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的散文

2022年12月19日经典文章

力量的散文(精选25篇)

母爱的力量

文/王明

母爱是人世间最温暖的礼物。母爱让我变得勇敢。从出生到现在,我们都离不开母亲,我一直依靠母爱的力量,在人生的道路上一直前进,在学习上一直前进,在生活中一直前进。

母爱是一种包容,包容着我的一切。在我最需要帮助,最希望得到支持和鼓励的时候,是母亲陪在我的身边。经常听到一些人说:等我长大了一定要赚钱给我的父母用,好好地报答他们。可是很多人在有了钱之后,自己的父母却用不到了。同学们,我觉得报答父母不一定要等到以后,比如说现在我们就可以帮他们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大家都应该知道《母亲与家长会》这个故事吧,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母亲为子女付出的太多太多了,想想我们的母亲又何尝不是呢,母亲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了他们的一生。这样的爱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

小时候母亲给我喂饭,带我出门,帮我洗澡,给我做饭,现在的我可以独立完成这些事情了,而这些全是母亲一点一滴教会我的,是母亲教会我在生活中独立。

人生的道路上,母亲教诲我说:“做人不要强出头,不要炫耀自己,不要太骄傲。要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要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我慢慢地领悟了这些道理,于是一步步走向成熟。

母爱就像一本教科书,里面是爱的海洋,而爱的海洋里又包括哲理的海洋、动力的海洋、勇气的海洋……

母亲,谢谢您,谢谢您给了我这么多宝贵的东西。

最是书香能致远

文/雨巷

(一)旅人书香

透过疾驰的列车望向窗外,常有一棵树孤立于原野上。想来自己也是一棵树,辗转于故乡与他乡之间的树。无论身处何方,乡愁是一份永远的孤独。孤独的世界里,却常能从书中重逢炽烈的乡情。旅行的本质是学习,文化、历史、环境融入这万千姿态的世界。旅行有一个误区:还没有积累和具备所需要的接受能力迫不及待地去观光。于是除了拍照,便是走马观花,以至于经由的地方,因懒散、倦怠、焦虑与无知,对文化和内涵完全不知,错过了无数美景。

读书在旅行中。每次到省城,必去中央书城。咖啡色书架、木制回廊、欧式栏杆配以柔和灯光,让书店沉稳而不失优雅和温馨。读书,就像一座碾子,那些坚硬的谷物是生活中的养分也是苦难。一圈圈,重重地缓缓地碾过,碾成细碎的、充满粮食芬芳的人生。在果戈里书店读书,宛如在一个至美的世界里旅行。果戈里书店以俄国作家果戈里名字而命名,这样有味道,拥有独特气质的书店在黑龙江难以找出第二家。迈进书店的那一刻,一眼就看见高处五彩斑斓的欧式古典玻璃窗,阳光暖暖地照进来与室内的灯光水乳交融,气氛温柔,空气中弥漫着淡淡咖啡香,舒缓的音乐荡漾在耳边,感觉无比温暖,好像有双手给身体和心灵以无比温柔的抚慰。这里不仅有大量文学艺术图书,还有哈尔滨老照片、俄罗斯当代画家的油画作品、特制的红茶与牛排。穿过一楼,沿着印有岁月履痕的台阶步行到二楼,墙上的油画镶嵌在金色复古画框里,画中少女身着深红色礼服,一本翻开的《圣经》静静地躺在膝上。少女表情安然,左手抚摸经书,右手握着一支木质书写笔认真地做着标记。大厅中央有一尊纯白色大理石雕像,女子侧坐椅上,面带微笑注视着翻开的书籍。雕像下是圆形底座,还有一只环形立体书架,经典书籍一本挨着一本,默默等待着懂它的读者。精装书连成的精致拱门在柔和灯光的照射下散发清辉,“书”拱门的两旁是盛开的鲜花。穿过拱门,走上台阶,扇形书架间的空白处,悬挂着果戈里、莎士比亚等文学巨匠的画像,斯人远去,有质感的图书却承载了作者的思想和灵魂。任何一个凡人都不得不在时间的长河里臣服,无法把生命定格在最曼妙的时辰,唯有文字能够将真实、虚幻、美丑、时间和记忆封存。果戈里书店为读书人点亮心中最明媚的灯盏,超越了经营本身,站在“文化”的高度,做着一件极有品位、格调、情怀的事。

也曾经在城市的雨里,被间隔到一栋繁华的店铺,店铺中竟然闹中取静设置了一间书屋。书香馥郁,安安静静地蜷在沙发里,挑上一本,翻开第一页,属于自己的世界也随之开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与旅行,是人生中极为美妙的体验,人生行进中的幸福与优雅,莫过于书香满心怀。

(二)生活书香

心静了,世界便静了。下班回家,喝口热茶,像头营养不良的北极熊,在无数个风雪弥漫的日子里,喂养着心灵。拉下窗帘,隔绝在室外的喧嚣中,一壶水泡在电炉上,热气袅袅,间或有书页细响……这样的寒夜多么温暖,书中的情境通过脉搏抵达心的深处。如张晓风女士所说:“在寒冷的此刻,一杯热茶一本书令人再活了过来,觉得人生还是值得熬下去的。”即便长得不漂亮经历挫折失意有什么要紧?读书,就为活出一种精神、一种品位、一份至真至性的精彩,只要不自弃,没谁可以阻碍你活得漂亮的脚步。

和所有忙于生计的人相同,一面忙工作,一方面手机之类的智能设备刷微信占用时间,沉入忙碌的漩涡,在习惯中重复日复一日的生活内容。如果这时不能给读书分配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人便会逐渐失去自己的特色。攒了很多年的书,一本本集起。书已很老旧,却舍不得丢掉其中任何一本。从一个地方,一箱子一箱子,很沉很沉的辗转到另一个地方。试着在电脑上阅读一本小说,刷新时会有窗口弹出,QQ冷不丁还会响几声,思绪随时都可能被切断,心也跟着浮躁起来。而在翻着一页页的书纸时,安全感立刻就会浮上心头。甚至设想,如果有一天,开这样一间书吧:面积不大,墙上挂几幅传统水墨画,桌上插一些代表季节的鲜花,附带悦耳润心的音乐,一杯咖啡或一盏淡茶。在书架的上面,养些许绿植,再放几只白净的青花瓷,大致看上去简单整洁、清丽素雅……人活着,除了工作生活,吃饱穿暖,亲情友情爱情之外,总有想要去实现的梦想吧?

书是女人经久耐用的时装和化妆品,即便普通的衣着,素面朝天,走在花团锦簇浓妆艳抹的女人中间,读书的女人反而格外引人注目,那是气质、修养,是浑身流溢的书卷味。读书可以让你在每个场合妙语连珠,随机应变;读书可以让你面对世间纷扰从容应对;读书可以让你在杂乱无章的事件中迅速理出头绪,找到根源。人情市井、心理痕迹、历史渊源、政治脉络、天文地理,只要读进去了一定有机会用上。阅读让我们发现原来世界上还有如此之多精彩的人和故事,它是一种精神呼吸,使生命吐故纳新,承载着历史,承载着记忆,承载着岁月。

时光走得很远,走得很快,我们思念故人,被故人思念。过去的书,被置放在阁楼上,有天去找一篇写过的有关山水的文章,翻到厚厚的剪报本,凝望已失去墨香的文字,那段无法忘怀的岁月再一次泉涌眼前:退休的、去世的,失去联系的朋友们,活生生的如在眼前。写作和读书虽是不同的两个过程,但它们犹如形影相随的孪生兄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古诗充分印证了读书在写作中的重要性。那位几十年如一日清晨在管理区的街道上抡着扫把的石宝泉,采访那天,他家嫂子炒的土豆丝和新蒸的大馒头的香甜还在齿间缭绕;那位家里养了几十头奶牛从河南嫁过来的将豫剧《花木兰》唱的婉如只百灵鸟般百转千回的相貌清秀的姐姐;那位朴素真挚带着学生捕捉蝴蝶做标本的生物老师;那位憨厚实诚,始终笔耕不辍的从山东来的兄长;时年刚毕业可爱的小方老师,已经做了母亲,成长为非常优秀的语文教师;离开农场几十年还挂牵着农场的知青前辈;山河四区一位报道员老魏,人耿直且有才华。老魏患病临终前,将他刊发在报纸上的文字获得的最后一份稿酬拜托管理区的人员转交给他。春节领导去看他时,老魏说,我已经不需要钱,钱还是给更需要帮助的人。四年的时间,走遍那里的土地;四年,仿佛是一百年,已融合进血液和生命中,注定这一生交织一起。那是我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去一块土地。那些阅读过的书籍就像一颗颗种子,生根发芽,在心里建起了一座花园,黑暗的低谷开满灿烂的蔷薇,再难的困境都能透出光亮。因为读书,有能力饱蘸真情记下这些陪伴过的真挚淳朴的人儿和世界。

