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的文章

2022年12月11日经典文章

领导的文章(精选24篇)

父亲的“领导”情结

文/刘卫

刚退休那阵,父亲的“领导范”犹存。母亲要求一家老小尽力配合,营造出一种被领导的氛围,以帮他实现从单位的“头”到普通群众的顺利过渡。

那个周末,见他无所适从,母亲特地派了个活,让他按写好的单子去菜市场。父亲心里不悦,但还是下意识地说:“卫子,要个车,你拎包,我们这就去。”母亲大笑不止,婉转地提醒道:“老头子,我看你是惯性使然啊!菜市场就在前街转角处。几百米的路,要啥车?要是嫌提的东西重,给你配辆小推车。你权当是下基层,摸民情,也能活动,锻炼一下身体嘛!”

这样一说,父亲转忧为喜,兴致盎然地只身奔向菜场。预期采购顶多花一个多小时,父亲却快到中午的饭点才回来,大包小袋,一样不少。母亲赞扬道,第一次亲自独立采购,任务完成得不错。父亲既兴奋又忧虑地说:“今天客串采购员,才知道干具体工作有多么繁杂。老太婆,这些年你这个家庭主妇委实不易。这大冷天,守着菜摊,摊贩挣几个钱很辛苦。虽然遭遇极寒天气,但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涨得太猛。菜市场仍脏乱差,譬如,熟食区就没有设独立封闭的操作间,存在不卫生的隐患。我就要上书,督促有关部门作大力改进,还百姓干净放心的购物环境!”

父亲的一番话让我们有些释然,这样的体验多少能淡化了他心中的“领导”情结。

从此,父亲开始放下身段走出去,在老年大学选修了几门课。没课时,他到公园遛弯,结识了一帮老年棋友。了解到父亲以前的身份后,一些老伙计开玩笑,称他为老局长。父亲的棋艺不佳,别人赢了,就跟他双手抱拳,说不好意思,又赢了老领导。父亲为此愈挫愈勇。拿他的话来说,输赢无所谓,只要能从中找到仍为领导的感觉,精神上很享受。

那天吃完晚饭,大家都在做自己的事。妻子在网上忙着购物,我在刷微信,儿子忙着赶作业,母亲在屋子里拾掇,父亲端坐在客厅里,一杯热茶,专注看电视里国内外新闻。

没多大一会儿,儿子把作业做好了,拿着本子要我签字。见父亲闲着,我灵机一动,叫儿子把作业本给爷爷签字。父亲有多久没有签字啦?让他过过手瘾。

果不其然,儿子怯怯地递过本子,父亲神情激动,戴上老花镜,逐一看过,见页面干净整洁,书写规范端正,就一一写了“已阅”两字,并签上了自己的大名和日期。

没想到,儿子看后,有些不满,躲在我身后说:“爷爷只看表面,根本没检查对错,最后还没有精辟的评语。这样的签字不合格。”

父亲的老脸涨红,平常没空管孙子的学习,不了解具体情况,怎么好在上面乱发表意见呢?打那天起,孙子就归爷爷直接领导。母亲说:“老头子,你把教育和辅导孩子的重担挑起来,以后不但拥有在孙子作业本上的签字权,还可以写上评语,激励孙子!”

父亲听了,自觉重担在身,会心地笑了。

别被赞美绑架了

文/李小米

而今很多人,过着一种被社交媒体捆绑的生活。比如频发微信朋友圈,期待被他人频频点赞,一旦没被点赞,便怅然若失。

这些被社交媒体小心翼翼维护起来的交往,其实大多是无根之浮萍,转瞬就会飘去,毕竟,它的成本也是最低的。很多点赞,其实是一种礼节,甚至是一种投机。这样泛滥的点赞,如果成了一种精神输液,就很让人担心了。

一个人对赞美的态度,一般取决于他对自身清醒的认识和把握。人大多是虚荣的软体动物,一不小心,就很容易掉进赞美的陷阱里。不合适的赞美,就是糖衣炮弹,好比布下的鱼饵,先让你上瘾,最后让你乖乖上钩,还欲罢不能。

适当的赞美,是凝聚人生正能量。但有一些赞美,却是别有用心,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些赞美,先让你心花怒放,对赞美失去了辨别力,然后,用赞美把你悄悄地俘虏,无形中介入你的人生,完成对你的某些控制和绑架。

老乔是一个特别会赞美别人的人,在朋友中,单位里,他的嘴巴像抹了蜜。往往最初,他不动声色地对一个人察言观色,大致摸清那人的底细,就开始东风徐来地赞美。老乔的赞美也不像某种人,云山雾海般一通巧舌如簧,他对人的赞美,往往能击中那人穴位,是那人嗷嗷待哺的东西。

老乔是一个相当富有心计的人,城府埋伏在城墙后,城墙里面还有射击手待发的弓箭。有次他在单位对领导厉声呵斥,原由是单位领导没按照他的意图办理某事。这一次,老乔扬眉箭出鞘,他说的一番话,也击中了领导的软肋,最后,领导只好顺从了老乔的意思办理。老乔平时对领导说的赞美话,大多是属实的,只不过有时他故意放大了那些优点,让听到赞美的人一时还得意忘形,甚至迷失了真实的自己。老乔观察着领导的优点,也洞悉了领导的一些人性弱点,他是在等待时机给予“射击”。

喜欢听赞美话的人,大多是对自己不自信,在别人的赞美里完成着对自己的肯定。自己的快乐,如果完全要通过他人的赞美来实现,其实就是活在面子里,活在虚荣中。有时候,一些人为了在人群中光鲜,却经历了内心的煎熬和挣扎。所谓死要面子活受罪,就是这样的典型代表。

但我不爱听老乔的赞美话,因为人到中年,发觉内心其实是一个容器,你得装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舞蹈家杨丽萍有一次安慰一个受到攻击的摄影家朋友时这样说,到了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你说什么没经历过呀,再大的事,我们都能顶得住,再讨厌的人我们都可以宽恕他们,面对这些事,这些人,你只需笑笑就过去了,别往心里去,我们的心里,不要装这些东西,那里面应该是干干净净的,只有爱和那些令人愉快的东西才能装进去。

你在别人那里得到过多少赞美,有时就要用同等量的失落和痛苦来替代。赞美你成了习惯的人,有一天突然对你说了一句不中听的话,恼羞成怒也许就发生了,你的内心一旦倾斜,世界也就顺势倾斜了。所以,对赞美,要适当地剥离和淡化,看轻和省略。

老乔知道我不喜欢他说的赞美话以后,在我面前诚实多了。朋友间的交往就是这样,你得不丧失原则,这种原则就是真诚。有一次,老乔喝了一点酒后,竟向我诉苦,他说自己常感到舌尖上的苦味。我逗他,是不是体内肝火旺啊。老乔说,哎,不是的,他说自己这样一个爱在人前说赞美话的人,有时自己也讨厌自己,因为那种赞美,一是违心的,二是暗藏着某些功利性。说穿了,就是去对那人进行一种潜移默化的控制,这样的控制,心太累,心太苦。你活得太累,是因为无穷无尽的装,一个敷衍轮换另一个敷衍。一旦你活得滋润,根本不需要招摇。

那天我告诉老乔,一个动不动就赞美和期待被别人赞美的人,往往会形成一种畸形的人生,这样的人生,你最好赶快退出。老乔垂下头说,我改,我撤退。

如果你真喜欢赞美,那你就赞美花、草、空气、阳光和自然,一切不可以开口说话的事物,因为那时候你的赞美,来自于内心,而回报于你的,是天地万物的生长。

宁东往事

文/十月长弓

浏览朋友的空间,看到照片上的两个骰子,忽然想起了在宁东的日子… …

在一个地方待的时间久了,往往会忽视它的美;一旦离开,成为了回忆,也便开始了想念 … …

刚刚毕业,工作签到了银川;说是银川,其实根本不是市区,一个荒郊野外的小镇--宁东镇。从公司总部到小镇,我睡两觉才能到。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一望无垠的戈壁,土地上没有土壤,全是石砾和粗沙,这样的土质长不了高大的乔木和成片的庄稼,但却生长着一簇簇的骆驼刺和风滚草。或远或近的地方竖立着几根烟囱,烟囱是老板的好员工,不用换班不知疲倦没有牢骚还不要加班费地整日冒着弯弯曲曲渐远渐淡的白烟,也向人昭示着那是一座电厂或化工厂; 天蓝蓝的很高,云白白的很低,大地广袤双目不能及,远处会有一片金黄的沙漠,也会难以置信的有一弯清澈的河流;在另一个方向,有几个不大的山包,黑色的公路穿越上面,把坡度拉得很大也很长,远远的看,就像一个天然的过山车,那画面就像好莱坞电影里的美国西部,广阔而舒展。 若在傍晚时候,红红的夕阳大大的,悬挂在那沙漠之上天际之处,旁边的云彩就像苏州的刺绣,却比刺绣更灵动,不断变换着姿态和颜色,我有时候会坐在那条长长的铁轨上看夕阳怎样一点点的坠到不见。

我们一起进厂子的有三十多个人,都是从各地高校毕业来的。因为刚刚毕业,厂子又在筹建,我们也么的事情做,集团公司就安排:"学习吧"。把我们安排到宾馆里,几个人一个房间,就开始对我们进行入厂教育;这学习相比十几年的学生生涯到底轻松了太多,没有高考时候那样的殚精竭虑和精神紧张,也没有大学时候那样考试前两周的占座和点着蜡烛彻夜不眠搞突袭,没有什么考试压力,上课安排也松散,所以几个月的时间除了学习,就是打牌+打球+聚餐。也是这段和随后一段在银川的生活,让我对这座城市和对宁夏人有一种很特别的感情。

