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的散文

2022年12月19日经典文章

湖畔的散文(精选18篇)

婉约明珠

文/小qq

春雨淅淅,泉水沥沥,大明湖畔,杨柳堆烟。你虽已远去,但你不会因此名随史逝,你昔日的光彩仍将光照寰宇,你往日的愁丝仍然深印窗棂。此刻,我愿做一穿枝拂叶之人,透过金莲冉冉的池塘,穿过芙蓉冷艳的寒江, 去掠动往日你那多感的心窗。

大明湖中屹立着你伟岸的身躯,透过你那双多愁的泪眼,我可以清晰的感知你内心的创伤,你一生为自己的身世而悲悯,为国家的倾退而慨叹,在你身上积淀了太多太多的忧愁,从你那句:“只恐双膝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可以看出这点。也正因为你内心的愁苦,为后人留下了多少华文精句,你的才华,让后人为之倾倒。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虽然正值白天,你却为怎样熬到天黑而忧愁,在你的身上,透露出了中国古代女性的内心世界,可以说你集诗心于一身,融古今于一体,你是中国古代女性的代表,这一切,也都铸就了你在人们心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古人云:“三杯竹叶穿心过,两朵桃花上脸来。”而你却道:“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他们怎知,你内心的愁苦“怎一个‘愁‘字了得?”纵然是“香车宝马”,你也要“谢他酒朋诗侣”,虽是“中州盛日,偏重三五,”你却还“怕夜间出去。”明知道:“此情无计可消除,”却还抱有“云中谁寄锦书来”的美好期望。这一切的离情闺怨,在你身上却凸显了“情为何物”。

记得,那年重九,你填了一阙《醉花阴》词,寄给远方做官的丈夫赵明诚,他接到阙词后,闭门数日,穷三日三夜之力,填了五十阙,然后拿给好友陆德夫品评,陆玩颂再三,以为有三句最佳,“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从此,你令丈夫甘拜下风,只此三句,你的才华跃然纸上,古今第一才女的桂冠你当之无愧。

古城济南,诗韵飘香,你的躯体仍屹立于大明湖畔,你的精魂仍被人们供奉于趵突泉边,纪念堂上,郭沫若那副楹联,仍然光耀其上: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 ——崔朋刚 2011-2-25

湖畔之夜

文/李新军

1.青藤、小路与神谕

青藤架在柳枝修筑的篱笆上,随意而又安逸,好像它特别适应柳枝支撑,状若晴好的天气里,趴在小路边晒太阳的蟒蛇。如果不仔细看,谁以为这是俊俏青藤的下半身,躲在坟茔般的青草里。

藤的根须,当然要藏匿在它上半身的浓密青叶中,只是不小心露拙了,被过路的人看不起。藤喜欢柳,喜欢湖畔柳树的气味与韵味,青涩与婀娜,柔软与坚韧,手臂下垂,不想触摸头顶的蓝天,它的脾气,都让五彩斑澜的田野惯坏了。藤的手臂指向湖泊,它在篱笆上向一边延伸,不如柳做的篱笆耐得住寂寞。藤招惹游客的目光,藤牵制偶尔看到它的人的脚步,它身上的青绿颜色,是湖神故意刷在小路边,给渔樵贩夫们指路的。

从乡村公路上拐个弯,直接下到通往房舍的小路上,这才是我印象中真正的乡路。硬化过的土路,仅有两米多宽,能看到小路不事张扬的性格,它把自己藏进夜幕里,当作天空的一部分。乡路上印满错综复杂的车辙,但都是顺着一个方向。清晰的车辙耐看而又变形夸张,犹如画家涂抹的试验杰作。只是不好走。路若好走,不会有令人难以相信的美景可看,这是乡间行走的经验主义者,为自己设定的教材。我临时决定下路,再拐个弯,到那个孤独的房舍前,敲门,与脸上露出鄂然之色,迟疑是否推开大门的房主说上几句。房舍前,还有一片废墟,零乱的砖石结构上,有瓜蔓跃起的触须和硕大的叶片,它们看着废置土地的可怜相,缺乏草木本色,以及花的装饰。

青藤婀娜的枝蔓前,走着身形同样婀娜的女人,她看到我晃悠过来,竟然躲在青藤旁给我让路,转眼之间站成了绿。那藤或者女人,那风景或者意向,在这个寻常傍晚生动耐看。女人摆动的纤细腰肢和圆桃形臀部,使灰头土脸的小路,顿然鲜活优雅起来。

这是微山湖畔,美丽的乡野一隅,隐秘的事情始终伴随我。苇丛遮挡住下降的天幕,它扯下夜幕的动机匪夷所思。夜逾向黑处进军,田野房舍甚至塘里的荷都被黑色俘虏了,放进更大的黑色箱子。唯独可以看到菱花,在闪烁着光芒的河面上星罗棋布,白花如天际飘落的繁星,照亮了湖畔的黑暗,我的视野,刚好看到近前塘里的花朵,与青藤隔出一道小路。菱花是夜的白光,女人却是夜的奇遇,她们照亮我眼前的小路,神秘的路径尽头,可能还有更加神奇的故事。在田野上,没有向前延伸的小路,没有人与车,没有满天繁星覆盖我的房舍,我们都已融入湖神描绘的梦境之中。

我看到青藤撒落的枝蔓上,写有湖神的暗谕。藤上开放出碎花花,镶嵌在宝石状的青蓝色上。沿着藤的枝节,向它的细部走,直到没有枝蔓了,也就没有碎花花了。在傍晚的暗影里,藤叶变得同样神秘,青蓝的调子,或许只有神的摇蓝上,所盖的那块碎花布,才能同它媲美。

风是湖神的仆人,扶着青藤弯下身子,青藤祈祷爱情的来临。它听惯了神的教谕,每天傍晚都听,如果没有柳枝的搀扶,它还要虔诚很多。青藤接受神谕时,那个有着纤细腰杆的女人,消逝在昏暗的田野深处了。藤想变作一名布衣书生,正在小路上徘徊的书生,顺手扯下藤叶,嘴唇含住叶子边缘,吹出一曲悦耳的乡村小调。

神附在我的耳边。乡间小路边,生长茂盛的开花青藤下,埋藏有一粒种子。

我依旧相信爱情,以及这青藤,这小路,这房舍。

2.湖畔、夜色与农舍

湖畔散发出腥湿的气味,鱼的叫声伴和淤泥的叫声,欢畅地走在街镇上。它们柔美绵长的愉快之歌,开始于一串晶莹的水泡,终结于黎明阳光的爱抚。水底冒出的泡,摇晃着冲破柔滑之水的包围,露出半个圆弧状的房舍。如果有好大一群水泡,也是一个水上村庄。

原来,无忧无虑的鱼,以及它的夜之淤泥,还有这样的杰作。

水是湖泊的皮肤,夜色是湖畔的皮肤,农舍是我们的皮肤。在夜幕中,人的皮肤,能够感受到由浅至深的万世清凉。

镇街上开始亮起路灯。我站在灯下,看到天空有飞翔的水鸟。在雾气还没有升起前,它们归巢的心情,可以在抖动的羽毛上看出来。这些还不够。湖泊的声音具有非凡的魔力,乡村土质的小道上,到处都有湖泊穿透心脏的声音,我似乎看到自己的心脏,充血并迫不及待的喘息跳动,湖畔以阴柔至极的母性色彩对待我,给我空旷与自由的伸展和呼吸。

现在,它还无法击碎我的意志,坚硬,强烈,被湖的味道威逼利诱,这都不能直接触动我的心扉。在到达湖畔之前,我必须表明自己的立场,压抑住自己的心情,甚至脸上显露不出得意的神态。镇街给我虚伪的脸庞,湖泊给我率真的脸庞,在没有抵达湖畔之前,我的脸庞是被夜色遮掩的。

我听到远处湖泊的呼唤,直达我的心脏深处。

我在种满谷草的镇街上,看到几挂稀罕的白帆,以及绿色的荷叶与绽放的荷花,还有游动的鱼,在道路上缓慢地走进我的视线,又缓慢地走出我的视野。在微山湖的支流,所有船上,都曾有过鹭鸟翅膀样的白帆,而在今天,它们委曲地依附于陆地上的车轮,恍惚是被水鸟切割的湖泊风景,填补街镇上人们头上的那些虚白之处。我听到翩然而过的鸟的鸣叫,还有荷花绽放的瞬间里,水鸟拍打云彩的幻影。我的身旁旋起鸟的翅膀,向上,向远处人烟稀少的湖畔。刹那间,我的眼睛被夜色迷朦住了,我看到镇街上的路灯,终于撒下忧郁的、昏黄的、迷离的光束,打在被尘土覆盖的街面上,撒开的灯光,犹如密不透风的鱼网,人走进去,就出不来了。灯光无法打湿街镇,我的心情也无法打湿街镇,湖泊里,正在酝酿一场无可非议的夏雨。

我是在湖畔寻找,或者隐匿起来,作为绵绵细雨的玩伴。

我的目光穿越河流,穿越田陌和水泽。稻已返青,蛙在鸣鼓,鸟正归巢,还有我的脚步,沿着轻盈闪过的目光,走过潮湿得或许拧出水滴的地垅。你看湖畔,有星点灯火印在夜幕上,还有持叉的少年,在黑幽幽的沟塘边缘巡弋什么。他们警觉的眼睛,盯在红荷与香蒲身上,还有荷尖上停留的蜻蜓,它们的透明翅膀下,空间还有什么隐藏在水面下。

缭绕的炊烟,大概跟着水鸟的翅膀,飘飞到湖里了。现在,仅有锅饼与鱼炖出的浓香味儿,起劲诱惑着我的鼻腔。麦子的香味让我欲罢不能,湖畔的夜色让我欲罢不能。静寂的树,不动声色地遮盖住湖畔的小路。幽暗起于天空,夜雾起于大泽,我的心情,起于乡间农舍。一大片野蔷薇挂在篱笆上,它们在微风里摇曳,这粉红色的爱情夏花,如果带在娇艳的女人鬓角,如同有休憩的蝴蝶,被女人的气息俘虏了。