世界上有三样东西别人抢不走:吃进肚子里的食物;藏进心中的梦想;读进脑袋里的书。读书,不一定能成为影响世界的伟人,但一定可以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人的容颜基于遗传难以改变,但精神可因阅读而蓬勃向上。青春之美短暂不可再生,而思想美、灵魂美会随着岁月的积淀绽放光华。有学生问,老师您童年看什么书呢?一时无语。遥想学生时代,到处借书。借到一本书后,兴奋地不分白天黑夜读,一边吃饭一边读,生怕让人抢了去。生存在喧嚣的尘寰里,跌宕起伏的生活让女人懂得坚强,一篇纯美干净的文字如同一首浸入心扉的高山流水或春江月夜,幸福的味儿、劲儿、神儿,当跳跃着的文字与女人的心灵碰撞后,灵魂就会拥有一颗明亮璀璨的珍珠,心情也会因此而饱满充实。岁月可以夺走一切,却夺不去读书那颗宽厚、智慧、纯真、善良而又傲娇的心。在与书相依相伴几十年的岁月里,年华在回眸中老去,当光阴把皱纹一寸寸地刻在肌肤之上时,当可以挣脱心灵的羁绊,独自任思绪在空中回旋飞舞时,突然看见时光的手,正慢慢送来一份叫“成长”的礼物,在流逝的岁月中学会接受和奋进。

(三)时代书香

知识女性因其丰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道德素养、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教育引领作用而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读书的养成源自灵魂深处一种力量的召唤,这种力量使人即使身处逆境,也充满前进的力量,时时刻刻保持着一个良好的心态。心态是个奇妙的东西,它会产生神奇的力量,促进反省和改变。

有人觉得读书是学生时代的事,现在读有点晚了。其实,一点都不晚,什么时候都不晚。连续在信访岗位工作25年的朱大姐,被国家信访局授予荣誉证书。这个为大姐自豪的时刻,情不自禁回忆起退休送别她的饭桌上,大姐从座位上站起,因为激动涨红的面颊折射着耀眼的光芒,她激动的唱起《北大荒人的歌》,大家一起跟着唱《北大荒人的歌》,工作的辛劳、彼此相濡以沫的理解,顷刻间化作了百感交集的泪水。这些可爱的同志,在彼此相处的历久弥新更替进步的岁月里,始终谦虚、善良、有礼、理性、克制,完美塑造展示了九三信访人的情怀和素质。因为读书,无论在哪个岗位工作,始终拥有不变的情怀,激励自己永不懈怠,拥有一份向上达观的能量努力传递给身边的人。

文字有着温暖坚定的内核,感受生命向上的张力。她宛如最懂你的好友,在温柔的夜里与你对话,回忆经历中最美好的片段,温习曾使心震撼的镜头:也许是一朵很小的旷野花,也许是苍茫的暮色……琐碎而平凡,却能推开平淡,辽阔生命。去嫩江县参加读书会,用一天时间读完了《额尔古纳河右岸》,作者迟子建对生命终结时运用的笔墨充满温情,死是向生的,“死亡”不再是简单意义生命的结束,而是生命另一种存在的开始。作者笔下的人物在经历亲人离去的巨大痛苦后,以温情来化解、冲淡、缓和死亡的恐怖、悲哀和痛苦,带着对亲人的无限怀念,豁达地对待人生。这是一本沉重的书,粗犷简单、神秘却又质朴。书中的鄂温克人爱大自然给予的一切馈赠,善良到临死前还考虑一棵树的生命。哪怕是一朵云彩、一枝树杈、一束头发这样细小的东西都被赋予生命。书中描述的各种死亡都有其自身命运走向:一个人、一只鹿、一棵树甚至一个民族都沿着命运轨迹一步步走向死亡,但死亡不是最终归宿。将死亡、消亡的力量转化成新生生命的力量,这些都给人积极向上之力量。

步入教育行业读的第一本书叫做《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教师阅读更具时代意义。教化学生读好书,对学生语文学习的熏陶,让他们直接体味母语的美和力量。一个孩子从出生之日起就划定了他的民族语言和一生的精神格局。一个人语言的涵养,就是他的文化素养。课堂教学中处处离不开美,使学生在愉快求知的气氛中,获取知识的营养和美的享受,这种美的传播是读书意义的升华。任何一门课程都与美相关,各门学科的知识内容中都不乏审美因素。如语文教学,可让学生认识语言美,感受、欣赏文学作品美,并积极培养学生用语言创造美;体育教学,可认识人体的运动美、力量美、姿态美,在自由、舒展的运动中表现美、体验美;地理教学,让学生认识祖国大好河山美,激发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历史教学,让学生认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激发学生振兴民族、报效祖国的决心和意志;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认识数学科学的结构美、匀称美、秩序美、和谐美。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温文尔雅的仪表美、生动幽默的语言美、活泼开朗的教态美、师生关系的和谐美都是一种无形的美育,它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如坐春风、兴味盎然,在审美快乐中掌握知识。许多年过去,当你看到围在你身边的学生的时候,你会含着激动的泪花,牵着他们的手。读书,使一名教育工作者变身厚积薄发的美和爱的使者,在课堂上,绽放最美的花,朵朵,簇簇,飞扬在春天里,怒放在生命中。

读书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标志,国家幸福的根基深深地扎进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读书带你走出本领恐慌,培养人文精神、涵养政治伦理、提升思想境界,这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更是一种精神追求。翻开书页,智慧的阳光照亮时代和前进的人生。随时准备着,和强大的祖国、奋进的家乡一起,攀登更高更远的山峰… …

坚持,是一种力量

文/彾巅蔚洸

有人和我说,如果树木不坚持长大,就很容易被风雨击垮;如果花儿不坚持去绽放美丽,就很容易被人们遗忘;如果我们不坚持,就很容易被别人瞧不起。这句话,我信了。

远方的余晖恻映在我的脸上,我的双眸凝望前方的十字路口,车辆川流不息地交错着,忙碌着自己的事。沉思,我真的是有在忙碌我的学习吗?我迈出步伐,走向十字路口,站在中间,车辆从我身旁驰过,似乎没有人在意到路中的转盘花圃中有一个小孩站着。看到前方的车流,我不禁想放弃走这条路了,可是,后首看看爸爸,又没有理由退后去。

一个小时前,爸爸见我学习学到一半就停止了,便拉我来到了十字路口,说,让我自己过这个十字路口。我有点吃惊,现在正值下班高峰期,这样不算危险吗?爸爸说,如果我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就别谈学习了!我当时傲气地接受了爸爸给我这个考验。

是不是我闯过去了就好了呢?可是前方车辆无数,后方又仿佛万丈深渊,望不到底。看见路灯下的那只小鸟,没人理会它,它或许刚学会飞行,从树上落了下来,现在正无数次尝试飞上去,可也无数次失败了。忽然,鸟儿振翅一跃,双翼拍飞着,竟摇曳地飞到了树枝上。

我观察了那只小鸟数分钟之久,心头忽然一震。都是十字路口,前半我都闯过来了,难道后半我闯不了吗?荒唐!这点我都坚持不住,怎么可能,我一定要闯过去。心间溢出一股充满力量的心泉,浇灌我的全身,我迈出了坚定的步伐,小心翼翼地过了这条充满危险的马路。

到达了彼岸,不禁回首,这条马路真是又危险有神奇啊!

这段十字路口的马路,危险——差点淹没了我坚持的信念,神奇——让我坚持的信念重燃我的心头。回家以后,我把一本书一口气读完了,再也不会如昔日一样,看到一半做别的事了。

我深信,坚持就是一种力量。

“声援”的力量

文/竹心

自从上班改乘地铁之后,发现可以欣赏参观的事情远远不及公交。公交有各种喧闹,各种气味的饮食,各种奇葩的吃相,各种热闹的谈吐……像发展中的某个阶段,因人员层次类型不一,所以呈现千奇百怪。地铁的乘坐者主力军是上班族,年轻人居多,加之限制饮食,所以多是匆匆的、静静的,常见无非是低头翻阅的手机党、阅读党;闭目养神或昏昏然的睡觉党。

但一日例外:

车到某个大站,一下子拥进很多人。有一小伙,嘴里一边喊着“让一下”“让一下”,一边强有力地往里挤。走至一位小伙身后,那位小伙误以为他要通过,便自觉收腹收回脚尖让路,没想到他却直接站定,让那位让路者陷入不适中,他不满地提出抗议:“我给你让路呢,你看,我都没地儿站了!”

没想到那位被警告者马上像一位暴怒的狮子,一堆脏话喷薄而出,周围的人有的依然故我,头都没有抬起,有人皱起了眉头。让路的小伙自然也还击了,车厢顿时一片嘈杂。

“怎么骂人呢?”

“会说话吗?”

“受过教育没?”

“早上没刷牙吧?”

……

就在一瞬间,旁边的两位女孩子不约而同发出“声援”,语音清脆、有力,似乎出自一人般一气呵成。几声质问下,吵声戛然而止。

现场有人会心笑了,向两位女孩投去佩服的目光。

地铁一副没心肠的模样,继续前行,有人上,有人下。

一路向暖

文/马亚伟

你陷入过绝境吗?生命中,总有那么多灭顶之灾突如其来,一下子把人抛入万丈深渊。环顾四周,黑漆漆的一片,给人大厦将倾的压迫之感。脚下亦是怪石嶙峋,没有可以站稳脚的地方,而且随时有可能再次下沉,下沉。

还好,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双可以仰望的眼睛。抬头看,绝境中真的有一线光明啊!那一线光明,尽管遥远渺茫,在我们看来却是无限生机。它不仅仅是救命稻草,救命稻草是多么无奈和苍凉啊,它的光线虽然微弱,但之于我们,根本就是一轮暖阳,能把黑暗的世界照得亮堂堂的!