宁夏的男人很质朴也很爽气,在宁夏的酒桌上最喜欢玩的游戏是摇骰子说大话:"一个一;两个二;三个四;四个六;开!"而我不喜欢这样玩,我最喜欢的是对方喊"一个一",我就直接喊"开","一个一也没有","喝酒",这点子屡试不爽。因为这招,朋友经常不得已端起酒杯跟我说"呵呵,你咋这牛B撒!"宁夏还有个东西很好,就是小吃,我觉得最好的就是那个羊肉泡馍,带面肺子的。但是因为我们住的地方除了食堂干脆连饭店都没,为了这个羊肉泡馍,我们几个朋友就经常跑到中心区去。我至尽仍记得路边大排挡卖泡馍的一家三口,小孩子约摸才13\4岁,帮大人端菜递酒很麻利,并且还会站着凳子帮妈妈换灯泡,每每看到这孩子,我就感觉很温暖,我经常跟他开玩笑说:"***妈雇用童工哩。"

过了俩月,开始到车间正式上班,每天面对着聒噪的风机。因为刚建厂,事情多,所以就得倒班,夜班十二个小时,困得我实在不行,那设备运转的声音大得就连脸贴着脸说话都听不清楚,我却裹着军大衣靠着风机睡着了,这一觉睡得舒爽的一下到了大天亮,回到中控室,班长跟我吼,"你一晚上上哪去了,一个班的人在找你呢,你是不是下山回宿舍睡觉了?"到哪说理呢?我本来就没理嘛。过了N天,到了"十一",安排加班,加就加呗,事后知道,加班的三倍工资,去加班的人一个没有,车间领导都在家领着老婆孩子过"十一",都有三倍工资。原来是车间领导报加班人员的时候,名字都写他们自己的。娘的,到哪说理去?这回咱有理,得说。某日,厂里领导焦处在路上走,我认得他他不认得我,我就汇报说我某车间某某某,有件事情得跟您反应,是这么这么这么一回事,说完之后,他跟我说"哦,知道了",我心想这个领导看着挺正派的,应该能解决,果不其然,把我给"解决"了。第二天,车间领导"请"我过去了,"是你跟厂里反应的?""恩。"一顿冷嘲热讽之后,把我请回了,最后还有一句补充"以后有什么事情不准越级反映"。好了,含冤而去,不仅没有伸张正义,倒让领导记住了。我出了办公室就开始懊恼,我咋这笨呢,反应情况为啥要说自己名字呢,那领导果然非同凡人,我就说了一遍就把我记住了,记性真他娘的好啊。又过N天,跟一个老师傅去检查蒸汽管道,师傅跟我说"上去把放空阀全拧开"娘的,蒸汽管道离地几米高,连个安全带也不给我,让我踩着管道往前走,我又不是金刚不坏之身,也不想成为烈士让厂里给我开追悼大会。"不行啊师傅,安全教育老师说了高空作业没有安全带不能上的""那人家王进喜大冬天都跳水里"。我心里想,你咋不学王进喜呢,我太年轻,岁数相差太大学着不象。算求,转身走了。老子不跟你们混了,找主任请假"我请假回家""干啥?"结婚!""不准""那找不上媳妇咋办?""那也不准,厂里太忙"。安全帽一摘,银川火车站买票直奔上海滩而去… …一去经年,这些往事现在想起,自己都忍俊不禁,年轻啊!

自我离开宁夏这多年,中间只回去一次,朋友相聚时,把酒欢歌不问几何,依然快意。但是,我当然晓得,人生不是一个绕圈的F1赛道。一些旧地,一朝离去,终老也无机会再回来;一些故友,到了分别路口,各奔前程,再无法并肩!很讨厌分别,即使是出差时在火车上认识的小囡囡,到站的时候,我也会用报纸给他叠上一顶济公帽,道声"再见",但,骗骗自己而已,怎会再见?!

过去了终归是过去了。所幸记忆还在,每每回忆起,虽不免隐隐伤感,却也温心美好;祝福你们,曾和我一起走过每一段或长或短或平坦或坎坷人生旅途的人们… …

愿做一个童心未泯的人

文/嫦娥奔月

十七岁那年,我从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考到一座规模不小的城市读书,城市的一切对我而言都是新鲜的,一天上街,看到一款心仪的头饰,当即毫不犹豫地拿出身上仅有的那点钱买下。三年后,我毕业回到家乡小城工作,它仍然以崭新的姿态躺在我的“百宝箱”里。一次,乡下的表妹来我宿舍玩,看到后向我讨要,我一时毫无思想准备,不加思索地拒绝了她的要求。那时,我虽然已是二十几岁的人了,却仍然对这款头饰爱不释手。表妹走后,我开始后悔,决定忍痛割爱找机会送给她,终于未能如愿。多少年过去了,也许表妹早已把这件小事抛在九霄云外,只是我一想起这事,仍然耿耿于怀,心中满是懊悔。

这是我第一次因自己童心未泯而处事不妥埋单!

又是一年,我年近不惑,喜欢一套挂在街上的牛仔童裙,于是,每天上下班有意无意要从那儿经过,为的是多看一眼这尤物,同时还担心着哪一天被别人“占有”,再也没有机会欣赏而留下遗憾。于是思忖着买下,可又送给谁呢?恰在这时,堂弟带着他六岁的女儿回老家探亲,我迫不及待地买下送给她,仿佛这样,我就另拥有了一篇美丽的蓝天。

虽然,有时我也不满于自己的“长不大”,甚至因为童心未泯而欠下表妹的“良心债”,但更多的时候我还是孤芳自赏,因为童心晶莹剔透,它远离邪恶、世故和偏见,总是与善良、天真和真诚等美好字眼相依。生活中,一个童心未泯的人好似一朵开在岁月里的花,她们或是灿烂在时光长河中的青青莲花,或是绽放在缤纷大地上的火红玫瑰,他们心无杂念,不患得患失,然而他们并不是没有受过伤,而是努力让过去的伤不留痕迹。他们的睿智、智慧令人景仰。这样的人,更赋想象力、创造力,更容易成功,而且这样的人往往是长寿的。

杨绛在她101岁生日时,向前来祝寿的朋友风趣地说自己是“宅女”,百岁以后的她还著书立说,认识她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个童心未泯的人。郑渊洁一个人写一本杂志,本身就是一个童话。沈从文说他一生从不相信权力,只相信智慧,在我心中,他也是个童心未泯的人。爱因斯坦在他75岁生日之际收到一份友人寄来的礼物——一只鹦鹉,他如获至宝,为它取名“比波”,为了逗“比波”高兴,他每天为它讲笑话。爱因斯坦晚年常常驾驶着一条近乎原始的小船出航,只有这时他的心情才是最快乐的时候,身边的人称他“老顽童”。

我非常赞赏杭州商学院一个睿智的班级,他们在这盛行追求名利、地位和金钱的时代,居然还想到召开一个以“寻觅未泯童心,展望美好未来”为主题的班会,据报道,班会办的很成功,会场气氛热烈又不失诙谐幽默,师生们共同重温了一回童年的快乐时光。相信从这样班级走出来的学生,他们的人生一定是美好的,他们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是啊,童年是美好的,值得人用一生去回味,童心是可贵的,值得我们用一生去珍藏!

《童年》里有句话:“大人们都学坏了,上帝正考验他们呢,你还没有受考验,你应该照着孩子的想法生活”。是啊,一个“学坏了的大人”在一个童心未泯的人眼里形象是多么可怕!

我曾认识过两个“学坏了的大人”,他们都是单位的小领导。那几年,小城的人们时兴房前屋后种菜,我家人有幸分得了单位宿舍,人们先后陆续入住,某领导和我住同一宿舍区。一次,宿舍的两住户闹纠纷,事情是这样的,一先入住的人家将菜园扩展到后入住的我邻居的房前屋后。几年后,我邻居要在自家的土地上加盖房子,建房过程中损坏了脚下的菜,只见那菜的主人不但不为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宽容表示感激,反而三番两次厚颜无耻地越过几十米远甚至还隔着人行道去挑衅,邻居只好去请单位领导来处理问题,以为领导能给自己一个公道!哪知领导来到现场,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盖房子小心点,不要损坏了人家的菜园”,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吗?就是自家的菜园也要为盖房子让路呀!他不但不谴责侵占别人土地的人,反而让被侵占的一家不要损坏别人的菜园。从此,这个领导在我眼里变得狰狞可恶。另一个“变坏了的大人”是我从朋友口中认识的,朋友跟我讲起自己一段痛苦的经历:她当时在一家不错的单位工作,手中掌握着人的“生死大权”,可她身边的人经常干一些违法乱纪甚至会导致死人的事,朋友怕出事,只好向单位领导反映情况,希望身处的工作坏境得到整治。可没想到的是,那领导出于个人目的,不但不遏制这种混乱现象,反而出卖了她,结果可想而知,朋友同事的恶劣行径暴露了,个人利益受到了损失,不禁群起而攻之,令她进退维谷,无法正常工作,只好要求调离了工作单位。我正纳闷,朋友工作得好好的为什么要跳槽?听了这话,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现实是残酷的,有时残酷得令人难以承受。一个童心和良心都泯灭了的人,他们的人生不会走得很远!

人的一生都是走在自认为是去往一个非要抵达不可的目的地的路上,这一过程中,我们往往步履匆匆,途中,或因某个原因,或为某个目的,而或多或少地说了一些违心的话,做了一些违心的事,但只要你的童心和良心只是一时的冰封,在某个时刻、某个不经意间,或在你一次触景生情时想起自己曾经违心犯过的错而内疚,或在夜深人静时它出现在你的梦里,甚至梦醒后懊悔得久久不能安然入眠,这都是你为曾经犯的错所付出的代价。在我心目中,这样的人仍然是我的朋友。

西方哲学家认为,人是生死之间的一个旅客,有时,生命短暂得令人心疼,何苦滋生那么多的阴谋、机关与暗算,何必那么世故和偏见。

朋友,如果你身边还有童心未泯的人,请珍惜他们!

