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自行车的文章

2023年04月07日优秀文章

骑自行车的文章(必读6篇)

骑自行车的乐趣

文/杨丽清

最近我喜欢上了骑自行车。清晨,沿着海边观海长廊,心情欢快、自由自在地蹬着车,习习的海风迎面扑来,湛蓝的海水映入眼帘,碧绿的树叶和小草,色彩斑斓的花朵迎风招展……海滨公园晨运的人很多,有的在海里欢畅地游泳,有的在岸上跑步或散步,有的在绿地上打太极,有的在踢毽子,有的在练瑜伽……

下午下班了,骑车又是另一番心境,心情更悠闲了,少了上午赶时间的匆忙,可以如痴如醉地欣赏身旁的画景:海鸥在海边的红树林上空飞翔;一排排的渔船静静地躺在岸边,湛蓝的海水和蔚蓝的天空海天一色;小孩赤着脚在沙滩上玩耍,有的在捡贝壳和挖螺,有的在堆沙……

晚上,观海长廊更是一片欢腾,有的在跳广场舞,有的在唱歌……我一边慢条斯理地踩着单车,一边聆听着舞曲音乐,那是一种多么惬意的享受啊!

在海边骑自行车,我觉得很惬意,再也不用担心塞车和汽车尾气;在海边骑自行车,还可以避开马路的拥挤和喧闹。

坚持骑自行车上班几个月以来,我发觉腿的肌肉更结实了,体力和气色也比以前更好了,人更有精神了,也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去哪里都方便,路上可以舒心地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还去了以前没去过的地方,对湛江的大街小巷算是做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最近因要更换家里"地宝"的轮子,而湛江只有一个售后服务部在赤坎南桥,我突发奇想,决定骑自行车去赤坎南桥。

傍晚,上下班交通高峰期已过,马路上的车较少,沿着宽敞、干净的海滨大道轻松自在、心情舒畅地蹬着车,凉爽的海风轻轻地拂过脸颊,两旁矗立的高楼大厦擦身而过,五颜六色的霓虹灯不停地眨着眼睛,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画境中。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跋涉,终于到达目的地南桥,沿着南桥河慢慢骑,又可领略到赤坎独特的夜景。

周末的清晨,我则喜欢骑自行车去湿地公园。沿着弯曲的红色自行车道畅快地驶进公园,清新、纯净的空气迎面扑来,置身于翠绿的树木和鲜艳的花丛中,夏季还可欣赏到辽阔的荷花池,粉嫩、娇艳的荷花星星点点散布在青翠欲滴的荷叶间,花枝招展的"花姑娘"在旁边的荷亭上尽情摆弄各种姿势,似乎要和荷花争奇斗艳……

如果时间充裕,也可顺便骑到旁边的银帆公园逛逛。银帆公园的面积很大,连接海滨大道、人民大道和椹川大道,里面有很多宽敞的跑道,跑道呈弧形且有点坡度,骑的时候感觉有点吃力,但这才能达到锻炼的目的,累得恰到好处。

现在我越来越喜欢骑自行车了,它不仅是我上下班最理想的交通工具,同时还能让我锻炼身体、开阔视野和增长见识。湛江是中国十大低碳生态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近年来,城市环境综合质量连续4年排名全国环保重点城市前5位、广东省首位,是名符其实的"花园城市".在全国重点监测的城市中,湛江空气质量状况之好极为罕见。

我爱湛江美丽的蓝天白云和静谧湛蓝的海湾,为自己生活在坏境如此迷人的城市感到自豪和幸福!我已决定骑自行车游遍湛江,那将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动、开心和惬意的事情!

