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份未来

作者: 俞子迪 2014年08月15日生活随笔

当我在《美丽中国 我的中国梦》读本上看到中国人10个幸福标准之一—— “最温暖的幸福是得到爱”时,脑海里翻阅到了曾经看过的一幅提名为“乌蒙旷工”的图片。

那个叫周奇元的小矿工看起来只有十多岁的年龄,他伛偻着腰,坐在硬石板上用餐,食物盛在浅浅的盘子里,看不分明。他的脸上满是煤屑,眼神空洞木然。这张图片只有黑白二色,犹如炭笔画的素描,但这是他们真正的颜色。

这样的颜色怎么比得上我们的姹紫嫣红。同一天宇下生活,却有着霄壤之别!

当我们在窗明几净的教室享受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时候,少年矿工们已经在“现在”里挣扎了许久。我们有可以勾画的“未来”,他们却只有“现在”。

他们的生命为什么是这般色彩?难道他们的父母无视孩子的明天,不给予他们读书的权利吗?天下的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呢?后来在一篇相关的文章里了解到了事实的真相。他们是为了生存才下到暗无天日的巷道中挖煤的。要想“生存”只有挖煤,因为不挖煤就没有生存。无法生存怎么去想教育,怎么去想未来。即使他们有对未来美好的梦,也被黑色吸收埋葬。

我们的生活是多彩的,难道他们就该在黑白两色之中过活吗?如果人与人之间是这样的漠然,缺乏爱的传递,那么最温暖的幸福还会存在吗?如果最美妈妈吴菊萍只想着自己的利益,她怎么有力量伸出瘦弱的臂膀承接高空坠落的孩子?如果最美司机吴斌仅想着个人的私利,他怎么可以在危难到来的时候置个人安危于度外?如果张丽莉老师把个人的生命看得比天大,生死攸关之际,她哪有推开学生而让自己沦陷在车轮重压的勇气?他们,这些平凡的人,心底蕴藏了太多爱的清凉,所以能够把爱传递出去。如果他们只为自己着想,我们的内心怎么会在一瞬间被爱的力量深深震撼!我们到哪里去感受幸福的真味,人间的至真情怀。我不能接受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默然的态度。

再细细思量一下,我们现在的彩色生活哪一样是依靠自己的劳动创造的?我们居住的华屋是建筑工人挥洒汗水筑造的;我们行进的洁净道路是环卫工人用劳动换得的;我们吃的美味是农民辛勤的汗水赚来的……如若我们对他人苦难漠视不见,我们的彩色还是真正意义的彩色吗?思想家罗素在《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中说:三种单纯而强烈的激情支配了我的一生: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催肝裂胆的同情。罗素是把个人的生命和整个人类遭遇的苦难联系在一起的,他有着多么深广的人类情怀啊!鲁迅先生不也这样吗?“这世界,无数的人们,无穷的远方,都和我有关。”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语言擦亮了一个追梦少年的天空。我开始对这些少年的生存现状有了深深的忧患并重新思索读书的意义。

现在,我有一个新的梦想,不仅为着自己,也是为着他们。虽然目前的我还没有力量改换他们的现状,但我会在心里播下两颗种子,一颗给自己,一颗送给那些不曾相识的少年矿工们。我相信,给予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灵魂。那些怀揣高洁灵魂的人们正汇聚成汪洋恣肆的力量,推引更多人前行,这是我坚信梦能够实现的衬底色彩。让同一个天宇下的你们有朝一日享受教育的甘霖,让你们能够亲近书中的思想,让真理的火焰点燃你们的希冀,让你们渴求的目光泛起波痕,让你们萌芽,长成一棵有浓荫的树,该绿的时候,好好绿,绿上一个春,一个夏,甚至还包括半轮秋,绿个够。

让我们努力找到这些同龄人的未来,背负着“两份未来”去长大,去追梦,然后把美好的未来还给他们。让他们也有一个多彩的人生。狄金森在诗中说:假如我能使一颗心免于破碎/我便没有白活一场。能够承载这些少年旷工们明天的梦想,使矿渣不再掩埋他们的明天,能够实现这样的人生,我也没有白活。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