我一直相信,人心有向暖的本能。再糟糕的境遇,我们都不会自甘沉沦。再艰难的环境,我们都会努力突围。从这个角度说,没有任何生物能比得上人类的坚忍和顽强。电影《荒野猎人》让人无比震撼,只要一息尚存,人就要活下去!

我们曾经佩服过植物的不择环境、扎地生根,赞美过生长在峭壁上的小草。其实再顽强的植物,也不过是拼命凭借天时与地利生存,即使环境再贫瘠也有它们的一席之地。它们不会像我们人一样,有一种从心底生发出来的力量,凭借这股力量,我们拼命追随着阳光的方向走出黑暗。再说到动物,我们佩服过它们强大的生存能力,其实那不过是一种基本技能而已。它们的顽强显得有些虚张声势,小小的一次攻击就足以致命。只有我们人类,拥有自我救赎和自我强大的力量,因为我们自身就带着某种能量:一颗柔软的心强大到全世界都可以为它让路,所有的灾难都可以向它俯首称臣。

故乡的野草

人对故乡的感情,是一辈子魂牵梦绕的,无论背离故乡多少年,身距故乡多么远,故乡都藏在心底在某一处。故乡的一草一木,都承载着思乡人沉甸甸的思乡情。我怀念故乡的那些不知名的野草。

某些周末,尤其在春天,我总挤出一些时间,逃也似的离开这利欲流淌、令人窒息的城市,来到民风淳朴的故乡,那个美丽的黄河沿岸。站在一望无际墨绿的田野里,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任由耳边呼呼作响像吹着乌拉的号角,却不乏暖意的春风;徜徉在着如画的自然里,人,变得像水中漫游的鱼儿,展翅欢唱的鸟儿那样超脱,无虑,自由。

看不清来源和去向的引黄渠上有一座通往乡村的简易桥,两边的栏杆早已没了踪影,桥上不时有三三两两疾驰而过的汽车,还有扛着锄头、铁锨,挽着裤腿,下地干活的老乡。桥下淡绿色的水缓缓地向南流淌着,踩着堤岸斜坡松软的土地,有些不忍心,怕踩着某个努力向上生发的生命,不是吗?火焰烧过的痕迹里,密密匝匝的努力向上生长是那些不知名的野草嫩芽。老乡把它们称为“毛根”。它们郁郁葱葱的叶子被冬天褪去绿色,变得焦黄,如大地的乱发,也早已被顽皮的乡村孩子点了火,烧成紧贴地面的一层黑色,像刚剃过的光头。春风吹又生,不知何时冒出的浅绿色嫩叶裹成严严实实的长捶形,扒开来里面的花苞甜丝丝的、滑嫩嫩的,很好吃。那缺衣少食的年代,填饱肚子尤其是孩子们的头等大事,古灵精怪的他们怎么会放过这大自然美味的馈赠呢?每到这时,三五成群的小伙伴,在广袤的田野里欢呼跳跃,你追我赶,每找到一棵,立刻捏着拽出来,攥在手里,找的多了攥不了了,马上装到衣兜里。回家的路上,谁的衣兜最鼓囊,肯定谁的战果最多。大约七八天后,嫩叶四散开来,里面的花苞变成洁白的毛绒绒的“毛毛”穗,远远看去,像一层厚厚的雪,铺在地上,风一吹,随风舞动,散落的“银丝”四处飘扬,人的思绪好像也跟着飞起来。

小时候只在意这些野草嫩芽好吃,长大了学到夏衍着名的散文《野草》,以野草来比喻民众,以野草的力量,来比喻民众不可战胜的力量。看似不起眼的野草,竟也有激发生活的力量在里面。

细想来,这些野草无人打理,无人在意、关注,而且任由践踏,任凭火焰肆虐,来年的春天依然生机盎然,它们就这样兀自生存着。某些逆境中的人恰似这些野草的状况,但愿他们也具备野草的精神,不辜负每个希望的春天。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前进

文/韩英

我是一个北方人,出生在和平的八十年代,“老山”这个字眼,似乎离我很远很远,从我对它有了记忆开始,就觉得它可能只是历史书上众多历史故事当中的一篇。但是,当我大学毕业来到这里之后,我才知道,老山,它不仅仅是一座山的名字,更是一段光辉的历史,一种崇高的精神。当我走上现在的工作岗位的时候,它也离我越来越近,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了这座山带给麻栗坡人民的苦难与荣耀,同时,也让我见证了多少年轻的生命曾为它作出的牺牲。

在这方神圣的土地上,孕育出了伟大的“老山精神”。这座大山正是因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那场残酷而又让人刻骨铭心的战争而被我们所熟知。在这场战争中,有多少年轻的战士告别父母、妻儿、兄弟姐妹,赶赴战场,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在老山作战的前夕,有个重庆的小战士,叫小程,小伙子吹、拉、弹、唱、跳,样样精通,他写得一手好毛笔字,是个多才多艺的战士。为了能去前线作战,还咬破右手中指,蘸着自己的热血给连队党支部写了请战书,表达了他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诚之心。

1984年4月28日收复老山的战斗中,他牺牲在阵地上。战友们在现场清理烈士遗物时,从他的上衣兜里找到了一封未发出的浸透鲜血的家信,信中满是对父母的思念。有一段这样写到:

亲爱的爸爸妈妈,现在,我是多么想再听一次爸爸那近似古板的教诲,我是多么想在体弱多病的母亲面前撒一下儿时的娇欢,哪怕是看到母亲一丝痛楚地苦笑,为儿的我也就心满意足了。爸爸,您当过兵,您完全可以预料现代战争的后果,万一孩儿有什么不幸,您一定要挺住,要多多开导多病的母亲。孩儿是党员,党员在战场上就是打头阵,别人不能吃的苦你必须能吃,别人不敢去的地方你必须要去。为儿我万一在战斗中牺牲了,我求爸爸帮儿办理好一件后事,代我缴纳51年的党费,每月三毛,共计183元6毛钱。

……

小战士走了,留给我们的是勇往直前的力量。他们,是民族的骄傲;他们,是我心中的英雄!

一座生命的墓碑,是一部大写的史书。它留给我们的并非无尽的哀思,而是战士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是战士对疆土和界碑的爱恋,是战士对蓝天和碧水的守护。我多想编一个花环,戴在铮铮铁骨的战士颈上,用最诚挚的心,表达对他们的敬仰;斟一杯薄酒,递给长眠的英烈,用一份暖意来抵挡凄风苦雨;唱一首军歌,用心底的真情来表达我对他们深深的思念。

在祖国面临危难的特殊时期,总有一种力量能让我们勇敢的前进。记住那段血与火的历史,记住英烈们用鲜血和生命带给我们的前进的力量!

斧子

文/宋伯航

斧子,出自工人亲手打造。不仅代表着工人阶级的劳动,还是一种民族力量的象征。正如一首久经传唱的红歌,这力量是铁,比铁还硬;这力量是钢,比钢还强。

在风雨飘摇的岁月,斧子是工人兄弟燃起通红的炉火,锻造一把把锋利的斧子,联合大刀、长矛、火炮,形成铜墙铁壁的力量,迎着封建统治的弥烟云霄,顶着白区围追堵截的枪林弹雨,冲出内乱外侵的重重封锁,誓死扞卫保家卫国的英雄誓言。

无数革命先驱前赴后继,把斧子举过高昂的头顶,历史的风云定格成东方巨龙的力量,从井冈之火到安源罢工,从南湖红船到遵义会议,从万里长征到陕北窑洞,从西柏坡到天安门城楼,正是工农的众志力量,汇成新中国灿烂曙光。

中国共产党经历93年岁月沧桑,苦难的中华民族从屈辱走向觉醒,从愚昧走向文明,从落后走向发展,从科学走向富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工人阶级先锋队,就不可能扞卫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斧子与镰刀映红鲜艳的党旗,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扬帆起航,十三亿中华儿女放飞七月激情梦想,挺起长城般不折的腰板,昂起高山般坚强的头颅,以波澜壮阔的勇气,披荆斩棘的胆略,奋发图强的拼搏,开拓创新的求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力前行。

榜样的陪伴

文/李淑菊

有一个人和一首歌一直陪伴着我们这代人的成长,这个人不仅影响我们的言行,更给那时的我们以无尽的热情和力量,让我们认识并理解了什么是榜样,这个人就是雷锋,这首歌叫做《学习雷锋好榜样》。我记得中学整整三年时间,每到周六的最后一节课,我们班的两个学雷锋小组都会分别去学校附近的副食店和粮店帮助打扫卫生,以雷锋叔叔为榜样助人为乐做好事,直到初中毕业。现在想想能坚持这么久,真是因为榜样的力量,而且那种乐于奉献的价值观一直在影响并引导着我们日常的生活,直到今天,在潜移默化中依然是我们的行为准则。

时光如梭,我女儿这代人,他们用“偶像”替代“榜样”一说,在年轻的心里各有属于自己的偶像。记得有个唱歌的组合“飞轮海”曾是她心心念念的超级神话,尤其是对其中之一的汪大东同学更是崇拜有加,汪同学一切被媒体曝光过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她都了如指掌。作为家长,我虽有担心,但因未影响她的学习成绩,而且她还效仿人家成立了自己的校园社团,校园生活很是积极向上,我也就不再过多干涉。甚至有一回女儿因拇指关节脓肿到医院开刀,在手术室内,心中默念的汪同学竟给了她神奇的镇定力量,才得以顺利完成手术,从此我再也不在女儿面前 质疑汪先生了。如今,女儿已是大学生了,春树君又变成了她心中的男神,这世界真是变化快啊!