完美也是一种缺陷

文/蒋淑玉

完美也是一种缺陷。

有一天,当我得出这个结论的时候,抬眼一望,夕阳正红。

又大又红的夕阳静静地镶嵌在挺拔的群山中,有一种落日溶金的壮阔和凄美。

漫步在绿草茵茵的漓江岸边,我忽然为一个朋友感慨。

他是我见过的人中最有灵气和才气、最有能力和魄力的人。在文学上,他悟性很高、出道很早,很年轻的时候就在全国各大名刊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在政界,他清正廉洁、勤勉敬业,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能做出亮点和业绩。既有娴熟的驾驭文字的能力,又有出口成章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有很强的组织协调力和执行力,俊朗的外表,豁达的个性,就连唱歌、跳舞都是人群中的佼佼者。‘领导者素养’中所要求的“政治思想素养、道德素养、文化素养、心理素养”等诸多素养,说他出类拔萃一点也不夸张。这其中也包括他的宽厚与谦逊。

按常理,这样有德有才的人早应该提拔上去了,可他却在正科的位置上干了近10年,从这个乡镇调到那个乡镇。每到一个地方,都励精图治,大刀阔斧,事业做得虎虎生风,县里的很多现场会都在他那里开的。眼看着很多政绩平平、才能平平的人都提拔上去了,他仍然是原地踏步。

后来,也许是‘组织上’觉得过意不去,提了他副处,放在了一个赋闲的文艺部门,看似好象是用了他写作的特长,可仔细想想,那些什么特长都没有的人占着重要位置,有特长的人却在闲职上浪费着青春和才华,这不能不说是社会的不公。

但领导也不让他闲。他被市里抽去一个工作组,两边的事兼顾着。朋友是个敬业的人,尽管心里有些委屈,对工作却丝毫没有懈怠。我曾看过他编辑的工作简报及汇报材料,文风干净,立意高远,没有能力及责任心的人是做不出那个样子的。他还在单位组织开展了很多有影响的活动。平日里官场常用的套话“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出一行的成果”,他是身体力行者。可是,在以后的日子里他能不能得到重用就是个未知数了。

是不是没有伯乐?非也。一个人的道德和才能只要稍微有点鉴别力的人,都能一眼看出,更何况是领导!也不要说领导都是庸人,任何领导只要走到了领导的位置,总有其特长和特点,更何况大部分的领导都是有水平的。

是不是那些提拔上去的平庸者都是“跑官要官”之流?非也。有些平庸者,即使不“跑”不‘要’,官位也自然会找着他(她)。有些是因为机遇,而很多时候是因为许多微妙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

那么,现在就回到了“完美也是一种缺陷”的正题。做人做事追求完美的人往往是严格要求自己之人,所谓‘吾日三省吾身’是也。这样就给自己也给周围形成了一种“定势”,这种‘定势’只允许你做好不允许你做差,做好了那是应该的,做差了,别说其他人不允许,就是自己也不允许。

每一件事都要做好,自己就很累。累,倒是其次,关键是你想做的事都能做得像模像样,你的“强势”就让人有些隐隐约约的不舒服。尽管你很低调、很谦虚,有了成绩也总把它归功于领导。但别人却能感觉到你内心的强大。这就是高洁与世俗的矛盾,精英意识与大众意识的矛盾。

曾看过一本教人怎样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胜出的书,书上有一个观点就是“示弱”,他说“示弱”比“示强”更容易使人走向成功。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位高学历高修养的女子在一公司的办公室工作,她温雅漂亮、高洁正直、干练利落、业务精湛,在为人上,雍容大度、和气友善,从不人云亦云、搬弄是非;在工作中精益求精、任劳任怨,巾帼不让须眉,就是单位搬家,扛沙发、搬柜子等男人干的重活她也积极参与。可惜单位的领导和同事并不喜欢她。原因是她太“强”了。她不是争强好胜、争风吃醋的人,但她追求工作的完美和人格的完美,这就与周围的环境有些格格不入。分析案例的专家说:“试想想,领导也是人,有时候也会搞点小圈子、玩些小伎俩,你一身正气、冰雪聪明,谁又会喜欢?”

书中还举了另外的一个案例,说同是这个办公室的一位女子,不漂亮也不难看,没多少才华却口齿伶俐,平时不太做事,但荣誉和表扬公司都少不了她。诀窍是什么呢?有例为证:这位女子接到了领导分给她的每星期给公司出一期宣传简报的任务,她没有立即着手做,因为她本身也确实没多少经验和功底做这个事。她去各个科室去“诉苦”,说领导交给她这么艰巨的任务怎么完得成。材料怎么找,信息谁来写,等等。并让大家帮她。大家并不认为她无能。结果是,张科长帮她设计简报报头,李科长帮她提供新闻信息,何科长帮她校正、修改,一份简报自己不花多少功夫就搞定了。这还是小事,关键是这些帮过她的人都把功劳归给她,对老总说她很辛苦、很能干。书上分析说:这就是“示弱”与“示强”的区别。当你“示弱”时,别人会无私地帮你;当你“示强”时,别人会对你吹毛求疵。

这两个案例很能说明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美与丑相依,善与恶共存。世上本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正像太阳也有黑子,正像月亮也有阴晴圆满缺。

那么,我们就不要去追求完美。苏东坡该是世上最完美的男人吧?思想上入世出世,亦儒亦道亦释。文学上开一代词风之先,诗词文赋有辉煌成就。同时具有旁通书法绘画、知音律、喜平话、懂园林艺术、精金石的旷世才华。他的诗、词、书、画,他的高尚人格,他的为政方略,哪一样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他却仕途失意,命运多舛,政治上屡遭打击,生活上颠沛坎坷。他的沧桑验证了一句话:完美也是一种缺陷。

让我们轻松一些,洒脱一些,知足常乐,顺其自然,好好地过平凡人的生活。

不扫一屋,如何扫天下?

文/万物静观皆自得

上个月底,领导说给我一个大项目,原来是做项目的监督员,每天晚上下班后检查项目的执行情况。事先怕大家不配合,在两次日常大会上把项目的细节说了,希望大家都配合我的工作。

第一周是大家自己的整理时间,这周不用我参与,后来在总结会上领导不点名地批评了几位同事,主要是不积极配合的事,好在没有影响其他的进程。不过这周却发生了不愉快,都发生在公司里两位年轻的海龟身上。

第一位是年轻的小伙子,因为他坐的位置比较特殊,一进门儿就可以看见他的办公处,第一周桌上凌乱不堪,我就把公司的整理标准跟他解释了,希望他配合,他就简单地哼了一声;第二周检查时,桌上照例乱的可以,跟他又说了一遍,他又哼了一声,一下子把桌上的半瓶矿泉水扔到废纸篓里,我这么迟钝的人也知道对这事很有意见了,我就放弃了,下班跟他的领导谈了一下,谁知他的领导很无奈地说:就这事跟他说过好几回了,显然这位同事都没把这当回事儿,还是这位领导帮他收拾了一下。

第二位是位漂亮的姑娘,按照规定办公区不能放置私人用品,可是第一周检查时,她的办公桌放着很萌的小镜子,我怕冤枉了她,跟他的领导沟通了下,她领导认为放镜子这事不符合公司的管理规范,说第二天跟她谈一下;等到了第二周检查的时候,很萌的小镜子还在,倒扣着,上面竟然盖了一本时装杂志,怎么谈了还不如不谈呢。

公司里好多事往往都是这样,年轻的不如年纪大的好管理,也不好沟通,通常都是当面答应挺好,事后就不是他了,总有这样和那样的理由。

不扫好一屋,如何能扫好天下呢!

忆母亲

文/杨成田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四十五年了,可她的形象依旧清晰地印在我们的脑子里,她一米六出头的身材,皮肤白净,双眼皮,一双小脚,一生勤劳善良,节约俭朴,诚实厚道,从不东家长西家短,是街坊邻里公认的老实人。然而就是这么一位让人尊敬,让人怀念的母亲,在世上只活了六十四年。旧社会家境贫寒,解放后家里底子又薄,无经济来源,是村里有名的困难户,我们兄妹几人上学都是免费的。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年轻时是就患上了支气管哮喘病,随着年龄的增大,病情逐年加重。天气变暖如夏天要好一些,到了三九严寒天日子就对难熬了,憋的上气不接下气,那时家里靠自留地种几颗葱,换点油盐,哪里还有钱抓药看病,在家里靠些民间办法,子女们帮她捶捶背,这些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如果再遇上感冒,更是雪上加霜,一个冬天都下不了床,夜里躺不下,只有穿着上衣,靠在被子上坐到天亮,由于睡眠不好,精神不振,又缺乏营养,身体日渐消瘦,现在分析其实就是贫血,就是这样一位疾病缠身的母亲,咬着牙硬是承担着家里的生活重担。

天有不测风云,破屋又遭连阴雨。一九六一年秋天,父亲在村里生产队干活剜高粱时,突然晕到在地里,不省人事,半边肢体麻木,是在一块干活的兄弟爷们扶回家,经过近半个月医生的救治,特别是经过针炙治疗,病情基本稳定下来,但已丧失劳动能力,家里象晴天霹雳。在外地读高中二年级的家兄只好休学回家。

父亲不能下地活动,大小便全在床上进行,生活难以自理,情绪时好时坏,经常烦燥不安,由于语言表达困难,动不动就着急,就这样卧床五年多,在那近两千个日日夜夜里,主要靠母亲护理,不分白天黑夜,不厌其烦,端屎端尿,洗衣做饭。从未见母亲因为劳累而对父亲训斥和责怪,母亲用行动深爱着父亲。那个时期生产队的地里粮食产量很低,年人均小麦只有几十斤,只能留着逢年过节,家里来人吃顿白面。我记得请医生为父亲针炙,总感到过意不去,怎么办!家里又无面,母亲硬着头皮到少富裕的家里借点面,为医生做点面条吃,也算是感谢医生吧!父亲卧床这些年没有生过褥疮,也没有因为护理不当摔伤过,在生活上尽最大努力给予照顾,象用榆钱蒸个窝窝头也算是改善生活了,我们年龄大些后也能帮母亲承担一些护理和家务,减轻她老人家一点负担,一九六六年父亲去世。

