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大院看电影

作者: 刘悦蕾2022年07月22日情感日志

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是在部队大院里度过的,大院里的生活和院外的社会有很多不同,比如看电影这件事。

我生活的部队大院是一所军校。大院分内外两部分,内院是办公区、教学区和学员生活区,外院是家属区,也是我们这帮小孩儿的主要活动区域。虽然不经常在内院玩耍,但是,里面有一个地方是我们经常去的,就是露天电影院。

上世纪80年代,大院的条件还比较简朴,电影是露天放映的,其实就是在操场的一侧,竖着一个电影幕布架子。到了放映那天,放映组的战士们就在下午提前挂上幕布,在院里各处的宣传栏里贴上观影海报。院外的人们想看电影,要去电影院花钱买票,而在大院却是福利,免费的。我们这群小孩儿看到海报,如果是喜欢的内容,就开始成帮结伙地策划晚上去看电影的活动了。

看电影的主力人群,其实并不是我们这群孩子,也不是家属,而是学院里的学员。他们在食堂吃完晚饭后先回宿舍休息,等快到放映时间了,听到哨声,就一人手里拿个军用马扎,下楼列队集合。军人整队的场面,在我们小孩儿的眼里特别帅气,百看不厌。“列队——向右看齐!向左看!向右转!齐步走——”学员们喊着口号,踏着整齐划一的步伐,从宿舍走到露天电影院的军人专区,整队之后,列队坐下,等待开映。

我们这些家属看电影,要让开军人专区,没有固定位置,能不能抢到好的观看位置,那就各凭本事了,于是伙伴儿们在得到影讯后就开始策划分工。占座的习惯古来有之,大家轮流排班,这次你占,下次他占,分配了任务的人在家吃完晚饭后,赶快跑向电影场,每个环节都在拼速度。更有甚者,晚饭都不吃了,抓个冷馒头就走,一边看一边啃。不远不近、不左不右的位置,就那么一点儿,也属于稀缺资源,抢到好位置的小伙伴儿,洋洋得意的表情会一直保持到电影开始。如果是临时起意,没提前做准备,赶过去时多半已没有可选的角度了,有时干脆跑到幕布背面去看。地域开阔,随便坐,倒也自在。不过遇到字幕那就麻烦大了,反过来看字幕,有些字再不认识,两只眼睛可真忙不过来。

露天看电影跟四季关联密切,春秋两季最舒服,冬天穿厚点,带上帽子,就可以御寒,到了最冷的时候,电影就停映了,夏天倒成了最艰苦的季节,一边看电影,一边跟蚊子搏斗。现在人们外出会喷上驱蚊水,那时只有花露水,不太管用,扇子猛扇,却防不胜防,不被叮出几个包,电影是结束不了的。但是小伙伴儿们还是很有办法,那时的海河边还是自然的原生态,乱石、泥沙混合着,长满了芦苇丛。放学后,大家时常结伴去河边探险。芦苇丛里藏着蒲草,把蒲草棒采回家晾干,当作蚊香。到了看电影时,点上一支安安稳稳地把电影从头看到尾。

上世纪90年代,院里盖起了设施先进的电影院,一排排座位井然有序,冬暖夏凉,蚊子也没了,但却没有以前看露天电影的乐趣了。后来,我们都长大了,只是偶尔再回大院——看露天电影的活动,不知从哪天开始,已成了我们这些大院里长大的孩子脑海中一段开心的回忆了。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