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春雨的文章

2023年03月20日优秀文章

写春雨的文章(必读6篇)

春雨

文/刘力玮

我们告别了冬天,迎来了生机勃勃的春天,也迎来了春天的第一场雨。

瞧!像花针,像牛毛,密密地斜织着。早上打开窗户,我们家的屋顶上笼罩着一层层薄烟。雨势慢慢地变大了,我连忙把窗户关上。"叮叮咚咚"这是雨打在车子上的声音,"噼噼啪啪"这是雨打在树叶上的声音,"滴答滴答"这是雨打在水塘里的声音。多么美妙的声音啊!合奏成了一首大自然的交响曲。

走在上学的路上,透过绵柔的雨丝,我望着那些打着伞匆匆避雨的行人,不由地想道:为什么要躲藏呢?于是我收起了伞,感受春雨带给我的快乐。细小的雨珠打在我的身上,一点也不觉得冷,反而有一种亲切的感觉。

终于雨过天晴了。多么神奇的春雨呀!它把万物洗涤得清新明亮。整个世界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好像一切都重新开始了,树是新的,新得绿芽满枝;草是新的,新得娇嫩纤弱;花是新的,新得含苞欲放。甚至连心情也是新的,心中只有一种清爽愉快的感觉。真是润物细无声啊!

我爱这神奇的春雨!

春雨飞满天

文/莫晓鸣

窗外又是一个天色灰蒙的早晨,一只不知名的小鸟,仍在窗外的柳树上高一声低一声吟叫,腔调凄切而惊慌,似来自我的梦境。今天我没有像往常那样早起,然后潦草地洗漱和吃早点,接着企图精神抖擞地投入一天的忙碌。我慵懒在床上,无所谓现在已是黑夜后的白天,只管侧耳聆听淅淅沥沥的雨声侵窗而入,想像着一阵又一阵的雨丝怎样扑湿城市的楼厦,扑湿街上所有陌生的身影,想像着他们的步履暴露了自己的茫然和急促……这些播撒着寒意的雨丝,无休无止地从天而降,仿佛一遍遍来自上苍的暗示与嘱咐。

密密匝匝的雨丝常会引我回望。在雨的尽头,或者比雨的尽头更远的地方,有一座村庄一定湿淋淋地蛰伏在静穆的山脚下,屋顶挨着屋顶,多少年都没有挪一下窝。那是生育我的故乡。每回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心绪,我便能想到,那里应该长留着我一行行泥泞的足迹,长留着我童蒙初开的瘦弱身影和对穷困惊恐无奈的眼神。记得很多次放牛的时候,春天的草地一片葱绿,灰蒙蒙的天色却使我倍感孤独,四顾茫然。这时我会对低头吃草的老牛说出心里话,说自己住的房间墙壁如何破旧,家里穷得几个月都不吃一次肉;说父母起早摸黑的身影越来越瘦,甚至父亲还经常咳嗽;说自己一定要好好读书,长大后无论如何都要离开这个地方……牛的身躯替我遮挡了斜扑过来的纷纷雨丝,它正刷刷刷地啃着青草,那样专心致志一丝不苟,不知是否将我的话全听进去?它的身躯是那样庞大,那时在我的眼里,它绝对是个可以信赖并且善解人意的长辈。

春天的雨好像没有什么脾气,往往下得不紧不慢,散漫无序,像一次次心不在焉的敷衍,丝毫没有夏雨的蓄势喷发和酣畅淋漓。这样的雨往往会打乱你的心机,让你丝丝缕缕的思绪找不到透光的出口。还是我童年的时候,在一个春雨绵绵的黄昏,我因犯错不敢回家,眼看着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密,小小的身影却始终在村前的田野徘徊无主,不知所措,而爷爷奶奶和父亲母亲的呼唤声却迟迟没有响起,村门就像一张喑哑的大口。后来当我在城市里进退失据的时候,茫然无语的时候,这个捆绑记忆的场景,曾不止一次在我的脑海里出现,不知它注定要印证什么。或者,上天让我从小就演练不知所措的时刻,是要告诉我,这样的时刻将摊上我一辈子。