一九六八年春季征兵动员工作在刁镇所属村庄搞的轰轰烈烈,因为这是“文革”一来第一次征兵,家兄当时在县电影队工作,他带回来征兵的消息,知道后我很激动。那个年代见有个穿黄军服的军人从村子里路过是多么的羡慕。可又怕母亲不同意,当母亲知道后非常支持我当兵,母亲的思想一点也不保守,我记得她说:毛主席领导咱穷人翻了身,穷人的孩子不当兵谁当兵,当兵光荣。起初江苏徐州工程兵部队带兵的一位卫生队长同意我去卫生队当兵,因为我学医已二年,后来又政审,杭州带兵的招收特种兵,主要指政治条件方面,这样改变了当兵的去向。三月十二入伍通知书送到家里,民兵连长准备用自行车带我去刁镇带新兵的驻地离开家时,母亲仍然靠坐在床上未能下地,我对母亲说:您放心,我当兵决不会给家里丢人,一定为老百姓争光。母亲眼里含着泪水目送我离开了那熟悉的三间旧草房。

一九七0年在部队提干后,按照领导的要求,我带三名同志来章丘、莱芜两地提干政审,白天跑乡镇村,晚上住在县招待所整理写好每份调查报告。因为外调时间紧,返回部队后部分战士准备提干,领导等着看材料,所以政审搞完之后,在家里只住了两天,两个晚上都与母亲谈到很晚才休息,她问这问那,虽然部队生活条件都很好,但母亲对子女总是有些牵挂。她看着我穿的袜子有个洞,白天抽空为我缝好,让我真切地体会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可万万没有想到这次离开家便成了与母亲的永别。当年农历五月初一母亲去世,在母亲病重期间,曾收到家里来信,当时我正在杭州执行接待外国元首的任务,叶剑英元帅陪同西哈努克亲王到杭州参观游览,当时外宾住在刘庄,过去曾是国家主席刘少奇住过的地方,叶帅住在二楼,我们井卫科干事住在一楼值班。在任务期间主要负责内勤电话值班,上接北京、南京、上海、浙江省军管组等方面领导的来电,下达井卫处领导,另外还重点负责每天外宾车辆调度,随同外宾参加一些外事活动中的井卫工作,任务重,责任大,要求严,标准高,要万无一失,不能有半点差错。当时部队的要求是:“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集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当接待外宾的任务结束后,收到家中来信说母亲已去世二天了。我非常悲痛,白天怕影响不好,晚上在宿舍里大哭一场,险些被科长知道。自古忠孝难两全,我深切地感到这一点。

前几年,有机会与我的老同学山东中医学院教授张学祥在章丘东海龙吃饭时,席间他说,我曾去你家为老母亲看过病,在病危期间,她嘴里不停地叨念着你的名字,当我听到这些话时立刻转过身去忍不住地留下了眼泪。母亲一生含辛茹苦把我们抚养成人,我却无法在母亲身边侍奉,我未能给老母亲养老送终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她老人家如果活到现在能亲眼看到社会的发展进步,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定很满足。母亲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可她勤劳善良,不怕累,不言苦。不管付出多少,从来不求回报。母亲的一生是朴实的,平凡的,也是伟大的。

背景

文/晓地

小时侯,在老家村口的大槐树下,我每每对蹲在石磨前的大狗,心怀惧意。它油光发亮的毛儿,铮亮锐利的眼光,在身后田野的衬托下,显出无比的威武。长大后,看到城市里的大狗,在汽车旁、小区里,一付宠物的模样,衬着闹市的喧嚣,早已失去了当年的雄姿。

我的一位研究动物学的朋友告我,这是背景不同造成的。他的话引起了我的关注。

有一次,去动物园,看到一只被栓着铁链的老虎,被有偿与游客合影。看它胖胖的身躯,松弦的皮肉,无神的眼光,徒有了一身的虎纹与额上的“王”字。当其失去了崇山峻岭的背景后,只剩了一个“老虎”的符号。

还有一次,在电视上看到,几只在运往动物园途中的斑马,半道逃脱,流窜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看到它们惊谎失措的目光,哪里还有奔跑在非州大草原上的潇洒。背景从草甸换成了马路,机敏的斑马也就变成了移动的“条纹”。

动物如此,人其实也是这样。

那次去游览某古镇,在观看图片展时,陪同指着一照片说,这是某领导退休后来老家游玩的照片。我乍一看还真没看出来,照片上就一个普通慈祥的老人,其穿着打扮与当地老人无异。不同的可能是少了许多陪同与在职时的精气神。或许这就是这位前领导的背景――权力的威严与沉重的责任,让他与普通老百姓产生了不一样的视觉形象。

实质上,这时侯这个背景就是前面这个人后面的职业形象。就像登上飞船的宇航员、驾驶飞驰列车的火车司机、主持电视节目的主持人、采访中的媒体记者、踏上电影大奖领奖台的演员、步入诺贝尔文学奖殿堂的作家,甚至于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那时,你的个体已被融化在人们对背景的称呼中。当然其中有你个人努力的结果,不过更多的是社会赋于你的责任。

但如果你不诊惜,脱离了背景,你就是一个没有任何光环的普通人,甚至会变成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之外的一员。这样的事例枚不胜举。

生活的无数事实教会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例外。但很多妄自尊大的人,往往事到临头,才后悔莫及

人生是个大舞台,在生命的连续剧中,其实每个角色都有自己合适的背景,在这个背景下,你就应该认认真真演完自己的戏。

一旦你自毁背景,那么你的戏可能也就演完了!

这几天,有些小辛苦

文/召召与木木

自从搬入新家,各色各类的应酬就没停歇过。

辛苦了召召,忙忙碌碌象个辛勤的小蜜蜂。

状态好时还可以,偏偏最近他感冒上火,咽炎也犯了,咳嗽声听起来那叫一个揪心。

周五晚上、周六、周日都有酒席应酬,每次应酬短则也要三四个小时。

对于喝酒人来说,时间不算难熬,对不喝酒的召召来说,清醒人看醉人,自然要无聊许多。

周五周六晚上吃完饭,又和朋友打双升,结束时已过半夜了。

召召带病坚持,状态不好,情绪也不高。

因为咳嗽,话也不多。他提醒我,最好的安慰就是别总和他说话,让他自己慢慢调理。

于是,我听从他的要求,静静地,无助地,关注着他。

他说,每年都要小病一次,算是身体的自我调理。

我故意吓唬他:“你要赶紧治,好好养病,否则,总咳嗽,去巴厘岛海关不让你出关。”

他说,不会那么久,届时一定会好利索的。

今天,他给我打电话,说自己好多了,只是,还有些累。

下午一点多,临时接到通知,晚上要加班,大行长要与我研究刚刚完成的报告稿。领导忙,整个下午开会,开完会下班后与我一起加班。

心里七上八下的,不知领导是否会满意我的报告。这是他参加全国工作会的汇报稿,他极重视,也极上心。

赶紧把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召召。我怕他带着病体开车来接我,又要经受漫长的等待。

召召发来一个哭脸,他的小失落我理解,毕竟,分开一天了,只想在第一时间见到对方。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进到行长的办公室。他刚看完稿子,情绪很好,我稍微宽慰些。

“稿子写得很好,不用加班了,个别小细节我自己调整一下就可以了,你下班吧!”领导颜悦色地跟我说。

走出办公室的那一刻,我的心灿然绽放。领导的肯定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不用加班了。

赶紧给召召打电话,电话中那声脆脆的“好咧”,让我的情绪又升高了几度。

一个人,无论精神和肉体有多疲惫,只要心里有一个强烈的盼头,走起路来都是带风的。脸上,禁不住漾起会心的微笑。

回家,召召坐在沙发上等我。见我回来,麻利地站起来,快捷地进了厨房。

他为了煮了粥,准备了小菜。淡淡的饭菜香气,似有还无,却象梦幻一样让我陶醉。

学会敲门

文/刘庆明

敲门,看似小事,却反映出一个人的礼节和修养,凭敲门声,能看出敲门人的性格如何。

我一般有事去敲领导的门,以右手中指食指弯着的指背轻轻敲一、二下,若里面没反映,再轻敲几下,待里面领导说,进来,我才轻轻推门进去。若敲同事或友人的门,也是轻轻敲几下,或同时轻声叫其名字。

有一次,因事情重要,又时间紧迫,去敲领导的门,我没有了平时敲门的耐心,敲得重而急骤,领导打开门,看着我,脸上露出不悦,我也感到有失礼节,待我反映事情后,领导才没怪我。后来即使遇上急事,去敲领导的门,我也学会了沉住气,耐着性子,轻声敲。

有天中午我在休息,有人敲我办公室的门,门被敲得“砰砰”直响,急促而重,像发生什么重大事情,我心里紧张起来,立刻打开门,只见一陌生人站在门前,原来他来应聘工作,我说,中午休息,没上班,你下午来吧。他走后,我对这人有点反感,觉得他没有礼貌。

听别人敲我的门次数多了,我从敲门的声音里能大概猜出敲门人的性格,或当事人的事急缓、轻重,在单位工作多年,我甚至能从敲门的声音里判断出敲门的人是谁。

有一次,我在办公室,这时门外有人敲门,敲得轻且缓慢,我对同在一个办公室的小李说,你猜敲门的人是谁?小李猜不出来。我说,敲门的人一定是潘总工程师。小李把门打开,门外果然站着潘总工程师。待潘总工程师嘱咐完事情离开我们的办公室后,小李问:“你怎么知道是潘总工程师敲门?”我说:“潘总工程师有知识修养,待人礼貌,他敲门从不急促敲,更不重敲,总是轻轻地敲,很从容。”

