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

作者: 文涵2020年07月16日原创散文

每每抬头望月,总会想起唐朝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句子:“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是的,我看过的这轮月亮,千百年来无数人凝视过,仰望过。有多少人把思念心情托付给皎洁明月,有多少人对着它抒发心中的憧憬和慨叹,又有多少人被它唤醒那份诗意和美好!

春天的夜晚,月亮是清新的,像一朵盛开的花,带着芬芳的味道;夏日的黄昏,凉风习习,我们坐在树荫下,聆听古老的传说,等待那一轮圆月,那时,它遥远而神秘;秋天的夜晚,仰望夜空,散发着清辉的月和飘摇的落叶一起飞舞;冬日的早晨,在朦胧中,看到迟归的月,伸出手去,触摸到霜雪的凉意。

能拥有此生,能抬头望月,是幸运的。更为幸运的是,能意识到时间的流逝,人生的短暂,从而珍惜眼前的生活,不抱怨,也不炫耀,只是认认真真、踏踏实实过好这一生。

我常常仰望天空,等待这一轮明月映入眼帘:它不同于北斗星辰的耀眼,不像繁星般纷纷攘攘,它是那么谦逊,温和地散发光明,默默地,一声不响;它是那么的坚定,从不埋怨,总是一脸清澈,无畏无惧,坦坦荡荡。当我觉得生活不如意,想埋怨什么的时候,我想到月的皎洁,心头就一片清亮;当我在困难面前想退缩时,我想到了月的高远,灵魂就变得坦然……

我想,人生从不会一帆风顺。即便是张若虚的这首诗也差一点在岁月的风霜中被湮灭。《全唐诗》说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被称为“吴中四士”。但从唐至元,他的《春江花月夜》一诗从不曾被重视,不但众多唐诗选本中没有这首诗,连几十种诗话中也无一字提及。直到明朝万历年间,胡应麟《诗薮》中才最早提及这首诗。到清朝,学者王闿运谓之“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先生更赞其为“以孤篇压倒全唐之作”,他说:“诗中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这就是一个人和一首诗的命运,如此跌宕起伏,留下了太多迷雾,让人唏嘘感叹。

而其他那些关于月亮的千古名句,比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比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比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每每诵读,都能从中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思念,一种时间空间的宏大辽阔,一种孤寂中的温暖和希望。

千百年来,人们就是这样望着同一个永恒的月,就是这样沐浴着同样迷人的月色,就是这样不停地唏嘘感叹,歌咏抒怀。新月,半月,满月,我们的思绪随着月圆月缺飘散起伏。

也许正是想着世代更替,生命倏忽即逝,才有了“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感情抒发;也许“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正表达了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对月色的迷恋和珍惜。那么,生活在当下这个伟大时代的我们在仰望明月时,又能否感受到其中的精神,那种从新月般的朝气萌发,到圆月中的理想升华,我们可曾为它的光华感到振奋,可曾想让短暂的生命燃烧,发挥最大的光和热?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人生的底色无非是“情”。不论你是漂流在外还是在家等候,不论你是否为刻骨相思所苦,不论你是否顺利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你都在“人生”这场大旅行之中。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但是要记住:它是非常短暂的,所以一定要珍惜。

愿我们在某一天,都能对着月亮,坦然地说,我找到了心灵的归宿,我追寻着理想度过了这一生,我无怨无悔!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