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生命印迹的老房子

作者: 杨丽英2022年07月20日现代散文

老房子像垂暮的老人,干瘪的嘴唇颤抖着发不出声,岁月留下的带走的、付出的给予的、深藏的忘却的,在每一个夜晚回味。——题记

“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一群七八岁的孩子在楼下玩丢手绢的游戏,歌谣里浸着欢笑,我倚在窗前,往事像温暖的风,吹开心中的记忆,抖落一地怀念。

那年我4岁,跟随父母从千里之外的山沟沟里奔大伯而来。“坐火车、倒汽车,一开始还能看见个庄稼啥的,后来连个房子也看不见,别说人了,我一出来就后悔了,这是去了啥地方啊。好出门不如歹在家,金窝银窝还不如自个儿的狗窝呢,这抛家舍业的,不知道能过成个啥样?”母亲说,她从未出过远门,一下子抱着我跟着父亲走了这么远,心里没个底儿。要不是穷,父母也不会扔下村里那两间窑和一年收不了多少粮食的薄田,奔着大伯来。听父母说,村里实在是穷,全村一口辘辘井,没有一块平整像样的地,沟上沟下,稍微平整的地方都开出来种地了,可还是供不起一家人的吃喝。5斤白面,是我一年的口粮,母亲说这5斤白面是她最宝贵的东西,一顿一小勺,擀面条、揪面片、拌拌汤,变着花样喂活一个孩子,大人尝都不敢尝一点,一年到头全是玉米面、莜面还不管饱,千里投亲,就奔个温饱。

父亲背着两卷旧铺盖、地里收的豆子、面、锅碗瓢盆住进了大伯家的南凉房里。大伯家孩子多,挣的少,生活并不宽裕。南房很小,只有一个向北开着的窗户,大约只有二尺长一尺高,夏天热得像蒸笼,冬天冷得像储物的凉房,被子常常都冻在墙上扒不下来。不管怎样,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能有一个落脚的地方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安顿下来,父亲出去打工挣钱,母亲出去察看了几回,决定自己做土坯盖一个自己的窝。每天,很早,母亲就扛上锹,提上桶,领着我到离大伯家四五里地的土坯场脱坯子。现成的土,就近河里取水和泥,把木头模子放在平整的地上,把泥倒进去,抹平,晾得能定住型了,就把模子取下来,再做第二块。等土坯子彻底干透了,就整整齐齐地码在一旁。我帮不上母亲任何的忙,捡一些小石子,用母亲和好的泥盖小房子玩儿。“爷爷一间,爸爸一间,妈妈一间,我一间!”

一个夏天过去了,妈妈的土坯脱得足够盖一间小房子了。父亲便抽时间挨着大伯家盖了一间十平方米左右的房子,虽然屋里除了一盘炕,就是被母亲用收集来的各种烟盒纸糊成五颜六色、大小不一的箱子盛放东西外,一无所有,但我们还是开心了很久,而且炕很大呀,睡着不挤还能蹦跳着玩儿。窗户也大了许多,冬天,整个炕都被太阳晒得热乎乎的。母亲还用旧衣服给门窗缝上了棉帘子,家里更暖和了。一出门,就是我的广阔天地,没有院墙束缚,玩捉迷藏都可以跑到别人家去,丢个手绢,能疯了似的拼命绕着大圈子跑。黄昏,父亲劳动一天回来,时常带给我公主般的惊喜:一副红彤彤的耳坠子、一截红头绳、一个镶着珠子的头花,那可是我童年里最心爱的东西,也是一个女孩童年最美的炫耀和自信。那段日子在我以后的生命里都是开着怀欢笑着的。

后来,妹妹弟弟相继出生,小屋又变得拥挤和热闹起来。父亲圈起一个院子,盖起了两间四十平方米左右的土房,窗户大得我张开双臂都够不着边了,母亲还让木匠做了新家具,带镜子的组合柜,好多东西都可以放在里面,我和妹妹还一人分到了一个抽屉,放自己的小零碎。于是我常常坐在窗户边想,将来,等我有了钱,一定要盖满院子的房,给自己留一间作书房,最好有一整墙的书架,阳光也是最好的,铺着红砖,我把它擦洗的一尘不染,在窗台上养我喜欢的花儿,挂一个浅绿色的窗帘,拉上它,那就是我安静的小天地了,看书、听音乐,没边没际地瞎想,拉开它,一家子依然热热闹闹地在一起。有时都能想着笑出声儿来,那是我一个人的秘密。

梦想中的房子终究没有盖起来,原有的两间土房也日益衰老,掉墙皮,顶棚里漏土,外墙被雨水冲刷的坑坑洼洼。三个孩子上学,家里总是入不敷出,腾不出多余的钱盖房子。父亲年年抹房子,房子年年漏,有时漏得一夜抱着被子不停地挪地方。

后来,我们姐弟三个都成家了,父母独守着的老房子更是破旧不堪。父亲决定重新拾掇老房子,再盖上两间新房。于是,西房、东房都盖起来了,红砖钢窗,老房子包了一层红砖,换了新门窗,穿上了新衣裳。虽然有了新房,但父母还是习惯住在老房子里,老房子也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像个健壮的青年。母亲说,“过去就怕来亲戚,一来没钱招待,二来没住处。这回可好了,来人随便住。”

没几年,棚户区改造,老房子要拆了,能换一套宽敞明亮的楼房,可大家心里都有很多的不舍。母亲在老房子里包粽子、捏面人、打月饼、做腊八粥、压粉条、蒸豆包、包饺子,把每一个节日都过得津津有味。父亲在院子里种菜,砍柴、垛煤,一家人热乎乎的日子都在这里。父母隔一天回去收拾一回,这个是儿子小时玩过的枪不能丢下,那个是女儿看过的书不能扔,每个老物件都写满了往事,流淌着岁月。可老房子实在是老了,把外墙贴着的那层红砖都要拖垮了,他实在直不起驼了的背,房顶开始塌陷。搬出来的父母仍回去看老房子,“咱家的大门没了,玻璃也打碎了”、“院子里全长了草,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了”、“房梁也露出来了,真的是不行了”,念念叨叨,似乎家还在那儿。终于一声轰鸣,老房子拆了,很快推成了平地,盖起了新楼……父母也很少回去了。住进楼房的父母感受到了楼房的便利,不用掏灰生火,不用挑水倒水,父亲的老寒腿也好了许多,母亲大赞这做梦也想不到的好生活。

席慕容说,“原来岁月并不是真的逝去,它只是从我们的眼前消失,却转过来躲在我们的心里,然后再慢慢地来改变我们的容貌。”老房子留在记忆里了,承载着成长和生命的印迹。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