岁月里的自行车

文/水陌格格

阳光柠檬黄的明媚倾倾洒洒,瓦蓝的天空像是水粉调合的平静,我坐在操场上,听着耳边春天的酥语,痒痒地感受着季节投影下的温暖。远处一个爸爸扶着小自行车,在耐心认真地教着女儿如何学骑,看着这样的画面,满满的全是爱,心里的波澜不经意地飘渺,随着内心不肯停息的呼唤,那一段时光又被轻轻想起来,不知不觉湿了所有的阳光。

那一年,我以全镇第三名的成绩考到了市里的初中,邻居都说市里花销太大,不如就在镇里上初中,离家,近省钱。爸爸一言不发地走过所有人,拉起我的手说,妞妞,去市里上学吧,好好学习,爸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上学。就这样,我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大家都钦羡的九中。

那时候的我骄傲极了,觉得自己仿佛真的是孔雀,飞出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可是进入九中不久,我便开始有了催化作用,我心里的天平渐渐地失横。我们在心里总是默默地比较,谁长的漂亮,谁学习好,谁家里有钱等等。

又是一个星期五,我刚走出校门准备坐城乡直达车回家,一个身影越来越近,不停地呼唤着我的小名向我走来,我的脸映着黄昏的油画变得赤烫,恨不得找个地缝把自己藏起来,爸爸一个大步走到我面前,一脸兴奋地说,妞妞,我来接你回家了。说完满眼放光炫耀一般一拍自行车的后座。同学们岔笑着说再见,但是我真切地感觉到那些眼光都是带刺的,有些太多的看不起。

随即我的脸变阴了下来,爸爸小心翼翼地讨好解释说,我想着你坐车还得走好几里路,我怕你学习太累了,而且你是我闺女,我疼你,我就喜欢来接你。听完爸爸的话我并不领情这份好,因为我生气他让我在同学面前丢脸,便大声朝着他凶道,别给自己找理由,你不就是想省钱嘛,真是的,说那么多干嘛。爸爸沉默地推着自行车,沧桑无奈地看着我,等待我的最终审判,我不耐烦地一摆手,好了好了,走吧。然后跳上自行车的后座,他骑上自行车,我们之间的距离不超过一尺。

路上遇到卖油条的小摊,他知道我喜欢,想要给我改善生活,从口袋里拿出皱巴巴的纸币凑出几张给人家。到土路上坡的时候,他拱着腰遥着牙,使着狠劲向上蹬,铜黑色的脸颊淌下一道道汗痕,可就是这样,他都不肯让我下来走一走。刚蹬上坡,他脸上的肌肉一松,他腾出一只手拿袖子一抹脸上的汗,就是这一刻我心里萌生着些许自责,不该那样说话让爸爸心里难受的。

回到家爸爸的身上的衣服都湿透了,他第一句话就是孩子***,我把妞妞带回来了,快点把好吃的端给她。晚上的时候,爸爸给我端来洗脚水说,妞妞,今天是爸爸不对,可是你一个女孩子家,那么多人挤车太遭罪,而且省下来的钱我想给你买营养品。别生气了,你开心爸就高兴,爸想好了,以后再去接你,我就把自行车停在你们学校后面的树后面,那里人少,我就在那里等你,这样就不会有人嘲笑你了……爸爸一边说着一边轻轻地为我洗脚,粗糙的双手抚摸搓擦,犷暖的温柔。听着他的话眼泪一滴滴滑到他的手上浑进洗脚水里,我使劲把眼泪眨巴干净说,我以后会自己回来,你就不要担心了。爸爸的眼睛一凶却一脸宠溺地说,说的什么话,妞妞第一次离家这么远,我怎么能放心呢?我就怕你吃不饱,穿不暖,睡不好,学习太累,我都想天天陪着你。让我去接你吧,看见你我心里就好受。爸爸的话让我无言以对,我低着头不肯说话。