现在我居住的地方有一条美舍河,它蜿蜒几十里,然后笔直从我安家的小区旁流过。无数个飘雨的黄昏,我不顾春寒料峭,曾经踽踽独行于河畔,默默地聚散心事。这样的一条河大概存在几千年了吧?它在那里等待了几千年,是否也在等待我的到来?看着它的波涛汹涌着互相追赶着,我不明白它为何天天如此兴奋?小时候我曾有过一次溺水的经历,从此母亲忌讳我靠近任何水湄,多年如一日以一个母亲的力量,杜绝滔滔白水对我动机不良的诱惑。后来的事我想不到,她当然也想不到,我居然飘洋过海,安身于一座海滨城市;她更加想不到,从许多年前开始,我居然与一条河流互为邻居,引为知音,一次又一次对它诉说一个外乡人在城市里的困惑和窘境。太多下雨的黄昏,在万家灯火之外,在城市的一块空旷的僻静地,远远看去,有时只剩下一条河和一个徘徊的身影。如果母亲知道了那个身影便是她的儿子,不知她会焦急成什么模样。

一年之计在于春,确实,我进入城市以后,来自立春的压迫一年比一年残酷和深重。房价涨了,物价涨了,年龄也涨了,我在城市里活得越来越焦急,恨不得三头六臂法力无边。多少个春雨敲窗的夜晚,我心神不宁对雨无语。当年我吃着故乡的稻谷长大,每年还两度让父亲变卖稻谷缴学费,我却一门心思要离开那块土地,离开那里的每一个坎坷,离开那里的衣衫破旧和粗菜淡饭。现在想想,难道我当年的选择是一道判断失误的错题?也只有那个叫故乡的地方,才能宽容我这种背叛。或许正是这样,那个在潇潇雨声里引我回望的村口,才会使我的眼角在不知不觉中噙满泪水。

我有一个外表安静的朋友生长在南宁,然后他撒手去了广州和上海,最后心血来潮定居在海口。这个萍飘四方的人曾感慨南宁大而无当,不容易给人故乡的感觉,所以他说自己是个没有故乡的人。我相信他的话,然后暗暗窃喜并为自己庆幸:我比他多了一份雨中怀想故乡的慰藉——那个鸡鸣犬吠的小山村,在黄昏细雨中,有袅袅炊烟迎风升起,忽而摇向东忽而摇向西,惊飞屋顶一群叽叽喳喳的雨燕。那是一幅多么温暖的图景,那也是我在城市的喧嚣浮躁中,偶尔静下心来,便能一眼看到的皈依心灵之地,在那里总能窥见自己的心魂。

现在,又下雨了。倚着铺天盖地的雨丝,一阵又一阵的风将清明吹近,有许多年久日深的面孔不时浮现在我眼前,他们眼神忧郁,我等待不到他们脸庞绽开笑纹。他们都是我逝去多年的亲人,他们的蓦然回首令我恍惚,令我的思念和惆怅在心底暗流成河。我的这些曾经艰辛困顿的亲人,在人世的另一头,换了一个地方,不知是否过得吃穿不愁?

日子越往后,纷纭的往事在我眼前幻现得越清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发觉自己越活越有宿命的感觉,这种感觉如影随形,想躲都躲不开。每年细雨纷飞的清明时节,在村后的山坡上,在每座春草萋萋的先人坟头,在焚烧纸钱的熠熠火光中,我都会一遍又一遍,默默沉思自己的来路和去处,沉思自己永远也参悟不透的原罪和福祉。

大地游踪之春雨西湖

文/孔伟建

烟花三月,本该下扬州的,我没有,跟团去了杭州。去杭州,注定绕不开西湖。

周六凌晨启程,车行数百公里,终于踏上杭州土地。刚一下车,迎面而来的是一阵淅沥春雨,多情杭州,以雨蒙蒙的一抹诗意迎接我等。

我没带伞,来时还想,假如遇见一场雨,我就淋着。正想一头扎进蒙蒙细雨之中,没成想,雨说停就停了。心说,江南雨,毕竟不同于北方,下得容易,去得也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我跟地方导游说,你规定好时间、集合地点,我自己到处转转,准时回来。导游上下打量了我几眼,答应了,我致了谢,心里窃喜。

我慕西湖已多年,来前头一晚上,我还信手涂鸦一首:人生已过四十秋,春风唤我江南游。荨茱鲈鱼长入梦,他乡虽好总添愁。杭州西湖,多年来一直存在于我的想象之中,存在于我读过的诗文之中,存在于口口相传的民间传说之中,她很远,又很近,亦真亦幻,亦真亦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人间天堂,到底该是何等模样,直撩我情思几十年!