敲门,看似简单,其实也是门学问。敲得轻而缓慢,说明你懂礼貌;敲得重而急骤,除了急事,多少有失礼貌,欠缺修养。别小看敲门,当我们去敲别人的门,一定要注意礼貌,别因敲门这个生活的小细节没做好而被人反感。

给自己留后路

文/王国梁

很多人做事喜欢破釜沉舟,孤注一掷拼一把,不给自己留后路。其实,这样做事不理智,带有赌一把的投机心理,赌赢了大获全胜,赌输了一无所有。这样往往容易把自己逼入绝境,无法翻身。

我的一个朋友,年轻时很有经商头脑。有一次,有一个不错的商机,他打算倾尽所有去投资。于是,他把自己的钱都拿出来,而且借遍了所有亲戚朋友,还把自己的房子卖了,最后还用父母的房子作抵押贷款。当时有人劝他,还是悠着点,他不听,觉得商机稍纵即逝,不可错过,于是他一意孤行,把一切压在上面。可是,商场如战场,胜负难测。最终他的生意失败,赔了个精光,从此一蹶不振。如今,他们一家的房子都卖掉了,租住在简陋的出租房里,全家人靠小本生意勉强维持生活。他逢人就说,我这辈子算是完了!多年过去了,他们的生活还是没有改观。他自己也承认,是那次投资失败,导致了无法东山再起。

人生之棋有时很凶险,关键一步走错,可能满盘皆输。所以,人还是应该谨慎一些,随时记得给自己留后路,这样才不至于山穷水尽,无回天之力。生活漫长,完全可以细水长流地经营,慢慢走入最佳境界。

我们周围有很多做生意的,都是从小做起,积累资本和经验,待到时机真正成熟,再扩大规模。即使扩大规模,也要为自己留后路。先想好如果失败了,退路是什么。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留好退路,就是为自己修筑一个万无一失的堡垒,这样才能有底气。做好精细的计划,再去实施也不迟。谨慎走好每一步,成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不仅做事,做人也是这样。我刚毕业那年,单位有个领导刚刚走马上任。大家战战兢兢,以为他会像别的领导一样,烧三把火,不管不顾出“狠招”整治一番。没想到,他并没有大刀阔斧推出什么新举措,而是先慢慢和大家沟通。他为人谦和,不像别的领导那样架子大。他还对大家说:“我和大家一样,都是干革命工作的,你们千万不要把我当领导,再说了,今天我是领导,明天你也有可能是我的领导。”有时候,单位的人有事迟到一会儿,他也不怪罪,反而笑眯眯地说:“今天有事吧?!”奇怪的是,大家并没有因为他的宽容而肆无忌惮,反而更加不好意思做违反纪律的事。时间长了,他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尊重。后来,我们单位在他的带领下,实施了很多新举措,都搞得有声有色,成绩很好。

大家说起这位领导,都夸他为人不错。其实,这正是他的智慧之处,懂得为自己留后路。首先想到,有一天如果自己不当领导了,会不会弄得四面楚歌。后来,这位领导调到别的单位,不再做我们的领导,但是大家依旧尊敬他。他与人为善,给别人留了一条路,同时也给自己留了一条退路。

人生在世,不管是做事还是做人,要记得给自己留后路。“此路不通彼路通”,留条后路,才不至于把自己打入最低谷,永世不得翻身。做人为自己留后路,是一种宽厚品格的体现,还能够聚敛人气,助自己一臂之力。

心底的反抗···

今天午饭,酒桌上几个多嘴的哥们儿,围绕我以前升职的话题以及那个所谓皇亲国戚的横征暴敛还有那封匿名信的事件儿,说得大家义愤填膺,其实潜规则也罢,领导另有打算也罢,上级局领导干预也罢,终究还是自己的工作和能力以及待人接物没能得到组织(领导)的认可,再加上心直性耿,单纯可爱,还有过度相信现在这个社会风清气正,不会暗箱操作。

其实这些年我们吃尽了暗箱操作的苦头,领导(组织)经常以种种借口量身定做、 安插亲信、排除异己。现如今想要升职提干比的不是贡献、能力,而是拼爹,拼后台,拼金钱,拼的是卖身投靠,拼的是恬不知耻···

其实一位老同志的话说得对,这些人瞎整是我们给惯出来的,有些人、事,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他们违法乱纪为所欲为,本身就很虚弱,我们就不相信,把他们的丑行发到网上,揭发出来,让全世界人民都知道,这个世界就没了公平正义,就没有穷人说话的地方!

一些同事积累了很多资料,送到我这,让我出头,不知道是福是祸···

哎呀,不要逼我,说不定哪天我也会心血上攻,要整我不会整那些小儿科的玩意儿,就真刀真枪地和他们拼了!

看看最后谁***地死得更难看!

平凡的一天

文/段海军

清晨6点,让人又爱又恨的闹钟尽心尽责地把小王从梦中叫醒,睁开惺忪睡眼的同时,小王就像上足了发条的玩偶,开始紧张忙碌的一天。

父母的争吵像每天的《朝闻天下》一样准时准点。母亲的声音高亢激昂,一大段台词下来,颇有西洋咏叹调的旋律,看来昨晚没有受到失眠的困扰,要不然肺活量怎能如此了得;父亲的腔调低沉有力,一番辩解,竟夹杂有河南豫剧的味道,看来堵塞的脑血管已经畅通无阻了,要不然思路怎能如此清晰。每天在天籁之音的陪伴下,小王的早餐吃得津津有味。

单位领导的责怪就像女人的特权一样,一个月总有那么几天。刚开始,小王还据理力争,以求自保,结果却受到领导更严厉的训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小王只能独自愤懑: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数次交锋碰壁后,小王变得聪明起来。每当领导的训斥声又起,他便开始以沉默应对,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姿态,甚至还会在心底评判,今天领导的音调是通俗还是摇滚?

儿子的回话总是简洁、干练,就像例行公事一般。每次趁中午吃饭的时间给他联系,原来已经打好草稿的话语,在接通电话的瞬间,却变成:要吃多点,穿厚点,晚上早睡会儿,钱不够了打电话。儿子说话更是惜字如金:知道了,甚至简单到一个字:嗯。放下电话,每每苦笑,孩子已经长大了,不愿再躲在父母的翅膀下,就由他去吧。可是,每一次还是禁不住拨通他的电话,说着重复无数次的话语。

夜深人静,父母睡去,难得的二人世界,小王和媳妇闲聊的话题却是:父亲的牙齿有点松动,明天陪他到医院看看;母亲的拖鞋发硬穿起来硌脚,明天抽空去买双新的;孩子又到缴学费的时候了,这两天尽快给他汇钱。把家人考虑了一圈,唯独没有注意,小王的两鬓已经泛起了霜华,媳妇的眼角也变得不再光滑。

窗外的星星明亮闪烁,就像在对刚刚过去的一天作最后总结。

朋友,请你喝杯酒

文/刘必报

暑假席凉在家,上网看电视,无忧无虑,我真是自在。太多时间也会想起我的朋友,他,一个小学校长,无须我说敬重之类带有巴结讨好的话,确确实实是一位好校长,是我机遇中太多感动的一位朋友。

工作中认识了他,不在一个单位,学习班轮训中的初次接触,他留给我的印象是极有天才的学习演讲,独具风格的课堂教学。他谦和礼貌,极具人格魅力。我崇拜在心里,记住了他。

无独有隅,我调进了他所在的单位。应该算是我接近他最好的机会,可他升职为教导主任了。我这个人有个坏毛病,不喜欢和当官的打交道,我不想借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理应和他走不到一起,然而,我想错了。你不惹他,他来惹你。是的,他走近了我。想不通,他干吗对我那样的好?

好在啥?他经常来我宿舍,谈些啥?非闲聊,都是探讨备课和上课一些方法和技巧。谦虚地说,他确实是我教学上的恩师。

最让我感动的,他居然请我喝起酒来,没有别人,就是他和我。一片盛情,我醉了,忙坏了他,守着我一夜。我真过意不去。

他体贴关心,善解人意,做了很多很多让我感动的事。帮我跑职称拉票,带礼物看望生病的我,历次向上级、领导举荐我,多次协助我参加一系列的教学比赛活动,……我不知变通,木瓜一个,始终站在最基层的岗位,站在三尺讲台上,做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他尽力了,我记在心里。

我和他相融到一起了,促膝谈心,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他凭着实力被提拔为校长,独当一所完全小学的最高领导。他把我也带到了身边,辅佐他的工作。毫无建树的我,他一点也不厌弃。仅凭这一点,我特敬重他。

朋友之交淡似水,在不知不觉中凝结最珍贵的友谊。我记下他的点点滴滴,不曾想有叙不完的事,汇聚一起,恰似汹涌的大海,滔滔奔流着,时刻抨击着我的心。

他最有领导才能。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他领导的这所学校有着无比的生命力,各项指标在同类学校中首屈一指,综合排名全县榜上有名。花园式的教学环境,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吸引更多的学生来这所学校学习。

平易近人的好校长,我永远的朋友,用不着我提他的名。我为人低调,含蓄一点好,你知我知,一切都在不言中。

又想他了,发个信息过去,我对他说:“明天,请你来我家喝酒!”朋友本就是这样,不需要挂在嘴边说太好听的话,平常话不是情亦有情。“一定的!”他的信息过来了。

明天,以后的一天的一天,我和他,亦非如前,一天的一天。时间在流逝,我和他的友谊,焰更明,光更亮!