时光不会停下它的脚步,如今不惑之年的我,早已对遥远的不曾谋面的偶像,以及被称为男神女神的人物不再有多余的想象,但心里依然会有榜样的存在。在一群文友中,清风便是我的榜样,自从我认识她,她就一直保持笔耕不辍的状态,每天都在不停地写,影评、社评、散文、随笔等等,总有文字不断见报。每次当我懒惰或得意时,看到她一如既往地不急不躁地写着、发表着,我就感觉羞愧,一位五十开外、琐事缠身的人还依然这样踏实用功,我没有人家的灵性,怎好意思偷懒和自得?于是,将心头疯长的毛毛草用力地拔掉,调整心态,主动与这位老大姐保持队形。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能激发责任和激情,激荡我们的心灵,他如同一根标杆、一盏明灯,指导着目标,指引着方向。也正是因为有榜样的陪伴,无形胜有形,无声胜有声,才让我们在生活中勇气倍增努力前行,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愿你我心中一直都有榜样陪伴!

蚂蚁的力量

文/张雅涵

有一天,妈妈带着我和哥哥去吃汉堡,因为德克士里的人太多,只好打包带走。我们来到一个小公园,坐在石凳子上吃起来。

我大口大口地吃起汉堡来,一不小心,一小块面包屑掉到了地上。吃完了汉堡,我们又开始吃起香喷喷的鸡腿。突然,哥哥大叫一声,说:“哇!有蚂蚁。”我低头一看,看到一只蚂蚁正爬在我掉到地上的汉堡渣上,它好像要把这“美食”搬回去。可是它的力量不够大,左看看,右摸摸,还是没办法搬动它,最后只好无奈地灰溜溜地离开了。

哥哥和妈妈吃完了鸡腿准备离开,我随意往地上一看,一只蚂蚁带着一群蚂蚁黑压压地向我掉在地上的汉堡渣爬来。它们好像在说:“一、二、三,加油!”肯定是那只蚂蚁回去搬来的救兵,这群蚂蚁合力抬起了我刚才掉到地上的汉堡渣,浩浩荡荡地离开了,我太佩服这群蚂蚁了!

“是啊!团结起来力量大,让我们团结起来共同面对困难吧。”

善心的力量

文/俞祥波

拉李总这单广告真不容易,前前后后费了一个月的口舌。实际上,这单广告总额只有3万元。私心里,觉得这个李总真是太抠了。

上午11点,终于敲定了最后的细节,李总也在广告协议上签了字,3万元,在我们网站做一年的链接。

这时候,我同学挂来电话:照片发过来了。我立刻打开邮件,跳出的图片触目惊心:10岁的孩子,下半身烫得体无完肤,屁股上、大腿上全是大块大块的伤。那是我同学的儿子,开水烫伤,治疗及以后的整形需要数十万元费用。同学希望通过媒体的力量,能募捐一些善款。

还没有离开我们办公室的李总看到了,问我怎么回事,我把情况一一告知。0.1秒,仅仅0.1秒——其实,就是没有考虑,他说:“我捐2万元,你跟我到楼下拿钱。车在楼下,钱在车里。”

我有点不敢相信,就这个——3万元一年的广告费谈了一个月的抠门的李总,竟然这么爽快大方?

李总大概看出了我的疑惑,笑着说了一句:“做广告,做生意,是要考虑回报,考虑得失的,当然要精打细算。但是,人家要治病,帮助别人却不需要也容不得计较。”

1个月的谈判才同意的3万元广告费;0.1秒的思考,决定2万元的捐助。我相信这是善心的力量。

爱的指路碑

文/段思怡

爱能架起友谊的桥梁;爱是指路碑;爱是航海图;爱能使流浪的孩子感到温暖;爱能让我们找到成功的道路,找到属于自己的海域,自己的蓝天……

我感激老师对我的关爱与支持。俗话说“爱是一把心灵的钥匙”。有了这把钥匙我们才能充满自信,到达成功的彼岸,享受阳光的温暖!

花开花落,又是新的一年。现在我已是七年级的学生,正忙于为初中茁壮成长做准备。但是,离期末考试越近,心里就越慌,越紧张,对自己就越没有信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烦恼呢?古人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十年寒窗,只为金榜题名时”。然而,我却没有十足的把握,在进入中学后,每当临近考试的时候,我会感到莫名的惊慌,感到特别无助……

爱就是信心,爱就是力量。在我迷茫、无助的时候,是你向我伸出了援助的双手。让我知道我不再孤军奋战,我不是孤立无援的;我的背后有你默默地支持和鼓励。

这天傍晚,我在办公室被你叫住了。心里紧张极了,原以为我又有什么地方做错了,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到了你的身边。但你的几句话让我十分诧异。你和蔼地对我说:“现在已经进入初中,正是学习的关键时期,你应该更努力,要为自己的理想而拼搏,努力吧!”“嗯!”当我要离开时,我清楚地记得你说:“一个人的命运在自己的手中,抓住时间你就可以抓住自己的命运,我相信你一定能成功,加油哦!”这短短的几句话,胜过了千言万语,。它像一股暖流流遍了我的全身。突然觉得自己精力充沛,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支持着我。我无法形容我当时的心情,只说了一名:“我会努力的。”这是我内心的声音,这是我真实的想法。你用你的微笑,给予了我最大的鼓励……

老师啊!是你那亲切的安慰;是你那鼓励的眼神;是你那慈祥的笑容,给了我巨大的力量与支持,让我找到了力量的源泉,让我充满的自信。我不再退缩,不在害怕,我要寻找成功的学习方法。因为我知道,有你支持我……

黑衣打拳人

文/陈静

晨起锻炼,习惯了在水系边疾走。时间久了,就熟悉了同来晨练的那些身影,印象最深的就是黑衣打拳人。

黑衣打拳人有六十来岁,头发花白,长胳膊长腿,体型很美。春秋季节,他穿一套黑色练功服,飘逸超然;一到天热就是黑色练功裤、肉色脊梁、贴头皮的短发,十分利落。

每天早晨,他都准时到水系边打拳。他的拳脚很利落,踢、跳、腾、挪,钩、拳、掌、击,一招一式都认真细致,踏实有力。有时,快捷如猿猴,迅猛如鹰隼,出拳生风,虎虎生威;有时,柔似风拂杨柳,轻若蜻蜓点水……遇休息日,他还会带来刀、枪、棍一一练习。这时会引来一些看客,其中就有我。

他打拳专注、投入,目不斜视,心无旁骛。在水系边上,除了晨练的人,还有来往的路人、遛狗的人和狗、池塘里的鱼和少许垂钓者,他都视而不见,精力全在拳上。

听人说,他已经坚持打拳几年了。无论春夏秋冬,只要不下大雨,他都会在这里打拳。

在不经意间,一个人或许就成了别人的偶像。

黑衣打拳人,给我留下了很好、很深的印象。他那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毅力;那认真专注、心无旁骛的态度;那精湛高超、深得要领的拳技,都无言地展示着一种可贵的精神、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每当我想偷懒,那种精神和力量就会唤我起来,让我继续投入锻炼或工作中去;每当我有些倦怠,那种精神和力量就会给我注入活力,使我鼓起勇气继续前行。

在常来水系边锻炼的人中,还有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他半边身子失灵,说话也迟缓,据说是因一次过量饮酒得了脑出血留下的后遗症。每天早上,我都见他到水系边锻炼。我向他问早,他对我一笑。

生活中往往是这样,你的言行举止,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对周围的人产生影响。我从黑衣打拳人那里获取了力量,也从这个年轻人那里受到了启发,不知,我对别人能起到一点鼓励的作用吗?希望有吧,也希望每一个人都多展现出一点正能量。

温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文/若愚

宇宙,浩如烟海,给予了满天繁星最美丽温馨的家园。太阳温暖了大地,大地养育了万物。太阳、大地给予人类的是无限的抚爱,这份给予是博大而又无私的,这是一种无形而有力的温暖。万物皆有灵性,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心守护大自然,与它们相依相存,互相温暖,只要世间人人都献出一份爱,把这份爱的传递、温暖的接力发挥好、传承好,世界将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生活中,处处皆有温暖。记得有一次,在回家路上突然腰病复发,身体不能直立,行走困难,一路艰辛,忍痛走到楼下距离电梯不到1米左右的地方,就一下子瘫坐地上,不巧手机没电了,一时无助至极,当时,唯一的希望就是只有等待好心人路过,请求帮助。不久,一位住在楼上的大姐正好走了过来,她热心而又小心翼翼的将我搀扶进电梯,把我送到家里,悉心的倒水、喂我吃药,帮我煮面,离开时,还细心地留下联系方式,叮嘱有事打她电话。大姐于我虽是邻居,但我们本是陌生人,在我无助之时,她的热心,于我无疑是雪中送炭,我感激并感谢她给予我最无助时无私的帮助,也许此事于她而言,仅是举手之劳,但她给到我的却是无限的温暖,这份情意将是我余生最动容的感动,永存于心。每每想起,我心里便不由自主阵阵热流涌动,心意难平。

