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情的故事

2023年03月13日优秀文章

关于心情的故事(必读6篇)

佳邻

文/胡先梅

中午下班一进家门,"咕咕咕,咕咕咕——",一串明朗的鸟语灌入耳鼓,原来一对灰色鸟儿在阳台晾衣杆上叫得正欢。我想走近看个仔细,它们翅膀一张,迅速扇动飞到对面的屋檐上,不时地回头望望我,又转头相对似乎窃窃私语。

黄昏收捡衣物,走近阳台忍俊不禁,我的一只皮鞋上横七竖八的堆了一团枯树枝,细看发现树枝是错落搭架起来的,圆形,中心凹陷,想想白天看到的情景,这应该是一个鸟窝,鸟儿在我家阳台上筑巢了!

老公说,鸟儿在阳台做窝,那该多吵啊。楼下人家也在抗议:鸟屎落下来怎么办?

这对鸟儿,也许跋涉山山水水,飞跃道道屏障,历经了艰辛而又精心的挑选,如今似一缕暖阳落在阳台上。我实在不忍惊醒它们对生命的憧憬。

夜晚,灰色的的鸟影划过窗前瑰丽暮色落到阳台巢中,静静如花绽放心扉,芬芳酝酿心语。

白天走近一看,总是一只鸟儿静伏巢中,另一只很少见到。这是一只美丽又高贵的鸟儿,体态丰满而不臃肿,尾羽修长简洁,是标准的美鸟身材。最为醒目的是颈项一圈浓黑羽毛镶嵌着乳白色小点,绝类一串浑圆滑润珍珠项链,它与生俱来佩戴着珍珠项链呢。

"良禽筑巢择吉屋,善心生辉留佳邻。"我的一位闺蜜得知后写了这幅对联,我甚得意,更加珍惜这对鸟儿。楼下的邻居也笑我"得了好邻居".

鸟儿终日只默默地在巢中,很少发出声音,只在清晨能听到"咕咕咕"鸣叫,声音低而轻婉,柔媚中流淌着清幽。清泉滴空潭,鸟鸣境愈静。清晨枕着这几声鸣叫,是可以睡一个甜美的回笼觉的。老公也笑了:"它一点都不吵。"

数日后,我悄悄走近,轻轻揭开窗帘,鸟儿不见了,一只小小的鸟蛋赫然在目,形似鸡蛋但比鸡蛋小。翌日,两只蛋稳稳卧于巢中!我连忙找来两个塑料盘子,一盘装水,一盘装食物,米豆之类,放到鸟巢旁边。楼下的

一天我大妹妹来我家,说是珠颈斑鸠,得名颈项类似珍珠项链的花纹。此为雌鸟,在孵蛋,雄鸟觅食去了。斑鸠是忠贞的鸟,一夫一妻,终身相伴,至死不渝。

斑鸠在孵蛋时,我任意拍照它不会飞走,它有时望着我,与我四目相对,竟有意气相通的默契。它看我一会,又低下头去,温和驯良。这真是安静乖巧的鸟儿,它静卧巢中,翅膀紧收,长长的尾羽伸展如一张静谧的床。

纱窗前香樟树树影婆娑,绿叶沙沙细响。阳光火红而灵动,穿过阳台玻璃窗,照射着屋里绿色植物和绿色窗帘,也照射着玻璃窗前的佳邻鸟儿,我和我的邻居均被阳光笼罩着,光芒反射到我的心里,生出巨大的安宁和纯净。好鸟怡情,它的静已融入我的生活,进到我的灵魂了,如雨后空山,氤氲的雾气弥漫,飘渺悠远,空灵清淡,毫无喧嚣。

《尚书》:"箫韶九成,凤皇来仪。我惶恐且欣慰:"虽为陋室,却得良禽佳邻".

