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作者: 何志斌2021年09月12日情感短文

家住长江边,单位居南山。古城虽小,但从城东北到西南,每天一个对角线上下班,查了百度地度,是8.8公里,实际路途12到15公里不等。

刚开始,这每天的上下班着实是件头疼的事,滨水路、长江路、黄山南路……一路走来,交通高峰期车多路堵,有时在一个路口要等上三四个红绿灯,情绪自然好不到哪里去。一问周边人,大家都差不多,高高兴兴出门,怒气冲冲路上,“路怒族”大有人在。

凡事变则通。从家到单位,每天往返,也就是奔向一个目标,换种方法,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数年下来,倒有别有意味。

春夏时节,阳光明媚,最宜电动车出行,一路风景,“一路杏花村”。乍听起来,“这么远,怎么吃得消?”很多人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疑问。只不过事非经过不知其乐。不要心心念着路怎么这么远,不要忙着看时间,早一点出发。从长江南岸一路骑行,迎着温暖的风,看着绿如蓝的江水,时不时泛起着金光,毫无拥堵,自得其乐,不经意间,已经到了电力路口。这个地点宜左转,由电力路进入大西路、黄山北路,一路向南,几经选择,最佳路线是在登云山路口右转。这是个圆饼灯,望着等灯的车水马龙,可以直接右转通过,向西,在润州山路口左转。此路口西侧有幢一座青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民国风貌,精巧雅致,原来深藏在润州山路里面的赛珍珠故居,因为润州山路改造和新开通登云路口,一下子从“幕后”走到“台前”,向世人展示着她的百年风姿。每天早上八点多经过这里,车不多,人也不多,极是疏朗。

赛珍珠故居北侧,建了几幢小高层,虽是新楼,但外墙是红砖,沉稳大气,和故居融为一体,不觉突兀。原来的一排梧桐树保留了下来,高大挺拔,增色不少。感觉居住在此,眼界开阔,幸福指数还要上升不少。

过了润州山路,可右转上中山西路,过了火车站,可左转上九华山路,一路骑行,几分钟,就可直达目的地。把路途当作一次短途游,把牢骚转化为视觉享受,骑电动车当是出行首选。

与此相类似的是骑自行车,但毕竟里程较长,还有好几道上坡路,一路骑来,汗流浃背,精力主要集中在用劲蹬车上,看风景的兴致自然所剩无几,所以骑了几次,也就停了下来。

骑车要看天气,风和日丽,自然舒适怡人。不过,遇上冬日寒冷和雨雪天,还是坐公交车比较靠谱。焦山到南山有条公交线——112,每天早上六点二十、七点十分、八点钟,三班车相当准时,踩着这几个点到始发站,45分钟左右,可达单位。

公交车上也是一个小小社会。六点二十基本上没有人,也就是几次执行任务必须七点之前到,才会乘坐这班车。七点十分人不多,一路车也少,开得较快。时间长了,听听乘客们的聊天,再看看下车的地点,应该多是第一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每天谈论着工作的酸甜苦辣,七点多就赶到单位,也是辛苦和付出。八点这班人最多,一般到了第三站,后上车的人只能打“站票”了。

由于是八点四十五左右到单位,所以这班车最受同事们的青睐。从起发站等车,就会遇到几位同事,沿途不时有人上车,招呼不断,或坐或站,聊聊天,极是热闹。谈着谈着,时间很快过去。除了单位同事,乘坐这班车的基本上都是沿途几个单位的员工,比如到了长江路,一众银行、证券人陆续下车,到了文广,又是几位下车,到了ABCD楼、规划局,也是固定的人员打着招呼下车。时间一长,都是熟面孔,虽然不知具体姓名,但时不时坐在一起,还能聊起天。与骑电动车不同,这一路是“人文风景”。

公交车出行虽然方便、绿色,但几十分钟的时间,就这么坐着,总觉得有点浪费,于是第四种出行方式产生:公交+步行。

由于早上的公交车基本准点,所以时间拿捏也要准。一个是从先步行,沿滨水路到长江路,呼吸着早晨那最为新鲜空气,有桥,有栈道,更为细致地品味着一路江景,八点二十左右到达长江路电力公司附近,稍候数分钟,112公交车到站,即可上车。还有第二种组合方式,就是先坐公交车到达南山附近,上南山绿道,步行50分钟到单位。南山,是镇江的绿肺,群山环抱,青峦错落,绿树葱茏,空气负离子数百倍于市区,特别是雨后,还带着丝丝甜味,令人神清气爽,自然心情舒畅。走南山绿道主要是在夏季的早晨,一期大部分在山北、山西一侧,为走路人遮住火辣的阳光,边走边看,随着一路鸟鸣,确是一种不同的享受。

还有一种方式,也仅试过一次:全程步行。算了下,126分钟,个人感觉量大了点,所以就没有了第二次。

从家到单位,从单位回家,两个点是固定的,但路线选择、方式选择却是多种多样的。可能一路牢骚,可能一路欢歌。在别人看来不可思议的选择,却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路如此,其他亦如此……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