前段时间,上班路上,我看见一位老奶奶推着装满蔬菜、水果的三轮车,正在一拐一拐地、艰难地一步一步地往前挪,我急忙跑过去,帮她一起推。原来她腿脚有残疾,行走不便,她是一个五保户老人,虽然有国家政策补助,但她还是没有一味地等、靠、要。她说,她每天卖蔬菜、水果的收入就可以养活她自己,不能总是给国家增加负担,能做的就自己做。老奶奶的话,让我倍感羞愧,因为即使是我们年轻人,又有几人能有这样的感悟呢?这是一种觉悟,更是一种境界,我感慨之余,一直把奶奶送到了菜市场。老奶奶对我双手合十,感谢我帮了她,其实是她帮了我,我从中体会到很多,这才是更加宝贵的东西。

温暖,不需要理由。如果你愿意,每一份付出皆是心甘情愿,不会有半点迟疑;如果你愿意,每一份给予都会发自内心,不计回报。温暖,是人类最珍贵的礼物,它是人们心里最光芒的太阳,是心灵深处最感动的力量。温暖在开怀的笑容里,让你如沐春风;温暖在一句不经意掏心窝子的话里,让你倍感亲切;温暖在一声声美好的祝福里,让你充满着幸福;温暖在每一份热情炙热的帮助里,让你心里瞬间有了倚靠;温暖在一次次哪怕是极少极少的捐赠里,让你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温暖在孤独的夜路有你相伴里,让你感到不再害怕;温暖在寒冷的冬日收到一杯热茶里,让你感受到关爱就在身边;温暖在雨中有人为你递过雨伞里,让你有了爱的期盼。这就是人世间最温馨的问候,这也是人与人之间最炙热的、温暖的传递。

疫情期间,多少不俱名的"大白"不计个人得失,牺牲自我,无数个昼夜,始终坚持坚守在一线,忘我地战斗疫情前沿阵地,为老百姓撑起了安全的一片天,这是大爱,是人世间最值得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这份爱的温暖,用语言描述已经显得苍白无力,只能藏于心间以作敬缅。大爱无疆、无私奉献是我们国家永世相传的优良传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美德,在大灾大难面前,我们全体人民才能心连心,从容应对,携手共渡难关,也才能取得疫情防控万世瞩目的伟大功绩。

温暖是爱的奉献、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温暖是美好心灵的坚持、是一种无我的思想表现;温暖是持之以恒的热爱;在大灾大难面前,温暖是最坚韧力量的源泉、纯粹心灵的连接,是最巨大的、沁人心脾的暖流。而这种暖意将源源不断、生生不息。

春天的力量

文/赵宗符

春天坚定不移地走来了。

春天有春天自己的道路,融化的小溪、泛青的麦田、吐绿的树梢、芬芳的腊梅……都是春天走过的道路。春天的脚步,无声无息,她就这样走来了。农人一觉醒来,发现村边冰封的水塘已是一泓春水,将天上飞鸟的影子照得清晰可见。这时,春天也早就无处不在了。

春天是普遍的。春天来了,春天就弥漫在天地之间,占据着所有的空间和所有的时间。巨石之下一粒小草的种子,柔弱得无可柔弱,也会感受到春天的普遍性,会在巨石底下,挣扎、延伸,日日、夜夜,直到那一片绿叶从石边长出,迎着阳光在微风中摇曳。春天来了,春天就是一切。

春天是具体的。春天来了,春天便不是抽象的、空洞的,春天会在万物身上把自己体现出来。草色遥看近却无,那是春天;春江水暖鸭先知,那是春天;人面桃花相映红,那是春天;万条垂下绿丝绦,那是春天;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那是春天;百般红紫斗芳菲,那是春天;佳人锦瑟怨华年,那也是春天。春天来了,一切都是春天。

春天是创生的。“水绕冰渠渐有声,气融烟雾晚来明。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春天让一切生命都开始萌动,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此时会以几何级数增长;冬眠了一季的庞然大物此时也会翻个腰身,走出洞穴。天地之大德曰生,春天来了,生机充满了一切,一切充满了生机。

春天具有着普遍性、具体性、创生性,三者有机统一,于是春天就有了哲学上的象征意味。如果拿一个哲学上的概念来和春天比拟的话,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良知”就有春天的特征,良知是普遍存在的天理,良知又先天的在每个人的心中,良知创生出道德行为、人文价值,良知既是超越的又是内在的。哲学上有个讲法,叫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普遍性就是宋朝哲学家朱熹讲的“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讲的“理念”,但这样的理是只存有不活动的,它只是静静地在那里。而良知则不同,它不但寓于每个特殊的心中,而且还引发行动,在道德的行动中将自己呈现出来,具有既存有又活动的特点。所以儒者叫人理解良知,便要人体会一下天地间的那一点春意。

良知也具有春天一般的力量,当人们被遮蔽的良知呈现出来时,良知也如同春天一样不可阻挡,世界上许多丑恶的东西,貌似强大、貌似很有力量,在良知面前,没几天的时间就会轰然倒地,“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而良知就是宇宙的大化流行,生生不息。正所谓“维天之命,於穆不已”“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溥博如天,渊泉如渊”。

村里的农人在睡梦中听到了水塘里冰咯吱咯吱地裂响,那是春天的敲门声,大地正在轻柔地绽放,春天具有必然的力量。

创伤下的积极力量

文/郝莹玉

谈论死亡,没人会感觉到轻松,但它却是我们心中不可避免的结局。在某种意义上,多数人对于自我死亡尚能理性看待,而有生之年面对至亲、特别是父母的离世,则无疑是一个令我们身心受创的重大失落事件。

作家周国平有句话讲道:一个人无论多大年龄,没了父母,他都成了孤儿。他走入这个世界的门户,他走出这个世界的屏障,都随之坍塌了。

父母在时,无论是否常在我们身边,安全感一直都在。在外无论生活压力多大,遭遇多少挫折,回家看见最关心自己的父母,内心就有最大的靠山。父母一旦过世,内心的靠山彻底崩塌,无论我们这时是20岁还是40岁,都会被无家可归的仓皇感和孤独感吞噬,这种情感是爱情、友情等无法替代的。

在中国这样一个伦理情感特别浓厚的文化氛围中,丧亲所导致的悲痛会显得格外深重。至亲的离开,让我们不得不经历一个必然的情感休克期,这使我们由此产生的种种行为看上去并不那么理性。然而理性思维告诉我们,生活在继续,我们也必定是通过从丧亲悲痛、自我埋怨到反省当下这一系列的过程,来实现情感和生活上的重建。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理性面对至亲亡故的这一事实,并迈开脚步更好地生活。

也就是说,当我们的生活在丧亲焦虑中迷失方向时,理性自省是最好的救助方式,而家人通情达理的关怀与体恤,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当然,求助心理咨询师也是不错的途径,但千万别把自己置于无可奈何的无能境地,倾诉与沟通只是外界辅助,要真正重建生活,依靠的是自我的力量。

感动的力量刻入梁山记忆

文/李瑞华

他们是普通人,却用他们的平凡、善良、奉献、责任,让梁山这座城市充满了感动……在1月15日举行的“2014“凯莱杯”感动梁山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一群“最美梁山人”走上舞台,一桩桩感人至深的事迹、一句句发自肺腑的朴实感言,将感动的力量留在梁山的记忆中。

让我们记住这一个个平凡而又闪光的名字:南兆春、张永杰、乔道全、杨海稳、师清霞、李秀云、侯典尧、王理平、唐大鹏夫妇、曹务泗、刘建鹏和梁山的志愿者们,他们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用平凡、道义、真诚、爱心、和逆境中向上的执着感动了我们,感动了梁山。

印象较深的一是王理平,16年如一日,坚守一线岗位,任劳任怨,把脏和累留给了自己,把干净和美留给了他人,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美,在他的岗位上,在他的身上,展现着人性的芬芳!

刘建鹏,一个年仅16岁的学生,在当下敏感的老人倒地扶与不扶话题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性的光华,那来自人性深处的一种道德的本能,让他成为我们梁山人学习的骄傲,展现出一个新时代少年的优良品质。刘建鹏,我们为你点赞!你是我们所有梁山人的骄傲!

李秀云,普普通通的一名乡村语文教师,35年如一日,满怀对教育事业的赤诚热情,默默耕耘在农村教育这片沃土,恪守着一名教师的天职,兢兢业业奋斗在教学一线,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深刻内涵,为平凡的工作谱写了华丽的篇章!

生活中有许多感动,只是由于太平凡,往往让我们忽视,就像每天沐浴阳光,呼吸空气一样平常,视为自然的存在。也许正是因此而为生活平添了不少的遗憾。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没有感动世界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也没有遇到感动世界发生在我的周围,所以我很珍视我身边的平凡的感动,因为我平凡!

“红尘有爱化飞雨,雨作相思润红尘”。我是平凡人,生活在这随处可见的平凡的感动中!也正是这平凡的感动激励我迎击生活的困倦,驱赶生活的疲惫!也正是这平凡的感动倍感生活的温馨,品味无时的关爱!也正是这平凡的感动的存在,才让生活少了许多无奈的遗憾!所以,我珍视这平凡的感动!