回到学校的时候这件事慢慢地在时光里就平复了,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可是一到星期五,我心里就会不停地打着小鼓,怎么办?我不想让同学看着我如此寒酸丢人,为了少女可怜的自尊和虚荣,我甚至想装作没有看见他就离开。可是我知道他会等,等到所有学校的灯都灭了,等到一切街道的灯都亮了,可满心尴尬地走出校园,发现学校门口没有他,心里着实送了一口气,不过突然想到上周五说的话,便摸索着侥幸心理向学校后面那棵树旁边走去,稀稀落落的行人,孤单飘零的落叶,我看见他了,瑟缩着身子蜷着脑袋张望着,焦急而耐心地等待着,他真的在。

突然有一个同学给我打招呼,他把头在树后面埋的更深了,生怕被人看见,眼光里满是躲闪和愧疚。现在回忆起,就是当时他的眼睛触动了我,让我所有的情感决堤。那一刻,让觉得我以前所看重的那些在人前的光鲜亮丽其实真的不重要,他才是重要的,小心谨慎的爱,一切周全的情,除了他,谁还会这样委屈自己如此求全。

我轻轻地走过去,转到他的身后蒙上了他的眼睛说,猜猜我是谁?我听见他笑了,解开我的手有些胆怯地说,妞妞,你同学没看见我吧?我没给你带来麻烦吧?听着他的语气我为自己感到悲凉,他是生我养我的父亲啊,他所有的爱都只为给我撑起一片晴空,他并不欠我什么的。我向上吹了一口气把眼泪吹散说,没有,其实,辛苦你了,爸爸,真的。

这一天,在路上,我听到了他的歌声,不成调的幸福,只因为女儿的一声问候,一句关怀。看着他幸福的表情在黄昏的天空里晕染,我的心就这样充满温暖和铭刻。想着想着,心里不觉得想他了,真的想他了,可是一切都来不及了,只能祝福他,在遥远的世界里安和……

记忆中的自行车

文/周春根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录机,组成流行一时的"三转一响".在那个时候,谁家拥有一辆自行车,是件了不得的事,一般人家根本买不起。找遍整个村,自行车没几辆。当时还是小孩子的我,最大的乐趣就是"追车".

追车,追的是自行车。但凡听到巷子里有的自行车铃声,我们一帮孩子就会跑出去追着看稀奇。如果一辆从外村来的自行车进了村,第一个听到的小伙伴就会一边冲到巷子里追,一边大声喊:"快出来啊!脚踏车来了!快看啊!脚踏车!"那个年代,我们把自行车叫做"脚踏车".一呼百应,我们都跑出家门跟着疯跑。窄窄的巷子里,自行车跑不快,我们跟在自行车后面穿过一条又一条巷子,像尾巴似的紧追不放。等到骑自行车的人转弯,骑上了大路,我们已累得够呛。眼看追不上了,才擦擦满头的汗,悻悻地回家。

我读初中时,自行车慢慢多了起来。但是,我家还是买不起,买自行车,想也不敢想。终于,机会来了。姐姐谈了个男朋友,就是本村的。我的耳朵尖,很快就听说准姐夫买了一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于是,我鼓起勇气悄悄对姐姐说:"帮我借来让我学学呗!"我是悄悄说的,不知咋回事,我妈也知道了,把我骂了一顿:"你都不会骑,弄坏了怎么办?让你姐怎么交代?你就不怕难为情?"

骂归骂,说归说,禁不住我的软磨硬泡,姐姐同意去借一回,并和我说好了只一次,借来骑骑,过过瘾后马上去还。

等姐夫把自行车骑过来,我也顾不得客气,急急忙忙推着自行车就往广场奔。顾不得科目一了,直接科目二,抬腿就跨,上车就骑,俗称"死上车".仗着个子高腿特长,两手抓着自行车龙头,双脚踩着脚踏板只管猛蹬,不管三七二十一,歪歪扭扭往前冲。反正踮起脚可以够得着地,也不害怕。说来也怪,那天的我如有神助,广场上左三圈右三圈,来来去去几个回合,不大一会儿就学会了骑自行车。