于是,这个春天,这个烟花三月,我来了,来赶赴一场旷日持久的相思之约。我慕西湖,她该有知?

余秋雨在《西湖梦》中说:西湖的盛大,归拢来说,在于它是极复杂的中国文化人格的集合体。是啊,西湖,之所以千百年来一直让人欲罢不能,我想不仅因为美丽的自然风光,更在于她本身蕴含的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她承载的东西太多了,以至满湖湖水都能以载动。

唐诗的幽香,宋词的风情,苦涩的爱情,温柔的吴侬软语,香樟的气息,水藻的袅娜。江南处处,水墨山水。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丽西子,是苏轼笔下的西湖;映日荷花别样红是杨万里心仪的西湖;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杭州是白居易永远挥之不去的美梦;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是柳永永远难忘的梦中水乡;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林逋笔下那株令他魂牵梦绕的山园小梅……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此驻足流连,不吝笔墨地畅抒胸臆,雄文万篇,经久不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我辈来此,又该作何感想?

西湖,中国主要观赏性淡水湖之一,2011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她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受全世界保护。史载,对西湖影响最大的,是杭州发展史上极其显赫的吴越和南宋时期。西湖的全面开发和基本定型正在此两朝。由此说来,她已在此生活了千余年,她算是这里的原着居民,她是逐渐长大的,逐渐变丰满变迷人的,她的成长倾注了无数人的心血。

初中时候,我从鲁迅先生的文章《论雷峰塔的倒掉》中就知道了着名的西湖十景。我来时即已决定,这次绝不全部看完,我要慢慢欣赏,慢慢揭开她的神秘面纱。中国历代着名文人之中,我素喜苏轼,于是,我决定信步苏堤,领略西湖十景之首苏堤春晓的迷人之魅。

漫步苏堤,但见湖山胜绝之处,到处林木葱蔚,历代人文古迹多存。鸟鸣如同林间水滴,清澈且带着微微凉意。堤横贯湖中,全长近三公里,共有六座石拱桥,从南往北分别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杭州人也叫"六吊桥",一桥一形,均具匠心。据说,这些名字都出自苏东坡的锦心绣口。

史载,北宋时候,苏东坡第一次来杭州当地方官。他十分迷恋杭州山水,觉得西湖比古代美女西施更美,便写下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等绝妙好诗。可过了15年,苏东坡再来杭州当太守时,发现西湖长久不治,湖泥淤塞,葑草芜蔓,遂感慨上书,认为"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决定要学唐朝诗人白居易,疏浚西湖,为杭州人做件好事。苏堤即是他利用浚挖的淤泥构筑并历经后世演变而形成的,杭州人民为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把它命名为"苏堤".南宋时,苏堤春晓即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

别人坐船,划船,或跟团听讲,我一直漫步苏堤,我要自己做功课,给自己留下想象的美妙空间。西湖景致六吊桥,一株杨柳一株桃。恰值烟花三月,一阵春雨刚过,但见杨柳夹岸,艳桃灼灼,六桥烟柳笼纱,莺啼几声。更有湖波如镜,映照倩影,此时轻风徐徐吹来,柳丝舒卷飘忽,置身堤上,真有如梦如幻之感。苏堤之上,游人阗塞,随处可见金发碧眼的外国游客,他们不远万里来到西湖怀抱,也是慕了她的盛名吧。

枝叶婆娑之下,一条条长木凳,几座造型古朴的老桥,原始,内慧。这些看似琐琐碎碎的温情,却形成了强大又沉静的气场,为人流如鲫、车水马龙的杭州闹市压住喧嚣。在旅游文化日趋成熟,地域标志越被重视的当下,它们早已上升为一种乡愁符号。

青峰有味似青衿,牵动了"悠悠我心".我在人流之中游走,眼前看见的,心里想到的,是那些古往今来具有傲岸风度和傲骨嶙峋的文人墨客,是他们的别样风采和神韵,是一种历经岁月洗刷后的清素之美,那色彩比任何一种刻意的着色都更为温婉,更为淡定,正适合我等走马观花的游客路过时怀旧并念想,慢慢修复霓虹都市的旧梦。

就这样,我在苏堤上竟不知不觉走了很久,终无离去之意。也许,一方水土真正的美好,从来就不在显山露水的潮流里,不在一掷千金的时尚中,而在这种淡处见真味的烟火人间,这种日升月落四季微茫般的宁静里。苏堤与西湖,西湖与杭州,千余年来,一直就是这样的吧,城市越来越大,楼房越来越高,可是,西湖一直都在,传统文化一直都在,且历久弥香。它的力量不可阻挡,它能包容万物,繁华时尚在它面前要怀揣敬意。它能除忧败火,心气浮躁的今人在它面前会慢慢气定神闲。

