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的散文

2022年12月24日经典文章

环境的散文(精选23篇)

耀眼的金环

文/若夫

1

繁花似锦,春天是美丽的。清纯貌美,青春是漂亮的。

从农村走进城市,从贫户区走进星际酒店。工作服都要比平时的衣着高贵,站有站相,坐有坐姿。

学着描眉,淡妆,最好还能够散发出淡淡的体香来,远离刺鼻的腥汗。

要与环境高度一致,扮成高贵的公主、富家小姐,绝对不可以让来客小看。

于是,她们穿起名牌,让外表变的也十分耀眼。

2

她们让青春成为一道风景线,用来吸引顾客的眼球。

正如T台上列队的模特,赋予了时装的灵魂,艺术的风格;正如某挡娱乐秀节目,让佳丽们用秀色评判。

她们都要和环境保持一致,作为环境的陪衬。

她们还要带着主人翁的盛情,为环境增添更多的精彩。

她们却要背着客人吃饭,垂涎剩饭剩菜,甚至诅咒与盛宴天壤之别的工作餐。

3

迫于无奈,抑或是想往。做一件事,值得去做,就尽力做好,否则就是遗憾。

她们每天头顶着耀眼的金环,随着韶华流逝,光华却越来越来越黯淡。

希望、努力、拼搏、坚持,从员工奔向主管、经理,从青春奔到中年。

渴望生命的光彩肯定没有错,我却害怕习惯了伪装。

时间过得很快。她们都懂得在吃青春饭,也想在短时间内获取最高的待遇。她们甚至还利用手段登上捷径,却忽视了获取的代价。

4

哪里有永恒的辉煌?一面漂亮的镜子总是空的,尽管镜子也能反射出光芒。

镜子也易碎,碎了的镜子,光芒也会四处散落。

一个生命体,有没有镜子都会存在。无论难过、沮丧,还是贫困、刚骨,每一个生命体都有存在的特殊意义。

萤火虫只能够发出微光,却可以在黑夜里照亮自己的路。当一道光亮随着镜子破碎以后,便会永远毁灭照耀的方向。

欣赏一种美,就应该去呵护、去珍惜。

请把春天留住

文/啸傲之声

阳历二月四日立春气节刚过几天,扬柳枝絮开始含苞待发,到二月下旬,杨柳树就嫩叶初上枝头,春天的脚步开始迈步走了。我居住的遂宁这几天原野里菜花开了,桃李玉兰樱花也正在竞相待放,人们纷纷来到室外,涪江边的杨柳岸,湿地公园,观音湖边,看着水上的野鸭戏水,感受着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初春,在江边的茶楼坐下,泡一杯茶,吻着春风,沐浴在温暖的春光下。

春天总是美好的象征,无数文人墨客总是把春天描写得美妙无比, 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四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是相当有名的一首诗,万紫千红被列入成语,变成赞美春天的经典词语。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首诗,把桃花和那位姑娘相互映衬出来,下一年再登门,那姑娘多半是出嫁了,是喜事,桃花也笑了,诗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生动的春天。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应怜趾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枝红杏好象就是一位美女在那墙上站出来,格外引人注目,后来有人把红杏出墙来形容少妇出轨,那也太借题发挥了,诗人可没想那么多哈!司马迁在《李将军列传》有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说的是桃花李花开得鲜艳美丽不会言语,来赏花的人在桃树李树下走过就形成了路,用桃李的品质来赞美李将军的品德。"杜鹃竹里鸣,梅花落满道,燕女游春月,罗裳曳芳草",杜鹃、梅花、燕子、姑娘,这更是一幅活泼的春天景象。现代写春天的散文当属朱自清的《春》,"春天象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读高中的时候,学了着名散文学家碧野那篇《天山景物记》,天山的四季都有春天,有着其他地方无与伦比的美丽,他赞美秋天的天山,"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我至今没有去过天山,不知道现在的天山还是象作家笔下那么美吗?

当欣赏着一首首春天的诗歌和散文,仿佛走进古代没有工业污染的春天和现代环境没有被恶化的春天,好象是去到了另一个童话般的时界。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总是向前走的,回望古代我们也只有无可奈何地顺应历史的潮流,随着今天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的的发展趋势象洪水一泄千里,人们追求享乐,人人都想有车,机动车的尾气和工业废气大规模地向天空排放形成工业雾霾,地球温室效应增加,江河污染,造成一出太阳就是夏天,一下雨就是冬天。四季不分明了,春天的脚步来去匆匆,只要桃李花刚开没几天,气温陡然升到三十多度,温馨的春天变成了炎热的夏天。人间三月热得还开空调,桃李花在强光照耀下,很快落英缤纷,哎!看着满地的落花,只有无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还没来得急去欣赏桃李的艳丽,春天就走了,那春姑娘"梨花带雨"地在哭泣。

现在一年又一年的春天在人们的心里显得越来越淡然,如果环境继续恶化下去,春天的脚步就会更加匆匆来去。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圆,人类生于自然,最终又要回归自然,自从一七八零年英国工业革命后的三百年来,人类的享受了工业产品给人带来的极大便利,提高生产力的同时,极大地改善了人的衣食住行,延长了人的寿命。人类在征服自然的同时必须爱护自然,极端气候的来临已经证明大自然在惩罚人类,欲不能纵,纵欲成灾,最终毁灭的是人类自己。老子《道德经》有言:"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万物无以生,将恐灭;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候王无以正,将恐蹶"。祖国的文化先哲们他们都是爱护自然的优秀代表,我们做为他们的后代还是向他们取经,学习他们的着作,谁愿意接受一个没有春天的一年三季呢?

爱护环境,珍爱自然,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不能麻木不仁地适去应糟糕的环境,而是全社会都应该行动起来去改变环境。当环境好了,雾霾没有了,江河水清了,春天才会永留人间。那春姑娘还在哭吗?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小街巷环境巨变

文/邢亚宾

朋友家住在旧街巷小区,家门口附近有个垃圾堆,那里是晴日一街土,雨天一街泥,小商贩拥挤在街头一角。每当大雨过后,垃圾和漂浮物涌进家家户户居民家中,臭气扑鼻。朋友出行的电动车挂满了泥土污水,身上总是披一件土色的风衣,戴一墨镜,灰色口罩遮住脸,隔壁大叔也没有见过他的真模样,他期盼有朝一日卸掉道具让街坊邻居一睹他的俊俏面容。

前几天,我路过他家门口,那些脏乱差的现象不见了,污尘不再飞扬,杂乱的垃圾堆变成了绿化带,街巷被整容,旧貌换新颜。原来是环卫工人将占道商贩劝离,通过洒水车、洗扫车、冲洗车等多种全自动洗扫车组合作业的模式,对便道、护栏、路牙石、卫生死角进行了洗扫。小街巷环境巨变,人居环境得到了提升,居民出行便捷、安全。朋友终于脱掉了他那件脏兮兮的风衣,露出了久违的笑颜。

我行走在古城街头,一条条街道整洁通畅,一排排绿树成荫,车辆停放有序,健身器材焕然一新,古城到处传递着城市的清新和社会的文明。

五月的思绪

文/周梁梁

江南的五月,阳光明媚,风调雨顺,我的心境却十分复杂,喜忧交加。天气适宜,心随五月走。思绪随五月飘。感叹着世间百态,感受着家乡的美景,五月让我收获诸多感动与失落,五月将会载入我的记忆中的画册里,让我倍加珍惜、如数家珍,并铭记一生。

【阴雨绵绵】

我喜欢下小雨的日子,可以在雨中散步,五月的小雨不冷不热,感觉舒爽不已,我家住在农村里,一个古色古香、充满诗情画意的村庄。我所在的村子是一个小村庄,村中心有一个公园,公园里百草丰茂,芳草萋萋,假山矗立在人工湖上,水清澈见底,天还不是很热,没有小孩玩耍,但要是再热些,就有十来岁的小孩子在湖里戏水,此湖水不深,只有半米左右。

我喜欢在下雨的时候来到公园里,有时三五成群,有时独自一个人,我是一个喜欢沉默的人,性格比较内向,喜欢触碰大自然的美,喜欢把心中的感受说给大自然听,我知道大自然是有灵性的,她能读懂我的心境。

