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喜纸

作者: 刘庆宝2022年06月14日美文推荐

进了腊月,我就迫不及待地坐到桌前,操起刀刻喜纸,为扮靓新年而“努力工作”。

贴喜纸,是水乡人多年的年俗。每到新年,家家户户的门楣上、窗户上,都要贴上一排火红色的镂空画,在阳光的照射下,院内满眼一片红,年味儿一下子跃然而出。听老人说,过年贴喜纸是为了迎接门神;还有人说,贴喜纸为了避灾驱疫。我不知贴喜纸赋予新年什么意义,但刻喜纸是我儿时迎新年的“主打节目”。喜纸贴上门,过年的那份喜悦才会绽放。

喜纸是剪纸艺术的一种,水荡里的人称为刻喜纸。喜纸的形状是纵向较长的长方形,下部一般都是吉祥如意的字样和图案,精致的图案或是连环的或是交叉的。

我有个堂叔从他娘舅那儿获得雕刻的真传,一根废木棍在他手里,三笔两画地就能弄出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或花草鱼鸟肖像来,刻喜纸、扎纸房子更是他的拿手好戏。进入腊月农闲,他就放下锄头铁锹,操起刻刀,刻好一担喜纸,挑到集镇上去摆摊,赚个过年钱。他用的刻刀尖、细、圆、滑,应有尽有。打开刀包,哗啦啦的一大堆;还有那个刻盘,也很特别,长30公分,宽40公分,深2公分,把蜡烛烧化成油状,与过筛后的纯香灰搅拌,平铺在盘里,这样刻时不伤刀,空边光滑油润不毛糙。我儿时跟着他当下手,帮他递个刀,为他捧杯茶,他刻累了,就停下来给我吹他的“刻经”。我还果真从他那儿“偷”学了一点皮毛,10岁那年就自己动手刻喜纸了。我的刻刀是用半截钢锯条在水泥块上磨出来的,抓手的地方缠上布条,木盘用旧书本代替,虽是“小米加步枪”,但并没影响我动手为扮靓新年的那份快乐心情

我去商店买了两张大红纸,裁成24开,用夹子夹牢,不让它走形。第一页上蒙上版模子,版模子分中心、边框、穗儿,中心由文字和图案组成,有花儿环绕的 “喜”,也有两条鲤鱼抱着的“福”字等。第二页是白纸,衬托显眼,不至于看错眼、下错刀。

因心里惦记刻喜纸,放学铃一响,我就像脱缰的野马,一阵风似地跑回家,扒碗饭,就伏在桌上,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刺骨的寒风从门缝里钻进来,刺痛着我瘦弱的身子,全身像筛筛子似地颤抖着。母亲给我装了铜焐子,我双脚放在铜焐盖子上,一股暖气就从脚下传遍全身。有时到了半夜,母亲会起床炒碗热粥让我“烫烫”。喜纸两分钱一张,各家各户再困难都必须买。母亲很支持我,她说,“弄吧,学个哑巴还不要过河钱呢,人要是有个长处,不愁没饭吃。”我紧握刻刀,抿着嘴唇,“咯吱”一声,用力刻下去,一刀一刀,轻微的切割声就像美妙的音乐,我手中的刻刀在这美妙的音乐声中灵活地跳动起来……

刻喜纸挺有学问的。粗犷处大刀阔斧,细微处行云流水。刻时要垂直执刀,自上而下,用力稳重,这样刻出的喜纸,花纹线条粗细匀称,缝边光滑。每刻一刀,就用刀尖把纸屑挖出来,再用嘴吹开,不影响视线。因为一不小心簇断一根线条,那就功败垂成了,就让人惋惜。堂叔有空也过来指导我,有时还动手作示范。每年完工,我都得把“作业”捧给堂叔批改修订,他先客气地赞许几句,再动手切光毛边,修正线条。经他这么锦上添花,刻喜纸就大功告成了。

乡邻们都要到除夕的下午才贴喜纸,而我猴急猴急的,一大早就拿面粉打好浆糊,搬条高腿凳子,早早把喜纸贴起来。红彤彤的喜纸在风中翩翩吟唱,引来了乡亲们的围观。他们一边端详,一边发出“啧啧”的赞许声。那时,我脸上洋溢着喜气,心里比吃了蜜还甜,似乎看到喜纸影映着的来年的美好生活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