一组趣事

文/娄炳成

(一)

画家趣事

我认识的一位画家特别喜欢画梅花,但苦练了半生,画技平平,始终不得要领。有一天,他在画室铺展了宣纸,正捉笔冥思苦想,突然一只猫跳上画案,误踏进了墨砚里,又急急地从宣纸上跑过,留下了若干爪印。该画家看后忽觉眼前一亮,叹为观止:斑斑爪印,如同朵朵梅花,栩栩如生,简直是神来之笔!随后,他便只画干枝,梅花就让猫来完成。同行们看了他的画作之后,个个敬服,都说他的画技出神入化了。——这个秘密是画家喝醉酒之后告诉我的。

作家趣事

张某是我文学创作的启蒙老师,年已古稀。有一次,他到北京去参加一个笔会。临行前的头天夜里,老伴怕他把差旅费丢了,就把三千块钱缝在他的内裤里,并反复叮咛他不要忘了。第二天,张老师在火车上上了趟厕所,出来时自言自语道:这贼娃子手艺高得很,刚才摸着还在,解了个手的工夫就不见了!这时候,他见一位乘警从身旁走过,忙拉住乘警,报了案。乘警听后说:我破了半辈子盗窃案,第一次听说隔着长裤子把内裤脱走的事。便作了笔录,又向张老师要了他单位的电话号码。背过张老师,乘警给他的单位打电话,了解张老师是否有说谎的习惯。得到的答复是,张老师是具有高级职称的作家,是个书呆子,从不说谎。乘警便来安慰张老师,请他不要着急,一定帮他破案。但张老师提供不出一丝线索,使乘警无从着手。眼看快到北京站了,还是没有着落。忽然张老师的手机响了,他接听,是老伴打来的,声音很大,乘警也听见了:老张啊,我给你说了多少遍,你还是把裤衩忘到家里了……把乘警听笑了,张老师也笑了,对乘警连说对不起。

(二)

错送别室

某男孩看上了医院的一位女护士,苦于不能同对方接触,遂得了相思病。用什么办法才能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单相思呢?他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剧毒农药敌敌畏,喝下去后让人把他送进医院。他想:女护士护理他的时候,就可以接触她,并向她表明自己的心迹了。谁知天不作美,他住进的医院那个科室不是该女护士工作的那个科室。该男孩如今已是中年,成了精神病康复病院的长住患者。

弄拙成巧

某女孩长期暗恋她的一个男同学,离开学校走上社会以后,思恋之心更加强烈。她也冥思苦想,想出了一个办法。她整天练憋气功,将肚子憋得老大,还表示厌食。时间一长,被其母发现了,责问何故。她便哭哭啼啼地说,是与某男同学如何如何。其母一听,这还了得,便去那个男同学家闹腾。本来没这事,任家长怎样逼问,男同学都一口咬定不是他。一时,两家成仇,不可开交。男同学被逼急了,就找到这个女同学诘问。女同学始将多年暗恋心迹和盘托出。男同学非常感动,遂与她成了夫妻。

以吻还牙

某女孩留长辫,登上公共汽车时,觉得自己的长辫被身后的人拽住了,转身就给了身后紧跟着的陌生男孩一个大嘴巴。打过之后才发现,自己的辫子是让车门夹住了,慌忙向男孩道歉。男孩不干,说:你当众无端给我一个嘴巴,道声歉就完事啦?该女孩觉得也是,只道声歉也太简单了,便说:那你还我一个嘴巴吧。男孩表示同意,说等下车了再还。下车后,一车的乘客也都下来,围了俩人看热闹。男孩却当众说:看什么看,这是我女朋友,我俩闹着玩呢。说毕拉起女孩的手就冲出了人群。女孩好感动,后来就跟男孩成了夫妻。——哎,逗呀!

(三)

敬酒趣事

某女士给男领导敬酒,说:“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我给领导敬个酒。”男领导问:“敬几下?”该女士接道:“领导在上我在下,您说几下就几下。”众大笑。

某男官员给一重量级女官员敬酒,由于心情激动,竟把想好的敬酒词说反了:“领导在下我在上,领导干了我随量。”女领导愠怒道:“这是什么话!”男官员忙改口:“领导在上我在下,压死我也不害怕。”众喷饭。

某女士海量,在饭桌上整倒了男领导。男领导言他心跳过速,让快把他送往医院。该女士觉得很歉意,便对男领导说:“都怪我不好,就让我去给您陪床吧。”众哄然。

某女领导给男领导敬酒,男领导说他不喝白酒,女领导便端起面前的一杯牛奶说:“那我就给您敬个奶吧,我的奶是热的,不信您摸摸。”众掩口。

昨夜梦中尽是你

昨夜梦中尽是你,于是今天早上有一句话就再也忍不住,

你怎么样?你还好吗?

转眼又已黄叶飘零,寒风叩窗,***的气候比较寒冷,单位早就生起炭火。你呢?宿舍冷吗?这次,由于一点误会相继与单位领导闹翻,一时山穷水尽,最终柳暗花明。原来我的表现已得到领导赏识,只是领导想让我一步一步慢慢来。我很高兴,真的。

但我从未对别人提及,你例外。

现在最大的变化,是少了一份浪漫,多了一份现实。

平时最大的习惯还是看书,看来这辈子难改了。

“舞文弄墨”也爱党

文/罡风

前些日子,有位在政府机关工作的仁兄前来敝处闲聊,说自己参加工作十余年,一直以来,对革命忠心耿耿、对事业兢兢业业、对同志团结友爱,入党的申请交了七、八回,可就是进不了党。而一些“晨打鸣、午打俏、下午打牌、晚上打……”者,却轻轻松松就能如愿以偿,这老兄很有些想不通。可日子久了,慢慢地也就听来一些消息,缘由是他经常写些反映社会“负面”现象的东西,问题就出在“舞文弄墨”上,听说这话的还是他的直接领导。说起来那领导知识还蛮丰富,居然也知道中国曾经出过一位文化巨匠,并说:“人家鲁迅是文人,还是大文人,写杂文的作者,鲁迅就没入党嘛”。

我那位老兄的文章多在党报、党刊上发表,党报、党刊是党的“喉舌”,老兄的大作多是些针砭时弊、揭露阴暗社会现象的文章,所以也就落了个“臭嘴”的称谓。同是操笔杆子的,写新闻唱赞歌的呢,领导整天带着跑,虽是苍蝇之飞不过数里,而附于骥尾则胜于千里,就此却成了领导的“千里马”,如我朋友者流,说成给领导捅娄子、揭面子,“扇阴风、点鬼火”,被称为“眼中钉、肉中刺”。所以,像我那位“舞文弄墨”的兄台之流,在单位思想再纯正、能力再突出、人格再高尚、工作再怎么突出,也会“一丑遮百俊”。穿小鞋是小事,靠边站是常事,如果不小心出点什么事,便是不可饶恕的大事情,其饭碗尚岌岌可危,又遑论入党呢。

说起加入中共,战争年代那可是抛头颅、洒热血的营生,现如今也应该是为人民事业贡献一切的事情,可在某些地方、某些人那里,就变成了“捞党票、赚选票、拿钞票”的资格证了。时下,入党已成了一种笼络,说白了,领导提你的名,你就是领导的人,入不了党,就提不了干,这就诱使一些人千方百计地投机、钻营,混进“革命队伍”中去。试想想,其入党的动机就如此的不纯,焉能指望他“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一切”?

“舞文弄墨”之杂文作者大都有正义感、嫉恶如仇,面对不正之风他们往往是深恶痛绝,必欲除之而后快,此难道能说其不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博大胸怀吗?杂文作者大都是勤于思考、有责任感,心里总是装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杂文作者不平则鸣、不对就喊,或许讲些领导者不顺耳的话,却并非是为了逞一时口舌之快,而实在是为了激浊扬清、匡扶正义,为的是“革命事业”!

进忠言、讲铮言是杂文作者的本色,其出发点本不是想与谁谁过不去,实在是想把人民的事情做得更好,让领导更有道德、有纪律、有原则,更加的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古有哲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如今的杂文不再是“投枪、匕首”,而实在只是一面镜子,写杂文的人只是说真话的铮者,讲实在话的诚者。这些人虽不如鲁迅先生所言“中国之脊梁”,至少也应该属于这个社会的先进分子吧,我就弄不懂为何硬要将其拒之于“党门”之外呢?如前文所言,小子并非妄说:这样的领导者本身就够不上党员的资格。

思念的距离

今天心情很不错哟,开心。

上午上班了,担心老婆的事情,就托廖姐姐打听,原来一打听一个准,今天正好落实下来了,下午就去拿了手续,终于可以圆梦了。

晚上单位请人大领导吃饭,全部都去了,很多人,席间去敬酒了,虽然不习惯喝这种酱香型的白酒,但大部分领导都是妈妈以前的同事、朋友,当然,去了,自我介绍了一番,领导也算是我的长辈了,一人一杯下来,感觉身体开始有点发热了,不过很舒服的感觉。

明天上午去办公室处理好单位上的事情,请假,后天出发,凉山,我又来了------

命该如此

文/雪魂蝶舞

今天很忙活,也很累。不知道组织科怎么攒了那么多资料要入档,都是领导,没有人干活了,只能从各单位抽人帮忙。散资料已经全部入档,现在开始挨个核对档案,这,非常麻烦。今天的效率不高。因为个人的档案很乱,很多地方核对不起来,出生日期都有核对不起来的。以前过段时间填写一份简历,什么时间办的调动,什么时间换的工作,时间久了,没有几个能记住的,记不住了,就估摸着填。

下午找领导请假,明天上午或者一天时间有可能来不了,科长通情达理,很痛快答应了。装修公司找了半个多月了,一直未能开工。一是,小妹的整体橱柜当时定不下来,等图纸;二是改电没有弄好。

请假,明天必须把电整好,与装修公司协商,何时上瓦工?料已经备好了,水泥不宜搁放太久。我找了在小妹家附近工作的一位电工,也是我的朋友,高级技师,业务没的说,明天过来直接当面跟装修公司洽淡。我,虽然知道该怎么改电,但,毕竟不专业。请他来,因为是上班时间,我必须找他的主管领导请假,这位领导也是我的好朋友,很痛快答应了。昨天下午与我一起来的朋友,距离太远,等房子瓦工活结束后,他会过来全面检查一下电路。

为此,大姐说我,请人家来看电,那不是欠人家一个人情吗,还找了两个电工,还不得请人家吃顿饭吗?自己想怎么弄,直接跟装修公司说不就得了。我对大姐说,我不知道你们是怎么交朋友的,是不是你们的朋友,都是在酒桌上办事的?朋友有很多种,我交的这类朋友,平时没必要多联系,有事儿,一个电话就能解决,请吃饭?连去都不去!酒肉朋友,我也有,但,我从来没有把他们当成我的朋友!我的朋友,用不着靠吃喝办事儿!