村里的公园规模不算大,只有一个亭子,不过这个亭子设计的既美观又大方,优雅闲适,通体都是深红色的,亭子里我总能看见一些人,有卿卿我我的情侣,有不懂世事的小毛孩,有气质不凡的读书人。

亭子在公园的中心,所以坐在亭子里就能看到公园里所有的风景,一切景色尽收眼底。五月樟树的叶子长得非常茂盛,我们村子里就樟树最多,高高大大,气势如虹,高的樟树足有两层楼那么高。

今天又是一个小雨天,我漫步在公园里,心中有很多心事想要跟大自然一同分享,工作中的烦躁、枯燥、没有生机让我感觉很不舒服。生活中有太多悲欢离合的事,让我彷徨不定。我不喜欢跟家里的人交谈,我喜欢跟大自然交朋友。

小雨淋在衣服上,湿漉漉的,心事重重,我只能跟雨水倾诉,公园的东面是一条小河,这条小河是我们村的象征,我们村里的领导对这条小河颇具关注,并关怀有加。

河水的清澈是一个村子良好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只有小河的水干净了,我们村子的整体环境才会提升。我们村里的领导十分重视环境的美态,因为环境美了,我们村民的生命质量才能提高。

以前我们村子里得癌症的人非常多,环境恶劣是罪魁祸首,这些年上级领导非常重视村子里环境的保护。几乎隔几年就要彻彻底底把小河给清理清理。每年要植树造林,把绿化给扩大规模。

如今我们村子空气质量已经达到良好的指标,所以村里得癌症的人虽说还有,但在逐年减少,这对于现在的社会,我们村子可谓难能可贵,因为每年我国得癌症的人数在逐年增加,而我们村子正在锐减。村里的老寿星也多起来了,真乃可喜可贺。

身为农村人,我多么希望自己的家乡,经济发展快,文明进步显着,环境更加优美,综合实力更加强大。

小村的进步让我眼前一亮,我的心跟随着村子的步伐有条不紊地前进着,心中感情丰富,家乡美才是真的美,只有家乡富了,我们村民的袋口才会鼓起来。

我家离公园不远,我时常步行去公园,今天我又一次在阴雨绵绵的时刻去了公园,这些天工作十分劳累,心中一直想得到放松,家里亲人的身体又不太好,原本一颗很脆弱的心,就这样摇摇晃晃、惶惶恐恐,让我终日不安,食欲不振,活着好象没有什么味道。

每当心情沉郁的时候,碰上小雨天,我就会漫步在雨中,走着走着不约而同地就已经到了我所向往的公园里。公园里鸟语花香,是净化心灵的不二去处。

虽说我们的家乡十分美丽,我经常把它给赞美。我的家乡是一幅有山有水的泼墨山水画卷,景色秀丽,环境优美,漫山遍野都是一片广袤无垠的绿色庄稼。站在楼房的顶楼放眼望去就能看到一片绿油油的充满勃勃生机的画面,但工作所迫,让我没有闲情雅致去欣赏这美不胜收的家乡独一无二的亮丽风景。我只有心情阴郁的时候,去公园里走走。

今天是星期五,我们镇上的初中生放学回家,在公园里驻足观赏了。有几个男生拿着篮球正在投篮。在细雨之下,玩一会篮球确实能放松紧张的心情。

这些小孩子都是我们村子上的人,我几乎个个都认识。他们总会叫我一起跟他们打一会篮球。以前学生时代对篮球如痴如醉的我,当步入工作生涯就对篮球失去了当初的热爱。虽然我很少打篮球,但看到一群不怎么懂规则的学生在打篮球,却也能点燃我心中热爱篮球的欲望,往往心血来潮就会跟他们打几个回合,对付一帮初中生我还是绰绰有余的。他们就算是三个对我们两个,也不是我的对手。因为我的老身手依然“宝刀未老”。

今天我又见到了我熟悉的几个男生,他们喜爱篮球的热情,就像我学生时代那样,疯疯狂狂、热热烈烈,不打个体力透支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他们向我招招手,示意让我过去跟他们一起打篮球,我拱拱手,示意你们打吧,我今天很累。

我从亭子里下来,来到篮球场边的长椅上坐了下来,欣赏着他们打篮球,这几天我也很关注篮球赛事,自从洛杉矶湖人队止步季后赛第二轮后,我的心情一直不好,就像这多情的雨水,我能看得出来它们心中也很苦闷,雨水落地,同样淋进了我的心房里,依然是不冷不热的感觉,但我的心却很冰凉。

看着一群孩子打篮球,天又下着小雨,我却忘记了回家,直到我的手机的铃声响起“伤不起,真的伤不起,我想你想你想你想得昏天黑地,电话打给你,美女又在你怀里,我恨你恨你恨得心如血滴……”我接起电话,电话那头传来的是妈妈的让我回家的温暖声音。

晚饭之后,就诞生了这篇文章。心情沉郁,情绪低落,情感淡漠,我想似乎无人问津我,但我的母亲已经为我倒好了一盆洗脸水,让我洗洗,早点睡吧!是啊,最近很累,该早点睡觉了。原来母亲还是很爱我的,明天我也要给你倒一盆洗脸水,并为母亲洗一次脚!

文/高穹

掐指算来,睿已经北漂近一个月了。若再加上之前在校的两个月,她快一个季度没回家了。

虽然这段时间我生活的画面里逐渐习惯了没她来来去去的细节,但她从没飞离我这个母者的轴心,倒像一只风筝般时不时牵动并遥控着我心的方向,总能一鳞半爪地获知她在北漂的日子或喜或忧的某些情境。然后不失时机追随她的动态附上几句牵念之语,转瞬那边回应过来似乎还带着电波温度的只言片语。许多时候我们就通过这一来一往的情感缝制,一张无形偌大的跨时空电网便连通了我们,由此波彼就能网络并感知到彼此身遥心迩的那抹亲和。

但也有一连几日网络不到一点信息,守着这张网空茫杳无,无处投放情怀的时候。睿那边寂然无声,我如同守着一泓冰封的江水,待假以时日回暖冰释的瞬间以此来考验自己的耐受性般,只能静心以待;或发出的信息迟迟等不到音信,以静制动般令我心神不宁。也动摇过动用电话,互通有无的念头。因为我和睿之间有个不约之约,似乎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况下彼此的电话只能发挥着传递信息的功能。

正思忖考量举棋不定之时,那边的冰河蓦地洞开一条缝隙,睿的信息小鱼般一条条跃动在我们共同的网面上。一连串的出现,有欢欣跳跃的也有意兴阑珊的,有淡然如水的也有兴趣盎然的……打开悉数收纳。先是一连串的图片,让我了然到了一个拥有阅览室、活动室、健身房、厨房、餐厅、会议室、工作间,内外环境兼容,偏小众化但亦庄亦谐,充满人文情暖的工作环境。

不出我的意料,睿又跳出了一连串的字符:“我工作的环境,怎么样?不错吧。”

“一个月3800”

“转正后工资会比这多得多。”

“问题是,我不知道以后毕业后还能不能待在这家公司。”

“其实我是冲着环境来的,很适合设计师的工作环境。”

“你开心吗?”

“我心很淡然。”

……

“以后我在北京要是过得好,你和我爸就来北京吧,我带你们玩玩。”

"就说这些吧,有些细节等晚上回去再跟你说。”

我已等不急到晚上了,一一给她回复过去。

“你找到了工作,我很开心。”

“只要工作环境你喜欢就好。先不要考虑钱多少,能锻炼自己的能力就行。”

“毕业以后就业问题是要考虑,但不要好高骛远,做好眼前的事,以后不一定非要找专业对口的工作不是吗?”

