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团飘香

作者: 周祖斌2022年02月28日经典美文

一夜春风吹透,田埂上、池塘边的艾草泛出最鲜最嫩的绿色,那一株绿油油艾草的最好归宿,就是化作浆水,做成青团。

青团是家乡的传统时令小吃,青色,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或者莲蓉,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

小时候在乡下,几乎每家每户都会自己做青团,我最喜欢吃母亲做的青团。清明未到,母亲便会到田野、河边去摘新鲜的艾草。回家后将艾草洗净,搅碎挤汁,青青的汁儿与糯米粉放在一起揉、摁,再揉、再摁,反反复复,凭的都是力气,靠的全是手感,揉成碧盈盈翠生生的一大团。艾草的青色,完全融入那块原本粉白的糯米粉中。

加工成团后上蒸笼蒸煮时,艾草的清香,随着蒸气冲破蒸笼,嗅入鼻腔。孩子们早就围在灶台边,迫不及待地等待着,盼望着能先吃为快。青团出笼,既便被烫得呲牙咧嘴,也要狼吞虎咽。母亲做的青团香糯柔软,里面的馅总是塞得满满的,轻轻地咬上一口,香甜如蜜的豆沙馅会像流沙一样溢出来,好吃得让人停不下来。现在回想起来,我依然会口舌生津。

青团和元宵节的汤圆,端午节的粽子一样,也有自己的故事。相传晋文公在烧毁绵山之后悔恨不已,便下令在介子推的忌日时禁止用火。为了填饱肚子,人们选择了这种蒸好的糯米团子作为冷食首选。后来江南一带就形成了用青团在清明节期间祭祀的风俗,正所谓“相传百五禁烟厨,红藕青团各祭祀”。

“寒食青团店,春低杨柳枝。酒香留客在,莺语和人诗。”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路过青团店,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据宋代温革《琐碎录》中记载:蜀人遇寒食日,采阳桐叶,细冬青染饭,色青而有光。明代郎瑛在《七修类槁》中也说:古人寒食采杨桐叶,染饭青色以祭,资阳气也,今变而为青明团子,乃此义也。清代大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对青团这样描述:“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

现在,传统的青团已转变成人们在春天时令尝鲜之美食,一些店家纷纷推陈出新,尤其是在青团的馅儿上动足脑筋,咸蛋黄肉松味、蟹黄鲜肉味、榴莲味、抹茶味、蓝莓口味等等不一而足,再加上青团也只为春天而生,清明一过便难寻踪迹,因此,在一些城市排上长队购买青团的场景不在少数。若是一不小心错过了品尝青团的时机,那太辜负了这个春天!

恰似春来好风景,又到青团飘香时。青团的味道,是春天的味道,于我而言更是浓厚亲情的味道。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