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纵即逝的感觉

作者: 物语老竹 2015年08月07日散文随笔

思忖,“感觉”是在发生变化的。

当你期望一种新的与之前不大一样的感觉出现且它真的出现了的时候,之前的那种感觉实质已经在悄悄变味儿了;变了味儿的感觉再也找不回来;甚至可能会悄然无息地逝去……

想来这个思忖也是很有道理的。啥叫“感觉”?即人的感觉器官对某个物体的属性(诸如光线、声音、温度、气味等等)的反映。

亦即,“属性”是因,“感觉”是果。

无疑,之前的感觉已在悄悄变味儿,再也找不回来,甚至可能悄然无息地逝去,几乎都不是“感觉”本身的问题,而是这个事物的“属性”已经发生了变化!

“属性”不再是先前那样的了;“反映”还会与先前同样吗?

读到一段话:

“再次回到原地,想要再度回味那之前感觉非常欣悦惬意且久久不能忘怀的感觉,殊不知说什么都再也找不回来了……”

这种感觉,犹如明朝皇帝朱元璋曾经对“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感觉似的?

朱元璋少时家贫,从没吃饱过肚子。17岁那年因父母双双死于瘟疫,他无家可归,被迫到黄觉寺当了一名小和尚,以图有口饭吃。

然殊不知家乡遭遇灾荒,四处饥寒交迫,黄觉寺也香火冷落;朱元璋只好外出化缘。

就在他一连三日没讨到任何东西,饿得昏倒在街上的时候,被一位路过的老婆婆救起带回家,将家里仅有的一块豆腐和一小撮菠菜、几片绿叶和在一起,煮了一碗汤喂给朱元璋吃。

朱元璋当时觉得这汤味道极其鲜美,喝完后精气神一并大振,急忙问老婆婆这是什么汤;老婆婆苦中寻乐地对朱元璋开玩笑说:

“这啊,叫‘珍珠翡翠白玉汤’!”

后来当了皇帝的朱元璋,整日吃着山珍海味都觉得“乏味儿”,一心想要找回当初那“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感觉。不曾想后来即便是手下找到了当年的那位老婆婆,老婆婆也如法炮制了当初的汤,然那种“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感觉说什么也再找不回来……

有种感觉叫“稍纵即逝”。的确是这样的。

就像赫拉克利特曾经的一句哲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即便是将脚抬起来再在同一个位置踩入河中,这踏进的河流也不是“同一条”了——流动不停,变化不停;河流“非昨”。

“一切皆流,无物常住”;“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赫拉克利特这个朴素而古老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的哲学思想,成为了后来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基础。

“感觉”是在发生变化的。这几乎都不是“感觉”本身的问题,而是事物的“属性”已经发生了变化。

事物的“属性”可能一成不变吗?

风雨洗礼,春夏秋冬;任何一个哪怕表面看是“静止不动”的事物,实质都是在不断在发生着变化的。

即便是“死”的,“零落成泥碾作尘”之变也是一直都存在的。

“过了”的,都是属性已经“变了”的;“属性”不再是先前那样的了,“反映”还会与先前同样吗?

因此,有种感觉叫“稍纵即逝”,那叫正常;反之“纵”都纵过了,“先前”已经被“后来”给全都取代了,早先那种感觉如果依然如旧地没有任何“逝去”,那就叫不正常了?

用一成不变的观点去待事,一定没法做得成事,即便一时做成也会没法持久;用一成不变的观点去识人,一辈子也弄不明白人!

如若用一成不变的观点去一味企图“复旧”,那简直就跟痴人说梦差不多了……

从这个角度出发去看马克·吐温的“历史观”,“历史不会重复自己,但会押着同样的韵脚。”

所谓“历史是一面镜子”,指的绝非是一成不变,而是诸多都会“押着同样的韵脚”;“历史不会重复自己”,即便有所雷同,那也是脚在踏入早先位置的河流……

“感觉”是在发生变化的。有种感觉叫“稍纵即逝”。

它在告诉人们,一方面要懂得珍惜那份愉悦惬意的感觉,不要轻易将其放走(亦即让它发生变化);一方面要客观正确地去面对“变化”、看待“变化”,清楚“运动”才是“生命”得以延续的唯一路径。

因此日前瞥到位名叫“康赫”的作家说的句话:“关键在于放弃恐惧——‘它只有变化,没有终极’”。

虽然其是说的“写作”,偶倒觉得完全可以将它举一反三:

便对“没有终极,只有变化”的稍纵即逝的感觉,完全没有必要去对之感到“恐惧”。放弃了恐惧的感觉,才会真切感受到“一切皆流,无物常住”(常住亦即“陈腐”),“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