“至于你以后要不要留在北京,顺安静变就好。而我心里希望你将来能回大连工作 ,毕竟这里是你的故土。虽然北京是个广集人才,施展才华,人杰地灵的地域,但毕竟压力很大,雾霾很重,生存坏境堪忧。当然这是我的一己之见。“

“我相信上帝在为你关闭一道门的同时早已为你打开了另一扇窗,只是这过程需要等待,你终于守得了云销雨霁。妈妈相信你的能力。“

“人生总要起起落落,当一帆风顺时一定要积极进取,抓住机遇。以后你可能还会遇到别的试炼都不要气馁,要勇往直前。”

“女儿,妈妈会永远祝福你的。”

或许我所说的已经囊括了睿准备留到晚上与我谈话的续篇。那天晚上,睿异常的安静,我也没再去打扰她,但我想她一定会将这份淡然的幸福沉酿成运筹帷幄,未雨绸缪的一种驱动力。

日子风轻云淡的流逝着。我和睿依然通过这张无形的网获知彼此的点滴信息。有喜获成果的雀跃,也有不懈追梦的艰辛,更多的时候我感知到的是一个希望能燃烧自己,但又耐得住低燃点的过渡期的女孩,仍然保守一种淡然从容的心境。

一路向暖

文/马亚伟

你陷入过绝境吗?生命中,总有那么多灭顶之灾突如其来,一下子把人抛入万丈深渊。环顾四周,黑漆漆的一片,给人大厦将倾的压迫之感。脚下亦是怪石嶙峋,没有可以站稳脚的地方,而且随时有可能再次下沉,下沉。

还好,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双可以仰望的眼睛。抬头看,绝境中真的有一线光明啊!那一线光明,尽管遥远渺茫,在我们看来却是无限生机。它不仅仅是救命稻草,救命稻草是多么无奈和苍凉啊,它的光线虽然微弱,但之于我们,根本就是一轮暖阳,能把黑暗的世界照得亮堂堂的!

我一直相信,人心有向暖的本能。再糟糕的境遇,我们都不会自甘沉沦。再艰难的环境,我们都会努力突围。从这个角度说,没有任何生物能比得上人类的坚忍和顽强。电影《荒野猎人》让人无比震撼,只要一息尚存,人就要活下去!

我们曾经佩服过植物的不择环境、扎地生根,赞美过生长在峭壁上的小草。其实再顽强的植物,也不过是拼命凭借天时与地利生存,即使环境再贫瘠也有它们的一席之地。它们不会像我们人一样,有一种从心底生发出来的力量,凭借这股力量,我们拼命追随着阳光的方向走出黑暗。再说到动物,我们佩服过它们强大的生存能力,其实那不过是一种基本技能而已。它们的顽强显得有些虚张声势,小小的一次攻击就足以致命。只有我们人类,拥有自我救赎和自我强大的力量,因为我们自身就带着某种能量:一颗柔软的心强大到全世界都可以为它让路,所有的灾难都可以向它俯首称臣。

给垃圾画“脸谱”

文/杨力

人这一生,一辈子极不情愿而又不得不打交道的一件事,就是天天面对垃圾。公共场所就不说了,你不想看见垃圾都不行。而环境的好坏,除了要辛苦堪称城市美容师的环卫工,其实更大程度决取于每个人的公益心。

回到家就更不用说了,你要吃喝拉撒,就注定要产生垃圾。为了不让家变成“狗窝”,再懒的人也得学会清理。但是如何清理垃圾,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态度。

很多年前,我和小区的其他住户一样,已经习惯了垃圾袋装。每天把家里产生的垃圾装进塑料袋,弃于小区设置的垃圾桶内。什么废书废报、卫生纸、废电池、易拉罐、过期药、餐厨垃圾等等,总之一股脑儿塞进垃圾桶,即便前两年垃圾桶开始了分类设置,却仍然不加区别地扔进去了事。

有一天,我看见邻居读小学的儿子正在小区垃圾桶前翻拣垃圾,有些不解。后来小学生的爸爸出来了,面带惭愧地解释说,早上他不小心把废电池未经分类地和其他垃圾混在了一起,儿子知道后“批评”父亲说,一节电池可以污染一分大小的粮田,要防止污染就必须做到垃圾分类。现在儿子正在垃圾桶里翻找那两节废电池,帮父亲修补那颗疏忽的公益心。

我一听特别汗颜,因为前几天我80多岁的母亲也用行动教育了我。那天在母亲家吃完饭,顺手帮母亲拎起两大包垃圾在手上。到了垃圾桶前,母亲却坚持自己倾倒垃圾,我一听奇怪,难不成是母亲怕弄脏了我的手?母亲并不多言,而是解开塑料袋,把餐厨垃圾倒在垃圾桶不可回收垃圾一格,而把两根塑料袋扔到另一边可回收垃圾一格。我一看就懵了,不知母亲何时变成懂得垃圾分类的达人了。

而再一次触动我的,是前不久到浙江学习,在安吉县的余村,村里人对环境的爱护到了极致。余村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境内,40多年前,这个地处山沟沟的偏僻村子是出了名的穷村。为了摆脱贫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余村人开始了以牺牲环境换取财富的疯狂挖掘,那就是开矿。每天,余村的青壮年天不亮就齐扑扑地奔赴矿山,把那些沉睡了千百万年的石灰矿源源不断地送出大山,一座座大山被挖得千疮百孔,一陇陇田地一条条溪流全部被粉尘污染,青山绿水没有了,健康生活也没有了,余村人唾手可得的财富就是矿石。

本世纪初,对环境破坏有所警觉的余村人开始反思,不能再这样靠卖矿山来发家致富了。但停止挖矿,集体经济就会一落千丈,让余村重新回到戴穷帽子的年代。何去何从,余村人一时没有了方向。

后来,余村人痛定思痛,下决心进行绿色可持续发展。他们关停矿山,修复植被,建起了整个长三角地区环境最优美的民宿。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看见庭前院后、公共绿地都是一派郁郁葱葱,街道整洁如洗,内心都赞叹不已。

而在余村的村头,设置有专门的垃圾分类机,余村人把分类后的垃圾分别置于可回收物或有毒有害物一格,垃圾分类机会根据每次的“贡献”换成积分,村民可以用积分换塑料袋、卫生纸等礼物,形成天人合一的良性循环。从破坏环境到主动保护环境,余村是中国新农村建设最好的佐证。

而资料也显示,垃圾分类后经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1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每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而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餐厨垃圾经生物技术处理成堆肥,每吨可生产0.6至0.7吨有机肥料。

垃圾分类是举手之劳,也是一种观念更新。给垃圾画好脸谱做好分类,有利于资源再生保护环境,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破除我们心智上的“垃圾”,与这个总和肮脏为伍的代名词化敌为友,让其为我所用。

从“禁鞭”做起

文/谭冉苒

新年马上就快到来了,家家户户都在准备年货,大家的心里喜洋洋的。可唯一不足的是那漫天的飞雪中夹杂着燃放烟花爆竹带来的灰尘;那原本洁净的天空中也弥漫着灰尘。

燃放烟花爆竹会对公共安全、城市空气质量和环境卫生带来危害。2015年,襄阳的环境十分差,经常发生雾霾天气;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戴着口罩的人。许多人住进了医院,是因为呼吸道受到了感染。那一声声的咳嗽,都是环境受到污染而带来的恶果。

让我们向燃放烟花爆竹说“不”!拒绝那布满灰尘的天空,携起手来创造一个美丽、洁净的环境。只有拒绝燃放烟花爆竹,我们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美丽的城市。再漂亮的烟花,再响亮的爆竹也抵不上身体的重要。

让我们用健康的身体来迎接新年的到来,过一个美好、祥和、文明的新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就让我们从“禁鞭”做起!

生命因奉献而精彩

文/徐小波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怎样活着才算有意义?活着是为自己还是为了他人?这是每个人都应该考虑的问题。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一曲《爱的奉献》之所以历久弥新、久唱不衰,是因为它唱出了无数人的渴望和心声。一心索取的人永远在追逐的道路上,而懂得奉献和给予的人,生命将变得无比精彩。奉献是不计报酬的,是散发的一束光芒、一分热量,是我为人人的精神。

来到新学校,新的环境,新的面孔,新的气息,一切是那样的朝气勃勃,充满生机与活力。在校园中总有一群洋溢着青春活力默默为校园付出的同学,他们就是青年志愿者社团的学生。校园的清洁离不开他们,校园的重大活动离不开他们。每当放学后,总会看到他们的身影穿梭在学院的周围,哪里有垃圾,他们就会出现在哪里。只要他们经过的地方,必定还原出干净整洁的环境。在校园中他们奉献的是自己的业余时间,换来的是校园优美的环境。他们付出的是汗水、是热情、是一颗无私的爱心,而收获的则是充实、丰富、精彩的生活。在这里,他们展现出了人生的风彩,体现了生命的价值!