我走进农家的院舍,依然静寂而又熟悉,好像农舍前河塘里的锦鲤,都陷入家乡的睡眠之中了。有似锦繁花的蝶,在我眼前飘然而过,也不问我,是从哪儿飞来的倦鸟。

那蝶身上的缤纷五彩,告诉我这是暧昧的夜色。那张略显羞怯的脸庞,在我走后,不晓得能否嫣然一笑。

农舍,荷花,以及船。都是静泊的夜影。

3.荆棘、树林与天堂

神性的湖泊,犹如禅定风景,静如止水。

湖滩上,闪烁的都是鱼的眼睛,它们不是水的浪花。无数双眼睛里,是期待的目光,没有什么比走下湖滩更好了。我听到黄色皮肤的蟾蜍在爬动,它们挪动的脚步,为什么可以丈量我的心境。

有时候,人是受到风景诱惑后的贪婪者。看风景,就想融进风景的骨骼里,让风景于痛楚中感受到你的存在。或者融化在里面了,自己也成了静态风景中能够动的那部分。活着的部分,可以调动人们的情绪和思维,而在远处观察你的人,不晓得风景里的你,如何成为他脑海里装点风景的樵夫,或者策杖行走的游湖侠客。我的贪婪不是琢磨和想象出来的,它不由自主地做出决定,根本不由我的意志。你看现在,我从湖畔走到湖岸,看到碎银子样的湖水,以及它所投下的光亮拍打滩涂的模样,立刻有想要走到水里的冲动。我是融入,还是融化,在湖畔,这可不是我说了算的。

我被拉了一把。兴奋的中枢神经,开始漫延撕裂的感觉。果断,决绝,痛苦,不容许我的妥协。我弯下腰,看看有什么,敢于阻止我的行走。原来,一丛低矮荆棘,毫不犹豫地站在我的面前,它的枝蔓牵拉我的裤腿,弱小拉住强大,竖起的手指放在嘴上,我的惊诧之态被黑暗挡了一下。湖泽滩涂上生长的荆棘使我冷静下来,十数粒坚硬的刺珠挂上裤腿,缩倦起身子的小刺猬,趴在我的腿上,好像瞬间睡着了,喊也不下来。

我退出面前的荆棘丛。脚其实是在它的领地内,有无数手持标枪的影子,聚拢于我的周围,它们跃跃欲试,如同面对部落里不请自来的绿巨人。我轻缓地拨开荆棘,湖的诱惑立即消逝了。光影,鱼蛙和声音,都隐匿到湖畔的黑暗之中。神的暗谕到处都在。

我不敢再向前走,十数粒球珠挂在我的裤腿上,它们的刺,正是由于我的冒失,而在平静夜晚引发的另类愤怒。这是本不该发生的。它们宁愿从荆棘丛中扑下来,奋不顾身的拉住我的裤角,也不让我前行。是我弄痛了它们,或者,它在警告我什么。

鲁西南平原坚忍的性格里,不能没有湖泊。鲁西南平原所有的湖泊里,都有神的居所。

它暗示我,不可以走近,神在休憩。我闻到风中,有传递来的荷花清香,一缕难以抑止的芬芳,在萋萋青草的树林里飞舞,我知道神的影子,被湖水吸附了。

于是,我在树林里留下来,倾听或者闻香。湖岸边的树林里,没有鸟的啼鸣,以及蟋蟀的声响,甚至在这个时候河狸也不出来。抬起头看树林上空,浓密的枝叶遮挡住光线,哪怕有微弱的光线,我也看到有荆棘拦路。树林里现在没有朦胧夜光,神的香囊,夜光是闪着青光的碎银,所有的黑暗都在这里了。

如果想走到天堂门前,我们都容易抵达。可是咫尺之间,却不能真正进入,这是人的贪婪,造成我们只能看到天堂的模样。真切看到,还不如怀揣幻想之心,将整个湖泊装进自己的心扉,心向往之,手轻抚之。或者已经到达了,还茫然不知,就如我现在这样。湖畔的夜晚,我站上湖岸,尽享湖泊的沉稳与博大,尽享湖泊无与伦比的美好神性。对于别人看来,我已经走进天堂,窥视到天堂的风景,如此目不暇接。

闭上眼睛,听到湖喊我的乳名。

微山湖的夜色,美如天堂。

月落湖畔

文/张建春

巢湖的水波从没平息过,天上的月怎么就能安静下来?驿动的湖月该是何等模样?

夜晚的巢湖在星星点点渔火中隐藏下了自己的面孔,如不是拍岸的涛声,还以为是一望无际的原野,浑圆的月投进了自己的倩影,浮浮沉沉中,虚拟出隔空相望的真实。水波漾动,月随风传,水中月羽化为了片片光明的碎屑,转眼间又合拢而来,做实为可以轻轻抚摸,湖光四溢的元素。合拢的月再次被波漪揉碎,夜鸟的啼鸣裹缠着,一次次升上了无垠的天空,抬头望去,天上一轮明月俯视着人间万物,巢湖舒展了身体,万顷碧波在月的清辉下,富有诗意地弹动,让空落的心充满了润湿的情境。

总以为离岸边不远的孤山是明月落脚生根的地方,孤零零的石与山寸草不生,礁石硬气光滑,月光和阳光一样,尽情尽意地为它的周身镀上了生命的迹象。夜鸟惊叫,鱼儿溯水观望,芦苇摆动摇曳,渔火激荡浪花,月光似乎不在意这或有或无的声音,静静地洒落轻巧的柔和。山石带着水的温存,把月光揽入怀中,恨不能每个旮旯都被疏密的月光打湿,如飞动的水沫,生命般激活山的纹理,石的纹理。倒映在水中的月,守卫着山的坚实,突然狂浪卷起泊月,猛地向孤山扑来,月碎了,山仍坚定,只是山体瞬息剔透起来,月色细致地注入了山的心中,山明亮了,一湖水清洌了。

沿着月亮的岸线,去走最原始的路,我已分不清拥在夜晚湖声中谁是湖光山色的主人。沿湖岸而生的细柳、芦苇、蓑草、青苔,带着《诗经》中曾有过的叹息,带着陷巢州、长庐州的不老传说,甚至还有有巢氏夜间取暖嘘叹的拥挤声,密密匝匝地伸出自己的根须,舒展迎露陡生的绿叶,历史的况味在水波的冲击下清晰而又意味深长,而这些正是从草芥中生发出的。

我急于分辨出细柳和芦苇在夜色月光扭结下的形状,顾不得浪急风高,顺着湖坡向水而去,细柳轻俏,芦笛声脆,一湖水意韵无穷。我捧起湖水轻贴面孔,此时我已是湖的一滴,湖月的一缕,我陡然感到生长在湖边的细柳、芦苇们真的幸福,听拍岸的浪声入眠,顶一轮明月过活,天天都有“千里共婵娟”的境界,好生可叹。

明月唤归,行走巢湖明月里正是初秋时分,城市的灯光闪闪忽忽袭来,增加了观月的心情,大湖名城将巢湖纳入心怀,不也将湖畔明月植入了市声里?“我欲乘风归去”,采一轮明月置于枕边,让所有夜晚的梦明亮起来,该是何等的逍遥?归途仍在明月里。

菱角湖畔的女人们

文/冰城夫子

菱角湖畔的女人们

魏世君

在黑龙江省五常市东北,有一名不见经传的河流——牤牛河。在地图上看,它只是松花江的一条小小的支流,只是用一条弯弯曲曲的蓝色的细如针丝的线标注着。这条河发源于张广才岭西麓,等流淌到我的家乡高舍饭村以北3公里的地方,就突然转弯向西流去。这也难怪再往北面就是冈峦起伏的群山了,所以这条河流只有转而西行的一条路。

这条河在家乡的土地上滚来滚去,留下了大大小小的湖泊,泡子(当地人称较小的湖泊)几十个,其中最大的一个泡子就是菱角湖了。菱角湖方圆有两三公里,就是它养育着我家乡世世代代的儿女们。

这些还得归功于菱角湖畔的女人们。

每当春天到来的时候,菱角湖畔就热闹起来。女人们来到这里大多都是做活计的:有挖野菜的,有割苇草的,还有绞菱角的。我们家乡的女人个个都很能干,她们干起活来,一般的男人也要逊色三分呢!就说这挖野菜吧,两口子一起来挖野菜,等女人的篮子装满了得时候,男人的篮子只有数得过来的几棵菜。菱角湖畔的野菜多的是,有婆婆丁、小根蒜、车前菜、鸭巴掌、荠菜、江葱……多得数不清。她们把野菜挖回来洗干净之后,或者熬汤或者做面糊饭,剩下的野菜就被女人们收拾干净,然后装进一口大缸,放些食盐就腌渍起来,待到冬天青黄不接的时候,就拿出来食用。腌渍野菜,菱角湖畔的女人们个个都是行家里手。她们把采回来的野菜去根洗净,然后就往事先准备好的大缸里撒点食盐铺底,再把准备好的野菜摆进去。就这样一层盐一层菜地装进大缸中,第一道工序就算完成了。你别看这腌制野菜的过程操作简单,但是那可是一项技术活儿:一要找好用盐的量,二要掌握野菜的放置方法——野菜的根部都要一顺儿朝外贴到缸边上,然后再找来一块方石压在中间。接下来就是封口了,先把食醋抹在缸口上,再将蜡油抹到缸沿上,把事先准备好的麻质窗纸粘贴上去,一缸野菜就腌制好了。

菱角湖畔的女人们不但腌菜是行家,就连做风筝哄孩子也成了她们的拿手好戏。

春野菜腌制完了,她们就忙着给孩子们做风筝。谁的风筝做的越美,孩子脸上的笑容就越灿烂,连走路都有了精神。谁的风筝飞的高,谁就会在众人面前连连称赞自己的母亲,那高兴的劲儿都写在了脸上。当孩子们在旷野里放风筝的时候,谁的妈妈也不会闲着。她们三五成群地在一起合作,到菱角湖岸边绞菱角。具体的做法就是将一团乱麻缠挂在长长的木杆上,然后把缠有乱麻的一端伸进湖水底部,让乱麻在湖底随意地搅动。几分钟过后,乱麻团就被拽上岸边,上面就挂满了棕黑肥大的菱角,每次她们都会满载而归。在那样半年瓜菜半年粮的年代里,菱角湖畔的女人们凭借她们的勤劳和智慧,让那里的乡亲们过着开心快乐的生活。