两周后,一对雏鸟欣然诞生,那时阳光正好,小区香樟树浓绿万枝,一树火红的石榴花如涌动的诗情辉映着浩荡的碧空。

我在等你回来

文/妖娆-小呆瓜

有时候,感动我们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恰巧那个时候,你想要的那种感觉,想要的那句话,恰巧从一个你不讨厌的人嘴里说出来,于是你就觉得热血沸腾,可最终时间久了,你终会清醒。

这个假期,依旧没有例外的去了南方,老妈那里,我自小就不在爸妈身边,也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要是假期,我就去了爸妈所在的南方。去了次数多了,除了在一起的欢喜,对所在的这个城市已经没有新鲜感了,懒得跑的地方越来越多。

无聊的刷着我的破手机,看到一篇文字,记得上面有句话:黑暗吞噬了星芒、孤独的没有声响、绕着银行、亿万思念、漫入万维空间。

看到这段话的时候,当即就发到自己的空间里,觉得写的真好,其实我也不知道好在哪里,只是单纯的觉得它好。

然后收到宿舍姑娘们说:想你。

再然后,收到小a说:我在等你回来。看到小a的话,我旋即觉得世界居然这么美好,一点都不无聊,还有这么多事情要我去做,我还要回去,有人在等我回去。

我打电话给小陌说,小陌鄙视我:"我没发现呀,刘婧婧同学,前几天还要死要活的喜欢凌宇,这才多久呀,小a就占据心房了。"

忍受着小陌的鄙视,还是热血沸腾,我觉得此刻未有过的骄傲,你看,我也是值得被人喜欢的,还是这么优秀的人。

可这时候离假期结束还有接近一个月的时间,我在想,为什么假期这么长呢,要是能马上回去多好。

接下来的日子,充满期待,连续十几天,我都沉浸在这满足感中,看什么都很顺眼,我没跟小a说过什么,也没回复他,可就是这么的觉得很开心。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a自那次说话之后,再没说过什么了,我的心开始慢慢冷静下来,想到凌宇,想到小陌,想到宿舍姑娘,想到小a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当然这其中还有一点是因为,跟小a的交集实在太少了,没什么好想的好像。

然后的日子,我开始试着自己写一些文字,其中多是自己后来看着很幼稚很幼稚的东西,可在那个日子里,我就是觉得好。

在这个假期,我唯一觉得跟以前不一样的是自己的老妈,从前,老妈觉得自己的话很多,叽叽喳喳说的不停,能说话的时候,绝对没停着,这个假期终于安静了,老妈觉得很不习惯,总是觉得我是不是有什么事儿、是不是抑郁了,导致老妈总是不停的给我零花钱,让我出去玩,也导致了我老哥出去玩的时候经常叫上我。

"妹妹,走咱出去玩吧"才吃过饭,老哥又叫上我。

其实老哥是因为老妈给他的零花钱少,哈哈,所以在他朋友叫他的时候,叫上我,也所以导致很多男孩子会玩的游戏,我也会。不过我从小就喜欢和我哥待在一起,所以不管玩什么我都会很开心。

老哥是滑冰高手,在老哥他们经常去的旱冰场,老哥是里面的顶尖高手,每次他和朋友去的时候,都会滑很多不同的花样,可惜作为他的妹妹,教了一个星期,我也没学会。

后来从这个事儿,我终于明白一个道理,如果要想很快的学会一样东西,要找一个跟你水平接近的人,然后他知道怎么教你,然后你学会再找另一个水平略高你的人,掂掂脚,你就赶上了,找的水平比你高太多,反而只有崇拜,学的效率就并没有那么高了。

家里那点炭

文/顾问金蝶

家里那点炭,是哥走后,他在嫂子家门前买的。

十几年前 ,哥遭车祸离一家而去。嫂子另招赘女婿,似乎与他一家人就有了离心隔肺的感觉。

在那个年代,炭价涨得赛黄金。他父母觉得买炭不划算,就开始一年四季烧柴。他看在眼里,心疼父母拾柴劈柴的不易,暗自想着替二老买点炭。

嫂子和她的新女婿买了车,那阵子拉炭贩卖,他就去称了200斤炭。嫂子收了钱,也不多过问一句。

他搬炭回家,父母舍不得烧,藏放在院里的角落。岁月像流水,逝而不返。父母依然故我,坚持着最原始的做饭方式。

院里那点炭,在时光的尘土里越埋越深。

他上班忙,回家的次数有限。每次回家,他都劝父母把家里那点炭烧完,他可以重买。母亲听后,总是摇摇头,笑着说:"我舍不得,炭那么贵……再说,我烧柴不用风箱,简单省力……"他无奈苦笑。