顺着苏堤探访寻幽,一路上,让人念念不忘的美景多得数不胜数。传统文化是祖先对后世的馈赠,传承文明是后世对祖先的敬意。这种互惠的光芒无处不在,且能自成气场,使这方水土在容得下繁华时尚时,也容得下自己民族古老的旧年风情。

雨润西湖,花红柳绿,更见清丽。游船画舫,亭台楼阁,水鸟翩飞。移步换景,处处入画。西湖,我该如何表达对你的喜爱之情?

岁月流转,情怀依旧。岁月与情怀总有种玄妙关系。文学史上如少了苏轼,将会何等寂寞?西湖美景如少了苏堤,该会减却多少风雅?苏轼,实在是豁达潇洒之人,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官,他总是那样宠辱不惊。他多才多艺,多情善感,对万物深情,对家人缠绵,对朋友耿直,对国家忠爱。他的生活隽永芬芳,多姿多彩。

正沉浸在忘我之境时,忽然想起,还有团队,忙看表,所幸距约定时间不晚。与苏堤告别,我选择原路返回,我要多看看这座无数人走过的长堤,这座满是文化气息的长堤。我踏着满目春色上路,身边西湖环抱,旅程既庄重又浪漫,夹杂有点离别之凄美。那浅淡的离愁别绪,握在我掌心里,仿佛连远年的东坡的脚步声都依稀可闻。

从历史中醒来,懂得历史,才能更好前行。时间飞逝,返回途中,我转身借走西湖一圈圈美丽涟漪,怀揣向传统致敬的一腔深情,面对茫茫西湖,我只觉此时无声胜有声。

相看两不厌,只因有热爱。

潇潇春雨

文/许培良

从昨夜的天气预报中获悉,次日将有一场小雨,激动的心情难以自已。今天上午,我休闲在家,一边期待着春雨的到来,一边帮着家人做做家务,再没事儿就看点唐诗宋词。整个上午是在期待中度过的。

这预报灵敏吗?我开始怀疑起来。时针划过中午,天空变得阴沉起来,及至两点左右,零零星星的雨滴从空中飘落下来!哦,在农历乙未年新春将至之时,果真飘来一场春雨,这真是件大好的事情!

我喜欢春风,也喜欢春雨。虽然春雨还带着料峭与咋寒,我还是满心地喜欢,因为我有欣赏春雨的心情与雅兴。

我对今年的新春抱有很高的兴致,因为年近八旬的老母亲虽已患脑血栓近8年,可身体还算硬朗,大脑和言语都还比较清晰和条理;其次,儿女学业有成工作有就,也省却了我许多心事等等。一个人喜欢什么,往往与心境有关,就如同我喜欢这场春雨。

因为新居的院子上方,被铝合金顶棚遮盖,所以,难以欣赏到春雨的美妙。于是,信手拈来一把雨伞,推开街门朝向乡村的小河走去,因为欣赏春雨的最好去处就是家乡的小河。春雨刷刷地下着,雨滴不大也不小,垂落在雨伞面上,只听到细密的嘶嘶声。路面也不再像过去那样泥泞不堪,而是已被水泥石子硬化,根据地势地形特点蜿蜒地伸向小河边。

小河的水道曲曲折折,沿着东北西南方向而下。河道中央长满了芦苇,虽是初春时节,却也已经透露出它旺盛的生机。微风过处,雨丝舞动着身子斜落在苇丛中,偶有飞鸟从上空穿过,颤动的芦苇与雨丝、飞鸟构成一幅大型写意画。因为天气渐暖的缘故,所以河面的冰层大都已经破解。水面是流动的,潺潺的溪水声清脆入耳,春雨滴落在河面上,溅起雾蒙蒙的一片氤氲,正赏景的好时分。

我爱好读书,喜欢那些温暖而柔和的文字;我爱好赏景,喜欢那些朦胧而富有诗意的景观。这场潇潇的春雨,无疑迎合了我的需要,看看眼前的景物,想想人世间的那些事儿,似乎都被这春雨给融化了……

小楼一夜听春雨

文/项伟

春,如约而至。春天,总是讨人喜欢的,有人爱春的姹紫嫣红,有人爱春的草长莺飞,有人爱春的阳光明媚,而我,却独爱春的细雨绵绵。在春雨淅沥的夜,坐于小轩窗前,泡香茗一杯,执诗书一卷,于古人的诗词中细品春雨,也别有一番趣味!