初夏时节,菱角湖畔的女人们又忙活起来了。她们会带上镰刀到菱角湖边的柳树林里,把一年生的柳条割下来,捆在一起。接下来就是女人们的美好时光了,她们跳到菱角湖的僻静处,将身子洗一洗,互相之间还会欣赏美丽的身体。曾几何时,村中的赖皮来偷窥女人天然浴的,最后都受到村中家法的严厉处罚。女人们嬉闹一阵之后,她们把两捆重重的柳条扛回家。吃过晚饭后,女人就坐在院子里,用竹夹子将柳条一一捋一遍,把柳条皮去掉,加工成了白白净净的柳条。这可是加工柳编制品的原材料,送到城里会卖个好价钱呢。

秋天到来了,菱角湖畔的女人们更加忙碌了。她们到田间割稻谷,好男人也未必是她们的对手。她们割稻谷讲究留下的茬口矮,田里没有稻穗,捆着的稻谷个头要一般大小;剥玉米就更是她们的拿手活计,男人是伸手不上的。健壮的女人一天剥一亩地玉米是绰绰有余的,既不贪黑又不起早,家务活还照样拿得起来放得下。

庄稼地收拾完了,女人们又要跑山了。她们三五成群到山中寻找能卖钱的药材,把药材采回家,经过简单的处理——晒干就可以直接卖给商家了。我记得最清楚的是穿山龙这种药材,每年菱角湖畔的女人们挖回的这种药材,也要装上两卡车呢。赚了钱后,她们就会孝敬老人,呵护孩子,照顾丈夫,一家人就其乐融融地生活着。

冬天虽是一年中最萧条的时节,但是菱角湖畔的女人们还要忙忙碌碌,她们会用事先准备好的推子(割苇子的工具)到菱角湖里去割苇子。那时候,苇子只有5分钱一斤,每年菱角湖里都会产出数十万斤的苇子,每一捆苇子都浸透着菱角湖畔女人们的体温。女人们还会把优质的苇子留下来,将其做成苇子篾,用来编制苇席,还会卖出更好的价钱呢。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菱角湖畔的女人们重复着这些繁重的工作,让家人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我的家乡也因为这些女人们,变得越来越富庶,越来越美丽了。

作者:魏世君,电话:13945013963

那一剑荼靡

文/少东家

追寻着你谪仙般飘忽的踪迹,我又来到万花山下洞天湖畔,周围还是那样静谧。远远的驻足在群花从中,我仿佛又看见了你持剑起舞的曼妙身姿,那一席白衣胜雪,如蜻蜓点水般涉水而来。那年三月,初见你一个望穿秋水的眼神,便深深铭刻成我一生的记忆。这一切好似昨天又恍如隔世。

黄昏,下起了雨,我走进雨幕,雨轻柔有序地滴在脸上,幽幽一缕斜风拂来,细腻温润。洞天湖面上点点涟漪,荡漾着圈圈圆圆。我记得你也喜欢这样仰面看细雨飘洒,听雨丝呢喃。冥冥中或是巧合,或有定数,舒畅时,细雨温婉惬意;幽怨时,丝雨清冷到心寒……还记得,那个草长莺飞的季节,我寄居在万花剑派,偶然的一个际遇,知道你在此练剑,我便有了惦记。时常跑到湖畔窥视你手挽剑花的飘逸,欣赏你凌波水面的轻盈。看着你灵动又美丽的身影,一下便醉在彼岸的芬芳里。你手中的冰兰剑气如一缕清风,把我翘首遥望的眸子擦亮,我的情愫从此定格且层层叠叠……不想惊动你,却早被你发现,你一剑伴着花香随着笑靥轻轻刺向我,我轻轻挥动手中的宝剑“拒绝”撩拨开你轻柔一刺,你我相视一笑,便纵身把剑,双舞飞逐在幽静的湖面上,泛起浪花点点。

你我一前一后,好似一双偏偏起舞的白鹭。双剑寒光闪闪,交相辉映,一剑是拒绝的霸道,一剑是冰兰的惊艳,我与你双剑合璧从湖面划过,巨大的水柱激荡而起,交织成一尘雾,又滴落如雨。你我的剑竟默契得如此酣畅淋漓,我们都笑了,从你闪光的眸子中,我仿佛读懂了什么。此后,我们每每一起练剑,对你,我便有了贪恋。

我离开万花剑派之时也是你奉师命下山之日,你我在山下洞天湖畔别离,我问何时再见,你说待到荼靡花开你也许会再回到这里。就此拜别,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你说后会有期,可人生苦短,能待几个后会有期。行走于江湖,我说,沉重的心载不动一滴雨梦呓般的叹息。穿过一座座城池,在每一个转角想念你。在寂寥的漠北,在繁华的江南,在风尘的西域,在清晨时分静逸的小镇,思念总会如影随形。你走过这些风景时该是怎样的光景呢?是否从容到让时光与沿岸的景色都为之而停驻?我闯荡江湖的日子里,始终猜不透你我相聚为何要待到象征分离的荼靡花开?难道缘已注定,我们有着此岸和彼岸的距离,就像我永远触摸不到你灵魂,你永远依偎不到我身旁,那唯一可以搭建心桥的剑,而今也只是我一个人在独舞……

岁月蹉跎,光阴荏苒,我依旧保持着初始的驿动,欲说还休的心絮,还是在你渐行渐远的背影里,留下一串如雨的回忆……上一季曼珠沙华盛开的时候,你并没回到这里,我就此离开,再待这一季。 我站在洞天湖畔望着水里自己的倒影,多了几许江湖的沧桑和萧杀,思绪随风飘着。 我拔出剑漫无目的的舞了起来。恍惚中穿越漫天的风尘,心里的那个不变的诺言,不经意被流云听见。思绪内外,重叠着你的声线。彼此能感知,每个瞬间层层相连。还是希望挥剑的舞步,可以净化了一路风尘。我一剑天外飞仙,盛开的曼珠沙华像雪花一样四散飘舞,传来缕缕清香,我蓦然回首,忽见一曼妙女子从湖面上沿着飞舞的花瓣向我踏浪而行,翩若惊鸿,飘若流风,洋溢着久违的笑靥。真的是你。

我终于又能真切的看见立于风中的你,顺着一朵莲的指点,涉水而来 ……

湖畔金花

文/高文瑞

金海湖悬棺,玄了多年。

曾关注过金章宗,那是个爱玩的皇帝,京西留下诸多足迹,所到之处,保留至今,成为名胜,燕京八景即为首创。之后各地多有仿效,总结名胜,必出八景,似为趣事。其实金章宗也常去京东游玩,增了打猎内容,留下看花台、望马台、发箭台等,从这些遗迹名称就能得知,不像纯粹的打猎,也不同于后金清朝辟出南苑狩猎练兵,准确地说,应为游猎。

悬棺与他相关,俗传有个女儿,为金花公主,生得聪明伶俐,容颜姣好,常陪父亲游猎,只可惜豆蔻年华,香消玉殒,与世长辞。墓在马家庄,两山相抱,自崖口处凿出石穴,深不可测,以四铜环悬起棺木,再引海子之水流入其内,做金井玉葬。

悬棺景象,南方多有,江河两岸,陡峭崖壁上悬挂而起,令人难以置信,有些成为不解之谜。当年没有现代起重设备,如何安置于上,叹为观止。而这种方式在北方少见,金海湖悬棺,据古人说,只是泛舟水上的捕鱼者中有人见过。

此地正为山间,有水川流其中,古称海子,现今临近村落也沿用其名。1959年拦起大坝,最初称海子水库,之后不断扩建,才有了现今这个美丽的名字,依然留有海的开阔。当地人传说,修建水库时,民工在石穴中拾到了金簪一根、红缨一束,还称那是公主的遗物。

金海湖并不陌生,亚运会开幕前去过那里绿化,种苗皆是火炬树,想要在秋季竞赛之时,岸边点燃一片火红。20多年过去,金海湖有了太多变化,湖上建起蹦极,搞出多种娱乐项目。山上建了宝塔,与昆明湖借景造园相仿。平谷,因周围有山而得名,气温略低。初春时节,树枝苞芽尚未萌动,湖面还有未解之冰。正值清晨,迎着阳光,望向湖面,一片金黄,泛起暖意。湖水实至名归。

岸边筑起高台,上有雕像,一年轻女子,容貌美丽,身着戎装,骑在马上,左手拿弓,右手执箭,面朝西方。石栏上有碑,称这就是金花公主。台子四角各站一金兵,与真人高矮相仿。莫非金花公主就葬在这里?正在猜测之际,一老者走来。问出困惑。说下面就是崖洞,水深20多米,悬棺在半山腰。一人口述,很难确认,也知道他不是当年的渔者,不曾见过悬崖上的景象,仍能相信,这是多年来当地人的认定。

悬棺究竟何样,悬在崖边还是洞内,洞穴何以凿得那样深,还让河水流入其中?悬棺无人见过,古时也只有打鱼人偶有发现,选在此处殡葬又以这种形式,为了安全隐蔽不易发现,还是不便运送以此地为纪念?洞穴是否就在这个位置,只有潜入水底,才能探知究竟,若将湖水放干也能水落洞出。金花公主是感染疾病,还是在游猎中遇到不测,以致年纪轻轻便撒手人寰。由此演绎出传说,诸如种出桃树,反抗强盗,奋勇牺牲,成为英雄,铸出雕像,以示纪念。无论怎样,公主成为美的象征,善的取向。

沿台梯向下,走到岸边。湖水清澈,微风吹来,涌起层层波纹,冲洗着岸边山石。湖边堤坝附近,多有人工建造,独此处能看到山石?想着没蓄水前,应是高于周围的山峰,送葬者定然精心,选择了风水吉地。山石也有特点,经水浸润,颜色暗红,与旁边的冰雪相映,形成鲜明对比。于是在想,石红原本就有还是经过了血的浸染,冰雪是湖水自然凝固还是纯净洁白的写照,或是相互结合有意在此时显现,幻化眼前。