鲁迅说:“我好像一头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他用手中的笔,为人民作出了他的贡献。爱因斯坦曾说:“一个人的价值,应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是看他取得了什么。”

同学们,生活因奉献而快乐。让我们这群90后的年轻人,用自己青春的生命、火热的激情去帮助我们周围的人,去美化我们的环境。共同努力,让校园更美丽,让生命更精彩,让我们的青春无悔!

感悟“心静”

读书需要一种外在环境,更需要一种内在心静,这是我对读书的一段感悟。

记得刚参加工作,为了结婚后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新房,我与妻子在双方父母的支持下,购买了一幢偏远地区的拆迁房,尽管环境不是很好,但也算是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书房。每当夜深人静之的时候,我就在那间仅仅几平方米的书房里,在书香气韵之中享受着新知识、新思想带给我的激情和欢乐。

没过两年,随着经济迅猛发展,外地人口日渐增多,昔日的偏远地区也变成了闹市区,房价一路攀高。当地老百姓看到了隐藏的商机,纷纷把房子出租了出去,原本安静的小区变成了吵闹的场所,多少次我在书房里构思美女图片时,总被巨大的音乐声和吵闹的话音打断,我多次与一个个新邻居交涉,但效果并不理想。每次读到唐代大诗人王维、孟浩然那优美的乡村诗句,我就向往着那种田园般的生活,不免有一种羡慕古人那种宁静的读书环境。

几年之后,我下定决心用所有积畜并向银行借了巨款,在独墅湖岸边购买了一套商品房,改善读书环境。搬进新居后,看着室内宽大的书房,窗外碧清的湖水,郁郁葱葱的林草,垂涎浴滴的鲜花,欢快飞舞的小鸟……我顿时激情满怀、诗兴大发,这不就是我日思夜想的美妙的读书环境吗!然而,当我对读书产生更多渴望和梦想时,新的问题又降临了,周围住户陆续装修,每当几家装修工人一起开工,整个小区就像在上演一场重大的战役,根本无法安静地读书,一种更大的苦恼产生了。

正当我为读书环境而焦虑时,一件平凡的小事改变了我。那是一次在上早班的过程中,我看见马路边公园里有一位老者捧着一本厚厚的中国通史在阅读,路面上已经积累了很多车辆,阵阵发动机声早已打破了早晨的宁静。这本深奥而枯燥的史书居然能在这种环境下读下去,让我好奇地停下车走到他身边,准备请教读书的奥秘,连喊了好几声,老人似乎没有一点反应,还是在认真地埋头读书。此时,一位老太迎上来说:“小伙子,你不要再喊了,他是个聋哑人!”

看着这位老人专注的神情,能感受到他心灵的沉静、高尚的情怀和痴迷于书的程度,我的神经似乎被触动了一下,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后来,每次经过这里时,我总要情不自禁地去看看那位读书的聋哑老人,他的神情依然是那么专注,身姿依然是那么挺拔。每次回到书房内,我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慨和愧疚,面对一大堆业务和喜爱的丛书,我总是不能静下心来去研读,由于外界环境的干扰,更让我对读书增加了无限的痛苦,致使几年来在文学创作和工作事业上一直没有突破和进展。无意之中,我翻开了一本美女图片文摘,有一则毛泽东同志读书的小故事,为了寻求读书的境界,毛主席经常捧着书本在马路上阅读,以此锻炼读书的专注,练就了任何吵闹的声音都不能影响读书效果的至高境界,即使在炮火连天、战火纷飞的环境下,毛主席依然能全身心地阅读史学书籍,写出了很多有深远意义的文章。

此时,我似乎忽有所悟,几年来一直苦苦寻找的“读书环境”,不就是一种读书境界,一种“心静”吗!是啊!外界环境我们没有能力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抛开物质、金钱、名利等一切烦恼,以一种纯洁的、安宁的、祥和的心灵去读书,这才是一种最优美的读书环境啊!之后,每次在书房里读书,我都力求把自己投入到聋哑的状态中,无论周围的环境如何变化,我都逼着自己真正走进书中去,专注地遨游在那一片书海中,陶冶情操,充实人生,真正去感受那份宁静,享受这种“心静”带给自己的快乐。

渔与鱼

文/唐兆波

喜欢钓鱼,缘于父亲十数年的垂钓爱好。

小时候,常和父亲去“云游”垂钓。那时候,垂钓的环境很好,河水很清,也大,河中的鱼儿自然很多。据说鱼儿时常会粗心大意,不小心游进洗衣人的竹篮而成为他们餐桌上的佳肴,垂钓的喜好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养成的。

那时每逢假日闲暇,就会坐着父亲的自行车,去周边河流或水库尽享垂钓乐趣。不过这可不是纯粹娱乐休闲,更多的想法是希望能够收获大鱼美餐一顿。偶尔钓上大鱼,父亲便约三四个好友一起享用。一般是先食鱼肉,再喝鱼汤,母亲的手擀面条是大家的最爱,西红柿鱼汤浇面也就成为叔叔们酒后最舒服的佳肴。

每每空闲,必去垂钓,水中鱼儿虽多,但苦于钓技太差,渔具亦简,获鱼的机会总是极其有限。偶得大鱼,便手舞足蹈、得意忘形。不想有一天因为急于抓住一条大鱼而被鱼钩刺破手指,以致最后连父亲带我一起跌入水中。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父亲已将破旧的自行车换成了小汽车,钓鱼方便了许多。虽然还是常和父亲去做渔夫,但垂钓已经不再是以前的“为鱼而钓”了,休闲和放松才是真正的目的。

在阳光明媚的假日,一家人带上渔具,拿一本好看的书,妈妈总是不忘带上她正织的毛衣。撑鱼竿于水边,各干其事,其乐融融,尽情享受大自然赋予的阳光和新鲜空气的滋润,尽情享受真正的渔乐无限。虽然得鱼甚少,但我们已经不去在乎鱼的多少或有无了,因为我们的垂钓观已经发生了质的转变,即:在渔而不在鱼。正是这种转变,让我超然了许多,面对等待了一天的空鱼兜,我似乎也悟出了钓鱼的一些道道:莫因鱼丰而癫狂、莫因无鱼而沮丧。人生何尝不是这样?一点“鱼头小利”,何必要去那么斤斤计较呢?

现在不去钓鱼了,高中繁重的学习任务和按部就班的紧张生活,已经不允许我随意放松。父亲也很少去钓鱼,环境的污染和渔事的商业化,轻松自然的垂钓环境和场所已经很难寻觅。不过这些年虽不再去钓鱼,但总还思念着,毕竟那是自己多年的挚爱。

保护环境

文/秦悦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句话吧,但是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保护环境。

在沙漠之舟——迪拜,那里本来是一个荒无人烟,寸草不生的沙漠,但是那里的人民辛勤种植树木,为的就是能让这些树木更好地生长。终于树在迪拜人的种植和爱护下,从1棵变成10棵,10棵变成100棵……最后,变成了沙漠里的一片绿洲、一个繁荣的城市。你看,保护环境能使一片沙漠变成一片绿洲,一个科技发达的国家。可见,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一天,一个人在山里卖斧头。一个男人走了过来,问:“这是什么,有什么用途?”卖斧头的人说:“这是斧头,可以用来砍树,盖结实的房子。”男人觉得很有用,就买了下来。回到家,他的妻子就拦住他说:“你怎么能去砍树呢?”男人回答:“这样可以盖结实的房子,不用再住草屋了。”说完便走了。路上,男人又遇到了一位老爷爷,老爷爷说了同样的一句话,男人还是那样回答。老爷爷听了就问斧头在哪里买的,便也要去砍树。就这样,人人都去砍树,盖好房子,山上的树越来越少了,当洪水来的时候,整个村子都被洪水淹没了。

