一会!”跟出门的还是那句:“早点回来吃饭!”

那些只有过年才得见的伙伴们,已是孩儿绕膝,招呼彼此的却还是儿时的乳名。什么“黑小”“臭妮”啦,“二蛋”“三娃”啦,惹得自己孩子怯怯地喊着笑着远远跑开。我们断不会生气,反而像孩子一样,在老街巷里追逐打闹起来。爷爷辈的、叔叔辈的、平辈的、侄儿辈的,几代人都忘了年纪,没大没小地玩在一块。溜冰、敲鼓、放烟花、打扑克、捉迷藏、下象棋、放风筝,当年玩啥还玩啥,自在逍遥。静下来,有人提及“老四”没了很多年了,“玉龙”今年车祸走了,“东风”脑血栓不认人了,心中颇为伤感,我们都已无法回到从前。

玩够了,就随便推门串个门、拜个年。乡里乡亲的,到谁家都会像待孩子一般,拿出瓜子、糖块、水果来款待。不管我在外是什么人物、什么身份,哪怕冷得里三层外三层裹成了面包,在他们面前,几段儿时的故事便把我扒得精光。

大婶指着我的鼻子说:“我刚嫁到咱村时,你刚上学,还没断奶,放了学还扑到你娘怀里吃一会。”我倒没觉得羞臊:“那是我娘心疼我,看我身体底子多棒。”二爷尽揭短:“你打小最听话,就是胆小,不敢下水游泳、不敢走夜路、不敢上树、不敢和女孩说话。”我脸红了:“胆小也好,也好。”大奶奶略带伤感地说:“当年穷,你又要强,大年初一就把自己反锁在小屋里不出门,不见人,因为没有新衣裳。”我强作笑颜:“现在好了,现在好了。”

乡亲们看着我长大,在他们那里收容着我无数知道的不知道的往事。过年闲暇,打捞起来,让记忆更充盈,初心更坚定,更懂得了自己从哪里来,应该到哪里去。我抬起手,摸摸头,对曾经的自己说:“乖,摸摸头,一切都还好。”

老家有一处隋唐时期的石窟,叫“石佛堂”。日渐风化剥落的石佛,更显圆润慈祥,无声地望着世代往来的人们,每年过年,我都要与旧友玩伴游览一遭,祈福来年。在高山、古树、石佛面前,我们瞬时变回孩童,双手合十,虔诚祈愿,只是许的愿从“事业有成”变为了“健康平安”。

年是一道时光隧道,倏地把我们变回小时候,回到生命的起点,但这只是虚幻,有父母,有乡亲,有故乡,我才能年年幸福快乐地完成穿越,若这些没了,我便真的长大,渐老了。

年终究还是一头猛兽,将我们无情推向岁月的深渊,牢牢把守旧年的门,永远无法回头。而我,宁愿让自己活得像个孩子,把简单的快乐延续每一年的每一天,直至真的老成了一个孩子。

我们一去不回的小时候

文/苏沫之

谨以此文献给我们一去不回的小时代。

想写这篇文章是半个月之前的事了,却苦于找不到时机动笔。那段时间常和朋友谈论起小时候的事情,突然发觉那些年轻的日子一去不回。

我还记得,小的时候,小镇还没有建起高楼大厦,没有铺上沥青色的柏油路面,没有填了河建起工业园区。那时候,农庄的路面还是青石板路,郁郁葱葱的小草从缝隙里一路延伸,家里还种着葡萄和石榴,藤蔓翻越过围墙进了邻居哥哥家,父亲还骑着九十年代特有的永久牌自行车,我坐在车前的横杠上随父亲在大街小巷里穿梭。

我从未上过幼儿园,父母亲工作忙碌无暇照顾我的时候我便随着爷爷奶奶,也曾跟着爷爷一起下过田,水稻的秧苗拿在手中却不知如何下手,委屈地大哭。

那时候爷爷的田地还未卖给政府建起工业园区,有一条蜿蜒的小河,河边种满了苍翠的松树。爷爷有着一大片西瓜林,每到夏天枝叶便繁茂地遮盖住我小小的身躯,那时候大概才8岁吧,我牵着三岁的小妹躺在西瓜林里,茂盛的叶子遮盖在头顶,夏日炎炎的阳光透过叶子的缝隙在我们的脸上、身上洒下一小片阴影。

当夕阳西下的时候,爷爷便会焦急地寻找我们的身影,年纪小不懂事的时候寻思着捉弄一下爷爷便刻意不出声,任凭爷爷在西瓜地里穿梭。

也曾有过三两好友一起下河抓过鱼,烤过番薯,做过竹筒饭。某个阳光晴朗的午后,找一个小草垛,搬来几块砖石搭起一个小小的灶台,点起火,扔进去几颗从田地里挖出来的小土豆,弄得灰头土脸地回家,必然免不了母亲的训斥,却每每学不会乖巧,安分守己。