看着宽阔湖面,想着若蒸发去千年水分,群山之中,能聚出海子,也是一段大峡谷,正是古人用兵之地。老人说,你看对面那片山叫锯齿拉。穆桂英打仗走到这里,一听山名,立刻弃马而走,保住了性命。战马留在此处,头化作山峰。穆与木谐音,怕被锯倒,英雄也有忌讳,犹如落凤坡,让三国刘备的谋士凤雏遇难。举目细看,高低相近的一溜山峰,犬牙般伸向湖面,果然像把手锯,一排利齿,划向天空。

金章宗有无女儿,并无确切记载。历史多记皇子,金章宗共生有6个儿子,都在3岁前夭折,照此说来,应有女儿。如若金花公主是之一,也就很有戏剧性,是父亲当作男孩儿带养,还是生来就有男儿性格,随父游猎,箭术出色,得到喜爱。倘若身体健康,又常习武,是否能在以后的疆场上成为出色的女将军。

群山峡谷,多有要道。明朝视为边关,在这一带建起关口城墙,为京城一道防线,阻挡北方的威胁。兵要地理,古人皆知;元人渐强,觊觎南方。金章宗身为国君,不会一无所闻,京东娱乐,偕公主游猎,弯弓之际,是否还会想着一箭多雕。

湖畔追梦

文/董保延

霞光,从山的背后一缕一缕的洒向森林、染红屋顶、照亮通往别墅区的每一条车道。

山醒来,树醒来,鸟儿啾啾、花儿灿灿,又是一个风和日丽的艳阳天。

我去看湖,看今天的野鸭湖又有什么新的风景。

轻轻的走近野鸭湖,静静的沿着湖边走,湖仿佛还在梦中,水雾缥缈,波澜不惊,酣声依旧,平面如镜。

忽然,一对飞鸟从树丛中扑腾腾跃起,在天空绘出一道轻盈的轨迹,很快,鸟儿就亲昵的与湖水相拥,像是给静谧的湖面抛下一根细细的线,骤然,水珠四溅,湖水醒来,气消雾散,云淡风轻。

这样的场面天天陪伴着我们,这样的景致日日让我们悦目赏心。每个人眼中的野鸭湖都有不一样的风光,所有的景色构成了它独特的风景。

于是,从朝霞漫天到黄昏彩云,从月色朦胧到金色黎明,从春花烂漫到秋色无比,从清凉九夏到隆冬白雪,野鸭湖美轮美奂,姿态各异,不断的让我们亢奋,不断的给我们惊喜。

野鸭湖是一泓静美的湖。在这里,远离了闹市、远离了喧嚣、远离了烦躁;在这里,找到了寄托、找到了希望、找到了安宁。湖边那数百里绿荫如盖的森林,是登高望远的好地方。林中的攀登是安静的,静得只能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安静的攀登是独具魅力的,在足够充足的负氧离子的滋润中,登一程,风光无限;走一步,吐故纳新。一动一静之间,汗水酣畅,强心健体。

野鸭湖是一泓青春的湖。在这里,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曾经有过的年少轻狂,青春得意。你看,那绕着湖边的几千米的健步山道上,不仅有年轻人奔跑的脚步声,也有老人和孩子们行走的身影。有时候,从湖畔飘来的歌声中,你可以听到你熟悉的旋律,那歌,是让你再回难忘岁月的向导。那歌,是敦促你永远年轻的知音。看,一辆辆自行车正在湖畔行进,车手大多都已年过半百,可是,那神采飞扬分明在告诉我们,他们还年轻。

野鸭湖是一泓梦想的湖。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大自然的风景,也看自己心灵的风景。山花争艳,碧波涟漪,星光灿烂,蓝天白云……大自然神奇的造化在这里更加令人瞠目结舌,一年四季轮回产生的变化,让我们从中读出了许许多多人生的哲理。所以,我们就有了梦的寻找,梦的追随,梦的圆满,梦的履历。因为梦,这里的人们生活得格外舒心;因为梦,这里的日子不再平淡无奇。有梦的业主们和谐相处,唇齿相依。有梦的野鸭湖永远阳光,岁岁美丽。

其实,湖畔梦,是住在野鸭湖的人们共同的追求和向往。每一个湖亲的生活,都与美好的梦想息息相关。

快乐、健康、和谐、有为 —— 为了梦想,我们不抛弃、不放弃、脚踏实地、加倍努力!

走进野鸭湖,就走进了彩色的世界、迷人的梦境;

走进野鸭湖,就一定能铭记和谐的甜蜜、幸福的记忆。

“烟树海”几多风光,“针叶河谷”生态瑰丽,“播摩岭”高瞻远瞩,“山阔”渐入佳境,“澜山墅”春光永驻,“酩悦台”酒歌再起,

月亮升起来,湖畔更神秘。鸟归巢,风不语,星星点灯,婆娑树影。月光下,梦在继续……

湖畔追梦

文/董保延

霞光,从山的背后一缕一缕的洒向森林、染红屋顶、照亮通往别墅区的每一条车道。

山醒来,树醒来,鸟儿啾啾、花儿灿灿,又是一个风和日丽的艳阳天。

我去看湖,看今天的野鸭湖又有什么新的风景。

轻轻的走近野鸭湖,静静的沿着湖边走,湖仿佛还在梦中,水雾缥缈,波澜不惊,酣声依旧,平面如镜。

忽然,一对飞鸟从树丛中扑腾腾跃起,在天空绘出一道轻盈的轨迹,很快,鸟儿就亲昵的与湖水相拥,像是给静谧的湖面抛下一根细细的线,骤然,水珠四溅,湖水醒来,气消雾散,云淡风轻。

这样的场面天天陪伴着我们,这样的景致日日让我们悦目赏心。每个人眼中的野鸭湖都有不一样的风光,所有的景色构成了它独特的风景。

于是,从朝霞漫天到黄昏彩云,从月色朦胧到金色黎明,从春花烂漫到秋色无比,从清凉九夏到隆冬白雪,野鸭湖美轮美奂,姿态各异,不断的让我们亢奋,不断的给我们惊喜。

野鸭湖是一泓静美的湖。在这里,远离了闹市、远离了喧嚣、远离了烦躁;在这里,找到了寄托、找到了希望、找到了安宁。湖边那数百里绿荫如盖的森林,是登高望远的好地方。林中的攀登是安静的,静得只能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安静的攀登是独具魅力的,在足够充足的负氧离子的滋润中,登一程,风光无限;走一步,吐故纳新。一动一静之间,汗水酣畅,强心健体。

野鸭湖是一泓青春的湖。在这里,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曾经有过的年少轻狂,青春得意。你看,那绕着湖边的几千米的健步山道上,不仅有年轻人奔跑的脚步声,也有老人和孩子们行走的身影。有时候,从湖畔飘来的歌声中,你可以听到你熟悉的旋律,那歌,是让你再回难忘岁月的向导。那歌,是敦促你永远年轻的知音。看,一辆辆自行车正在湖畔行进,车手大多都已年过半百,可是,那神采飞扬分明在告诉我们,他们还年轻。

野鸭湖是一泓梦想的湖。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大自然的风景,也看自己心灵的风景。山花争艳,碧波涟漪,星光灿烂,蓝天白云……大自然神奇的造化在这里更加令人瞠目结舌,一年四季轮回产生的变化,让我们从中读出了许许多多人生的哲理。所以,我们就有了梦的寻找,梦的追随,梦的圆满,梦的履历。因为梦,这里的人们生活得格外舒心;因为梦,这里的日子不再平淡无奇。有梦的业主们和谐相处,唇齿相依。有梦的野鸭湖永远阳光,岁岁美丽。

其实,湖畔梦,是住在野鸭湖的人们共同的追求和向往。每一个湖亲的生活,都与美好的梦想息息相关。

快乐、健康、和谐、有为 —— 为了梦想,我们不抛弃、不放弃、脚踏实地、加倍努力!

走进野鸭湖,就走进了彩色的世界、迷人的梦境;

走进野鸭湖,就一定能铭记和谐的甜蜜、幸福的记忆。

“烟树海”几多风光,“针叶河谷”生态瑰丽,“播摩岭”高瞻远瞩,“山阔”渐入佳境,“澜山墅”春光永驻,“酩悦台”酒歌再起,

月亮升起来,湖畔更神秘。鸟归巢,风不语,星星点灯,婆娑树影。月光下,梦在继续……

金汤湖畔写相思

文/张恒

金汤湖把一段历史埋在湖底,被唤起的却是一种珍贵记忆的重逢之感,让人感悟一种回归生命的使然。

随我一起来的还有薄如蝉翼的雾气。当我站在临水榭的闸道上,轻雾已被四面青山托举着向湖心合围,是两座山的豁口挽留了湖面上一抹彩霞,才使得如同碎银一般的粼粼波光呈一个扇形收缩于我的眼帘。这时候,坐落在汤池百花寨下的金汤湖仿佛成了一幅变幻莫测的动漫,虚虚实实,动静相宜,水天逐渐相融的墨绿色背景画面显得异常静谧,像是所有的声源都被调到了静音。于是,湖水散热的气息裹着波浪向岸边卷动的声音清晰可辨。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金汤湖,无论你是属于仁者还是智者,皆不会弃山取水,拾之一隅。因为,金汤湖后面的虎型山仿佛是镶嵌于水中,是水的经脉和骨骼,是水的凝固。山临水而生,水环山而秀,山水相依,相得益彰。当薄雾慢慢散去,金汤湖亦如在甜睡中慢慢醒来。相思林里的第一声鸟叫,也提醒了湖畔白墙黛瓦的山里人家,一缕炊烟袅袅而起,随着山谷的清风和湖心的薄雾一同散去,于是,山与湖就有了一种与生俱来的关联。

揭开面纱的金汤湖,像魔术师手里的多棱镜,带给人不同维度的奇妙景观。觅食的水鸟,凌波展翅,既像在光洁如镜的湖面悄然滑动,又如在迷离的奇境里穿行,悦耳的鸣叫,与远处的溪声在空中交融。那遗风犹存的马槽,在阳光下呈现不同的色彩,真实的画面,虚幻的投影,似海市蜃楼般再现那个虎将战恶蛟的美丽传说。

这就是金汤湖?是的,这就是金汤湖,只有五十多岁的湖龄,却于妩媚中泛着青涩,纯洁中透着成熟。遥想当年,这里山高林密,一条深沟在山间蜿蜒,青烟缭绕在沟沟壑壑,白云寺的暮鼓晨钟于山间起起伏伏。多少南来北往的香客,多少匆匆而过的商贾,多少颠沛流离的路人,蹒跚在这千年古道,见证了“三天不雨地冒烟,三天大雨浪滔天”的荒凉景象。而今,高峡起平湖,天降翡翠,世人瞩目。诗人说,这是一座怡情的氧吧;科学家说,地球又多了一个心肺;我以为,这是汤池人投向世界的一粒楚楚动人的明眸。

乘舟入湖,青山绿水愈加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我凝视着水鸟,从一只两只,从一群到两群,以至于视线渔网般地撒向湖的一面。我似乎也成了一只鸟,倾听微澜絮语,阅览浅鱼逐流,展翅于浮云幻影之外,把绿水清波含笑入怀,去窥探湖水深处的隐秘,去领略湖底世界另一番风景。经年之后,千年古道是否崎岖依旧?人工筑湖的劳动交响是否还荡漾在百里深涧?

