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说快乐不诉苦

作者: 鲁珉 2016年02月28日qq经典日志

女儿刚参加工作时,不论是在电话中还是回家,总是把工作中和生活的苦痛倒出来,不管你是否愿意听。

这也难怪,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女儿来说,在乡下工作,困难和不适应是可想而知的。每天的工作简单、枯燥,面对的是乡下农民,晚上除了电视、手机,没有任何娱乐活动。

这样的生活对于一个90后的女孩子来说,的确很难。所以,开始的那几个月,几乎天天打电话回来,说的全是工作中是如何棘手,生活上是如何艰苦。

一次回家,女儿的爷爷奶奶刚好也来了。女儿又开始倒苦水了。这时,她奶奶轻声细语地说:“洁儿,你说的这些,苦和难是真的,可一个人不经历这些,怎么知道甜从苦中来的道理呢?”接着,讲起她爷爷的过去。

其实那些故事,我早已听过无数遍。但每听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感受。父亲是一名老师,上世纪五十年代大学毕业后,就在山区学校教书,这一教就是一辈子。

刚开始父亲在县上中学,“文革”开始后,便下放到最偏远的乡村教初中。那时没公路,没电话,学校不过3名老师,100多个学生。没有食堂,不仅吃饭要自己做,还有少数学生的饭也是父亲来做。

学校没有宿舍,一间很小的教室便是父亲的寝室。四面透风,夜里不时有老鼠跑来跑去,仅有的几件衣服,都没有逃过老鼠的口。

即使那样,每次父亲回家,脸上总是带着笑容。那时工资才20多元,回家时总是在集镇上买很多东西回来。或是新鲜的猪肉鱼虾,或是一块布料。打从记事起,就没有听父亲说过什么叫苦什么叫累。

记得有一年,父亲一连好几个月都没回家,也没捎个口信回来。母亲急了,便去学校找父亲。去了才知道,父亲进了“学习班”。那时的“学习班”,就是思想和劳动改造,不准回家,不准写信。

“学习班”结束后,本来就瘦的父亲更是又黑又瘦。母亲见了,直掉眼泪。可父亲依然笑着说,没事啊,这几个月不上课,还不用自己做饭,吃得好,睡得好。可母亲知道,父亲在那里不知受了多少折磨。

每次父亲回家,都是我家最热闹的时候。乡邻都会到我家坐,与父亲讲这说那,笑声会一直持续到深夜。好像父亲的生活都是欢乐和称心的。

父亲所有的艰难困苦,都是后来从别人口中慢慢得知的。每当说起父亲,母亲总是对我们说:“你爸吃的苦从来不和我们说。他总是说,苦和累别人也不能分担,说了没用。不如说些开心的,大家都可以高兴。”

从那时起,我就学会了把艰辛和困苦留在肚子里,把欢乐和开心倒出来,让大家看到的永远是笑脸。

那次以后,女儿在电话中说困难和不快渐渐少了,开始说些在乡下工作中的乐趣。讲住对面的老奶奶,一有好吃的就喊她去吃。楼上的阿姨,常给她送来做好的鲜鱼。看到这些,我心里不用说有多高兴,女儿长大了。

正是因为这种积极的生活取向,女儿在乡下工作一年多就上调到县城当部门主管。再一年,又上调到市分公司。现在女儿回家后,从不说工作上的累和苦,全都是些开心和欢笑的事。

“只说快乐不诉苦。”这才是人生旅途中坦然面对的最好方式。做到这一点,生活一定会充满阳光,所有不快都会飘散。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