家里那点炭,就这样一放十几年。直到新农村规划铺巷道,占用家里放炭的角落,父母才用编织袋装好炭,连同混杂的泥土,搬放到门外砖垛旁。母亲里三层外三层,裹个严实,防止风吹雨淋日晒。

不久,家里盖平房,要使砖,炭在砖垛旁误事,不得不另移至门口花木旁。盖好平房,恰逢村里修主巷道。主巷道修好,又宽阔又平坦,父母不厌其烦把进出家门碍事的炭移放到临家的巷道边。

这一下,炭和那些积攒的柴禾堆放在一块。炭未动丝毫,而旁边的柴禾堆却升升降降,不知反复了多少次。在这种反复里,父亲使尽了他的力气,使弯了他的腰。他每次回家,都接过父亲手中的柴斧,尽自己所能,把柴禾堆得高过那点炭。

真不知道,家里那点炭,究竟什么时候才会开始烧用,什么时候才会烧尽……

失去了爱情,因为先失去了自己

文/懒得动

他在爱上她以前,因为斐然的文采和出色的外语主持天分,算得上学院里一个风云级的人物。不知有多少女孩子,偷偷地暗恋着他,有的将情书放在教室的窗台上,也有大胆的女孩,在路上拦截他,红着脸问他能否一起去看场电影。但他当时情窦未开,没有喜欢的女孩,所以对于这样热烈的追求,他几乎毫无感觉,只一心专注于学业。但这样的淡然,反而惹来更多女孩子的爱慕。女孩子们皆说,他越是坚持自我,高傲行走,他在她们心里的影像,便越是印记深刻,且特立独行。

而她,便这样在他的视线里,从一群女孩子中脱颖而出。他记得见到她的时候,他正要上台报下一个要出场的节目。在后台的幕布旁,他不小心撞到了她。他急急地说抱歉,她却莞尔一笑,柔声道:"没关系。"他只是匆匆地一瞥,便再也无法将她清澈纯美的笑容从心底除去。

这样深的印记,让他的那次主持,因为走神而糟糕至极。他常常说着说着,便忘了台词,有时明明看着手中的提示,还是给念错了。一整场晚会,他的口误竟达十几次之多。等他走下台时,甚至有学生当面指责他,说他为学院丢了颜面。

他当然是不在乎。事实上,他在晚会一结束,便去找了她。他约她去看通宵电影,并因此在第二天被查夜的老师毫不留情地在曝光台上记下一笔。

热恋中的他,与昔日桀骜不逊的自己迥然不同。他的个性,渐趋温和,早晨习惯跑步的他,将路线改成了他与她宿舍之间几百米的短途。他总是第一个从床上跳起来,跑去食堂买来早点,而后在她宿舍楼下等她慢腾腾起床。他会为了她的一句话,整晚上不眠不休,辗转反侧。而在往常,他都是利用睡觉前的一个小时,写上一两千字的文章投给报社。他还时常地逃课,只为转遍大街小巷,为她买无意中提及的一款衣服。常常,当她发来短信说喜欢他的礼物的时候,他正在教室里,因为没有回答出一个问题,而被看好他的老师批得一无是处。

他与她谈恋爱的第一年,他的一门外语考试没有及格,最后他交了补考费,又突击了十几天,才勉强补考通过。

他们相爱的第二年暑假,他带她四处游山玩水,花光了身上的钱,途中冒险逃票坐上火车,但还是没有逃得过车警的火眼金睛,将他好一通训斥。

他们相爱的第三年春天,昔日真诚劝说他坚持写作的编辑,渐渐与他失去联系,最后连他自己都几乎想不起,最初曾因为文笔而被许多的女孩子们仰慕过。

大学即将毕业的那一年,他一心想着可以带她去自己家乡所在的城市找一份安稳的工作,再结婚生子,给爱情画一个圆满的句号。但糟糕的事却接踵而至:先是他被告知,因为有三门功课没有及格,他将无法拿到学位证书。然后便是他父母联系好的那家单位,因为某种利益上的原因,找了理由又将他推掉。而女孩子的父母,则下了指示,如果不留在大城市,他们的爱情免谈。