我忽然想起一首小诗:“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宋人翁卷的这首《野望》算不得出名,但却正好切合了我眼中的景致。

遗憾的是诗人不知金汤湖畔还有一片苍翠秀美的相思林,不知道相思林那动人的传说,不知道孔雀东南飞凄美的故事,不知道新四军江北指挥部这厚重的历史……否则的话,一定会写出比这更加相思的诗句。我相信每一个走过相思林的人,再来金汤湖,定是有一种相思成湖的感觉。

金汤湖虽然破茧成蝶晚了些,但初嫁于世,便成惊鸿一瞥。幸好金汤湖成了湖,否则,这世界将会多一件遗憾,少一页秀美。金汤湖把一段历史埋在湖底,被唤起的却是一种珍贵记忆的重逢之感,让人感悟一种回归生命的使然。

未名湖畔的素心梅

文/爱斐儿

未名湖畔的素心蜡梅,成为近年来的一个念想。

有年冬天,去北大参加一个活动,被一好友从会场喊出来散步,一路听友人侃侃而谈,不觉已来到未名湖边。忽觉馨香扑面而来,闻香而寻其芳踪,“呀,蜡梅开了!” 但见细瘦而宁静的素心蜡梅,香香地开满一树又一树。

“原来这就是蜡梅呀!在北大,多次经过这里,竟然不知有此芳邻。”说的人神情里有一丝怅然。

那些小小的、淡淡的、鹅黄的,格外从容的蜡梅,她们并不知道带给我的喜悦那么密集、那么浓。看得出,她们在等待白雪、月亮、踏雪而来煮酒的松竹。

一直深信,灵魂芳香的人,终会相遇爱与美。就像蜡梅与湖水,但凡一见,暗香自然会因为毗邻湖水而明亮。他们站在一起,就是灿烂和自由,就是一切爱的缘起。

忆旧时,每逢梅花映雪的时候,就有人踏雪寻梅,围炉小饮,他们除了折梅相寄,也会铺开宣纸,挥毫泼墨。而今,他们书写的腊梅繁枝,虽然早已笙歌一样散尽,而真实的蜡梅还在,梅香还在。

我常常从一朵花的微笑中体会时光更迭,以清风洗面,以流水洗心,以诗歌的方式修复时间留下的伤痕。在一滴雨中清晰地看到花开,从一朵消融的雪中看到花谢。你知道,一些时光逝去就永难描摹。而你走着走着,一不小心又走进了冬季,走到了北大未名湖边,在遥远的书声中,忽然闻得梅花暗香轻唤,只觉温香如故,恍若旧识。

其时,我遇蜡梅,恰逢黄昏时分,她有小朵的香气,我有疏影横斜的静湖,我们互为对应,立于冬春的边缘。

蜡梅,一直是诗人画家的钟爱之物,文字中有她便显出铮铮傲骨,画中有她便巍巍然有了君子风度。然而在北方,真实的蜡梅真的不常见。记得我去冬在未名湖畔拍的几张蜡梅图发到朋友圈,引发了一场关于“蜡梅”与“腊梅”、“蜡梅”与“梅花”的讨论。因为我素喜本草,还是愿引李时珍《本草纲目》所载为蜡梅正名吧:“蜡梅,释名黄梅花,此物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得此名。”其时,我还顺便查到了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梅花香水的制作方法:“海澄人善蒸梅及蔷薇露,取之如烧酒法,每酒一壶滴露少许便芳香。”可知古人对蜡梅香气的迷恋,已经可以根据芳香油与水的沸点不同,利用分馏技术,将芳香油提取出来。

我在写作以中草药为主题的散文诗集《非处方用药》时,想引用蜡梅的药效入诗,据说蜡梅花蕾能开胃散郁,生津化痰,活血解毒。一想起祖先们用这么美好的东西来治病,就觉得古人活得太过奢侈。若换做我,即使闻一闻、看一看,百病即可全消,哪舍得吃下她。

世有林逋种梅养鹤成癖,愿以终身相伴“梅妻鹤子”,所以他眼中的梅含波带情,笔下的梅疏影横斜,暗香浮动。今有爱斐儿爱梅成痴,我眼中的花草皆可入药,其中一幅梅花处方这样写道:

“她遗下黄昏,旧时月色,走在众花之后,只为躲开浮名,依约赴会,等那恁般多情一场大雪。

就选在一度相思的冬季,成为你光阴错生的冤家,温暖的理由俯拾皆是。

当然,为了热爱,暗香只在情痴处浮动。

世界偌大,远景空濛,但见旧友竹松,消瘦的冷月,面庞还算皎洁,英雄气质尚在。”

我是一个爱花之人,遇见荷,就像青梅遇酒,遇见梅,就像知己逢红颜。第一次遇见蜡梅,我在她对面而立,互相交换着灵魂的香气,体会着与美好事物天长地久。天已黑透的时候,我还握着那缕梅香没舍得松手,犹豫着要不要折一支,终是不舍得折。但我走了很远,远远跟着的花香还不愿离去,我忍不住回来,折了有4、5朵花的小小一支,回家后找了一只古铜色的小瓷瓶,插入瓶中,摆在我的书桌上。

去年冬天,计算着蜡梅开花的时节又去北大未名湖看梅,而梅开依旧,暗香依旧。我们俨然已是老友故知。我小声和梅商量:“我再带一支回去好不好?这样你就可以亲眼看见我把你写进诗里。”

梅花不说话,梅花只是笑。

于是我得到暗许,又折了小小一支,依旧插在那只小酒瓶里,和前年那支已经干枯的蜡梅放在一起,于是,就有两支蜡梅一年四季开在我案头,就像一个人的一生两世,一个行走世间,一个醉于梦中。她们和我一样都深信,世间一切都离不开爱!

自身有光源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带来晴空和云彩,就像一株蜡梅,和立春时的寒气一同面湖而立,撒开温婉的香气,仿佛那一方湖水是她的,湖中的塔影也是她的。

这是元月,薄薄的风声身披白银,那风也曾轻易吹散肉身和云朵,此时,它慢下来,停在这座都城的一角,指给我看一树又一树腊梅,从良善的草木中芬芳升起,这些避开尘埃、撇开时光的花朵,独守自己的安谧与明亮,被梦中的山河与初春的湖水轻轻围拢。

野雀们低声飞过树梢,一个人的心和白云一样高,她慢慢弯下腰身,她要深深地嗅一嗅这稀缺的香气,就像雨水低头嗅着深爱的青山原野,就像在冷风中站了太久的人,看到温暖浮现的幸福,如果再不靠近,那蜡梅就会再次隐身黄昏。

一树蜡梅,想必她们已在此开了多年,新花推开古老的光阴,正如最深的美,都爱压低自己的呼吸,就像月亮住在水上,就像你会把一朵蜡梅轻轻摘下,藏在一首诗里,就像你藏下的无数个对爱的深信。

至此,一树腊梅开在灰白的寒冬,你可说是孤芳自赏,也可说是漫不经心,她只用一身香气代言,自然、真实,只接受时光的雕琢。若非行遍红尘阡陌、踏进通幽曲径后的心灵,岂能体会这等简单、纯粹、足以动人心魄的孤高的姿态。

一株植物,一朵花被心心念念记住,定有它不同凡响之处,就像你记住一个永难忘记的人,纵然隔山隔水,常常涉过你的目光婉约而至,与你促膝而坐,打开的书本、热茶都可以忽略,如这暗香一朵,为你打开心扉,再也不惧光阴虚度。

那湖,那亭

文/姚淑艳

公园里散落着几处人工湖。有风乍起,粼粼的水波像细碎的银子,连同岸边如烟的柳,宛如一幅动态的水墨;若是无风,蓝天白云倒映在湖面,又成了静默的油画。水元素的加入,使整个公园都灵动起来,人们都说这里有塞外江南的韵味。

我爱的那片湖,坐落在清幽的林间。面积不大,没有小舟荡起双桨,也没有蜻蜓立于小荷之上,只有一丛丛苇草在湖面摇曳;湖畔,偶尔可见几株马莲,开着淡蓝的小花;俯首是清清的水面,仰头是绿绿的枝叶一切看起来是那么和谐自然,视觉舒服,内心也熨帖。伫立湖畔,清晨看旭日东升,黄昏送夕阳西沉,时间就像长了脚一样,你能感受到它一直静悄悄地走着,却不觉得悲情。我把她想像成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耳畔便有了双簧管的柔情和大提琴的伤感;我把她想象成一望无际的措温波,眼前便有了“长云暗雪山,遥望玉门关”的苍凉。

公园没有了湖,便少了灵动,湖边若是没有亭,也似乎缺了生趣。毕竟,唐诗里有这样的句子——“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水天相接,湖亭相伴,这才是传统文化里绝美的意境。设计者和匠师们一定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每片湖的周围都有精心设计的亭,或大或小,姿态各异,成为公园里独特的景观。我的湖边,亦有我的亭。沿着石砌的小径,闻着野花的幽香,登上这座亭凭栏望去,远近高低的绿色扑面而来,让人神清气爽,不觉忘却诸多烦恼事,沉浸在这无边的绿意里。

这亭,材质是古朴的原木,清漆,全然没有北方园林大红大绿带来的视觉冲击。阴雨天,满眼的青葱让人不觉得枯燥,艳阳天,淡蓝的湖水又能抚慰焦躁的心。湖畔漫步,亭中观景,无论阴晴,都会有无限的欢悦,这就是人们常说感受“岁月静好”的最佳去处吧?亭内有椅,也是清漆,可坐可卧,携朋友听风声,一人独往想心事,皆可。思绪又飞到遥远的古时,洞庭湖上,岳阳楼写不尽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家国情怀,醉翁亭书不完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政治追求,而清朝的张岱在寒冬的湖心亭豪饮亦成了文人墨客的佳话,浩荡的洞庭湖,秀美的西湖也因为这样的故事更增添了动人的色彩。那么,这亭,这看着岁月脚步淡然走过的亭,沐浴着四季风雨依然安静的亭,也会因安放我的万千思绪而成为难得的红尘一隅吧?