俗话说得好:保护环境,就是爱惜生命。让我们行动起来吧,让我们爱护环境,保护地球;让我们用双手共同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低配环境

文/高琳琳

美国着名作家斯蒂芬·金有一套自己别致的“小桌子理论”:他写作的时候,只需要一张小桌子,一平方米大小,学生桌模样。一盏台灯足以照亮桌面,上面摆放着纸张或者电脑,再无其他。

他也曾给自己换一张豪华的书桌和办公室,但是不久就宣告放弃,在那里,他无法安心写作。

老子《道经》里有这样一段话:“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翻译过来,就是说,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纷繁的音乐使人听觉不灵敏,丰美的饮食使人味觉迟钝。因此,有道的人只求安饱而不去追逐声色之娱,摒弃物欲的诱惑而能吸收有利于身心自由的东西。

低配环境并不是像苦行僧一样衣衫褴褛,好像在比谁更落魄,而是降低你对环境的欲望,专注于手头的事业,从而享受到高配的人生。

无法言说的故乡

文/冯积岐

如果有人谈起故乡便张口赞叹:啊!多么美好的故乡!啊!多么值得骄傲的故乡!我不怀疑这种言辞的真实性,我也不否认这是用简单的文字排列出来的并不简单的虚假和做作。如果用这样的文字来概括故乡,足以说明这个人对故乡的理解是浅薄的,对故乡的感情是粗糙的,对故乡的体验是模仿的。如果说,故乡是个孩子,母亲将孩子抱在怀里,不停地说,我的孩子多乖啊!我的孩子多蛮啊!对于孩子来说,这样的母亲太令人担忧了。

一个对故乡情感很深的人,他的情感必然是五味杂陈,五彩斑斓,甚至是无法言说:叫他怎么说好,又怎么说坏呢?这是一种无法用道德来判断来界定的模模糊糊的情感——欲笑无声,欲哭无泪,欲赞无词,欲贬无语。

如果说故乡是一条河,你一辈子浸泡在那条河里,就对那条河的物理反应,甚至化学反应迟钝了;如果说故乡是一座大山,你只有走出来,才能看清山的骨骼和神经。鲁迅、沈从文是离开故乡后才写出了有关故乡的名作的;鲁迅笔下的阿Q既是“鲁镇”的,故乡的,又是全中国的、全民族的,他揭示的国民性的劣根不只是故乡的,而是具有普遍性。沈从文对湘西在一唱三叹中有嘲讽也有抨击,尤其是故乡的麻木和无奈,他忍无可忍。故乡不仅仅是身体的落草之处,故乡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它是人的文化基因的一部分。人的文化浸洇首先来自故乡。

我的故乡岐山是一块古老而悲壮的土地。周王朝在这块土地上经营了四百年之久,周王朝可以剪灭商纣,也可以“画地为牢”,周文化对这块土地浸染得太久太久了。王朝更替,世事变迁,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过去了,天变了,人变了,周文化最基础的那些东西没有变,它在岐山人的血脉中一代一代地遗传。在官方文件中,在诸多的宣传材料中,在民间的口头语汇里,动不动就赞美周文化熏陶下的故乡人懂礼数、淳朴、聪明、勤劳、老实。假如有人像鲁迅一样用一支笔把厚重的文化外衣挑开,把嫉妒心强、狭隘、固执、有小聪明而无大智慧、虚伪、目光短浅、谨小慎微、鸡肚小肠……这些词汇按在故乡人的头上,故乡人肯定会暴跳如雷的。故乡听惯了溢美之词,故乡一直在骄傲和自豪中。故乡的哪个庄稼人不知道地里长麦子也长稗子,故乡出过伟人周文王,也出过奸佞元载。故乡的鼻孔里是不呛烟的。对于故乡的脾性我摸得很清。

我在故乡度过了不愉快的童年,苦难的少年和青年以及中年时期艰难的一部分时光。也许这是故乡对我的厚爱:苦难的生活是我成熟的营养剂。我感谢故乡,尤其感谢那些曾经使我深深地陷入了人生泥潭中的人——这不是虚伪之词——如果没有那些经历,我是不会写出那么多的作品的。我说过,故乡是我写作的背靠点。

仅仅用感谢不可能概括我对故乡的全部感情,我对故乡的感情是复杂的——无法言说,无法表述。

我曾经对我在故乡的朋友说,你只有抖落一身岐山文化的劣势——那种畏怯,那种不敢作为,充满小人意识的卑微,那种坐而论道,指指点点的小官吏做派,你才能摆脱文化意义上的故乡的囚禁,你才能做出点什么来。

从某种意义上说,故乡只是一个空间,一个生存环境。这个环境曾经历练过我,折磨过我,但我从未向环境屈服,我不仅适应它,而且,力图把它按住,拎住,把它拎在手里昂首阔步地向前走。我没有被打败。我的血流慢下来了,我将一天天地老去,但我的精神不曾被环境折磨。如果说,有人刻意要屈从于环境,向环境示好,或者,与环境握手言和,也许,他看似什么也得到了,其实,他是人生的失败者,他的失败在内心。

给妈妈的信

文/柏洁

亲爱的妈妈:

你过得还好吗?为了健康,不要太过劳累了!

最近我们学校开展了“健康生活从创卫开始”的活动,同学们可高兴了。有的忙着宣传健康的重要性;有的忙着利用黑板报宣传如何才有健康的生活……真像热锅上的蚂蚁,忙得不亦乐乎!

现在塑料袋就像幽灵一样,不仅毁坏了城市的容貌,还污染了环境。即使埋入土中也难把它消灭。电池给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污染着环境。一次性筷子是最可气的,因为一次性筷子用了以后就丢了,既破坏了环境又造成了污染,真是一点好处也没有。

我们小组接受了艰巨的任务,就是用自己的能力去减少塑料袋的危害。于是我们缝了许多漂亮的布袋,准备来一个“口袋大变身”。

来到菜市场,映入眼帘的一幕可真让我们吃惊——塑料袋随处可见,红的、黄的、蓝的……各种颜色让我眼花缭乱。这时,只见一位大娘两只手提了七八个塑料袋子正急匆匆地走过来,于是我们迎上去,温和地说:“大娘,我们来换换袋子吧,塑料袋会污染环境。”大娘生气地说:“换什么口袋,我还要回家招待客人呢!”她急匆匆地走了。虽然第一次换袋失败,但是我们没有灰心。又继续去寻找下一个目标。我们把目标锁定为一个卖菜的老奶奶,她疑惑地问:“塑料袋好用方便,为什么要换?”我赶忙解释:“塑料袋是好用,但太污染环境了!”听了我的解释,老奶奶终于和我们换了袋子。一早上的时间,把我们做的布袋换出去了,真是没有白费精力。

为了我们的健康,妈妈,你也要多做一些有益的事,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要动员你身边的人少使用塑料袋、一次性筷子等。让我们携手走向健康美好的生活!

妈妈,我衷心地祝你身体健康!

爱无言

文/笑颜

爱无言

女儿上了初中,随着学业的忙碌,青春期的来临,儿时围在父母身边,叽叽喳喳年少无忧的温情不见了,有时莫名的发火,无言的沉默,仿佛要拒父母与千里之外。我渴望与女儿沟通,为女儿抹去心中的烦恼。所以我常常思索,该如何面对女儿。

为了女儿,我又是调工作,又是买房,总算进了城。满心欢喜地把女儿送进了市里最好的中学。渴望为女儿创造最好的环境,打造最具实力的平台。但女儿的烦恼却因此产生了。

女儿说:她喜欢曾经的小站,绿野无垠,桃园芬芳,阁楼式的小木屋,高高耸起的麦垛,女儿的欢笑仿佛留在了那里。瞬间找寻女儿失去的不正是七彩童年吗?我感伤。女儿从小任性顽皮,胆大豪放,乡间的气息让女儿深深感受着自然的美。

城市化的生活虽然给了女儿拼搏进取的良好环境,但女儿的快乐也被锁定在高高的楼宇之间,女儿常常拿着望远镜,遥望着信息万变的城市,女儿说自己变小了。我常常在此时拥住女儿,告诉女儿:“我希望你快乐!这比什么都重要。”但每每回归日夜穿梭的岁月,望着女儿在凝成山堆的作业中奋斗时,我无语。怎样的教育才能让孩子体味成长与奋斗的快乐啊。父母累点倒无妨,孩子累了,我们该做点什么?

