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

作者: 李衍长 2016年02月03日优美散文

又到腊月,年味儿渐渐浓了。儿时过年的情景,在我的眼前一幕幕地浮现出来。

腊月二十三,是灶王菩萨上天的日子。那天一大早,祖父便将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收拾得井井有条。还搬来楼梯爬上屋顶,检查一下烟囱、瓦片。说是怕挡住灶王菩萨上天的路,从而影响灶王菩萨的心情。据说,灶王菩萨是天神派下来掌管人家的,每家每户都有一个,他高踞在灶台之上,嗅各家各户饭菜的清香,然后上天汇报各家各户的生活状况,天神便根据他的汇报来决定次年的五谷收成。所以家家户户每逢初一、十五都点起香烛来祈祷祭拜。而最后一个月,即十二月二十三日,灶王菩萨就要在晚上上天禀报,于是每年的那一天各家各户都格外小心,要把灶王菩萨喂饱喝足,让他醉醺醺地上天去,在天神面前说些好话,以便明年有个好的收成。

到了腊月二十三,祖父就在灶王菩萨的神位上贴上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报平安。然后着手烧一桌好菜,供奉灶王菩萨。晚饭后摆上米酒点心,点起蜡烛,烧些纸糊金元宝、草纸,嘴里虔诚默念: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上天说好事,下界报平安……那有节律的音调,极像和尚诵经,看得我们在一旁偷偷地发笑。

送过灶王菩萨,农历二十五,就是我们客家人的小年了。小年那天,家家户户忙着搞卫生,男人负责把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妇人负责把厨房内外清理得一尘不染。小年过后,家家户户开始准备过年的食品。杀猪,捕鱼,磨豆腐,榨米酒,煎年糕,做各种各样的小吃。那天起家里大人就立下三个不准:小孩子不准说坏话,不准骂人,特别是不准摸人家的头。头是年橘,十分宝贵,摸了不吉利。

接下来的四天,就是客家人赶集的日子,居住在大山深处的客家人,挑着箩筐一拨拨走向集市。理发,购年货,购新衣,购对联年画,购糖果副食品,购针头线脑。那几天娃儿们就像跟屁虫一样缠着大人,希望带自己去逛街,买烟花鞭炮,买玩具,买小人书。

好不容易盼到除夕。这一天,上午开始宰鸡杀鸭,年老的祖父摆设香案,端上猪头、鲜鱼、鸡、鸭、鹅,供奉祖先、天地诸神、庙宇菩萨等等。而后,挑着三鲜到祠堂里拜祭,又转到村口的神庙里供奉。回来已经是下午时分了。接着,架起楼梯挂灯笼,贴对联,贴门神年画。一家人早早沐浴,更换新衣,燃放爆竹,以示除去旧岁。

日落西山时分,就到了吃团圆饭的时候了。这顿饭格外丰盛,满台满桌的酒菜,大鱼大肉,一年之中就算这天的饭食最好了。由于中午忙得没有吃饭,娃儿们早就饿得肚子咕咕叫了,纵然如此,也非得等长辈动了筷子之后才能动手吃饭。而吃饭时,眼睁睁望着卧在盘子里的鸡腿,却不敢擅自啃食,等长辈同意了才敢动手。不过千万不能打鸡头的主意,那是当家人的专利。

饭碗一放下,长辈就开始发压岁钱,虽然只有一角二角,那也是实实在在的钱啊,足足可以把我们高兴得一夜不睡。然而,大部分孩子的压岁钱常常过不了夜,一转眼就去村头的代销店买了花炮、转盘、小人书、万花筒等玩具,然后呼朋引伴来到村头的樟树下嬉闹。比衣服,比鞋帽,比谁的衣帽新款好看;比谁的花炮多谁的花炮响。

华灯初上,一家人围坐在八仙桌旁嗑瓜子守岁。新年头三天,家家户户的厅堂厨房都通宵达旦地点着灯。除夕夜,还要守到凌晨的十二点,不让时间过去,表示多活了一年。那时,村子里没有电灯电视,娃儿们只得只得围着煤油灯,吃着零食,嘻嘻哈哈地坐着。等到娃儿们昏昏欲睡的时候,年果点心也吃得差不多了。零点的钟声响起,就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了:家家户户开门放鞭炮。随着一挂挂鞭炮在村庄四周此起彼伏地炸响,新的一年,就这样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了。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