若听春花秋月语,必有如云似水心。看湖是湖,观亭是亭,湖亭两相望,默默不曾语。也许小径的清风知道,也许林间的明月知道,我的湖我的亭相依,它们是有过颔首致意的。赏景如此,为人也应如此,守住一颗初心,淡看风月名利,与人和谐相处,努力过好自己喜欢的生活。

遗爱湖畔须“遗爱”

文/江琨

作为“城中之湖”的遗爱湖,就像大自然馈赠给黄冈人的一幅水墨画,让人痴迷、流连。

四季景色分明的遗爱湖,令人赞不绝口。春来杜鹃吐蕊,红梅迎春,花团似锦;盛夏绿树苍翠,红芍娇艳,绿意盎然;金秋丹桂飘香,清香袭人,沁人心脾;冬日青山依旧,山茶嫣然,湖光通明:好一幅水墨画呀。这幅画恐怕只有丹青手才能画成吧。

如果说遗爱湖自然风光了得,那遗爱湖人文景观可就了不得了,可谓蔚为壮观,美妙动人。不表苏东坡雕像的高大雄伟,遗爱亭的悠久历史和古朴典雅,苏东坡纪念馆的深邃文化和古色古香,但说遗爱湖公园门口的四块浮雕,就让游客流连忘返。公园门口的四块栩栩如生的浮雕,犹如四部历史巨着,带领游客穿梭时空,回到了三国时代和东坡时代。看了反映《前后赤壁赋》的浮雕,眼前立即会呈现出苏东坡赤壁泛舟的动人画面,耳畔似乎响起了东坡“饮酒乐甚”后的歌唱之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隐隐约约听到了“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的洞箫之声;看了反映《赤壁怀古》的浮雕,眼前顿时会呈现出苏东坡独立赤壁远眺江面的辽阔画面,耳畔似乎又响起了“惊涛拍岸”之声,依稀看见惊涛卷起“千堆雪”的壮阔场面。1300多年前的苏东坡独立于赤壁矶上,面对东逝的江水感叹道:江山如画。如今,漫步遗爱湖公园,面对公园的美景,游客无不深情的感叹道:遗爱湖风光如画。

在游客感叹之余,我对一些游客的不文明举止也感叹不已。蓦然回首,一幅幅另样的画面呈现在我的眼前:清澈的遗爱湖湖水中,漂浮着游客随手扔下的垃圾;古朴的木栈道上,残存着游客故意破坏多次的路灯残骸;幽静的林荫小道上,横躺着游客随意扔下的瓜子壳;香气袭人的花树上,留下游客蹂躏花木后的残枝;发出悦耳乐声的音箱,常常遭到游客无端的踢打,伤痕累累;令人浮想联翩的四块浮雕上,常有不知趣的游客爬上去照相,留下黄色脚印;苏东坡雕像底座旁的碑文,已被不文明的游客践踏,黄迹斑斑;文化大师余秋雨先生撰写的苏东坡纪念馆楹联上,竟然留下了无知的游客乱刻的伤痕;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取名的遗爱亭上,竟然留有“某某到此一游”的字样。更让人嗤之以鼻的是一些不文明的游客居然教导自己的小孩向遗爱湖中扔垃圾,放任自己的小孩肆意损坏公园的设施、随手攀折公园的花木、甚至随地大小便。如此等等不文明的现象,在美丽的遗爱湖公园内发生实在令人匪夷所思。如果东坡先生神游故地黄州,见到此景会不会老泪纵横,会不会华发早生呢?我不得而知。

黄州因东坡先生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二赋一词”而名誉天下,可谓“苏东坡成就了黄州”。苏东坡把对黄州的爱融化在作品中,永远留在黄州大地上,成为黄州的精神财富永远流传于后世。若诸君能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细心呵护遗爱湖公园的一草一木、一亭一阁,岂不是“遗爱”遗爱湖公园。诚然如此,则东坡先生幸甚,遗爱湖公园幸甚,子孙后代幸甚,何乐而不为。

白马湖畔,月天如水

文/叶梓

在茶楼的一角,一张木桌上,一把茶壶,三只茶杯,像一条弄堂里的穷亲戚,在疏朗简洁的笔触里彼此张望着。廊上是卷上去的竹帘,映入卷帘的是一钩新月,如微睁的眼,悬于天际,独自注视着这个茶楼。楼榭里外,明暗斑驳,栏杆在光照下变得弯弯曲曲。好像就在刚才,几位老朋友在这里品茗叙旧,高谈阔论,店小二笑容可掬地递茶送水。大片的留白里,题款是: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这正是丰子恺的漫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这帧有着宋元小令般意境悠远的水墨漫画,是20世纪20年代丰子恺公开发表的第一幅作品。彼时,他正在浙江上虞县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任教——千万别以为这是一所普通的乡村私立中学,它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堪称一个无法复制的奇迹。民国10年(1921),原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经亨颐在家乡上虞创办春晖中学,夏丏尊应邀受聘返乡。为实现理想教育,夏邀请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志来到了春晖中学,在白马湖畔营造了一个宽松的教育环境。很快,象山脚下的白马湖畔群贤毕至,从1921年到1925年,来这所学校先后任教的有夏丏尊、朱自清、丰子恺、朱光潜、匡互生、王任叔(巴人)、杨贤江、刘董宇等。再看看曾到这里居住或者讲学的名单:蔡元培、李叔同、何香凝、黄炎培、柳亚子、张闻天、俞平伯、吴觉农、蒋梦麟、于右任、吴稚晖。仅从这个名单,就能清晰地意识到,这所曾经的私立学校是多么让人望尘莫及。尽管,它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后来,因一次“毡帽事件”而引发学潮,不少人愤而离校——但丝毫不影响它成为上世纪20年代中国教育史、文化史的一道独特景观。

在春晖中学任教的丰子恺,居住的“小杨柳屋”与夏丏尊的“平屋”相距很近,算得上一对高邻。在小杨柳屋里的丰子恺常常随手描画一些画稿,内容多取自孩童稚趣、学校的日常场景以及乡村生活。他的这些画作得到了夏丏尊、朱自清的肯定和欣赏。于是,丰子恺每有新作,就张贴在小杨柳屋的墙壁上,微风吹过,画页就发出飒飒的声响。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就画于春晖中学。

此画表达的正是他们在小杨柳屋里欢聚后的心境:友人散去,新月当空,夜色清幽,房舍寂寞。后来,丰子恺举家迁到白马湖之后,曾写过一篇散文《山水间的生活》,谈到了在春晖的山居岁月。他写道:“我对于山水间的生活,觉得有意义……上海虽热闹,实在寂寞,山中虽冷清,实在热闹。上海是骚扰的寂寞,山中是清净的热闹。”藉此可以看出,丰子恺在此画里画下的正是这“清净的热闹”之后的寂寞与怅然。这也恰好印证了他对自己漫画的思考:“我不会又不喜作纯景画或花卉等静物画。我希望画中含有意义——人生情味或社会问题。我希望一幅画可以看看,又可以想想。”

他这种画法的灵感源自对古诗的阅读。他后来在《画中有诗》一书的自序里如此回忆:“余读古人诗,常觉其中有佳句,似为现代人写照,或竟为我代言。余每遇不朽之句,讽咏之不足,辄译之为画。不问唐宋人句,概用现代表现。” 其实,《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译”的是宋代词人谢逸的《千秋岁·夏景》中的最后两句。这首词全词如下:

楝花飘砌,簌簌清香细。梅雨过,萍风起。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山翠。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 密意无人寄,幽恨凭谁洗?修竹畔,疏帘里。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在浩繁的宋词里,《千秋岁·夏景》不算什么,其点睛之笔全在结尾,而丰子恺慧眼独拾,取的恰是结尾。此画一出,朱自清极为赞赏,将其收入他与俞平伯等人合编的不定期文艺杂志《我们的七月》,也就成了丰子恺公开发表的第一幅作品。郑振铎读到后心生欢喜,辗转找到丰子恺,并在他掌舵的《文学周报》上大量刊发丰子恺的画作,且冠以“漫画”之名,这也是漫画这一画种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的首次出场。就这样,丰子恺的无意之笔成为中国现代漫画的开山之作,也成为现代茶画的经典之作,只是茶香里少了清雅闲淡,多了些现代文人雅聚之后怅然若失的苍凉与孤独。

晚年的丰子恺,还画过一幅《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收入画集《敝帚自珍》中。似乎还是这家茶馆,月色依旧,但简陋的茶桌换成了茶几,壶、盅换成了玻璃杯,两张藤椅分列茶几两侧,亭柱也已挺拔,竹帘只占画面一角,不像原来那样占据了整个画面的上方——这种局部的细微变化让之前的压抑感彻底消失了,缩小了的月亮因为横于画中而显出夜空的辽阔。两幅同一题材、甚至同一画名,看似有着同样的平白清淡,但细细比对,余味迥然不同,最大的不同在于时间的纵深感穿透其中——也许,一个优秀的画家,才能画出时间的飞逝与梦境的遗落。

后来,闲读丰子恺的《护生画集》,才发现这部以护生为主旨的画集里有不少喝茶的场景。约略记得在《催唤山童为解围》《好鸟枝头亦朋友》《春草》《新竹成阴无弹射 不妨同享北窗风》里,皆有一把古拙的茶壶。

莫非,丰子恺也是一介茶客?