初中毕业后,因为家庭困难,我放弃读书,出去打工。因为借住在常熟的表姐家,离工厂比较远,步行一段日子后身体吃不消,只好花三十块钱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这辆车除了车铃不响,哪都响,前刹、后刹都没有,链条、罩壳都掉了。它和我相伴两年多。后来我买了新车,把这个"老伙计"拿去当废品卖,卖了十块钱。

买的新车,当然还是自行车。毕竟是花几百块钱买来的,我非常爱惜,上班前擦一遍,下班后擦一遍。让我想不到的是,还没骑三个月呢,有一天下班后,我到车棚一看,锁得好好的自行车不见了!那时候没监控,又不懂报警求助,无奈之下,只能认倒霉。

一晃多少年过去了,自行车早已没再骑过,但是记忆中的自行车,和往事一起浮现在脑海中。尤其是当年学骑自行车的情景,恍如昨日。这也让我悟到,脚踏实地向前看、往前冲,怕啥呢!

一辆永久牌自行车

文/陈曼

我的姑父,是镇林业站的一名干部,但我觉得他和干部沾不上边,因为从我记事起,他都在和土地打交道,以至于我一直以为他是个勤劳朴实的农民。没上学之前,爸妈和大姑都在民办学校教书,听妈妈说,我太能闹腾,不愿意跟他们待在学校,所以周内便由姑父照看我。

姑父很会种地,也会一些木工活儿,他总是给我做一些木制小玩意儿,例如木马、木风车、桃木剑等等,很多东西老早都不在了,但我至今还保存着一把儿童座椅。姑父有一辆永久牌自行车,他每天下乡、下地都靠这辆自行车代步。哥哥们常年在外打拼,自从我到了姑父家,陪伴他的就成了自行车和我,于是他给我做了一把儿童椅,椅子有两条细长的腿,两腿之间刚好自行车的横杠那么宽,两腿与自行车横杠重合高度的位置还有两个相对的小孔,麻绳从小孔中穿过,缠几圈绑在自行车的横杠上,椅子便被牢牢的固定住了。椅面是一块平平的木板,木板的左右和后面都用木条做了护栏,前面有两个凹弧,刚好能卡住小孩的腿。每天姑父出门之前总要先把我的儿童座椅绑在横杠上,然后再把我放上座椅,车后绑上小木箱,里面装着奇形怪状、大大小小的桑剪、刀具和许多刚冒出芽苞的桑枝。

姑父的目的地位于池河镇的各个方向,但在我的眼中只有一个——田地里。到了目的地,姑父把我抱下车,放在较为平坦的田坎上,他便提上木箱直接下地了。印像最深的便是明星村那一望无际的缓坡地,姑父带我去了无数次,每次把我放在地边,他便蹲在一株株桑树前忙活,他剪掉桑枝,又在桑树的切面上垂直划上两刀,就像我切蛋糕那样的小心翼翼,然后从小木箱里取出带芽苞的桑枝,用他特质的木柄刀,轻轻片下一皮,插入桑干的切面里。最后又从木箱里取出提前剪成长条的塑料纸,一圈圈地把切面缠起来,只让小芽苞探出脑袋呼吸。我瞧着十分有趣,又觉着他的木箱就像一个百宝箱,仿佛有许多好玩的东西,所以经常蹲在他身边捣鼓。我把塑料长条扎在辫子上、风车上,撒丫子在田间奔跑,幻想着自己是一个仙女;我用小刀割些许花花草草,把它们切成碎末盛在大桑叶上递给姑父当午餐,姑父也配合我用桑枝当筷子,假装品尝;我玩儿累了靠着桑树倒头大睡,醒来头上多了一顶花环,那是姑父用桑枝编成的,上面的芽苞有的还打着骨朵,有的刚刚吐出绿丫,二者相间搭配就像花朵里嵌着珍珠一样漂亮。我爱不释手的抱着花环,蹲在姑父脚边,看他一株株的嫁接桑树,看得久了,我也学着他的样子往切面上缠塑料纸,姑父也由着我胡闹,时不时还指点我一番,就这样,在我还没有上小学的时候便已经学会了嫁接桑苗。

