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信

作者: 韩峰2023年03月14日情感短文

乘着春风/她来了/带着燕子的呢喃和亲人的温馨/沿着彩虹/她来了/带着夏花的芬芳和诱人的麦香/挟着金风/她来了/带着鸿雁的歌声和丰收的喜讯/戴着雪花/她来了/带着亲人的问候和雪莱的诗句

这是我献给邮递员——— 绿衣使者的一首小诗,不管诗写得怎样,但是我的一点儿心意。50多年来,我与绿衣使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常常盼望着她的到来,就像冬天的小鸟盼望着春天的降临;犹如久旱的禾苗盼望着甘霖的滋润。她是一座充满生命活力的绿色的桥,连通了我与亲人及同学朋友的情感,连通了我心灵的彼岸,连通了我的整个精神世界。我怎能不为她献上一首小诗呢?

上世纪五十年代,母亲抱着我从磁山文化的发源地来到南下工作的父亲身边,懂事后我就知道,与故乡亲人的联系主要就是通信。每当我将父亲写给爷爷奶奶的信投进邮筒,就似放飞了一只白鸽,盼她早日飞到爷爷奶奶的手中,带去我和父母的祝福和思念。每逢收到爷爷的回信,爸爸总是念给我和母亲听,共同感受爷爷奶奶对我们的挂念、叮嘱以及故乡庄稼的长势和收成的好坏。父亲每月5号发工资后,还要到邮局给爷爷奶奶寄上一笔钱,奉上一份孝心,同时寄上一封信告知。爷爷收到钱和信后,就回寄一封收到勿念的信。寒来暑往,年复一年,这种联系亲情的方式一直持续了30年左右,真是"家书抵万金"啊!

经常给我家送信的绿衣使者二十郎当岁,小平头,瘦长脸,很精神。每骑着那辆绿色的自行车将到我家门前时,他就按响车铃,一听到这熟悉的铃声,我就像听到了一首美妙的歌声,我和母亲就知道是信来了,我就飞快地跑上前去。长大些,我知道了他姓付,人们都叫他小付。寒来暑往,小付每天挟着绿色的风,穿行在大街小巷、千家万户,直到变成了老付后,才不见了他的身影。九十年代后期再见到他时,他已是县局的局长了。

上小学后,父亲就教我如何写信,如写信的称呼、格式(包括信封的格式)等。从此,给爷爷奶奶写信就成了我的乐趣。爷爷回信中还夸我会写信了。后来,老师也教我们怎样写信,并在每年"八一建军节"前,让我和同学们给守护边防的解放军叔叔写慰问信。信中,除了对解放军叔叔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的赞颂和慰问,我们还汇报了自己的学习情况,并保证一定向解放军叔叔学习,向雷锋叔叔学习,长大后保卫祖国,接好革命的班。当收到解放军叔叔的回信时,我们都兴奋无比,欢呼雀跃,比过年换了一身新衣服或捡了几个小红炮还要高兴。

再见到小付时,我不禁肃然起敬。我们写给守护边防的解放军叔叔的信,那要走多远的路啊!这一路上,要经过多少绿衣使者的手传递,要付出多少绿衣使者辛勤劳动的汗水啊!

在远离县城上山下乡的日子里,我和知青们都通过写信,与远方的亲朋好友联系,或倾诉劳动的艰辛,或诉说苦中之乐;或表达思念之情,或送上一声祝福。每当看到绿衣使者那绿色的身影、绿色的自行车、绿色的邮包,我们就像在沙漠中看到了绿洲,便纷纷跑上前去,争相看有没有自己的信件。当拿到自己的信件时,知青们疲惫的脸上都绽放出了舒心的笑容,枯燥寂寞辛苦劳累的生活一时感到了充实。那些信件是在穷乡僻壤难以看到的精神食粮啊!

当兵后,亲朋好友都在千里之外,我自然与绿衣使者保持着亲密接触,并享受着义务兵免费通信的特殊服务,隔三差五到邮局寄信,送上对亲人的问候和思念,送上对未婚妻的一片温情以及对同学朋友的一份友情。每到下午四五点,就等待着绿衣使者的到来,等待她送来远方亲人的平安,送来未婚妻的缱绻柔情以及同学朋友的信息。

随着电话、手机、互联网的蓬勃兴起,传统的通信方式渐渐被许多人放弃了。手指轻轻一点,便将祝福、问候、思念等等信息发给了对方,非常便捷。但是,我总觉得手写通信中的一些情愫是电话、手机、互联网所无法取代的,看到亲笔信和手机、互联网打出的信,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特别对玩不转手机和电脑的上年纪的老人来说,他们尤其需要亲笔信陪伴。给老人打一个电话当然好,如不时寄上一封亲笔信,让老人见字如面,带在身边,随时可看,岂不更好?

写信寄信盼信的日子远去了,但那其中的情愫、愉悦,却令人久久难忘。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