湖畔农家

文/邹安超

绿树掩映下,山峦和山坳密布逶迤,把空气涵养得清新湿润,高密度的森林覆盖,翠翠茵茵,仿佛绿色汁液穿透视神经一下达五脏六腑,气息瞬间丰盈起来,有了静与幽的第六感。人穿行其间,像被负氧离子强剂注入,神情昂扬。

如果不仔细端看,掩于山间一水体真有被忽视的危险,一旦被发现,立即有“湖光山色幽,疑是仙境处”的感慨,同行的人都不自觉地从心底发出了惊叹。

凭对此地的了解,这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兴水利时人工修建的小型水库,当地人叫圣光水库,我就叫圣光湖吧。

刚才还在山腰若隐若现的湖面,不想,临近中午时分,当地人说:我们就去水库边农户家吃午饭。听到如此一说,正中下怀,能亲临湖水,品尝农家菜,实属喜爱之事,尤其可解之前未能一观整个湖面的缺憾。

我们的车不能去到目的地,在当地人引导下,换乘一辆越野,遂向水库深处农家行进。

沿河岸行走,推土机、压路机等大型机械正在作业。据介绍,当地政府就是看好这一湖好水和秀丽风光,正待旅游开发呢。故此,正遇道路改造,且头天晚上下过大雨,雨水屯积路面,泥稀路烂,车轮一压,便侧滑深陷,稍不注意,车的轮胎便有被稀泥紧紧拥抱的危险,连越野车这样的莽汉子也是在摸爬滚打一番后才摸进村子最里边的一户农家。

许,是这一湖山水阻隔了农家与外界的联系,工业的气息,浮华的世界似乎在此丝毫没有影迹,有的依旧是自然的原生态与完整性。

这是一个宁静而与世无争的世界。

乡村景象,有着幽静与墨翠相嵌的深沉,像极了一幅水墨山水。空气中荡漾着泥土散发的潮湿气味,田野里,不时飘来植物和各种花草的清香。放眼一望,晶莹清亮,在波光凌凌的水面映衬下,钟灵毓秀。湖四周兹竹相拥,在山风吹拂中袅娜着纤细的腰身,似挺立的哨兵静看乡村一切,哪家种子刚播下,哪家孩子去上学,哪家小伙娶媳妇,哪家姑娘嫁他乡……乡村风情,民俗俚语,春种秋收,全收眼底。

我们称之“串架壁”的穿斗屋如火柴盒似地散落乡野,掩映于山水间,有原始与天然的生存感。这些房屋,间或灰白,间或瓦盖,间或马蹄状,间或一字排,看似随意,实则座向讲究,远离尘嚣的农家,按照民俗传统和风水学的要求,把自家房屋的朝向研究得不可挑剔,留下原始与本真的建筑痕迹,不管以哪种朝向的房屋都掩映在翠绿婆娑的惬意之中,沉静迷人,呈显一种拙朴与安详。

在一簇紫藤的牵引下,顺着房檐斗角攀爬的藤蔓,眼光抵达最顶端,也是我们此行目的地所在。

拾几级台阶,马蹄型的房屋,傍水而居,房前的湖水,早将屋主人的面容澄澈得精神百倍,见我们到来,热情地招呼,农家妇人则在灶屋忙活不停。

趁午饭还有一段时间,信步走下石阶,再路过一条碎石与泥土修建而成的乡村公路,湖面就在眼前。在细腻而醉人的乡村情韵中,看见远处的山坡,近处的竹梢,以及高过电线杆的树,倒映在湖水皱褶的波痕里,饶有兴趣地看着自己的影子。湖水倒映的,还有三三两两农耕的人们,此时他们扛着锄头,担着担子,急急地走向家门。听得一对中年夫妇的对语:“唉呀,身上好多泥巴!”,“那到水边去洗下嘛”。不一会,夫妇俩尾随到湖边,放下锄头,女人急急地瓠水清洗,因头发的零乱,遂从前额散落下蒙住双眼,却又不便用手去拢,很别扭地扭了下脖子,甩两甩,想将头发回归到脑后,见此,站于一边的男人急忙用粗糙的手给她梳理,动作笨拙,不仅未梳理好,反而将前额的一大绺头发惹恼,全扑拉下来,女人嗔怪一声,男人憨笑不止,女人只得用水滴滴的双手把头发扎成束,不多一会,两人都洗净后,也不急于离去,而是用双手划拉着湖水戏水,手在湖水里甩几甩,摆几摆,用脚在水里踏几下,湖水的任性,很快把两人的衣衫沾湿,两人又互相责怪,然后又哈哈笑个不停,看他们戏水的劲头,很有些孩子气,让我这个异乡人看着,有些眼热和哀怜,他们对水的喜爱,让我感同深受。因了这湖水,粗笨的乡村人,也会激荡起骨子里就有的那份温情,这正是乡间人发自内心那种纯朴的情怀呢。

故乡也有一湖好水,故乡人对水的依恋也如那对男女。从惊蛰开始,故乡人,便依靠着湖水的润泽,开始一年的生计,犁田下耙,播种施肥,经过细致的管理,至到收获。没有水的农事,如没有血液的肢体,故乡人尤爱村前的那湖水,也珍爱着那湖水。

通常,一早出工的人们,临近中午时分,他们便急急往家赶,此时扛着锄头,牵着耕牛,扯把青菜,三三两两,聊着口音浓重的龙门阵,唱起走调的革命歌曲,从乡村的各个角落走向村口的湖岸,清洗,淘菜,洗衣,戏水,仿若乡村小集会。如若在黄昏,便为乡间最灵动的村居民俗风景画,他们也会在湖边嘻戏打闹一番,妇人照照被山风吹乱的发髻,男人理理扑满风尘的衣衫,小孩子跑跑跳跳,你追我也赶,趁着天还未黑透,各自围绕着湖岸,心里的话,乡间的情,喜怒哀乐似乎在心照不宣地对着湖水表白,然后带着农耕的疲乏各自回家,让湖水静静地在夜里沉净,休憩一晚的湖水第二天清晨,又会是清清澈澈,幽蓝幽蓝的光亮照人,而回到家的乡亲,则在袅袅炊烟中,听着犬吠的声息,烹饪起属于自家的美食,它们是烙麦耙,蒸红薯,青椒炝老腊肉,自制豆腐乳下稀饭……尽管没有山珍海味,但各家屋头的笑声,清脆又落地有声。

笑声散尽,煤油灯里的煤油也已燃尽,大人催促着孩子熄灯就寝,自己却又重新挑亮灯盏,做着针线,擦拭农具,一家人的生计打算,就此慢慢商定。

故乡人的生活总是平静、淡定,或许,这得益于村前那湖水,不争不急,从从容容,坦坦荡荡地流,如母亲的乳汁,深深地哺育着这里。

这样的爱,此时此地,也氤氲在圣天湖周围的山峦坡地里。圣天湖周围的乡村景像,与故乡风貌几乎相当……

一阵青椒炝腊肉的香气从穿斗房内飘散而来,我的目光复又与清亮光泽的湖水相连。

圣光湖的水,清澈诱人,这里的光景,如故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样的淳厚自然,倒映在水中的绵延山峦,宛如一幅长轴画卷徐徐地展现,而湖边那些扛着锄头收工回家的农人,则是这幅画卷中灵动的光点。

就着腊肉的香气,几步窜回院坝。青石板辅就的坝间,放着两张旧时的八仙桌椅,桌上摆放的折耳根、灰灰菜,这些来自山间的野菜,带着自然的灵性,便有了馥郁的体香,不用刻意去闻,香气就扑鼻而来。

很快,丰盛的菜品一一摆上,除了炝老腊肉,还有老咸菜炒回锅肉,蒸烧白,河水豆腐,竹笋炖土鸡等等,所有菜品,烙有明显的农家风味,吃惯了精心和刻意种植的蔬菜,再来品尝山野自然生长的菜蔬,有了自然与随性的快意,也找到了美食捕获味蕾的兴奋。饭后的点心,主人端来一盘烙麦粑,这种食物,儿时用于填充辘辘饥肠的胃,而今,却作为五谷杂粮中所谓保健食品让享受尽了美食佳肴的人们热烈追随。

舌尖享受完一顿美味之后,大家闲聊起龙门阵,农家人很高兴地说:这儿生态环境好,还没有被破坏,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正搞旅游开发,周围几万亩的土地集中租给了一家旅游公司搞鲜花种植,村上很快会建起精油加工厂,种完这季大春,就没地种了,以后,我们就经营农家乐算了。

主人的话,让我看见故乡土地上耸立起的新工厂,故乡那清澈的河水,早已不知去向,故土早已一个大的作业场。那么,多年以后,圣光湖这里,又将是怎样的风光?

小城漫步

文/高士林

说实话,我居住的这座小城这几年的变化越来越大了,特别是绿化地带的扩张,几乎扩张到了每一幢楼宇的墙根处。曾经无人问津的那些“空地”、“闲地”慢慢地均被绿色与花卉所吞噬,就更别说湖岸桥傍了,整个一座小城,倒像是一个天然大氧吧。

这些天闲着,尽管秋凉给人几分寒意,但每个傍晚,我都会出门转转,有时是在小区内,有时是在大街上,最让我流连的还是湖畔,及湖上的小桥……

湖畔、桥边,路灯掩映在绿树丛中,繁星般闪烁;杨柳依依,绵软的柳枝在晚风中招手,仿佛一群群玲珑的蝴蝶;亭亭的莲荷在湖面上簇拥,宛若一群群清新脱俗的舞女;整个一座小城仿佛被花蜜浸润过一般,无论走到哪里,空气中都充满了迷人的甜香味。

如果说五彩斑斓的霓虹灯火、绿树花草给小城披上了一件硕大的华服,那么小桥两旁的湖则是小城明亮且灵动的眼。每每站在小桥上听湖水在桥下轻轻流淌,那细柔的声音飘荡在小城夜空中,仿若迷人的小夜曲,弹拨着我的心弦,我的心便会如湖水一般澄澈清明。

其实,湖畔让人流连的远远不止这些,每一次转悠,我都怀有一种认识新事物的新鲜感和好奇感,总觉得前方一定会有令我意想不到的喜悦。

每当夜幕降临,湖畔及小桥便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大人们的露天舞台。湖畔那不宽的场地上有爱美女人们的“最炫民族风”,有年轻人的“伦巴和恰恰”,以及孩子们的溜冰场……

