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泉河

作者: 黄立刚2022年04月16日美文阅读

鱼泉河源于化龙山北端镇坪一侧,它有一条大的支流石碑河,在锅厂汇合后,向东流入洪石河。

鱼泉河因水而美,鱼多盛名。弯曲的河流顺势而下,没有急流险滩,纵有石头遮挡,也是不温不燥,清清浅浅地欢快流淌。不因久涝而浑浊暴涨,也不因干旱而清瘦消浅,一年四季,清可照人。小孩热了,咕溜一声扎进河里,温温的水很是惬意,长时间泡在里面,大人也懒得过问,也不担心受凉感冒。河中虫虾穿梭,蛙声几鸣,可谓鱼的乐园。鱼泉河的鱼很有特色,全身鳞多且呈铜钱状有序分布,当地人称之为“钱鱼”,学名多鳞铲颌鱼。这鱼,吃着鲜嫩,闻着清香,山里人不仅特别爱吃,还经常向外人炫耀。

鱼泉河曾有三处鱼穴。每逢四月出泉时,一梭一梭的鱼从鱼穴里倾巢而出,满河里黑压压一片,或跳跃,或互啄,或觅食,悠然自得,人来了也不躲闪。直到八月天气发凉,一条条黄褐色满膘的鱼,才游回洞穴越冬。

生活在这里,吃鱼就是家常便饭,只要在天变雨来之时把竹笺放到河里,外面用木棍抵住,两边用石头拦成八字形,人在外面撵,鱼就钻了进去,大人用撮箕捞,小孩用背篓往家里背,满河里的人忙得不亦乐乎。弄来的鱼,一时吃不完的就抹上盐晒干。

鱼泉河不仅鱼肥水美,还是旧时的交通要道,是古盐道的必经之地。清末年间,这里土地肥沃,作物丰收,沿河两岸及周围山上住满人家,高峰时达几百余户。开有锅厂和纸厂,还有两所私塾和一座庙宇。锅厂和纸厂生意红火,常有洪石河、斐河、八道河、岚河一带居民往来集散,经久不衰;私塾书声琅琅,弥漫着古香古色的文化气息;庙宇香火旺盛,轻烟袅绕,热闹非凡。直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战争和自然灾害频发,人们食不果腹,饥饿难忍,山上的人户方才渐渐搬离,人口逐渐稀少。

上世纪七十年代,三处鱼穴也先后毁灭。长滩河坝的鱼穴,在“农业学大寨”的热潮中,改河造地时填埋了。当时腐烂的鱼,腥臭扑鼻,一年多后,还能隐约闻到。奔坝坪的鱼穴,也被农民种地时抛摔的石头杂块填满,不再有鱼出没。绿茵潭的鱼穴,被洪水几经冲刷,销声匿迹。

此后,河里的鱼数量骤减,后来越来越少,现在很难觅到,只有那美丽的名字留给人无限遐想。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