冬天到来的时候,也曾和呆子去偷摘过别人地里的橘子,当我在那摘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她便站在一边替我把风,每每有人靠近便大叫着跑远,坐在河边啃着橘子,乐不可支的模样总会令过往的路人投以异样的目光。

小的时候河水清澈,溪流还未枯竭,整个小镇都是难以言说的曲水流觞的意境。年幼时最爱的便是和呆子坐在河边,折着小船,任流水将它带往某个不知名的地方,或是在半道上便被流水所吞噬。

如今想来,我的童年并不似前两年所说的贫乏。想起家里的弟妹,多是住在城市的公寓楼里,终日里宅在家中,看书、上网、游戏,除此之外再无兴趣,甚少有机会接触如我年幼时一般的田园生活。甚是可惜、又可悲。

于如今,小镇里的清新空气不复存在,低矮的瓦片屋早已被楼房所替代,田地大多被政府征用建起了园区,哪怕还有少量的田也早已荒废,杂草丛生了。

渐渐地待在家里已甚少外出了,朋友打电话来邀我逛街,多半是推拒。

年纪小的时候每每听说要过春节,便储备起年货,缠着母亲买新衣。大年初一早早地起床,磨蹭小会儿欢天喜地的去给爷爷奶奶拜年,拿着红包高兴得不得了。可如今,新年再没有任何的吸引力,无非有几天的年假值得高兴,再不放鞭炮,除夕夜听闻窗外的烟花爆竹声便是烦躁和无可奈何。

有的时候总想自己还是小孩子,时间还停留在年少的时候,可以撒撒娇,哪怕流眼泪也是孩子的特权。可是时光终究是一去不回了。

听见南拳妈妈的《再见小时候》,极喜欢这一句:“再见了小时候,懵懂的我。现在的梦,已经成熟。风在朗诵,下课的钟。时光静静地走。鲜嫩的梦,已经熟透。夕阳洒落,让剪影斑驳。旧旧的围墙外头,悄悄围起未来的轮廓。”

于如今,却不得不说,再见了,小时候,我们一去不回的纯真和笑颜。你好,未来,我们如花的希望和梦想。

雨思魂,江南烟

文/WANGXINYI

【一】伸手,摊开,握紧,揣进兜。

——题记

一场 雨 洋洋洒洒的浸透了窗外的黑 夜 ,织染了 寂寞 ,只有昏黄的路灯里洒下柔和。谁说 悲伤 不等于 忧伤 ,在这寂静的时代下,心灵 打开一扇窗,伸出手来,摊开让手心流淌着,凉凉的,想带回去,用力握紧,紧紧地不想让它溜走,猛地揣进了兜里,像是一个得到好吃糖果的孩子 一样想带回去慢慢的品尝。

雨,很柔,像是最 美的 烟火,虽然它没有光耀,却不失灿烂。

不大一会儿,地上已经形成了一层水膜,遥首相望,想看透雨中的另一个角落是否有一个人同我一般回首相望。一脚落下,听见细微的声响,很轻的,是水膜破碎的声音,碎成片片,合着夜风飘离脚边。

走的还是很缓,一盏盏幽幽的路灯打着寥落,从这盏下走出走进黑暗里又走入了那一盏下,一次次的转换让我的发丝里也披上了昏黄,城市的街道,夜晚 总是人流不止的,唯有雨夜,只有俩三个人走过。抱着一叠书,走在灯下,影子也不断的被拉长,又变短,有拉长,反反复复地。

人生 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你我若只如初见,怎能细雨透寂夜。

【二】

侧首,发呆,静思,独倚楼。

还是这条路,你陪我,我陪你,走过的路,

还记得上一回,也是像这场雨,细细的,柔柔的,撑着伞,走着。路边的俩排大树枝叶交错,形成一条绿荫,偶尔的几片树叶落在伞上只会抖一抖,便落下来了。

你说还是这条路好走起来很踏实。

因为这是回家的路嘛,小时候我们常常走的哦。

小时候这条路不知道走过了多少次。

或许,小时候,这三个字有着特殊的 感伤 ,每一次提起时都会陷入一段沉思,那时候我们都很 快乐 呢,嗯,很快乐的。

扯到小时候难免想起,“还记得……”不知道怎么的似乎只要想起小时候就会 回忆 ,回忆着熟悉的人,温馨的事,简陋的屋舍。

如今熟悉的人难得再见上几面了,或许擦肩时有的也只是客套的话语了,不是我们不想说些其它,只是话到喉咙里却吐不出了。

如今那些让我们感到温馨的事也难有了,抢鸡蛋,包饺子,钓河虾,摘梨子。……现在却只能回忆了,毕竟有些事 过去了变过去了,挽留也是空的。

还记得,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的老房子吗?只要一到雨天,我们都会拿着桶去接雨,一家人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呢。

还记得……慢慢的慢慢的我不想再用还记得了,只想把还记得换成现在,如果换成了现在,那么那些事那些人还会回来吗?