今晚联系小妹,有三件事,一是准备好地漏;二是告诉她明天我要带个懂电的朋友;三是告诉他窗台铺装大理石的价格;四是劝导小妹,经历的多了,要学会成长,要成熟,不能因为在家是老小,就太过任性;五,在装修公司面前,不要表现的一无所知,太过幼稚。

说急了,小妹求我放过她,她就是长不大,她就这样,就是成熟不了,就那个性格,她改不了,以后不用我管,什么都不跟我商量了,她高价买回来个破烂,她受着,那是她活该,谁让自己窝囊呢。老太太不愿意了,以为我是在为小妹贴壁纸的事情。又给大姐电话,骂大姐是个窝囊废,治不了我。

太累!我的心太软,亲情,永远割舍不下,这是我的命!赶紧着,赶紧着把房子装起来,了却我的心病!

中午,也给好友打了电话,现在实在是太忙,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关照她,只能打个电话问候一声。现在还没有出院,同房的病人换了一拨又一拨,她,还住在医院里不肯出来。好友的姐姐也曾经这样训她,“你什么时候能让我省点心!”

三次停车的柔软

文/陈晓辉

自从发明了汽车,这个钢铁家伙就带着人类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飞奔。随着路越来越宽,汽车也越来越多。或者也可以说,随着汽车越来越多,路也越来越宽。

从某种程度上说,汽车代表着人类的工业化成就,代表着金钱、欲望、速度……这些现代化词汇,与人类心底深处的柔软、牵挂等情感格格不入。

但在我有限的人生中,曾有三次停车让我铭记,改变了我对汽车和现代化的抵牾。

那次我坐在一位领导的车上一起去开会。这位领导是美女,但绝不是花瓶,办事高效有序,对下属要求严格,我们平时敬而远之。如果不是另一辆车上坐满了人,我是不愿意跟她坐一辆车的。

上了车,我在副驾上正襟危坐。美女领导则以接近限速的速度,把握方向盘踩着油门赶路,一棵棵树飞速从车窗外掠过。到一个斜坡处,本应加油门上坡的美女领导,却连续踩了几次刹车减速。错把刹车当油门了?

她把车靠边停好,熄火下车。还不到开会的大楼呢,为什么下车?不管我的疑惑,领导径直走到一辆满载的垃圾车旁,毫不犹豫地伸出手推车。我赶紧跑过去。环卫工拉,我们两个推,本来低头吃力拉车的环卫工一下子轻松了不少。几分钟工夫,垃圾车就上了坡顶。

环卫工回头道谢,她挥挥手,又踩着高跟鞋回到车里,打火、挂挡、松刹车、踩油门,汽车呜呜地窜了出去。美女领导双手握着方向盘,我们继续赶路。

她专注开车的样子,就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

还有一次,早上起床,窗外风雨交加。这样的天气,适合在家睡觉、听音乐,哪怕是做饭、做家务,就是不宜出门。但我必须出门,而且我还要走十五分钟的路去赶公交。

悲叹着打伞出门,风有点大,把雨伞吹得歪向一边。风裹着雨滴刷刷地打在我的裤子上,心情和天气一样冷。

忽然一辆车停在我身边,车窗摇下,一个陌生人对我说:“上车吧,捎你到前边公交站。”陌生人的车,能上吗?还是别上了吧?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陌生人自我介绍:“我是附近二中的老师,现在是赶去上课。”二中、老师、上课,这几个元素加起来,应该没什么问题吧?再加上风雨,我带着忐忑上了车。

走路需要十几分钟的距离,开车几分钟就到了。车靠边停下,我连忙道谢,陌生人却说:“其实我应该谢谢你,谢谢你相信我,愿意上我的车。”

他真诚的语气,仿佛风雨散去阳光在微笑。

还有一次,是在一个饭局结束后。都是不太熟悉的人,主人站在酒店门口,尽职尽责地根据每个人的目的地和车辆去向安排合适的人坐上合适的车。就在这种情况下,我被安排坐上了一辆同方向的车。

不熟,也就没什么话。我坐在副驾玩手机,“朋友”专心开车。过了两个路口,是一段很窄的小路,过了这段路,再往前走十几分钟,再过一个红绿灯,就是我家小区。就在这时候,“朋友”停下了车。我不明所以,只见一棵小树横斜在车的右前方。下午刚下了一场暴雨,很明显,这棵小树是被暴雨打歪了。

朋友熄火下车,把小树慢慢扶起来,还耐心地把周围的土踩实。又不放心地左右看看,捡了一根木棍顶在小树枝杈间,摇一摇,才放心地上了车——— 其实他完全可以直接开过去,小树稚嫩的枝叶不至于把他的车划伤。

他扶起小树的神情,仿佛春风认真地吹拂过山岗。

美女领导、陌生人、不熟悉的朋友,他们的三次停车让我放心:现代化与人类心底的柔软并不矛盾。不管汽车的速度有多快,不管现代化的道路有多远,只要人类愿意为那些弱小、有需要的人和事物停一下车,这个世界就是柔软、宝贵的。同时,也是有希望的。

困难重重

文/kathy

好似逆风而行,速度虽慢,但是希望能够看到可能错过的那些风景。

临出发前,我把2015工作总结和2106年计划分别发给北京办的领导和自己的大老板,北京办的领导自信满满的说没问题,余下来年的目标她和老板沟通,老板说总结写的详细、及时满意。然后就是通知开会。

匆忙赶来开会,吃饭的时候听到老板表扬我能干,我就开始打鼓,要出问题了,果不其然,下午的发言第一轮,领导很满意,第二轮,老板就说指标不详细,不具体,市场部没收入分析。然后北京办领导说的费用占全公司收入的提取比例也不合理。

我简直就要无语了,我没有收到任何不合理的消息,以及合理的指标和要求是多少。北京办的市场部可是全集团的市场部,给销售打前锋,提供有用信息,现在问我要收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谁都知道吧,我这个替罪羊,可算倒霉了。

然后就是退票,留下来继续写总结,帮助这边的公司审理2016年研发计划。这跟我有什么关系。散会了,我把老板拦在楼道里,会上给他留足了面子,会下我可得问问,这活干的什么玩意。老板一副无所谓的态度,笑嘻嘻的说,”我让你写你就写吧,其他的别管。我要去打球了。“神啊,看来只有自己能救自己。

L部长偷偷提醒我,公司只有四个高管,没有J经理,下午J经理却来参加三地财务会议,然后我就沾边了。我们北京办的领导不知又咋得罪了J经理,老板又得给J经理面子,只能我承受了。

其实我们北京办的领导太单纯,她经常不避讳另外一个在北京办的对手---情敌,说J经理不对,哪有不透风的墙,可是人家是领导,咱们还提醒不得。

按照惯例,如果真的是我不对,老板早让我先下楼跑三圈。可是不跑三圈,这工作长期以来依然是问题,就是在会议上,她的妹妹,另外一个副总让秘书发来短信,必须回电话,大老板讲话,能起身回电话吗?

在权力和金钱面前,亲情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好可怜。看看自己的微信圈,觉得自己好富有。

至少离开了这么久,马总自己做了军工业务,最近在办理退休手续,前几天联系我,商量让我跟他去干,他这人确实有路子,有背景,但是他欣赏我的为人,不代表我愿意和他合作。

我这人好像天生要给自己找点麻烦,注定要和他们再较量一下。昨晚的梦没做好!

我的同学王春霞

文/九满

王春霞,是我的大学同学。

那年七月,我们怀着“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的喜悦心情,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岗位。

参加工作没几年,春霞就成为一家大型央企的计划处处长。

从此,每次参加会议,看到坐在台上那些道貌岸然的女领导,我就会联想到春风正得意的春霞。领导这玩意儿很神奇,无任是同学还是亲人、朋友,只要坐上领导岗位,总能让人从中看出威严的味道。

那年春霞来广州参加工程投标,乘这个机会,她请茂好联系广州的同学小聚。茂好叫我组织,让我意外且自豪,赶紧联系我熟悉的饭店,并拿出珍藏多年的好酒招待他们。五粮液,在当年算是好酒了。但当时假酒盛行,而且考虑到我所处的位置,他们都表示了他们的担心,劝我在饭店里拿酒就行了。我执意要他们喝五粮液,迅速拧开瓶盖,让生米煮成熟饭,以表明我的盛情和诚意。于是,他们怀着担忧迟迟疑疑地喝,到底还是喝到了假酒。未及离开饭店,就有人吐了起来。

从此,再见春霞,我便有些许不安,畏畏缩缩的,总觉得自己是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不能登大雅之堂。跟她打招呼,都要先深呼吸一下,看她一眼都需要很大的勇气。况且同学们都争着与她交流,我只能躲得远远的,没有和她说上几句话。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之间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联系。春霞曾劝我不必有这样的顾虑,老同学嘛?何况和我聊天并不乏味。见她这么说,我的神情中显出心满意足又无比感激的样子。