今天早上,我用自行车带女儿去上学,走在路上女儿对我说:“妈妈,我这辈子跟定你了,你别想甩掉我。”一份久违的温馨在心间荡漾:“这就是缘,你是我的女儿”我告诉她。面对孩子我们不要再言: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孩子为什么不理解父母对她的好?孩子为什么不好好学习?我们也曾经年少过,迷惘过,颓废过,不思进取过,我们用时代的落后,生活得清贫解释给孩子听。可如今的孩子面对优越的环境,父母的呵护,老师的教导,她有为自己抱不平的理由吗?

就因为这时时的感悟,就因为这事事难料的时代变迁,我不再刻意地强求女儿。告诉女儿勇敢地走自己的路,只要努力着,奋斗着,快乐着就好。

好环境,人类永恒的健康

文/钱怡悦

自古以来,健康一直都是全世界关注的话题。不仅是自身的健康,还有食品健康,可这两年,人们面对日趋恶劣的生活环境,又开始把目光放在环境健康上了。

前几个星期,雾霾席卷了中国大部分地区。我们往往一出门,眼前就是白茫茫的一片,对于电影情节来说,这应该是很唯美的一幅场面吧。可是,我们都知道,这雾霾是“美中藏毒”的。就拿1952年的伦敦毒雾来说,就使4000多人丧生。当然,我们的雾霾比伦敦毒雾危害要小,但是,即使是这样,我们也不可忽视。有环保专家分析,雾霾很可能取代吸烟成为肺癌的头号致病“杀手”,也就是说如果雾霾再这样一发不可收拾地严重下去,我们在外面呼吸一下就等于吸了一口香烟。近年来,人们各种疾病的发病率都在增长,凶手就是空气污染。

悲哀的是,指挥这场雾霾事件的幕后元凶,不是别的,正是我们人类自己。多年以来,一座座山清水秀的村庄转眼就变成了拔地参天的高楼;一片片葱郁繁密的森林转眼就变成了无边无垠的沙漠;一条条清澈见底的溪流转眼就变成了干涸裂开的荒地……人们在获得利益的时候,有谁想过大自然的身上已是伤痕累累。人类不断地想从自然中获得更巨大的利益,总是想方设法地从大自然中“榨”出金灿灿的“黄金”,得到所谓的财富。甚至,更有人以此作为毕生的追求。

两年前,我看了一部灾难题材的电影,叫《后天》。片中,冰雹、龙卷风等灾难恐怖地袭击了全球,它们把人类建造的房屋、高楼、各种公园都摧毁成一堆堆毫无价值的废墟。试问,我们能保证这一切只是电影里的虚构情节吗?显然不能,在灾难面前,人类只能是弱者。我们不可能改变灾难,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把自己从利益的泥潭里拉出来。

只要人类少浪费一桶水,就能还自然一个湖泊;只要人类少用一张纸,就能还自然一片森林;只要人类少建一座工厂,就能还自然一片草地……只要我们真诚地对待自然,自然就能还我们平静、和谐、健康。让我们牢记:好环境,人类永恒的健康。

读书需要好环境

文/张小六

就读书来说,不少人都认为读书跟环境没有什么关系,他们认为:只要自己有一颗求知的心,只要自己读书的心情足够强烈,就没有读不进的书,无论他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他们甚至还会举出许多例子,比如毛泽东闹市读书,等等。

乍一听,这话不无道理,然而据此便以为读书与环境没有关系,我以为,还是很不妥当的。毕竟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是很大的,有的人适应能力强,控制力也很强,他们读书比较容易进入状态,容易“走进”书中,然而有的人天性好动,或者因为其它原因,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不是那么好,这类人,读书特别在意环境,嘈杂的环境对他们的读书有巨大的影响,在安静的环境中,他们能够在读书中得到快乐,获得知识,可在吵闹的环境里,他们则会觉得读书犹如坐牢,如坐针毡,特别难受。

作家韩少功,名气够大,但他读书还是很讲究环境的,一般的,他都生活在两个地方,一个是海南省的一座山上,一个是湖南的长沙市区,每年冬天,长沙天气很冷的时候,他便跑到海南去居住,两个地方,每处一年中都住半年,他说,这样对他的读书与写作很有利,而且他说,他的主要创作基本都是在山里的农庄中完成的,他与农民一同生活在一个海南的一个村子里,那里对他来说,犹如人间天堂,读书、创作是再好不过的了。

在很糟糕的环境下仍然能够很好地读书,我真的很佩服,虽然这种读书有时看起来有点自己强迫自己的意味,但是倘若真能将书读进去,相信经过一段时间后也必将有一定的收获。然而我还是不太主张这样去做,如果能够把环境弄得好些,使自己能够在一种安静、自然、清新的环境中读书,岂不更好?

因此,读书与环境的关系还是极为密切的,有时,对有的人来说,环境甚至能够影响到读书的质量,给自己营造好的读书环境。

追梦的脚步

文/李泊以

每每看到贫困山区的新闻,看到那些跟我年龄一般大的小朋友们穿着破烂的衣服,光着脚丫子,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老师背着走不动的,大的牵着小的,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翻过几座大山,才能来到学校。一个简陋的教室里坐着一至六年级的同学,一个老师同时带着好几个年级的课,中午还要自己做饭吃,晚上回到家已经天黑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他们依然坚持不懈地努力着,不放弃求学的梦想。在感动之余,我的一个梦想便悄悄地在脑海里萌发了——我要努力让他们拥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俗语说:“言必行,行必果”。既然有了梦想,就要勇于追求梦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梦想的种子,萌发出生机勃勃的芽,长出牢固的根,结出梦想的果实。而果实的形成需要水的浇灌,化肥的供给,阳光的滋润……

我拥有优越的学习环境,就更应该好好学习,获得丰富的知识,长大后让自己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到山区去支教,服务贫困山区,让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成功是一点点堆积而成的,我的梦想也是由一砖一瓦砌成的,我现在虽然还没有那个能力,但我可以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可以将平时的零花钱、压岁钱积攒起来捐给贫困山区的小朋友,平时看完的书籍、用过的文具以及一些我不需要而他们用得到的东西送给他们,还可以和他们结成帮扶对子,共同实现我们的梦想。

“众人拾柴火焰高”。要想完成这个梦想,不仅需要我的努力,更需要得到大家的支持,我会倡导我身边的每一个人,伸出他们的爱心之手,一起帮助这些小朋友。或许在这个过程中,会被别人误解、被人怀疑,、会被认为不自量力,但我不会停下步伐,停下追梦的脚步,因为我永远也忘不了小朋友那充满对学习渴望的双眼,当我鼓起勇力,劝说别人献出爱心时,就注定了我要为之奋斗,当我第一次捐出自己的爱心时,我也第一次真正地插上了梦想的翅膀,感受到了追梦的喜悦!

