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盲活动

作者: 沙草2021年04月16日生活随笔

这几天阳光明媚,空气也好了许多,雾霾被刮跑了。到农贸市场,在一豆腐店听到那女老板说了句“阳光明媚”。我看那冬阳正透过来,洒在店门上,心中有了两点感触:一是与那女老板说的一样,能亲近阳光,心情大好;二是这女老板的文雅也难得,文化化人,一代代真的是进步了。如她这年纪这职业,放到半个多世纪前,随意说出这四个字,简直是不可能的。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扫盲活动,就是明证。

母亲曾是街道上扫盲的积极分子。我在写《最后的老街——马市街百年历史纪要》时听父亲说过。扫盲时办的是妇女夜校,有年轻教师,当然是很热心的。母亲那时二十出头,结婚一年有了女儿,经常抱着女儿去上夜校。

与母亲同时上夜校的还有不少街上的姐妹,才开始都还有些不好意思,需要做思想工作。因为刚建立新政权,人们的思想还有些守旧,旧思想中说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不需要识字读书。

当时街上有三个积极分子:一个姓商,一个姓孔,还有就是母亲了。母亲姓耿,娘家也是这条街上的,做思想工作有优势,人熟悉,好说话。

夜校办了有两三年,还真收到不小的成效。前面说到的姓商的女子,参加工作到了市百文站,后来当了党支部书记。

扫盲,是新中国刚成立时党和政府的工作之一。据有关史料记载,洛阳的扫盲工作,归成立于1948年6月的市民众教育馆领导。

当时洛阳刚解放两个多月。馆里有教育股,股长王的平,主要负责全市的扫盲工作,举办妇女夜校扫盲识字班、组织街道读报活动、调解民事纠纷等。民众教育馆设在西大街府城隍庙内。

现在想起来,社会进步是涓滴成海的。民国初期,男子剪辫子,女子放脚,社会前进了;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婚姻自由,男女平等,更是前进了一大步。其中的扫盲活动,也是功不可没的。现在呢,连卖豆腐的女子也能说出“阳光明媚”这动听的话来,真是让人既感叹又欣慰。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