他们就在这时,开始了无休无止的争吵。这样的争吵,每一次,都以他的妥协结束。他以为自己对她的迁就,会让她在毕业前的动荡时光里,一如既往地珍惜这份爱。可是他却发现,这样一次次屈服的结果,是他离她的距离,愈来愈远。直至最后,她对他说,我们还是分手吧。

他起初几乎是愤怒,想到自己最美好的四年,为了这份爱情,耽搁了学业,荒废了文字,疏远了主持,又弄丢了学位,连向来骄傲的个性,都荡然无存,而这样的付出,却是没有换来一张爱情的毕业证书。

后来有一天,他遇到昔日一个曾经当街约他去看电影的女孩,他当即叫出了女孩的名字,而女孩却是看了他足足有十分钟,才小心翼翼地说:"很抱歉,你与四年前我所认识的你,变化太大。"

他追问变在何处,女孩微红着脸,犹豫了许久,才道:"那时你独特的个性,不知吸引了多少女孩,可是现在,你走在人群之中,我却很难一眼就认出你,你的鹤立鸡群的光芒,不知为何,消失得如此彻底。难道你不知道,那时你的女朋友,是费尽了心机,才制造了一次让你注意到她的机会?"

他终于明白,他是最先丢掉了自己,才继而丢掉了爱情。爱的必修课,原来还包括如何始终如一地保持自我的光芒。

特质

文/尤今

第一次光顾他的牛肉面,便领略了他可爱的幽默感。

我对他说:"老板,请你给我三碗牛肉面。"

他伸手敲了敲摊子上那块木板,说:"你说得对,这块板,的确老。"

这个牛肉面摊,坐落于锦茂区。经营它的,是一对年轻的夫妇。瘦削的丈夫煮面,丰满的妻子捧面,两人合作,融洽无比。最近,添了个小宝宝,也带到摊子上,夫妻两人忙碌地煮面捧面时,小宝宝便踢脚吮手,自求多福,一家三口乐陶陶。

很欣赏那瘦子煮面的方式。不管有多少顾客在等,他绝不"粗制滥造",总是一碗一碗"细雕慢琢"地煮。他先把面和豆芽搁进碗里,然后,把切成细片的牛肉放在网状的勺子上烫。初熟,便一片一片地摆在牛肉面上,淋上自制的浓酱,再抓一撮切碎的咸菜;撒上金黄的油葱和翠绿的青葱,五色纷呈,令人一看便食指大动。

瘦子脾气极好,有时,食客盈座,他双手如轮,不停地转,做得汗流浃背,可是,在这种叫人目眩的忙碌中,他依然脸带笑容、不温不火。看到小孩子,他还会忙里偷闲,以俏皮的话儿逗弄几句,惹得大人小孩全都乐不可支,胃口大开。更难得的是:他记性极好,谁的牛肉面不要放青葱、不要下豆芽,谁的要多一点咸菜、多一点油葱,他都记得一清二楚。只要光顾过一两次,再去时,他便会朝你咧着嘴,笑嘻嘻地说:

"你的,不要豆芽,对吗?"

他是日常生活里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可是,在他身上,我却看到了许多闪烁生光的特质,而其中最触动我的一项"特质",是他十年如一日那种"敬业乐业"精神。

再登鼓浪屿

文/叶云刚

我没想过还会再来鼓浪屿。记得第一次来,是在七八年前。那是参加单位的集体年休。时间不长,景点众多,分配到鼓浪屿的时间也就很短。正当旅游旺季,卷入汹涌的人流,仿佛掉进了追逐食物的密集鱼群,被裹挟着东奔西窜。队伍打散后,便是寻景、拍照、逛店、购物,用照片与礼物为日后做个"我曾来过"的证明。留在印象里的,只有"国内景点大同小异"的感慨。

再次来鼓浪屿,说实话,登船那一刻,内心是没有多大期待的。此时,一位生长于斯的业界女同仁,义务为大家当起了导游。那语气里的自信自豪与神情里的兴致盎然,瞬间感染了我:是不是应该更谦虚点,去真正了解下鼓浪屿的不同?