当然,要完成这个梦想,更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媒体的关注。我可以通过微博、网络等方式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也可以通过互动平台引起社会和更多人的关注,呼吁社会、国家对这一事情的重视,让国家、社会对他们伸出援手,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走出贫困,走进崭新的课堂,走进好的学习环境,走向美好的生活。

谷雨的意象

文/赵丰

喜欢这两个字的组合。谷为庄稼的总称,雨是水的精灵。地上有谷,上面有水。谷被水滋润,宛若一个女子享受着爱的浇灌、爱的抚摸。

《通纬·孝经援神契》里说:“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雨生百谷,清净明洁。我以为,这八个字是对这个节气最好的注解。

谷雨的意象,在于水。希腊哲人泰勒斯如此说:“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在他看来,水是万物的本原和母腹。关于谷雨节的天气谚语,大部分都是围绕着雨这个中心词的,如“谷雨阴沉沉,立夏雨淋淋”“谷雨下雨,四十五日无干土”“谷雨有雨棉花肥”等等。一个节气,因了雨的缘故而彰显出灵动。这是何等美好的意象。

《群芳谱》中有这样的句子:“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谷雨前后,天气较暖,降雨量增加,有利于春作物播种生长。从这一天起,雨量开始增多,其丰沛的雨水使初插的秧苗、新种的作物得以灌溉滋润,五谷得以很好地生长。池塘里的浮萍开始孳生,桑树也长出了翠绿的新叶,正是养蚕人家开始忙碌的时候。农谚这样说:“谷雨前后,点瓜种豆。”又云:“谷雨不种花,心头像蟹爬”;“谷雨前,好种棉”。自古以来,棉农把谷雨节作为棉花播种指标,编成谚语,世代相传。

我的生命体中离不开茶,品着茶,仿佛就有了写作的灵感。而我喜欢喝的,是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滋味鲜爽,香气怡人。在我的沉思中,一芽一嫩叶的茶叶泡在水里,宛若展开旌旗的古代的枪,又像一个雀类的舌头。清明茶为一年中的佳品。不但水中造型好,口感也极舒服。鉴于此,中国茶叶学会等部门于2010年4月20日在杭州举行了“全民饮茶日”启动仪式。

品茶,是谷雨的另种意象。

谷雨的季节,也蕴含着人类生命的意象。这个时节,随着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是神经痛的发病期,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此时我们在调摄养生中不可脱离自然环境变化的轨迹,通过人体内部的调节使内环境(体内的生理变化)与外环境(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素问·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是说人生于天地之间,自然界中的变化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的内环境产生影响。因此,保持内、外环境的平衡协调是避免、减少发生疾病的基础。

在网上看到一首诗:“清阳乘风催时雨。水畔萍生,鸣鸠拂其羽。绿竹在胸田在腹,农人田边初种谷。我欲尽抛闲愁绪。披发轻裘,直上春山路。却恐山间多宿雾,仙家不肯留人住。”这首诗涵盖了谷雨的意象。清阳、春风、水萍、鸣鸠、绿竹、宿雾、农人……这些自然的物体在“催时雨”的作用下,纷纷张扬着自我个性。而作为自然界的主宰者——人,自然会“抛闲愁绪,披发轻裘,直上春山路。”如此的意象,是何等的逍遥自在,神采飞扬。可是,诗的作者依然没有忘却人世的烦恼。末尾两句:“却恐山间多宿雾,仙家不肯留人住。”看似浪漫,却隐含着无尽的人间愁苦,揭示出人世的真相。心里盛着烦恼的人,抛弃不了功名利禄的诱惑,“仙家”何以留住?

人离不开五谷杂粮,自然界的万物,离不开雨水的滋润。谷雨的意象,就在于它展示出来的自然规律。在这个节气里,我们点瓜种豆,我们插秧植棉,我们养蚕品茶。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但是你不要忘记自我的养生,不要忘记任何一个美好的季节,都会伴随着人间的疾苦和忧患。

谷雨过后,便是暮春。在春天的尾声里,我们会做着怎样的梦?它的基调应该是暖色的。因为,夏日即将降临。

“你的来信我知道”

文/承红霞

“美是亲近所得,美是邂逅所得。要以最为珍惜最为尊敬的心灵状态来对待自己和世界。”幼儿园是孩子生活的地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有可能成为孩子快乐的源泉。因此,一切都要以孩子的眼光来审视和欣赏。环境是静态的,但它可以牵动和改变孩子灵动的心。参与环境创设,能让每个孩子展现个性,表达情感。我们学校专门为孩子设置了一个“邮局”,每个孩子都有一个“信箱”,孩子画下对朋友、对老师说的悄悄话,塞到信箱里。孩子们每天都会看一看,是否有同伴给自己“画信”,分享朋友的快乐。当我们老师收到孩子的信,也同样感到欣喜!我相信,这个简单的爱的传递,在他们回想童年生活时,将倍感温馨和有趣。

参与环境创设,能让每个孩子体验成功,感受快乐。孩子的作品有的大气、稚嫩;有的精致、灵动;有的夸张、别致……他们用最笨拙的线条勾勒出最饱满的故事,用最简单的颜色闪耀出最魔幻的世界,用最平静的心态谱写出最幽默的童话,这就是唯孩子与大师所能成就的绘画作品。活动室里那一幅幅充满童真童趣、亦真亦幻的作品,似乎让人听见太阳的笑声,摸到小草的衣裳,看见雨滴的舞蹈,感到云朵的悲伤……每一个孩子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我们老师要善于观察孩子的兴趣、捕捉孩子的创意、赏识孩子的作品,更要相信和肯定孩子善良意志、内心力量和心灵中一切美好、高尚的品质。在班级环境的创设中,孩子的作品呈现越多,孩子的主动参与性越强,孩子的自主性越强,环境中体现的儿童色彩也越鲜明!

沙漠中有清泉,岩层内有珍珠。寻觅生命中点点滴滴的美,拣拾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纯。环境源于生活,灵感来自生活,当环境深入孩子的生活,成为精神世界的一部分,便能唤起孩子踮起脚尖去触及美的本质和深度。

梦回桃园

文/风的记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每次读着陶渊明的诗,想象他所描写的环境,心中充满神往。尤其是他的《桃花源记》,每每读来,脑海中总能浮现一幅刚刚完成的水粉画,散发出浓郁的诗情画意。

“嘀嘀嘀……”一大清早,汽车的鸣笛声吵醒了我,看看窗外,天空灰蒙,打开窗户,一股夹杂着汽车尾气的污浊空气扑面而来。我赶紧关窗,回到卧室,随手翻开那本《陶渊明散文》,细细地读着那篇已经读过很多遍的《桃花源记》。忽然,天空昏暗,出现了九颗星星,它们仿佛连成了一串美丽的珍珠,并且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我想,这不会就是九星连珠吧,正在疑惑,突然觉得有一股神奇力量把我托起,耳边风声呼呼,周围的一切都飞快的穿过。“啪”的一声,我竟然摔在一片绿野之中,貌似来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忽见前面有一个山洞,我便走了进去,洞中道路曲曲折折,良久,前方一道亮光出现,洞外,豁然开朗,映入眼帘的,竟是一片桃林!

也许时值四月,草长莺飞,山色葱郁,河水澹澹,芳草萋萋。粉红的桃花或含苞,或怒放,漫天的桃林散落在山坡上、田野中,从远处看,像片片朝霞,又像少女羞红的脸庞,煞是好看。桃花被轻柔的山风轻轻吹起,荡漾在天地之间,周围仿佛成了花的海洋,环顾四周,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不时传来泉水的叮咚声和清脆的鸟鸣声。我继续前行,也不知道这是何处。这时,天空突然朦胧下来,迷蒙的苍穹,飘起了如烟如雾的丝雨;那漫空飞舞的晶莹,滋润着周围的一切万物。林间的布谷鸟开始唱起歌来,仿佛是把无限的祝福送给青山、绿树,小河,使它们更加美丽夺目。这雨,也仿佛把我的心灵洗涤了一遍,顿觉神清气爽。

忽见一人,身穿长袍,缓缓而来,看到我,甚是诧异,问道:“尔从何来,又欲何去?”我一片茫然,也不知道这是哪里,便答道:“只是路过,见山前一洞,便走进来,请问这是何处?”那人答道:“此乃桃花源也。”我大惊,便想:桃花源?这难道是陶渊明散文中的桃花源吗?难道我穿越了时空?抬头瞧了瞧那人,装束迥异。便开始紧张起来。那人遂道:“吾欲家去,可否光临寒舍?”我正一筹莫展,不知如何,闻听此言,稍安,便答应道:“好的!多谢!”