团结就是力量

文/钱杨

今年徐老师送给我一套《哈利波特》丛书,一拿到书,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阅读起来。小时候曾经看过哈利波特的电影,电影中有些情节我不是很明白,现在终于可以从书中去了解了。

在我的努力下,我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就把7本《哈利波特》读完了,合上书本,回味书中写的故事,我知道了:成功需要朋友。没有赫敏的帮助哈利就过不了魔药房,没有罗恩的协助哈利也通不过百修棋。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成功都需要朋友。

成功需要勇敢。哈利面对伏地魔一次又一次的生死挑战没有后退,没有害怕,而是坚强面对,勇敢前进,终于打败了伏地魔。

成功需要坚持。哈利在经历一次次的困难时,他始终坚信一个道理,坚持就是胜利,因此再艰难的处境、再危险的情况,哈利都没有气馁,才在最后获得了胜利。

成功需要努力。没有哈利7年在魔法学校刻苦地学习魔法和咒语,没有他每日每日地刻苦练习,哈利也不会成为优秀的魔法师。

在这7本书中,只能用“神奇”两字形容。虽然这只是本科幻小说,但是它告诉我们的道理却是真实的。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需要努力、勇敢、坚持,更需要朋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更大的进步。

理智的力量

文/游水方

父亲举起锄头火气冲冲地奔来;母亲张开双手急急挡住;母亲的身后是那头奔跑的猪。

这是小时候现在我眼前惊恐的一幕,这是一场情感与理智的较量。

那年临近年关时,生产队从水塘里捉了鱼分给大家过年,母亲把分得的鱼煮了一煲放在屋里条台下面的横板上,大家还舍不得吃一丁点,不料被家里的猪趁我们外出时撬倒把鱼吃光了。那时,这是大家一年到头企盼的过年美食啊。

父亲激怒了,便要痛打猪来解恨。母亲是理智的,她拦住父亲说,要打就打我,是我没有把鱼放好,背脊朝天的畜牲懂得什么?它吃了鱼可长出1斤,你打伤了它还会长吗?不是白养了?到头来损失的不就是自己吗?

父亲终于放下了锄头,理智终于战胜了情感。

说实话,凭感情我也想把猪揍几下,然而觉得母亲的话说得很在理啊。那年月,尽管其他的一些副业不能搞,但猪可以养,因此家家户户都养猪,农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养猪,一年的开销就寄托在这猪的身上。因此,猪成了农民的宝贝,一日三餐被用心地伺候着。打伤了不等于白养了?

然而那时养猪都是散养,因猪嘴馋不仅偷吃家里的东西,也常跑到田里偷吃番薯,因而像父亲这般愤怒地惩罚猪是常见的,最重的惩罚是打掉猪蹄壳。那时番薯是农民的主粮,是他们的命根子,番薯的主人看到郁郁葱葱的薯苗被吃掉了,谁不心痛,谁不愤怒,于是主人便抡着锄头气势汹汹地追了上去。猪虽有四条腿,但拖着肥胖的身躯,跑不了多远便气喘吁吁了。那人追上了,抡起锄头用力把猪推倒在地,顺势猛扑上去,一手抓住前腿,一手抓住后腿,用一膝盖压住猪的身躯,猪便动弹不得了。那人便用砖头敲掉猪蹄壳,或张开嘴用牙齿把蹄壳咬下来,猪痛得嗷嗷乱喊。在猪的喊声中,那人心头的愤气就排解了。猪拖着滴血的蹄一瘸一拐地走回主人家,一连数天都撑不起吃东西,那受伤的蹄要一段时间才好。这岂不影响了生长?有一次,我家的猪也因偷吃番薯被打掉蹄壳,母亲痛心地说,背脊朝天的东西,它懂得什么,为什么忍心下这样的手?虽则痛心,但谁也不会去找人论理,因为无理可论,既然损毁了庄稼,就得遭到惩罚。

可是猪毕竟是猪,它不会吸取教训,猪蹄好了,它照样出去逛荡,见到番薯照样偷吃。

人们似乎醒悟了,采取了防守的办法,不让猪跑到田地里去。在村边种上带刺的勒古,把村围起来,村民出入的路口用木或竹插围起四十来公分高的栅栏。但这对那些野性大的猪是没有作用的。因此,猪偷吃番薯而被敲掉蹄壳的事依然时有发生。

这次猪偷吃鱼,母亲的理智让父亲的怒气消退之后,她对父亲说,这样养猪也不是办法,不如建一间猪舍把猪圈起来养。父亲一听,觉得在理,便欣然接受了这个建议,在屋子附近的村边建起一间简易的猪舍,上边盖上茅草,不让猪晒着淋着,地板铺上砖头,还在后面装一个缸承接猪粪便,作庄稼的肥料。猪被圈养着,就不乱动了,吃了睡,肚子饿了,起来转转圈儿,抬起头来嗷嗷地吼几声,这样更容易长膘,饲养效果更好。

人们发现这是好办法,于是建猪舍圈养便在村里应运而生了。不但庄稼避免损坏,猪避免挨打,而且过去村里随处可见的猪屎不见了,村子干净多了;农作物可用的肥料充足了,长得更加茂盛,粮食增产了。这是人们始料不及的。

更让我想不到的是,这件事之后,父亲已被母亲的理智所感化,仿佛变了个人似的,很少见他发脾气了,大男子主义消减了,经常和母亲商量着事情,也常常和我讲道理了,有时还告诫我,冲动是魔鬼,会让人吃火药,使人神经错乱。

理智的力量充满正能量,它让人避开情感的漩涡,使人沉稳和冷静,从而向正确前行。小时候父亲和母亲因猪偷食的那一幕对峙,彰显了理智的力量。我一直很佩服母亲的理智,她那句经典台词给我很深启迪:凡事应多投入理智,才会避免感情用事,减少差错。

力量和智慧的化身

文/杜泽宇

《希腊神话故事》这个充满神话色彩的书名把我给深深吸引住了!

从这本书中,我认识了许多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和英雄,有忠诚的太阳神阿波罗、为人们谋利益盗天火的普罗米修斯、智慧女神雅典娜、海王之神波塞冬……他们用超强的体力、非凡的勇气,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豪迈气概和顽强的意志,成为古代人集体力量和智慧的化身。

而我最喜欢普罗米修斯这个英雄人物,他是乌刺诺斯与蒂姆盖亚所生的。他是个机敏而睿智的神,当他知道天神将灵魂的种子隐藏在泥土里,他就将一些泥土撮起并用河水湿润,随即进行捏塑,最后做成神袛——世界支配者的形象。

人类被创造出来后,普罗米修斯教他们怎样生活,只有火他们还没有见过、碰过,就为了这个火而冒犯了其他神袛宙斯,与其展开了争斗,而他为了正义竭力拼斗,宁可献身也不屈不挠。他的精神也鼓舞着我们现代人去战胜各种各样的困难,追求更加美好的现代生活。

当然这本书中还有很多阴险狡诈的人物,还有好多感人的故事:特洛伊系列故事,智慧女神雅典娜的故事,从中我读到了战争的血腥,也读到了和平的美好,也读到了人性的险恶……真的很精彩,有空你也来读读哦!

家是心的方向

文/肖功勋

春节来了,所有的中华儿女,都要开始一个共同的行动——回家过年!无论贫穷富有,无论异国他乡,汽车站、火车站,大包小包、拖儿带女的人们,拥拥挤挤,都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家!

家里有太多太多的牵挂,家里有太多太多的盼望。家需要我,我需要家,这就是家的力量,心的方向!

家是吃饭、睡觉的地方,但饭店、旅店不是家;家是父母、夫妻、儿女、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地方,但没有血脉关联的人也可以组成家;家可以四壁空空,也可以富甲一方,但家再穷也有温暖,钱再多却买不来亲情;家由爱聚,爱由心生。家的力量,就是心的方向!

自古以来,家离不开国,国离不开家;家与乡相连,乡与家相关。家国、家乡、家庭,不知演绎出多少让人魂牵梦绕而又荡气回肠的动人故事。汉代的苏武出使匈奴,因为不接受单于的劝降,被羁留在荒无人烟的北海(今天的贝加尔湖)整整19年。苏武孤身一人在湖畔持节牧羊,日夜思念千里万里之外的祖国,不弃不离。抗战时期,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第200师师长戴安澜率部连克日寇,撤退回国时身负重伤。弥留之际,他挣扎起来面向北方,嘴里说着谁也听不清却又都猜得到的话,然后永远地倒下。他的部下用马革裹尸把戴安澜遗体历经重重艰难抬回国内安葬。我前些年到绍兴时,听当地人讲过一个“梅干菜”的故事。说是绍兴有人要去北京,问周恩来总理从家乡捎点什么?总理想了半天说:“那就带点梅干菜吧。”梅干菜是当地腌渍的一种像东北雪里蕻那样的蔬菜,“梅菜扣肉”可能很多人都吃过。东西虽然普通,但隐隐乡情尽在不言之中。

家的力量,心的方向,不仅体现在人的身上,许多动物也是这样。“鸟飞返故乡,狐死必首丘”、“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的经典诗句,说的是,不管多远,鸟儿也定要飞回它出生的地方;狐狸死的时候,必定会把头朝着它的洞穴的方向。来自草原上的胡马,对吹来的北风非常敏感;从吴越飞到北方来的鸟儿筑巢栖息,一定要在朝南的树枝上。

天空、水里、地上,动物们的习性,同样体现了一种家的力量。迁徙的鸟儿不远万里,飞越崇山峻岭,总是要回到它们生息繁衍的地方。有一种叫蓑羽鹤的,每年都要飞过喜马拉雅山。美国阿拉斯加有这样一种壮丽景观,成群结队的大马哈鱼历尽千难万险,甚至是生死考验,无论怎么遥远,也要从大海再游回它们出生的河流,然后生儿育女,终了一生。在非洲的塞伦盖蒂草原上,几百万头角马每年都要沿着它们祖先的足迹,浩浩荡荡,世代迁徙,无论是成群的狮子捕杀,还是湍急汹涌的河流,都阻挡不了它们的脚步……

家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牵挂!