最引人注目的是小桥边老人们的“卡拉OK”。不仅有歌手,还有小型乐队呢。吹笛子,拉二胡、手风琴的都是白发老者,最年轻的二胡手怕也已过六十岁了。别看他们一个个都上了年纪,但吹拉弹唱样样有板有眼。都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但每次驻足聆听他们的歌声、琴声,欣赏他们投入的表演,我都会强烈地感受到,人生最值得耐人寻味的年纪,莫过年老至黄昏。我想,当我老了的那一天,也要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去。

在小桥上转悠,时不时会有几片树叶飘落。每逢此时,我会静默地站立,目光凝注那青黄、浅绿、紫红,在晚风的轻抚下或静默或翻转着,不悲不喜。这些小生命啊,起始于青葱的春,绚烂于热闹的夏,陨落于丰盈的秋,我想,这也许就是它们洒脱一生的完满吧。

其实,人生一世,本是一道风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葱郁时枝繁叶茂,凋谢时心境安详,岁月如桥下流淌的湖水般,悠悠流向唯一的彼岸。既是如此,我们何不自在逍遥,尽览一路风景?然而,大多数人却被欲望劫持,眼里只有遥遥的目标,全然忽略了湖畔绿柳扶风的雅致,薄雾岫云的曼妙,忽略了小桥边字正腔圆的韵律,白首相嬉的洒脱……更不知道,生命里有着太多的不期而遇,每一个都是不可复制的美好。

凉风起,寒霜降,但我的心头很安详。因为我懂得了无论身处何时,无论获得什么,都是人生的财富,都值得我们好好珍惜。

在小城里漫步,我感悟到了很多,很多……

凤凰湖畔有我家

文/蔡正雄

年8月,我作为张家港引进人才的受益人来到了这个“海头江尾”的新兴城市,扎根于港城的南大门——凤凰镇。当初的凤凰是个什么模样?我弟弟从上海来看我后几乎都要掉眼泪,他一脸震惊地问:“你就打算在这穷乡僻壤安家了?”

是的,我就在这凤凰山下、桃花故里安家了。我在这里娶妻、生子,满怀幸福地在其乐融融的邻里氛围中生活了许多个年头,今年,我禁不住得意地邀请了一些亲友来凤凰游玩,体验一下我诗意般的生活。

我的家在金谷小区,坐落在金凤凰温泉旁、湖光山色间,出门都是桂花香,入户即得田园乐,散步途中有绿树、金桂相伴。席间,旧友们一起把酒叙旧欢,悠然见南山。觥筹之间,大家不约而同地羡慕起了我的生活环境,“想不到当年的你这么有眼光,选对了张家港凤凰这个美丽的世外桃源”。

的确,我一直为自己能成为张家港人、在张家港生活而骄傲。我在上海读研期间,和同学交流起收入,我从来不是最高的那个,但是我总是自豪地告诉他们:“我们张家港曾获得过‘联合国人居环境奖’,有很多‘不足为外人道’的闪光点,即便你们上海工资再高,我也不会动心。”就说我们凤凰吧,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它的发展和变化。在张家港市发展规划的激励下,在凤凰镇创建“三力”新凤凰,建设“三镇五区”的战略规划和全力打造“文化大镇、经济重镇、旅游名镇”的总体目标指引下,凤凰山下这座昔日“面黄肌瘦”的小镇已经摇身一变,成为“江南古镇、水乡名镇”了。她呈现出一个妩媚、优雅、知性的少妇模样,就像一只孕育着希望的凤凰,正在带着发展的硕果展翅飞翔。

再登凤凰山顶,俯瞰凤凰新城的英姿:西凤路、凤恬路犹如两条飞舞的轻纱交错环绕着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乌青的柏油马路、宽阔的绿化景观带、漂亮的人行道……凤凰山西北侧的河阳山歌馆四周,河景连成一片,犹如少妇的裙摆,飘逸着成熟的媚态。

山顶极目,春天可见千亩桃园的醉人花海;秋季可闻农家丹桂飘香,远近处皆郁郁葱葱,风物怡人。走进恬庄古镇,沿街俱是青砖黛瓦,建筑皆是古色古香,错杂其中的车水马龙和往来行人,将其衬托得愈发典雅时尚。

最值得“炫耀”的是凤凰湖。它从原先的“纸上谈兵”到目前的“华丽展现”,令无数来到湖边的“驴友”、“拍客”流连忘返。湖边小驻,但见那一汪湖水铺陈在眼前,碧波荡漾。而依湖而立的几只“金凤凰”,仿佛刚刚在湖水中沐浴完毕,正欲展翅高飞。夜晚,湖水映衬着凤凰山上的文昌阁,连同湖边的景观灯,连成一线串珠,令人惊艳不已。清晨,湖面蒙上了一层淡淡的轻纱,朦胧诱人;傍晚,一群群白鹭在湖边盘旋,安详静谧。

我身在其中,满怀幸福,因为,凤凰湖畔有我家!

湖畔追梦

文/董保延

霞光,从山的背后一缕一缕的洒向森林、染红屋顶、照亮通往别墅区的每一条车道。

山醒来,树醒来,鸟儿啾啾、花儿灿灿,又是一个风和日丽的艳阳天。

我去看湖,看今天的野鸭湖又有什么新的风景。

轻轻的走近野鸭湖,静静的沿着湖边走,湖仿佛还在梦中,水雾缥缈,波澜不惊,酣声依旧,平面如镜。

忽然,一对飞鸟从树丛中扑腾腾跃起,在天空绘出一道轻盈的轨迹,很快,鸟儿就亲昵的与湖水相拥,像是给静谧的湖面抛下一根细细的线,骤然,水珠四溅,湖水醒来,气消雾散,云淡风轻。

这样的场面天天陪伴着我们,这样的景致日日让我们悦目赏心。每个人眼中的野鸭湖都有不一样的风光,所有的景色构成了它独特的风景。

于是,从朝霞漫天到黄昏彩云,从月色朦胧到金色黎明,从春花烂漫到秋色无比,从清凉九夏到隆冬白雪,野鸭湖美轮美奂,姿态各异,不断的让我们亢奋,不断的给我们惊喜。

野鸭湖是一泓静美的湖。在这里,远离了闹市、远离了喧嚣、远离了烦躁;在这里,找到了寄托、找到了希望、找到了安宁。湖边那数百里绿荫如盖的森林,是登高望远的好地方。林中的攀登是安静的,静得只能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安静的攀登是独具魅力的,在足够充足的负氧离子的滋润中,登一程,风光无限;走一步,吐故纳新。一动一静之间,汗水酣畅,强心健体。

野鸭湖是一泓青春的湖。在这里,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曾经有过的年少轻狂,青春得意。你看,那绕着湖边的几千米的健步山道上,不仅有年轻人奔跑的脚步声,也有老人和孩子们行走的身影。有时候,从湖畔飘来的歌声中,你可以听到你熟悉的旋律,那歌,是让你再回难忘岁月的向导。那歌,是敦促你永远年轻的知音。看,一辆辆自行车正在湖畔行进,车手大多都已年过半百,可是,那神采飞扬分明在告诉我们,他们还年轻。

野鸭湖是一泓梦想的湖。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大自然的风景,也看自己心灵的风景。山花争艳,碧波涟漪,星光灿烂,蓝天白云……大自然神奇的造化在这里更加令人瞠目结舌,一年四季轮回产生的变化,让我们从中读出了许许多多人生的哲理。所以,我们就有了梦的寻找,梦的追随,梦的圆满,梦的履历。因为梦,这里的人们生活得格外舒心;因为梦,这里的日子不再平淡无奇。有梦的业主们和谐相处,唇齿相依。有梦的野鸭湖永远阳光,岁岁美丽。

其实,湖畔梦,是住在野鸭湖的人们共同的追求和向往。每一个湖亲的生活,都与美好的梦想息息相关。

快乐、健康、和谐、有为 —— 为了梦想,我们不抛弃、不放弃、脚踏实地、加倍努力!

走进野鸭湖,就走进了彩色的世界、迷人的梦境;

走进野鸭湖,就一定能铭记和谐的甜蜜、幸福的记忆。

“烟树海”几多风光,“针叶河谷”生态瑰丽,“播摩岭”高瞻远瞩,“山阔”渐入佳境,“澜山墅”春光永驻,“酩悦台”酒歌再起,

月亮升起来,湖畔更神秘。鸟归巢,风不语,星星点灯,婆娑树影。月光下,梦在继续……

未名湖畔

文/杨颜睿

未名湖,是北京大学里的一处佳境。

秋风习习,吹动湖畔一棵棵弯柳,婀娜的枝条,不时摇摆着舞姿,亲吻湖面,任凭叶儿吹落水中,依然不离不弃那清澈的湖水。水中的鱼儿,也似乎被岸上的学子们感动,和着他们的吟诗颂词,往来游动。

湖对面博雅塔,她高挑的身姿倒映在水中。未名湖以“未名”扬名,却是因为那些曾在湖边散步、凝神的大师们,是他们自由、深邃而悠远的思想熏陶,让这湖水、这校园生出了一种独特的灵气。

绕着湖畔行走,脑海中不时地闪过一位位名人,他们都与这所校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胡适、鲁迅、蔡元培、李大钊……他们与这未名湖的渊源,留给我的,只有一个话题:梦想。

短短的一个小时,让我这样一个即将初三毕业的十几岁孩子,突然有了明确目标。而这,让我感到肩膀沉重了许多,也坚强了许多,更勇敢了许多。

这真的和妈妈所处的年代很不同。听妈妈讲,她初三时只想着好好学习,考上一所很好的中专,只有这样,才能将户口从农业转成非农业,才能端上“铁饭碗”。所以那时能考上中专的才是好学生,差一点的就上技校或职高,只有哪儿也考不上的才会选择上高中,而大学更不知是什么概念。

现在,我们这一代,所有人都梦想着上高中,上重点高中,再考上一所名牌大学,最后找到一份好工作,实现我们的梦想。

我以为,如果只拥有梦想,而不努力去实现的话,也只是空想。如同马克思所说:“青春的光辉,梦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全包含在这两个字之中,奋斗!只有奋斗,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只有奋斗,才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

未名湖,用她波光粼粼的湖面激励着我,促使我发奋图强,给自己制定出一个目标,克服懒惰,通过努力和奋斗,考入心目中的大学。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