一晃,我成了一名小学生,便跟妈妈住在了学校,逢年节才能和姑父一起吃顿团年饭。直到上了初中,姑父更是渐渐淡出了我的视线。初二的生物课上突然学到了嫁接、扦插等知识,我的脑海里顿时又浮现出姑父的影子。周五一放学,便特意去看了姑父,他依旧骑着那辆自行车正准备去田地里,后座依旧绑着他的小木箱,只是前面横杠上再也没有儿童座椅了,我缠着姑父带我一起去,让他给我重新绑上座椅。姑父却说:"小曼长大了,得坐后座。"说着便取下木箱让我抱着坐了上去。

转眼间,大学毕业后的我重回小镇,成为一名基层新闻宣传工作者,每天忙着挖掘报导各种先进人物典型,偶然间隔着办公室档案柜的玻璃橱窗,我看到一本关于先进典型的资料汇编,好奇心驱使我取了出来,第一页那个熟悉的名字跃然于纸上,跟这个名字有关的记忆便如潮水般涌入脑海,那不是别人,正是我的姑父。

这本汇编里详细的记录了,我的姑父——李满衣,"敬业奉献模范,退休后被池河镇人民政府返聘专门从事蚕桑工作,年过六旬的他每天骑着摩托车穿梭在蚕农和桑田之间,为蚕农提供技术指导。为了更好地服务农民,他晚上学习新的养蚕技术和政策法规,白天教授蚕农新型兴桑养蚕技术、辅导蚕农养蚕、指导桑园流转、蚕室建设、小蚕共育等,他为池河镇的兴桑养蚕事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过这些记载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他的永久牌自行车已经换成了摩托车,他也并不是农民,而是一名干部,

近些年随着"鎏金铜蚕"享誉世界,作为它的出土地"池河镇"顿时声名鹊起。我幼时打过盹儿的缓坡地如今已成万亩桑海,成为整个池河镇的旅游名片。在这片桑海里,我采访过外国友人,采访过帮扶干部,也采访过周边的养蚕大户,但是却再也寻不到姑父蹲在地里嫁接桑树的背影。我想,得空一定要约上姑父重游故地,再和他骑一次那辆永久牌自行车,这次换我骑,他坐在后面,我们一起在桑海里拍张照片才行。

自行车旧事

文/孙辉

差不多有20年没有骑自行车了。而今已经很少在荆门的街头看到自行车的倩影了。那"叮铃铃,叮铃铃……"的自行车铃声只属于那遥远的童年记忆了。好似伴我一路成长,透过自行车,我看到了我曾经的影子。

小时候很羡慕大人骑自行车的样子,那么轻轻一跃腿,就稳稳地坐在车座上,然后一蹬一蹬就前进了。有了自行车到哪里也不发愁,它成了我儿时里心里最时尚、最先进、最羡慕、最便捷的交通工具,常常做梦都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那时候最最渴望的就是有一天自己也可以骑上它,出去和小伙伴们炫耀一番。

现在的年轻人对自行车也许会不屑一顾,甚至对骑车人投去蔑视的目光。可是,在那精神物资匮乏的年代,自行车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奢侈品,不是谁想有就有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自行车代表着当时的权力和富有。谁家要是有辆自行车,起码全村人都会跟着羡慕。