毕竟,历史和生活告诉我们,人的第一印象有时并不靠谱。它受制于你当时的认知、需要、立场、环境和看待事物的角度,以及对方给你呈现的内容和方式。忽视人和事的复杂性,满足于以第一印象待人处事,有可能会影响自身判断,甚至掉入他人有意设置的陷阱。"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自有其道理。

这次的鼓浪屿没了上次来时的人声鼎沸。船只靠岸,从钢琴码头下船,景物如昔,心情和视角却已不同。造型奇特的钢琴码头和旁边一树成林的大榕树,忽然就击中了我的内心,隐隐觉得鼓浪屿的别致,就与它们内在的元素有着某种联系。

事后的游玩,也印证了这一点。岛上多古树名木,穿行在蜿蜒崎岖的小道上,不时会与它们相遇。苍劲的虬枝、繁茂的须叶,不知遮蔽过多少鼓浪屿人的烈日风雨。而鼓浪屿人对树的爱护,也体现在时时处处。印象最深的,是鼓浪屿音乐厅门前见到的那棵高龄榕树,它的主干被建筑"环臂"包住,仿佛生长在建筑之中,看得出设计者对自然生灵的尊重。见过古树旧屋为开发建设让路的事,对此就有特别感触。这份细腻,让我对鼓浪屿人油然而增一份敬意。

"导游"解释,鼓浪屿音乐厅曾接待过很多世界级的音乐团体和大师,而无论谁来,总是免费向大众开放。这引得大家一声惊叹。遗憾的是,我们此行并没有这样的际遇。不过,鼓浪屿钢琴之岛的美名,看来名不虚传。

岛上无处不在的音乐声,似乎也在提醒我们注意这一点。与这些音响里发出的乐音不同,"导游"说,曾经的鼓浪屿住着很多社会名流、商界精英,当地人不时就能听到从那些风格各异的房屋里传出的不同乐器奏响的声音。看着眼前依山而建、高低错落的各式建筑,想到那时的鼓浪屿还是宁静安逸、遗世独立的,眼前仿佛出现一个小孩,正顺着狭窄崎岖的街巷穿行,耳中不时响起不同乐器与海浪发出的和音,那一刻是否会想,深宅大院里,又有着怎样的世界和灵魂?

午后,有幸逛了一遍鼓浪屿风琴博物馆,这是世界最大的古风琴博物馆。一入大厅,就是一个高达6米的巨型诺曼·比尔管风琴,由1350根音管组成,百多年历史了。工作人员现场演奏了一曲,虽然我不懂音乐,但听着这座庞然大物发出的细腻婉转的声音,也不由惊叹其工艺的精致。博物馆里大大小小的风琴有很多,来自不同时代、不同国度,造型各异,细细观摩,能感受到其背后一连串的艺术巧思和独运匠心。

行到这里,我对鼓浪屿与音乐的缘分有了更深的体悟,那些远离故土的鼓浪屿人,又怎能不魂牵梦绕着这个精神的家园呢?

鼓浪屿还有众多风格不一的"万国建筑",有舒婷吟唱的日光岩下的三角梅,有弘一法师静修过的寺院……奇怪的是,上次来几乎完全与之错过;遗憾的是,时间已经不允许我再细细探寻。

返程时,我还在想,为什么这次来会有特别不同的感受呢?是时间、心境的影响吗?确实有这方面的因素,然而又不仅于此。如果说上次来,关注的是自然风光,那么这次,感受更多的是鼓浪屿的人文内在。也许,世界向我们敞开它的复杂多面,我们认识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真正融入其中,才能感受更多,看到更多风景。

由此想到,读一座城市,其实也是在读我们自己,它反映了我们自己的认知、思维等等。你以浅薄待之,它便以浅薄对你。鼓浪屿是多维的,只有深入探寻,才能发现她更多的魅力所在。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