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许年少梦

作者: 洛小娅 2015年11月14日伤感日志

这是我到北京的第三年。我依然随时有为了梦想舍弃所有的冲动,我也开始接受不完美与平庸。

北京今年的冬天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阴绵不绝的细雨与厚重沉甸的雾霾把这个城市笼罩的更加忧郁。白天小车上的烤红薯煮玉米热气腾腾鲜艳欲滴,夜晚路边摊的麻辣烫烤面筋香浓扑鼻。走在路上双手不揣在兜里总是会指尖发凉,一哈气生成的白雾氤氲得比小舞花还自在,我的双脚时常会踩进尚未干透的水坑。宿舍单薄的暖气片并不足够支撑这场突如其来的寒流,外卖小哥的速度也比往常慢了许久。食堂阿姨的热情让这个冬天显得人情味十足,开水房的大爷总是听着老式收音机里的新闻联播让这个冬天也变得有些声色。

这个城市每天都有故事发生,而我的故事就如同浮沉,也曾飘起又终究坠落消失。

百度百科是这样的阐述青春的:青年时代,皎洁的繁花;也用于比喻旧的事物重新焕发神采;指13~22青少年时代的年龄范围的定义;春夏天草木蓬勃生长呈青葱色,正在茂盛时期。所以称之为青春。而在我的范畴里,青春好像是漫长岁月里一粒一粒的浮沉,一度觉得微小不足惜,谁知汇聚起来却汹涌澎湃经久不息。

时光总是会穿梭回那些牛逼闪闪的岁月。课堂上老师口音浓重的普通话与乏味无成的口头禅总是被大家津津乐道,那时学的课程虽然对现在毫无益处但我们总是会纠结于每月的那个考试排名。下课后的小卖部总是人头攒动,我们愿意和小伙伴彼此分享一包5毛钱的辣条,大汗淋漓的男生开汽水的手指与喝水的喉结充满了最初的荷尔蒙吸引。女生间就在“我们一起去厕所吧”的时光里建立下了深厚的友情。同桌间的三八线或是交换过的小秘密都被搁浅在了那张课桌上,每到开学前必不可少的抄作业大战总是惊心动魄。那时候的黄金时段的电视剧肯定是第二天大家谈论的重点,一切玛丽苏与霸道总裁都是那么的合情合理。总会有人拿着手机在课堂上看文字直播的NBA球赛,还有那小心翼翼在桌下互传的漫画书与小纸条。

到了20岁蓦然发现,曾经在意的以为的并不都是那样,曾经遗忘的怒骂的却在心上。曾以为决定命运的高考并不能成为眼前苟且与自甘堕落的借口,再也没有固定的教室与固定的同桌,而一学期之后你还记不清老师的模样。在60分万岁61分浪费的时代,那个会跳舞的姑娘与会弹吉他的小帅哥可能更让人有兴趣。曾以为青春仿佛为他量度而生的人,却早已变为回忆。人和人之间的感情开始浅薄的只剩功利。逐渐覆盖的4G网络与日渐发达的社交软件,侵蚀了腐朽的生活,再也找不回当初用着E网偷偷写小说的那份情愫。容量满满的阅读室里再也不能静下心来一下午,看一本爱过的书。

伴随着垮掉的80后的称号,我们被贯上了脑残的90后。我们接受着70后对我们的教育,租着60后剩下的烂房子老小区,在众人或鄙夷或期许的目光里慢慢刷新自己。这段路途,有些浮躁,有些焦灼,有些无助,有些仓促。

我们像蝼蚁一样在这车水马龙的城市里前行,一步一步的累积却不足以安身立命。我突然想起在故宫外碰到的一个小姐姐,她说最大的梦想就是考一个导游证,这样就不用每天守在外面拉客等生意。我想起在KFC里看到的一身倦容和我年龄相仿的背包客,不知道他是带着什么故事独自流浪。我想起开出租车的大叔感慨道你们年轻人真好。我想起和卖衣服导购的聊天,她说真想去读一次大学。

也许信仰的确昂贵华丽,但是也比不上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人民币。我们的年少梦,都变成了最平凡的生活。那些横亘我整个青春期的理想,在这百无聊赖的日子里变得索然无味。还想去闯一闯,奈何前路步履维艰羁绊太多。只是在每一个夜深时刻,看着多年前的字字珠玑,还是难免会有热泪两行流过。追梦八年路,执念全都浸入白纸黑字之中。

但愿曾经盛世繁华不曾辜负,但愿如今岁月浑浊不忘初衷。

我喝过最烈的酒,也放过不该放的手。从前不回头,往后不将就。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