那时,我家没有自行车,在大公社当武装部长的父亲偶尔会把公家配给他的那辆七层新"永久"牌自行车骑回家,每次,村里人都会像看稀奇一样拥到家里来看自行车。这个时候我也特别兴奋,往往我会乘父亲不注意时,把自行车悄悄推到谷场去,因为不会骑车,只能和一群小伙伴推着自行车在谷场转圈,常常弄得大汗淋漓,乐此不疲,一种满足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我印象中,我是村里小伙伴中第一个学会骑自行车的。记得当时不足8岁,是踩着三脚架学车的(人小没法坐在座位上)。教我学骑车的是邻居一位哑巴大叔。我学自行车有三个步骤:第一步是"溜",就是一只脚站在脚踏板上,另一只脚不停蹬地,让自行车前进;第二步是"叉空骑车",就是另一只脚从车前梁穿过去蹬脚踏板;第三步就是"上车".这样就完成了学骑自行车的三步曲。后来,我还练就了飞奔一跃,两腿稳稳跳上后车座的高超技能。现在想想甚是自豪。

70年代初,笔者投笔从戎。记得当时连队司务长(公用)有辆除了"铃不响其它部件都响"的自行车(指破旧车)。就是这样一辆车也不是随便能骑的,谁要想骑,必须是特殊情况,且需获得连首长批准才行。后来,我调入团政治处从事专职新闻报道工作,宣传股配有一辆自行车,但也是不能随便使用,只能用于下连队采访,而且执行的是先报告、后使用的用车原则。

自己真正拥有自行车,还是转业到地方后,最早是托上海的战友帮忙买了辆凤凰牌轻便自行车。车买回来后,单位同事都像看稀奇一样。还有不少同事借去过"车瘾".这之后,还陆续买过"永久"、"飞鸽"等名牌自行车。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自行车正慢慢被摩托车、小轿车逐渐替代。虽然我后来学会了骑摩托车,而今家里也有了小轿车。可是那骑自行车的遥远时代真的好精彩。

真的好想再骑上自行车,去悠然自得的观赏乡村的春夏秋冬,去重温我那已经逝去的"飞"的感觉。

怀念自行车

文/夏雪芹

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一辆自行车。在那时的农村,能买得起一辆自行车的人家真的太少了,在路上看到一个骑自行车的,我都会用羡慕的目光追随好远。

上初中时,学校离家四五里路,来去都得步行,一天几趟很辛苦,父母怕我累,就发誓苦省苦干也得为我买辆自行车。

那年秋天,父亲到离家几十公里的县城干建筑活。他和母亲合议,秋忙时不回了,让母亲在家多辛苦点,他好多挣点钱为我买一辆自行车。

那时的农村,以种红芋为主,秋天总要晾晒大量的红芋片当作过冬的口粮。母亲一人刨红芋,切红芋片,常常忙得饭都顾不上吃。我和弟弟妹妹星期天或放学也都帮母亲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晴天还好,遇上阴雨天,我们娘几个都是冒着雨拾红芋片,那在雨中又冷又累的感觉,我终身难忘。

母亲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忙完了秋收秋种,父亲也终于挣够了买自行车的钱。当父亲推着一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出现在门口时,一家人高兴得简直要晕了。我们姐弟几个像得了宝一样,把自行车除车轮外从头到尾用彩纸缠了个遍,生怕刮上一点点刻痕。

有了自行车,我天天上学都骑着它,总引来不少羡慕的目光。我很自豪,甚至为了彰显自己的自豪,星期天还骑车带着同学去县城游玩。那时,那辆自行车着实给年少的我增添了不少亮丽的青春风采。

我骑着那辆车念完初中,弟弟妹妹又接着骑完了初中,我想那辆自行车可以退休了,可父亲修理一下,又骑了几年。后来实在不能骑了,才被父亲搁置在放农具的仓库里。

成家后,条件好起来,我买了轻便自行车,甚至家里每人一辆,不知是车子质量差了还是对车不爱惜了,总也骑不出当初的惬意来,车子也没有当初的寿命长了。再后来,家里买了电动车、摩托车,那些轻便自行车放在那里生锈了,终于有一天,我把它们卖给了废品站。

现在,出门不是坐车就是骑电动车、摩托车,一步也懒得走了,看到自己因缺乏锻炼而呈直线上升的体重,不禁怀念起自行车来。唉,多想再回到那青春飞扬的时光!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