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桐往事

作者: 归尘 2014年12月24日情感美文

气温仍然没有要回升的趋势,我坐在教室的靠窗位置,窗外的风吹在光秃秃的树上有苍凉的味道。我忘了我在这里生活了多少天,就像我不记得曾在那里生活了多少天一样。

每一次穿过小路向学院走,看两旁的树木没有一点绿意,只是严肃地站着,浅棕色的树干上满是冬天所留下的刻痕。哪怕北方的冷不像故乡一般潮湿得净往人骨子里钻,也还是让我不住地发抖。

每一天早晨触目所及的都是灰茫茫的一片,分不清是雾还是霾。所幸偶尔太阳光柔和地洒在我的身上,会让我想起刺桐城的太阳。

郭沫若曾经留下“刺桐花谢刺桐城”这句诗,只是如今已经没没有了当初的满城刺桐了,可每每雨后,空气里依旧可以感受到漫天遍地的凉意,就像是穿透了千年的时光而来。

开元寺前的刺桐花纷纷扰扰地飘落,散落成一地的花海,像在诉说着“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的过往,凋谢的刺桐花没有了盛放时的艳丽火红,却在无味的遗憾中散发着让人心悸的美。下午四点多寺里的香客并不多,香炉里升起袅袅青烟,描绘着刺桐城的古往今来。

这座小城的一切,都在我的心中留下眷念。我喜欢一次次地在她的身上行走,看每一条路汇成她安静流淌的血液和古朴的肌肤,听她细小的毛孔里发出的故人们的笑声。

我从中山南路往北走,身边拥挤着喧闹的人群,两旁的骑楼在阳光下泛着淡红色的光芒。即使不再繁华,却遮掩不了古城的魅力。这座城的人们向来都将传统融入生活中,似乎不把传统文化当一回事,却也在不经意间最好地保留了文化。也许这也是我放不下她的原因之一吧。

和Y买华夫饼时有两个小孩子手里拿着气球从我面前跑过,灿烂的阳光烫红了他们的双颊。Y说以前我们也是这样疯闹,这座城市啊无论走到哪里,似乎都很熟悉。我笑了笑不可置否。过了一会Y又一脸欠揍的样子地对我说幸好没有出省啊,否则一定要愁死啊,30分钟的动车就可以从学校回到家啊,可以吃到好多省外吃不到的东西啊,也可以一次又一次地感受这座城市的美好啊。我再一次笑着径直往前走,因为我实在想不出该怎么回答。

和两个外国人一起在钟楼前停下脚步,听见石英钟滴滴答答地敲了十下,阳光被时针剪成细碎的尘埃,夹杂着茉莉凋谢的伤口。胭脂巷口的蟹黄汤包穿过一整条街与东街肉粽的荷香在空气中碰撞,像是带有一整个夏天的味道。有三三两两的人群从中山北路南下,他们笑着聊着喝着手中的饮料沿着骑楼走。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形容那样子的情景,那感觉就像是一副很平淡的篇章在你眼前打开,你一直都知道里面写的是什么,可以一旦走进去,所感受的却又有所不同。

在钟楼前的红灯下等了59秒,我伸手拉住那个企图闯红灯的小孩。一辆21路公车从我身边疾驰而过,上头挤满了人。曾经的我也在每个周末结束挤在上头穿越过大半个城市来到一扇铁门前。看着穿着青蛙服的人们往里走,走道长得让人慌张。然后我记起R曾经在车上跟我说既然你不想留在省内,那么出去以后要照顾好自己,不要吃冰不要吃面不要……不要……要把胃药随时带在身边晚上要盖好被子要……要……那时我刚刚与R闹翻,骨子里总带着一股不愿主动和好的傲气。我没有理会,却在心里默默地点头。

再然后我想起那些曾经在铁门对面朝我微笑的人们。那时候我们没日没夜地把头埋在书堆了,有时忙里偷闲地叫上一单奶茶外送,坐在教室里乐呵呵地聊着,身上绿色的校服是我们青春里唯一的色彩。

跟着Y拐进南俊巷,闻到从远处飘来隐隐约约的香味,Y说古趣烧烤的秋刀鱼很好吃,我说其实白粿也不错。

记起经常和J一起跑到那栋木房子里吃烧烤,听见烤肉汁渗进肉里发出的滋滋声会让人感觉到幸福和喜悦。有时隔着庭院远远地看见里头还有一尊灵位,然后J被吓了一跳,就像是我曾经在纸上写了个“怨”字贴在水杯上,然后J满脸惊恐地要我拿掉一样;亦或是J咬着白粿指着我的身后,然后我转头看见写着“毛主席万岁”的墙壁,时光在它的上面划满了白色的痕迹,让几个字看上去很模糊。那时候J总是整天缠着我说肚子饿,于是我只好在箱子里屯一袋又一袋的零食,也常从隔壁的麦当劳带回一大堆食物。那时候我们都知道即将要分离,我会去往远方,她也会去往远方,只是我们的远方之间隔着一大片海洋。可哪怕海洋再大距离再远也拦不住她在我背后所投射的阳光。

如今我离开了那片土地,但是我所思念着的一切在脑海里一遍遍倒带,就像一部观看再多次都不会烦腻的电影一般。

那座城市的每一丝一毫一直都烙印在我的脑海里,哪怕过了千百年也一直伴随在我的血液深处。我喜欢听刺桐的孩子们在我身边欢笑,我爱着他们和她们,就像爱着自己的亲人一样。

但我始终知道后城的石板路还是在续写着温陵的古老与沧桑,钟楼还矗立着挥洒她过往的回忆,刺桐城的阳光也依旧如以往般灿烂温暖。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