前行不久,见一村庄,依山傍水,山清水秀,一条河流玉带似的绕村而过。河的两岸林木繁茂,郁郁葱葱,各种野生动物奔跑其间。路边好多不知名的鲜花正盛开着,人行其间,犹若画中行走。村庄的一角,出现一片竹林,林外几株桃树,零散分布,桃树上桃花尽情绽放,甚是妩媚,“竹外桃花三两枝”莫非描写就是此地?林间传来清脆的鸟鸣声,那是山雀吧,尽情地享受这天地的气息。潺潺的声响,那是从岩缝里渗下的清泉吧,如珠玉一般的晶莹。寒雾在竹子身上渗出一颗颗的水珠,有的顺着竹节轻滑而下,有的从叶尖晃了几晃,便顽皮地荡了开去。

绕过竹林,前方一片房屋,虽稀疏地散落在田间,但错落有致。袅袅的炊烟飘散在天空之中,为清新的空气添加了一份美妙的音符。那人手指一处院落,对我说道:“此处便是。”但见三面篱笆,一面木屋,门前溪流潺潺,屋后树木参天,篱笆墙外,鲜花烂漫。我走进屋子,那人便设酒杀鸡作食,盛情款待。许多村民也闻讯而来,看见我这个穿着与他们不一样的“异类”惊异不已!席间谈及现代,皆茫然。

随后的日子里,虽身处异乡,但一点也没感觉到陌生,生活过的无忧无虑。早晨,我随着农夫去耕作,看着那无边无际的稻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顿觉心旷神怡。夜晚,繁星满天,周围的蛙鸣声声入耳。此情此景,让我想起辛弃疾的一句词:“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如此意境,只有此刻才真正心领神会。村民们的生活也是充实而舒心的。乐者,弹琴奏歌,丝竹声声;文者,纸香墨飞,词赋满江;耕者,晨兴理荒,带月锄归;老者,江上垂钓,悠然自得;幼者,阡陌奔跑,嬉戏玩乐。他们的一切生活,都深深融入到大自然里了,与自然和谐相处,恬静、安定而祥和。

这天,我在田间散步,心中想着,什么时候才可以回到现代呢?虽然这里的生活很美好,甚至让我乐不思蜀,流连忘返,但我还有亲人、朋友、老师和同学,我还要学习啊!我漫步在一片绿野中,试着寻找来时的道路,可怎么找也找不到。正不知所措,忽见东方一股紫气飘来,一位老者骑着青牛,悠然而至。心中暗想,紫气东来,难道这位老者就是老子吗?老者见我,便问道:“汝欲何为?”我答道:“我想回函谷关。”老者回道:“吾乃李耳,今欲西去,载汝一程,若何?”我答道:“如此甚好!”

突然间腾云驾雾一般,不久就宛如来到另一世界,俯瞰大地,周围的山光秃秃的,大小河流,多已断流,偶有幸者,河水发乌,河边堆满了各种垃圾,一座座烟囱向天空不停地吐着或黑或黄的尾气,一座座工厂不停地朝河中排放着黑黄色的污水,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气味。见此情此景,老子便说道:“数千年前,吾沿途所至,山川大地,绿野茫茫,河水清澈,空气清新,天地之间,清澈透亮,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其环境之优美,不在桃花源之下;而今,不可比也。”

良久,至函谷关,我跃下青牛,与老子道别,老子便说:“此情彼景,汝必茫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汝可思之。”言罢,腾空而去。

我站在函谷关,回想这一段时间所见所闻,实在是感慨万分。

近代以来,人类向大自然过度索取,破坏了环境,地球正变得千疮百孔,遍体鳞伤:温室效应加剧,冰川大量融化,臭氧层变薄,干旱、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空气和河流污染,土地荒漠化加剧、沙尘暴肆虐等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小鸟没有家了,再也不会欢歌笑语;大地也没有漂亮的绿衣裳,不再生机勃勃了。当我们头顶的天空不再明净,不再蔚蓝时,我们是否才想起应该保护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呢?当我们脚下的土地变成黄沙变成荒漠时,我们是否才后悔当初没有珍惜我们的大自然呢?回想老子所言,我顿时恍然大悟:人类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只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人类应当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和保护自然,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对立中统一,在统一中发展,在发展中和谐。

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国家已经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纵观“十二五规划”和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退耕还林,节能减排,经济转型,保护环境已经提到重要日程,在生态环境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多。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祖国一定像一座大花园:当我们上九天揽月时,俯瞰神州大地,广袤的田野,郁郁葱葱;一条条河流,就像玉带缠绕其间;一个个湖泊,就像颗颗珍珠,散落其间。内蒙古草原上,重现“天苍苍,地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景象;西部沙漠间,黄沙不再肆虐,一个个绿洲,连成一片,楼兰古国的繁荣景象,在我们这一代再现。

晚上,我做了一个梦,在梦中,我带着桃花源人,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潜入海底,领略了海底的奇妙世界;登上月球,到嫦娥姐姐家做客……

芬芳的山风,新鲜的空气,清澈的小河,葱郁的山峰……它们都曾像流星一样飞逝离开,但只要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既发展社会经济,又保护生态环境,不远的将来,我们也一定可以创造出更加美丽的桃花源,到那时,我们科技发达,经济发展,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桃花源人也一定会回归我们的大家庭,加入到建设美好家园的大军中。让我们手牵着手,心连着心,共创绿色环境,让蓝天更蓝,让清水更清,让我们的地球母亲更加可爱、更加生机勃勃吧!

槐柳之殇

前一段时间,应朋友邀约,去城南踏青。

车子在平坦的道路上疾驰,两旁的树木被飞快地甩在身后。放眼望去,蓝天,白云,村庄,田野,苍翠的树木,绚烂的不知名的小花,构成了一幅祥和柔美、如诗如画的乡村图景,令人陶醉。微风吹过,一阵阵清幽的槐花香味扑面而来。这一段乡村小路,洋槐树一棵挨着一棵,雪白甜蜜的槐花竞相开放着,一串串,一簇簇,令人心旷神怡。然而让人遗憾的是,几乎每一棵槐树都有攀折过的痕迹,不时有桠杈歪斜,残枝败叶挂在树身,大煞风景。

这一幕不禁让我想起另一种植物——柳树的状况。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诗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然而,二月春风为我们裁剪出了片片细叶,人类的刀斧却无情地砍向它们的身躯。只是为了清明时节祭扫时坟头的那一根根柳枝。其实,槐树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改善空气质量。为我们奉献清香甜美的槐花,以蜜蜂为媒介,可酿制出甘之如饴的槐花蜜,何罪之有?柳树婀娜多姿,柔情万种,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何过之有?作为万物灵长的我们,斧钺相向,任意主宰其他生物的生死,情何以堪?

其实,不就是摘食槐花弄折了几根树枝吗?不就是砍掉了几根柳条吗?这般芝麻绿豆之事,有必要小题大做、危言耸听吗?非也,窥一斑而观全豹。从小细节可以反映出大问题,可以显见我们人类的行为方式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和破坏。我们完全可以采取一些保护性措施,既满足口腹之欲又不损害树木。至于柳树,则可以将祭奠方式改为敬献鲜花、栽植松柏或亲情树、许愿树等方式来实现。然而,我们大都是采取今朝有酒今朝醉,哪怕明日活受罪的态度。有时,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思维方式或者观念,我们会做得更好,非不能也,是不为也。由此推开说来,结合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一桩桩触目惊心的血的教训,不正是忽视细节,怕麻烦,图省事导致的后果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绝不是一件小事。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我们要追求的发展是良性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而不是鼠目寸光,杀鸡取卵式的掠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必定不能长久,注定后患无穷。靠透支环境换取一时的经济利益将会用千百倍的代价来偿还。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心浮躁,当环境与发展发生冲突时,二者交锋的结果常常是环境保护的胳膊拧不过经济利益的大腿。那曾经清澈见底,我们儿时捉鱼摸虾,游乐嘻戏的小溪还有几许?地下水开采井越挖越深,取水越来越困难,甚至有的已被污染。雾霾持续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当北京沙尘暴肆虐波及南方省市时,有香港市民戏谑:北方的亲人们,空运的礼物已经收到,一切安好,勿念!这样的幽默,我们能笑得出来吗?

环境的恶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我们这一代人就能彻底解决的问题。而正是由于人类愈加频繁的生产活动,才导致今天这种状况。历史欠帐需要我们几代人的艰苦努力与付出来弥补和偿还。欣喜的是,我们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要持之以恒,真抓实干,付诸行动。

明年春天槐花盛开时,不知是否枝繁叶茂,馨香四溢,沁人心脾,柳树是否婀娜婆挲,柔情依然?

但愿吧。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