春雨里有"苦"."苦"是人生常态,古今概莫能外。佛经里说,人有八苦,其中三苦是"爱别离、求不得、放不下"."爱别离"原指与自己亲爱者分别的痛苦,往大了说,自也包括亲朋好友、相识相知者。对于王维来说,与老友分别是痛苦而伤感的——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相见,因此在"渭城"的"朝雨"里,只能"劝君更尽一杯酒",因为"西出阳关无故人"!而对于刘长卿来说,那年的"杏花微雨"里,不仅有"别离"之苦,更有"求不得""放不下"等诸般苦楚。他在《别严士元》里写道:"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日误儒生。"他乡遇故知是快乐的,但与好友严士元在江南烟雨中"聚散匆匆"这一幕,难免让诗人生出"世事无常"的感慨来,更触动了他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心结:报国无门、壮志未酬,是为"求不得"之苦。

春雨里有"乐".辛弃疾说:"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正因烦恼的事太多,人们才会努力去寻找快乐,并试图留住快乐。欲图一时之乐,想来并非难事,只要出去走走,譬如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时节,来一次"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春游,就是极好的。 而要时时乐、常常乐,偶尔出去浪个一、二次的,已然无法满足,除非能像唐代诗人张志和那般看破红尘世俗,放下功名利禄,扁舟垂纶,浮三江,泛五湖,渔樵为乐。这位外号"烟波钓徒"的著名诗人曾用一首《渔歌子》描绘了他逍遥自在的隐居生活:"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春雨里有"失".南宋诗人陆游在客居京城时曾作"春雨"诗一首,其中"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两句被后人广为传诵。人们津津乐道于由诗人听觉所勾勒出来的江南春景图:淅淅沥沥下了一夜的春雨,清晨小巷里的卖花女,一切是如此的明艳美丽。却往往忽略了"一夜"这个关键词,诗人为何听了一夜的春雨?是因为皇帝即将召见而兴奋得睡不着?非也!事实上,诗人是因忧思过重而失眠,只能听着淅淅的春雨,点滴到天明。那么诗人又为何而忧、因何而愁?或可用"失"字来形容一二:其中当有烈士暮年、壮志未酬的失意,更有对偏安一隅、软弱黑暗的南宋朝廷的失望,或许还有对已然"失去"的金戈铁马、意气风发的峥嵘岁月的无限感怀。

春雨里有"得".俗话说"春雨贵如油",这对于定居成都草堂多年,久于农耕的杜甫来说,是有切身体会的。他在《春夜喜雨》中从一个老农的角度,以欢快、喜悦的笔触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啊,能不高兴么?对于农人来说,天降喜雨,润泽万物,农作物的长势更好了,丰收的前景可以预期,这就是最大的"得".而对于大半辈子颠沛流离、饱经战火蹂躏的诗圣杜甫来说,更是"难得":至少不用担惊受怕、疲于奔命了,至少不会居无定所、食不果腹了。毕竟,好好的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醉人的春雨

文/唐沁赟

清早,又下起了蒙蒙细雨。

雨雾弥漫,雨珠串成了细细的珠帘,如烟如云。几只早到的燕子调皮地挥舞着翅膀,想用尾巴剪开这雨帘。雨滴像颗颗珍珠,一把把洒向河面,平静的水面泛起了串串涟漪。机灵的鱼儿跃出水面,就像要吮吸那晶莹的水珠。

春雨丝丝,洒在树叶上,沙沙的声音像少女在轻拨琴弦,又像蚕宝宝在吞噬桑叶;春雨点点,飘在桃花那粉红的花瓣上,滚动着,聚集着,花瓣上便出现了千颗万颗闪烁着光彩的珍珠。

"滴答,滴答",雨珠儿落在地上渗进了肥沃的土地里,麦苗儿伸展着嫩叶,顶着亮晶晶的雨露,绿得犹如发亮的翡翠。

"滴答,滴答",春雨落在人们的心坎上。一位老农站在田埂边,任凭雨水滴在花白的须发上。他笑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仿佛在说:"春雨贵如油啊!"

"淅沥,淅沥",这雨真是让人陶醉啊!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