【三】

仰面,长啸,拂手,谁的愁。

黑色浮华阡陌红尘,一朵朵黑压压的浓云像是扯断了枷锁的恶魔,张牙舞爪。

一条条莫名的牵攀总会牵扯着内心的冲动,不觉得的有股莫名的感伤,听,它在呼喊,在嘶鸣,在挣扎。

这便是心声,自由。

当内心最重要的东西受到羁攀时总会,总会想呐喊,那种仿佛整片天压了下来,喘息,似乎也成奢望。

黑色的锁链如蛛网般网住了整片世界,而我却也只是其压迫下之一员。

雨,划过 天际时总会带起一道道白痕,或许那是划断了锁链的一种表示,是的,它划破了,划破了该死的束缚,让那自由能透过空隙得以喘息。

传说每一滴雨都是一个死去的人所幻化的,对,一定是他们死去后,明白了这锁链便是束缚人性的罪魁祸首,所以他们划破了它,以 自己 灵魂的代价,不过这势必划算的买卖,以灵魂张扬自由。

每一滴雨都是死去的魂。在风里,在云里,在祈祷里,他们是最美的精灵,以自已那越燃越旺的自由的火焰,划开了羁攀心灵的锁链。

任雨水在脸上抚摸,我能感受,其中包含着祝福,他们将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告诉了我,他们将最 美好 的世界留给了时代。

最真诚的祝福。

或许就在这雨后,将会有一条美丽的七色彩虹跨过天际,其上,是心灵的呐喊。而那太阳边明媚的光晕一定就是那死去的魂。

你还像小时候一样

文/夏艳平

郭朝阳买车后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回乡下接母亲进城。

郭朝阳是母亲守寡养大的,母亲养他,不知吃了几多苦。

俗话说,养儿难报父母恩,母亲如今年岁大了,身体差了,他总算混出了点模样儿,他要把母亲接到城里去,好好享几天清福。

看见儿子开着一辆大干部才坐的小车回来,母亲先是一愣,愣过一阵就笑。笑得满脸是泪的母亲,围着小车转了一圈又一圈,嘴里还不停地念叨:“我儿有用,我儿有用。”

听儿子说要接她去城里,母亲没有像以往那样摇头,而是忙手忙脚地将家里收拾了一番,然后,提着个小包裹,一步跳上了儿子的小车。

拉着满心欢喜的母亲,郭朝阳想起了小时候母亲送他上学时的情景。那时候,他身体瘦弱,长得矮小,总有调皮的同学欺负他,有的甚至拦在路上,不让他过去。因而,每天上学他总是心惊胆战的,母亲就拉着他的手把他送到学校。母亲说:“我看谁敢欺负你!”

现在,他终于长大了,能带着母亲进城了。为释放心中的喜悦,郭朝阳不停地按着喇叭,随着喇叭轻快的鸣叫,一路的风光美景,列着队向他们母子的怀里扑来。看到迎面扑来的风光美景,母亲感觉新奇极了,不时地发出一声惊叫。

进了市区,车速慢了下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刚好红灯亮了,郭朝阳将车停在斑马线外等着。母亲见车子停住不动,心里一紧:“车坏了?”

看着母亲一脸的焦急,郭朝阳笑了笑:“没坏。这还是新车呢,哪那容易坏。”母亲说:“没坏?那你怎么不往前开?”郭朝阳指了指前面的红灯,说红灯亮了。

“你开你的车,看红灯搞么事?”母亲说着,扭头瞥了儿子一眼。

郭朝阳说:“红灯亮了就不能往前开的。”

母亲指了指从旁边开过去的几辆车说:“那些车咋都走了?”郭朝阳说:“往那边的可以走。”

母亲转过身来看着郭朝阳:“就你的车不能走?”郭朝阳点了点头。

母亲问:“你怕什么?”郭朝阳说:“怕红灯。”

母亲一听,火冒三丈,但张开的嘴巴又闭上了。最后,母亲重重地叹了口气。

叹完气,母亲要郭朝阳送她回家,态度十分坚决,郭朝阳无奈,只好将车子掉了头。

回到家里,母亲伏在桌子上哭了。母亲哭得很伤心,说:“你这娃儿啊,我还以为你长大了,有用了,没想到你还像小时候一样。”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