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从门前通过

作者: 赵宽宏2021年06月09日生活散文

我家的那个村庄叫洪小庄,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上世纪60年代初,公路就从门前通过了。说起公路从我家的门前通过,心底就会涌起阵阵的亲切感和历史的沧桑感。

起先,那是一条不会超过三米宽的烂泥路,从西边逶逶迤迤而来,向东面坑坑洼洼而去。别看此路其貌不扬,可是条从县上经过区里到公社去的主干道。在我们方圆若干里的前前后后的庄上,那些从门前通过的路还像绳子一样的细,人们过着“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的同伴”的虽然封闭落后却也是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自然,我们庄上人们的生活也是如此这般的,并不能因一条三米宽的烂泥路而有所改变。公路从门前通过,连接着一个又一个的村庄,村庄与村庄之间是广阔的田野;房舍、树木、田园……连接不断地构成了一幅静谧怡人、四季变换着不同色彩的自然风光。

这条路上面印得最多的是光脚丫子的足迹以及独轮车的车辙。早先的时候,十天半月才有一辆拖拉机突突突地颠簸着过去,好多年后才有解放牌卡车经过,那是从县上送返销粮到公社的粮管所去,或是从公社粮管所把公粮拉到县里去。此外就是偶尔有一辆吉普车经过,当然,有时也会见到一辆小包车(轿车)。但那在社员们的眼中是发生的大事件,大人们停住脚步,睁大眼睛,大张着嘴愣住了神;一群小孩会撵着小包车奔跑,直到它逃避似的消失到远处的村庄里去,才慢慢地止住脚步,并若有所失地说:“小包车的味道真好闻。”长大了才知道,那是燃烧过了的汽油味。社员们还知道,吉普车是县上领导的车,小包车是省里大干部的车。

我们家那里被称为“高田里”,盛夏的太阳特别毒,有个十天半月不下雨,门前公路上的尘土就能有几寸厚,舍不得穿鞋,光着脚板在上面走,烫得人咧嘴龇牙。要是有车经过,或是稍稍来一阵风,那土似乎就失去了分量,跟着风去满世界流浪;尘土滚滚之中,人们自是一脸的泥尘一身的黄土。

在我的家乡,冬天有“开冻收冻”之说。上午十点钟后,太阳有了硬度,冻得铁板一样的泥土就会解冻,稀烂的泥巴会粘在鞋底上,越走越粘,越粘越厚,越厚越沉,走不了几步就要停下来将鞋底的稀泥巴蹭一蹭,一段路走下来,两腿沉重得让人气喘吁吁。若是忘了算计好时间,或者因为什么事耽搁了时间,在开冻化冻之时骑个自行车那可就要命了,骑是骑不走的,推也推不了几步,车轮上、护泥板里都会被稀泥巴塞死,最后只好是人扛着车走,变成了车在“骑”人。到了下午三四点钟,气温一路往下跌,收冻时间到了,那踩得稀巴烂的土路就会被冻得硬邦邦的,人走在上面,高一脚低一脚,走不稳不说,还会把脚板底硌得生疼;要是骑自行车,高低不平的路石头一样硬,又会把屁股颠得发麻难受。

小时候我曾和小伙伴们在门前通过的这条公路上滚铁环、打弹子、斗鸡、赛跑……多少童趣在这里生长,多少快乐花儿一样开放。自然,门前通过的公路还是人们学骑自行车的练习场,路宽,即使跌了也不会跌到沟里去,我就是在这条路上学会骑车的,这让没有公路从门前通过的村庄上的孩子们羡慕得牙疼。

门前通过的公路,还会成为村民们的打谷场,夏忙或秋收时节,自留地里不多的庄稼,就摊在公路上,由经过的车辆碾压,任来去的行人踩踏,最后再用连枷拍打一番,或者拖着石磙在上面碾压几趟,就脱好粒了,既省了劳力,又节约了时间。

就是这样的一条从门前通过的公路,在上世纪70年代初把我送到了远天远地的地方打拼谋生。通过这条公路,坐着汽车、轮船、火车,青涩的我跟在乡邻们屁股后面外出打工,终于见到了外面的大山(我们那里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先前没有见过大山),望见了城里那比我家门前通过的那条公路宽阔得多的大马路,认识了庄子外面的广大世界。

后来参加工作,不能年年都返乡,待我上世纪80年代末回去时,门前通过的公路已经换了容颜,像吃饱了饭的汉子一样,身子伸直了,也长胖了,而且也光鲜了许多——烂泥路变成了沙石路。我二姑就是那时“洗脚上田”,走上了公路养护工的队伍的。这时距开始改革开放仅仅十年时间。

本世纪即将来临之际,我又回了一趟故乡,不想从门前通过的公路是以脱胎换骨般的形象来迎接我的——沙石路又变成了柏油路。原本蓬头垢面的故乡,衣冠忽地就整洁了起来,路两边的草房土房变成了瓦房楼房,电灯电话让日子亮堂热闹起来。眼前的景象,真的有隔世之感。要得富,多修路;公路通,百业兴。这话真的不虚。

几年后,我利用出差的机会,邀与我一同出差的同事一起回了趟我的故乡。当出租车平稳地停在我家门前,同事拎着行李问我往哪里走。我望着他说:“什么往哪里走?往门里走啊。”他说:“到了?”“到了。”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又说:“你不是说你家在乡下吗?”我说:“是啊,这不就是乡下么。”他还说:“想不到你老家乡下的公路这么好,而且还从你家的门前通过。”还有,他指着挺拔在路边的行道树问我,“这是什么树?”我告诉他,这是水杉,是一种有“活化石”之称的很古老的树种。

由此我想起,这行道树也已换了好几茬了。原本“烂泥路”时,栽的是榆树,后来道路升级,行道树换成杨树、刺槐,现在是水杉。一棵棵长大的水杉就像是一座座绿色的塔,一团团绿色的云,一片片绿色的雾,把村庄装饰得如梦似幻。只要踏上家乡的土地,我就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家乡的变化,而变化最大的、令我感受最深的,莫过于门前通过的公路了。

自然,我家门前的公路还只是像毛细血管一样的乡道,但它连接着国家的主干道,把千家万户与外面的精彩世界连接了起来,让父老乡亲们走出村庄,在市场经济的潮流中大显身手,于是,曾经落后的村庄渐渐富裕起来,文明起来,有了派头。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