生存的力量

文/冬雁

不知是哪一只好事的鸟儿,叼来一粒种子,飘落在那家楼房的屋后,在那高耸的后墙跟边,安了家。

时光荏苒,不经意间它已钻出了地面,在那一撮杂草丛中,不知何时已悄悄伸出了它试探人生的爪,紧紧的抓贴着光滑的后墙,用一股莫名的力量,悄悄的超过了它的同伴,越过了墙头,用它天生的本能,向着它的人生目标,艰难的爬行着,光滑的水泥墙推耸着它的躯体,阻挡着与它的爪的亲密接触,它就象个害羞的少女,温柔而挚诚的向着与它要共度一生的墙大哥友好的摇摆着,企图用那动人的舞姿来打动它的心。随风欢畅的叶片,仿佛还在吟唱着那曲凄美而婉转的的歌谣,调皮而捣蛋的风戏滤着它们,拨弄着它刚刚伸出去的芊芊细爪,毫不顾忌的犹如闹洞房里的新娘。吝啬的雨水,顺着那根漂亮的下水管从它的身边哗哗的流淌过,那可是维持它生命的资源啊!它只能无助的面对这一切,靠着洒落在墙跟边上的那种潮湿,吸取滋养它生命的水分。

它不知道人们为什么给它取了个“爬山虎”的名字,只知道在自己的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强的信念,它一定要爬上那耸立着的楼顶,去晒一晒太阳,它从来没有接触到过,阳光的照射,虽然它有时也被同伴,嘲笑它的背时与置身环境里的恶劣,它又何曾想躲在主人的背后,它也不想,让枝条里的液汁缺氧,有得它去选择么?从它刚有意识起就固定在了那个地方,那是它所能掌握和控制得了的么?

它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就在这样苛刻的条件下,就在这样XX的逆境里,微笑着生存。

它多想,享受一下阳光,哪怕是一刹那的照亮!它多想,沐浴一下雨水,哪怕是一次的畅快!在它的生命里,从不被人关注,和一些凌乱的无用的杂草堆放在一起,它从来没有被主人看过一眼,哪怕是用眼角瞄一下它,尽管它一旦感觉到风吹草动就拼命的招手微笑,却被突然甩过来的那一句:长的什么啊锄了它算了!而吓的一动也不敢动了。从此,它便清楚的知道,它在那些所谓的人类心目中的位置,也意识到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欣赏它。

它想象不出,那楼顶处的风景,也感受不到,那光线的温暖,它只有坚定而执着的,就为了那一个目标,顽强的爬行着,它坚信自己的力量,它心里的那份向往就是它生命里的阳光!流淌的委屈的眼泪就是它生存的水分!因此它生长的格外的茂盛和强壮,那浓绿的叶片郁郁葱葱,在那杂乱的后墙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它高昂着头颅,带着骨子里隐藏的那一份倔强,伸展着双臂,象一只要腾空而起的鸟,只盯着那个楼顶,盯着那个让它充满幻想的地方!

近了!近了!叶片的欢畅,就是它心脏剧烈的跳动!快了!快了!眼看着它就要到了接触目标胜利的一瞬间!即便此刻,有暴风雨把它催折,它也已经没有了遗憾,因为在这个精彩的世界里,它来过!因为它毕竟用一种神奇的力量,努力过!

无声的力量

文/王雅欣

我们的日常生活,有时风平浪静,一帆风顺,使人身心愉悦,积极奋进;有时遭遇急流险滩,险象跌生,让人萎靡不振,颓丧消极。而书就像茫茫大漠中的绿洲,给人希望,给人力量。

小时候,我不认识字,但最喜欢听妈妈给我读童话故事。无论我多么不开心哭得多么厉害,但只要妈妈拿来一本书开始读故事,我一定会破涕为笑,高高兴兴地坐在小凳上,安安静静地瞪大眼睛专心地听。从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中,我知道的越来越多,想象力也越来越丰富,问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书中的故事开启了智慧的大门。

上学之后,我开始独自看书,不再满足拼音彩图的童话故事,不再满足妈妈买的书。只要有时间,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到图书馆,坐在一个偏僻的角落里独自阅读,静静地读,慢慢地品,心旷神怡!每天,我徜徉在书的海洋里,领略人物故事的美,明白了善良和恶毒,懂得付出才有收获。慢慢地,随着阅读的增加,随着思考的深入,我懂得了人生的真谛,充满对美好生活和光明未来的热爱和向往,就会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奋斗目标,书籍带给我无尽的前进动力。

成长不可无书。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书籍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本本好书伴随在身边,像好朋友,像好老师,给我带来抚慰、希望、知识和力量,有书相伴的日子,生活都是快乐的。读书给了我乐趣,读书更给了我力量,我在读书中成长!

花好月圆应有时

文/王德敏

时间渠道怎么没有阀门呀,总是在放纵着光阴流失。青春,曾经亦来访过我,送给我钟爱园丁的秉性与憧憬,尽管也给了我因父亲历史问题带来的苦寒与艰辛。我却仍然希望挽留它,能够多给一点点施舍,暗自承诺将会百倍珍惜它,哪怕还会有曾经的曲折坎坷。可是,哪能有这样的能耐呢,即便一分一秒!

日月如梭,一点不假。还没悟彻生活的原本,仿佛云里雾里,就到了花甲之年。转身回望,寻找生活的脚印,趟进了童年时光的长河里。

我出身在一个小学教师家庭,父母亲是解放后县上第一批教师队伍“108将”的成员。我还在母亲肚里时,父母亲都与那场变革遭遇。多年后,父亲回来,没有了教师的饭碗,被逐放农村,小妹快要出身的时候,父亲在生产队摘卷子摔断了坐骨神经,下肢瘫痪。那时我刚十岁,而小妹一出身,便是先天性白内障,双目失明。母亲顽强地担起了这样一个家庭的全部重担,同时履行园丁的神圣使命,关爱贫困山村的桃李成长。

母亲给了我清贫生存的勇气,老实读书的毅力,未来生活的希望。恢复高考那年,我如愿做了教师。

工作以后发现,在我生存的潜意识里,总被两种不同缘由的力量牵制着。其中一种力量发出顽皮而刻薄的声音:你是个无所依靠的小人物,命运注定,只能任人摆布,游历于泥泞与荆棘之间。这声音的紧逼,迫使另外一种力量的意愿倍受考验,除非你能义无返顾地挑战前一种力量,装聋作哑地忘却那种声音。

三十五岁,应当是青春洋溢的季节。那年,我搬进了一间破漏的教室,一家八口三个残疾人蜗居在里面。住房紧靠学校伙食团的两根大烟囱,因为没有厨房,只好在门外过道屋檐下,用破洗脸盆糊上黄泥巴当灶头做饭,金沙江边的风沙与伙食团的煤烟,带着刺鼻的味道经常拂面而来。家庭的窘困,工作的繁重,在刻意地作弄我一样,难道这就是我此生的命运吗?疑惑与失落经常缠绕着我这个小人物的思绪。

后来的日子,也许不算遗憾,虽然没有上帝赐予的“义无反顾”、“装聋作哑”的功力,但却凭借园丁本性的勤劳与执着,第二种力量逐渐开始占了上风,收获了“工作狂”的称誉和师生们的信任。和可亲可敬的老师们一道,在这国贫县的校园里,竭诚尽节,默默耕耘,终于培养出了全国高考四川省文科状元杨良松和宜宾市文科状元刘年华。大山里飞出了金凤凰,金沙江河畔的桃李芬芳,预示着贫困山区县栋梁茁壮、智力脱贫的新希望。

而今两鬓白发,缺了当年的激情与豪迈,但身居移民新城,心系教坛岁月,仍旧壮心不已,愿为家乡的桃红李白、幸福小康增砖添瓦。在日记中用一首五律诗激励自己:前生似梦游,一醒过三秋。少壮黄牛苦,老翁暮眼愁。锄镰传巧手,草野变元洲。岁月铭心在,功亏不可纠。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知何故,白天静不下心来拟点文字,养成了半夜敲键的习惯。有时,敲着敲着,屏幕上排出了不知所云的凌乱文字,勾起了一时糊涂的心绪,引发了不知所云的人生臆测。是夜,简直黑得透明极了,就连萤火虫的点滴微光都没出现,伴随稀疏的雨滴声,我打开窗户,茫然地杜撰着飘渺的未来。是那小区移民悠扬的竹笛声和电视台诗词大赛的喝彩声把我惊醒,思念又回到了期盼小康的现实意境。

