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在上海

作者: 冯作华2022年07月26日生活故事

想都不曾想的“老漂”,现在成了余生的标签。

什么是“老漂”?本该在故土安度晚年的老人们,为了帮助子女照顾晚辈分担家务而漂泊异乡。

关于“老漂”的各种议论,听了不少,有人说带娃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义务,有人说这是角色的错位,是“老漂”的无奈和烦恼……

想想这十年“老漂”生活,五味杂陈,父母在哪里,哪里就是“家”,但是家乡已经日益模糊。

2009年2月23日,大姑娘一声“令”下,我与老伴飞上海,与先期到达的大姑娘与外孙女汇合。从刚开始住经济酒店,到租房子,直到住上自己的房子,我与老伴开始了“漂”在上海十年之久的“陪读”生活。

一晃十年过去了,这些年,我国城市发展迅猛,尤其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变化更是日新月异。我们从初到上海的陌生、彷徨,克服了南北方生活方式的差异,看病就医难等困难,到逐渐融入这个城市,现在这里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

我陪读的主要工作目标定位于“赶集上店,公关外联”。特别在饮食生活的安排上,发挥了我这号称业余大厨的长处,在菜品制作上,变着花样的改善生活,看到外孙们吃得开心有味,一个劲夸姥爷的烹调手艺高强,我直乐地合不拢嘴。

外孙女初到上海的中学,由于两地教材和进度差异,各门功课都有一个对接的过程,晚上经常挑灯夜战,背课文,做作业,实在困了,小眯一会,打个盹,起来用冷水冲一下,提提神,再继续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时间不长,各门功课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在班里逐渐站稳了脚跟。初中毕业后,升入了徐汇区重点中学,在全校八个新招高中班的英语摸底考试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后来,考入了美国伦斯勒理工大学,在班级里稳定在“学霸”水平。本科毕业后考取了约翰霍普斯金大学的研究生。

外孙女多次对我和老伴说,“我这成绩的‘军功章’有姥爷姥姥的一大半……”每每此时,又会感到“漂”有所得,“漂”有所乐。

陪读的日子,我们老两口也努力在改变自己——参加了上海师大老年大学的钢琴、声乐、旅游的课程。快活的忘记了外面的世界,冲淡了乡愁,开始尝到“老漂族”的甜头。

“漂”在上海是一种幸福。但说到这“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民生活,我更愿意留在淄博,那是我工作和生活了几十年的故土和根,对这方热土有割不断的情思。因此,不愿“漂”在上海。从微信看到淄博的老同学、老同事,老朋友结伴去旅游,下茶馆,赴饭店,去K歌,不觉心生羡慕。

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就要放弃另一种生活方式。

陪读生活的万里长征,我们才走完了第一步,外孙还要继续他的小学、中学……陪读的任务任重而道远,我们也将在这座融入新时代的大都市里,继续分享改革开放带来的更多福祉。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