话虽这么说,我与春霞的交流还是少之又少。直到那年同学聚会,我成了东道主,我才以此为媒介,和她主动联络起来。刚开始,我兴致勃勃、滔滔不绝地向她讲述自己生活中的波诡云谲与惊心动魄,而她似乎没有什么兴趣,只是不好意思打断我。但这次谈话后,我们竟然“活络”起来了。

那天,我打电话给她,问她有没有时间来我工作的地方参加同学小聚,她说:“我必须去,不仅为着我们之间的情谊,更为着你的面子!”哈哈哈……到底是在官场上行走的人,心里冰雪般的透彻,不仅清楚我的这种煞有介事,也知晓我需要她的身影在同学聚会中出现。我本来预料她一准会来,可她真的答应来,仍是让我激动。交流中,我希望她带些北京特产过来,她满口答应。我虽然知道此事的复杂与麻烦,她仍是爽快地答应了。

在我们的联络中,她总是艳羡我的无欲无求。偶尔,她会问起我有哪些同学参加聚会,以及一些同学的近况,我说谁谁上副处了,谁谁挣大钱了,她都表示不屑一顾,似乎他们都不能和我相提并论、同日而语。我迅疾反驳了她的看法,说她是领导,不食人间烟火,根本不了解我的情况。我告诉她我低矮的位置,工资待遇不高,还忙得一塌糊涂,既不能顾家,也不能养家。她说同学中就我最潇洒,我觉得此话不值辩驳,就岔开了话题,但打心底知道她认识之偏颇。而她是个知趣的人,也没就这个话题纠缠下去,也许她依旧认为我活出了真我。当然,她的振振有词,多少让我相信自己也许真的有美妙前景,就兀自高兴了一小会儿。

同学聚会后。又过了几个月,半夜时分,我喝高了,突然想起能“辩证”地面对失败,解释命运的春霞。便打电话给她,感谢她多年来对我的支持和鼓励,并邀请她再来广东看看,亲身感受南方的暖冬,品味老同学的温暖。我们也谈到了她的成功。我告诉她,我是从网上新闻里获知的,本想向她表示祝贺,仍是怕打扰她才作罢。我对她在“官运”方面取得的成就表现出了发自肺腑又溢于言表的高兴,她这才意识到,我其实是一个打骨子里敬畏权威的人。她的成功,早已化作权威的影子,让我认可了她的人生之路。

我还告诉她,我时常在百度里搜索她的名字,也总能获知她的一些近况和变化,还不厌其烦、兴致勃勃地予以枚举。她说:“何必这么麻烦,你直接加我微信好了。”我对她愿意和我互加微信表现出受宠若惊的样子。随后,我翻看她的朋友圈,里面什么都没有,倒也符合她性格中谨小慎微的那个部分。但是,从此以后,我便融入她朋友圈的海洋里,但凡她发布关乎她一星半点儿小小成就的信息时,我总会跳出来点一个赞,让她意识到我的存在,有时还让她怔忪半天。

随着我与春霞交流地深入,我逐渐意识到,就是因为她,还有与她类似的同学对我人生观的不断修正,终于没让我在她们所认可的“正道”上越滑越远。我不知这于我而言到底是好还是坏,我只知道,我终于名正言顺地在某些场合坐到了主席台上,成了他们所“不屑”的那类人。于是,凭我阿Q似的自信,我似乎能和他们平起平坐了,也不惧参加同学聚会了。然而,我老了,他们也老了。

明年,是我们毕业三十五周年,说好了一定要见的,不知道还算不算数!

敢和领导坐一桌

文/江志强

每逢单位组织聚餐活动,只要有领导参加,同事们普遍有点放不开。菜不敢大口吃,话不敢大声说,酒不敢大口喝,笑起来很腼腆,坐下来很难受,缺少了一份其乐融融的氛围。

对此,我和几个同事进行了探讨,感触颇多。

小张直言不讳地说:怕说错话。这个观点代表了很多同事的心声。他们认为,领导“掌管”着大家的前程命运,一旦说错话,就会惹得领导不开心。领导不开心,后果很严重。

“普通员工和领导不在一个档次。”这是小赵的观点。他觉得,领导就是领导,员工就是员工。领导就应该和领导坐在一块,谈一谈领导的事。普通员工如果跟领导坐在一起,身份不对等。

王强认为:“跟领导坐得近了,担心别人说闲话。”持这种观点的员工不在少数。他们认为,哪个员工跟领导走得近了,肯定有不良企图,这样的人不值得结交。有一次,王强在一次聚餐中,得到了领导鼓励,多敬了领导几杯,适当地表了一下决心。结果呢,身边同事对其“横眉冷对”,从那以后,王强再不敢轻易“接近”领导了。

除此之外,部分领导工作作风有问题,人品有问题,得不到员工的认可和拥戴,也是造成员工不愿与之坐一块的原因。

然而,也有一些同事,他们跟领导坐到一块儿,镇定自若,谈笑风生,表现得非常自然。

“我们应该用平等的目光看待领导。”小秦谈到:员工与领导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领导也是从员工岗位上提拔上来的,我们的今天,就是领导的昨天。所以,没必要把领导看得那么神秘。

“抓住机会向领导反映问题。”这是小海的经验。他认为:跟领导坐一块,是谈工作的好机会,一边进餐,一边聊工作,把问题和困难向领导一一摆出来,争取得到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岂不美哉?

事实上,小海每次都能抓住与领导坐一桌的机会,向不同级别的领导反映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好多问题,领导当场拍板,第一时间就给解决了,致使他的工作顺风顺水,好不惬意。

“很愿意跟员工平等地交流和沟通。”这是很多领导的态度。他们认为:利用集体活动的场合,听听大家的心声,哪怕是牢骚和意见,这对于工作的开展极为有利。

总体来看,我们不可否认领导与员工之间的确存在着一道说有形却又无形的“心理壁垒”。有的人敢于拆除这道壁垒,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敢于跟领导走得近一些,他们的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心情大都很愉快,业绩也很明显,获得机会更多。

所以,我们应该抛却私心杂念,用正常的眼光看待领导,敢跟领导坐一桌,敢和领导掏心窝,敢把领导当老师,敢和领导交朋友。如此,我们的路也将越来越宽。

文/宁白

一个严字,我感到峻厉,却也时时感到会有一种暖意浮上心来。这与我的一次经历有关。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从大庆油田一个采油队调往油田指挥部机关工作,那时才二十几岁。我们的办公室,靠近指挥部大院的一间会议室,指挥部很多重要会议都在这里召开。

那几年,经常有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到大庆来视察工作,有时便在这个会议室召开会议。有一次,一位中央领导在会议室召开座谈会,我放下手头正在校对的文稿,溜到旁边的会议室,趴在窗台上看热闹,窗台前趴满了人。

可能是这位领导看到了窗台前有人探头探脑,厉声责问油田的一位领导:老C,你们不是有“三老四严”吗?怎么这些小青年都不上班呢?这位领导赶紧跑出来对我们说:回去上班吧,别看了。态度挺好,脸上却十分尴尬。

我们一哄而散。心里满是对我们油田领导的同情。

回到办公室,继续校对我的文稿。可是,一时间,这位中央领导的神态老是挥之不去,觉得他说的话,理是在,却严了点,有点小题大做了——看一会,我们自然会走。

谁知,一分心,出问题了。下午,办公室主任拿着文稿来找我:你怎么搞的,有个错字没校出来,怎么往下发?去打个正确的字,一个一个贴上去!态度极为严肃,表情极为严峻,口气不容置疑。我想,他是知道我去趴窗台看热闹了。我突然觉得我的主任成了一个“严”字的化身,这个字,那么峻拔而又力道千钧!

几百份文稿啊!那时,用的是老式打字机,打在蜡纸上油印。我让打字员帮忙,在蜡纸上打了几百个同样的字,再油印了一份。

第二天,正好是周日,办公室就我一人,很安静。我没有任何理由埋怨主任。我看着印有同一个字的那张纸,密密麻麻地搅乱着我的眼睛,无奈夹着自嘲。所幸,我还能清醒告诫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去盖住错别字,千万不能贴歪,否则,这一行字就被这个字搞乱了,真是考验我的耐心。但是,看一纸“乱麻”的烦躁,却渐渐平息了下来,心静了许多。

这时,我觉得有点对不起我的主任。他在蹲点我们采油队三个月后,力主把我一个资本家加“右派”的儿子,从基层采油队抽调至油田最高管理机关,他要向有关的领导和部门说多少我的好话!他自己要承受多大压力!我却调来没多久,就在办公桌前坐不住了,还出了差错。这一定令他非常失望。这样想着,我便把手里的活做得尽量仔细,来弥补自己的过失。每个字贴上去时,不仅不能斜歪,还力争这几毫米见方的纸不能过大、边角齐整。

一字百贴,整个周日就盯在了这一个字上。那种简单的反复带来的枯燥,使我这个小伙子尝尽了疏忽的滋味。

全部贴完之后,我看着这一大叠文稿,突然觉得,“严”的感觉慢慢淡化了,“严”这个字,没那么硬冷、肃然了。国务院领导的表情,也没有那么冷峻了。是年轻人藏不住心事吗?好像也不全是。我似乎醒悟,主任的严,不仅是对我不专一的态度的否定,也是希望让人看到,他对自己选择的这个“有用之才”,有着超乎一般的严格要求。他的严,满含着对我的期待。

趴在会议室窗口,而招致驱赶;一字之错,而引来“百贴”,如

果我对文稿的校对从一开始就是全心沉入的,那么,这一切都不会发生。是我自己走近了这个“严”字,让它凸显在我的面前。

这时,我很像在自省。我知道,“一字百贴”会影响我今后漫长的日子。

多年后,我对一位学生说,不要把一个“严”字,看作一座有压迫感的灰色的门,走过去,便看见阳光了。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