老有所思,终于明白:内心积淀下来的善美多过腐朽就好,哪怕了悟过旧事前尘的伤悲与荣幸,也无理由去埋怨,更没必要去炫耀。物是人非,是简单易懂的自然现象,是人世间的持衡定律。面对酷暑严寒、生老病死,不必黯然失色,怨天尤人;面对事过境迁、后生可畏,更当神情坦然,锦上添花。

感谢岁月,它催促我,奉劝我:物是人非慎思量,花好月圆应有时。

感受石子的力量

文/邹安超

出于阅读爱好,向来偏向于沉实厚重的文学作品,对风花雪月,无病呻吟的文字相对有些排斥。在热忱的阅读情怀里,通常为一些质朴与真实的文字所打动。近日对石子先生的《花醉雨》便有阅读的浓厚兴趣,一文不落地读过一遍,觉得还可再品,便又回复重读一遍,在我的阅读经历中,实属少见。

读文即在读人。翻开一本书,行文之间必有难以掩盖的独特气息,有些书香,有些墨纯,有些朴实,有些沉静,有些诗性,有些活泼,总之,无论以哪种气息书写的文字,都是个人内在品质的表达,情感的喧泄。所谓心随万象,作者总希望透过文字的气息来感染每一位读者,把己之情传播给读者,体现穿透的力量。

一本浓缩着作者人生经历的散文集子,像阅读历程中一颗耀眼明珠,激荡起文字海洋里激越的浪花,撞击出人生经历里久违的隐秘情怀,有着瓷实与厚重的情感魔力。

常言说:文如其人,语浸其心。通过对作者几次认识的感知,认为常言确是真知酌见。

散文集精选出作者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人生小故事,篇幅大多集中短小,千字文居多,但小散文却融合着大情怀,折射出人性的光环,有着真善美的抒写与赞美。

全书共分五辑,收录82篇散文,时间跨度大,情感真实通透,要么咏叹,要么鞭挞,

要么悲伤,要么怀想,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作者人生旅程中令人感悟的一瞬,笔法厚重真诚,质朴温馨,情感挚烈隽永。叙事,写景,记人,抒情,都以细节感染着读者的心境,娓娓而述,默默用情,如绢绢清流,似敦敦教诲,浸透出作者的人文关怀和思辨力量,也感染着读者的心境,唤醒读者记忆深处的记忆阀门,融入到作者那一个又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里,感受着酸甜苦辣,体味着生活的过往,咀嚼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贫寒的出身,艰苦的磨砺,孜孜的追求,其朴实,坚韧,沉静和坚稳都是一颗石子仿若从山间到殿堂的砺炼过程,同时也呈现出石子所具有的“真实、朴实,诚实,坚实”的品格魅力。“夕阳斜斜地照着田野坡头,稀稀疏疏的绿树掩不住这荒坡的贫瘠,其间,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书包挎在腰间,背篓驮在身后,镰刀握在手里,时而蹲下身去,时而直起腰身来,在田野里摸索着什么,每过一小会儿,少年抬手朝肩后一甩,一抹绿色就划过头顶,倏然落进了他的背篓。那背篓渐渐沉实起来,里面是泥鳅串、侧耳根、黄狗头、葛藤叶……”自然,随性,本真表现方法,把生活原态准确再现出来,情景既沁人心脾又豁人耳目,托出一个真实的画面,也是一幅乡间素描,它出现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农村,更确切地说,发生于西南地区巴渝大地之上的重庆壁山境内,是一幅时代的画像,更是一个时代留给广大读者的一个记忆缩影,这也是作者石子先生展开《苦涩的记忆》一文的开头。画面苦涩、厚重,沉淀出岁月的痕迹,通过画面的展开,仿佛那少年是我,是与我生命息息相关的亲人、朋友以及乡间故人,他们中大多数人生存的状态和生存的命运就是如此,这是我的荣幸,也是乡亲的荣幸,更是像我一样有着农村出身,有着苦难经历的所有人的荣幸。通过这幅素描的辅展“广袤农村,旧的体制,吃大锅的劳作方式,贫寒的家境,生存的艰辛”等记忆符号才得以慢慢开启:在少年的家中,一头猪仔意外死亡,母亲的悲恸和我遭受的毒打……这一切,都因一个字所祸——“穷”,因穷,年幼的孩子过早地承担着生存的压力;因穷,苦难的孩子早当家;因穷,苦难的孩子经受着砺炼;因穷,那颗生于最低处,不易被人发现,成长于逆境中的石子,却经受住了风雨的摧蚀,生生不息地壮实起来。正因有了这些真实而生动的生活画面,生于苦难,长于苦难中的石子,品格就像山间的石头那样,伏在最低处,被水浸泡,被泥土掩埋,被河沙水泥混凝,被风雨打击……然后才丰满,才沉实,才坚强,才逐步摔打成一颗绽放炫丽人生的珍宝。

在作者描写的众多过去往事中,绝大多数篇章都是对苦难生活的一种怀想,这些文字朴实,真情,不夸张,不修饰,本真描写,淡然述说,原生态的写人叙事风格,体现出作者那颗诚恳为文的心境。写自己的挨打,写采食野菜,写外婆的烧蛋,写零食,写煮饭的往事等等,罗列在第二辑《往事依稀》里的所有篇目,从本质上来讲,都是作者生命历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记忆符号,每一个篇章,就是一个人生的起点,把人性的光芒,追求真和善的本质表达出来,不遮掩,不回避,诚诚恳恳,老老实实,非常的难能可贵。

从苦难过来,又经历过生活之痛的石子,终于锤炼成一颗坚韧和沉着的闪烁着光芒的石子,有着成功喜悦的石子,仍改不了那种纯厚与质朴的石子本色。从事过教育多年,继而担任一部门主管职务的石子,并没因事业所成,而傲奢浮华,反而,依旧不改的是那颗朴实的心灵。

“妻子又要做红豆腐了”自然切入,仿若天来神笔,一下挑起读者的兴趣,紧接着把家中事无巨细的小家小事如数家珍,娓娓地道说,做红豆腐需要哪些材质、材质的来源、工序、注意的事项以及记忆中因吃红豆腐的美好等都清楚明白地向读者进行了交待,文一读完,哪怕从未做过红豆腐的厨盲也可以上街买来豆腐开始生产红豆腐了。

又如《苕最关情》里开头简单的一句“我家的早餐,都自己做……”接着依旧是毫无修饰的白描,如此的行文,看似简单无味,像端出的一杯白开水,实则清白有佳,起着透心透肺的作用,其白得纯朴,白得耀眼,白得入木三分,像山涧的一股清流,那么清澈和纯粹,这种清,可见底,这种澈,可抵达读者心底,若听一首原生态的山歌令人感动。

“朴实/衣着简单/不刻意打扮/在最贫瘠最僻远的地方安身立命/把自己融入生活/融入普通与平凡/喜欢沉默/坚硬的思想藏在内心”这些诗句,是作者在写一首题目叫《石子》的自喻诗里对“朴实”一词的意象描写,简简单单,作者的思想情怀就清清楚楚,同时,在不少的篇章中,也有直接和间接对这种品格的抒写。尤其是读着《当了老板》、《为妻买衣》、《同学之间》、《六年光阴》等质朴的文字时,这样的品格彰显得彻底和完全,确实让人钦佩和叹服。

有诗云:胸广足填海,艺高曾补天。浑泥掩铮骨,不露是真贤。这便是对石子最好的礼赞。

石子,坚硬、执着,几千年来,经历风吹日晒、雨淋霜打,不论是沉没在戈壁荒漠,还是丢弃在峭崖绝壁,不畏艰险,不怕困苦,以自我灿烂的方式,默默忍受,至到光芒四绽。

自古文人墨客,均执着于融已的情怀于事物,在写景状物时,其本质并非停留于事物本来的意象,而是达到托物言志,借景抒怀的目的。同样为文的石子先生,也擅长用这样的表达方式,达到借物喻人,借景达意。作者托物言志的篇目不在少,《刺梅的感动》、《执拗的栀子》、《结识黄桷树》、《华山之松》、《菊之品》等,前两篇,通过自己亲自种植花草,感受到“刺梅”与“栀子”坚强的品格从而得出人生的感悟。通过游历名山大川认识了华山的松,最后一句“我能做华山一颗松吗?”言尽而意远,松那种“顶风傲雪的自强精神、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一切,正是作为石子的“我”所追求的思想内涵和坚实品格。

读石子先生整个散文集子,初感大多散文篇目都是平静地描写,显得淡然深沉,没有一般散文大家那种描写的技巧,也无结构上的波澜曲折,但这恰是平实描写中蕴含的张力,像听一场原生态歌曲演唱会。石子的散文最大魅力在于它单纯和真挚,写得不花哨,没有漂亮的语言来修饰,原汁原味,达到思想与心灵,笔墨与情感真实对话的目的。

读《花醉雨》时,便有真实和朴实的感知,也许,这也正是自己所迷恋的文字中那种细微而美好的嗅觉体现吧。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