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货店

作者: 吴文兰 2016年01月14日生活随笔

桥头有家炒货店。这家炒货店是哪一年在桥边出现的呢,大家似乎都想不起来了。那时候还是操着一口北方话的老板娘掌勺,现在老板娘都做外婆了。那时候老板娘的一双齐肩高的儿女还在读书,现在已经另撑门户了。炒货店像是一部时光机,将那些细碎的日子翻来炒去,将水嫩青葱炒成沉着老练的世事沧桑。

一进门,就闻到一股焦香,那是奶油、糖和盐混合的味道,充溢着一种温暖而喧腾的喜庆。小女掌柜的抱着一个小丫头坐在店铺的一个拐角,和孩子轻言细语,孩子眉心点着一点红,愈发娇羞可爱。弟弟在招徕顾客,麻利地秤货,装袋,找零。姐弟俩都遗传了老板娘宽长的马脸和利索的手脚,更有北方人不拘小节的张扬和随意。冬月开始,炒货店的柜台前就常常站满了人,有散步逛马路的老人,有大妈,多是三五成群,有上班族,行色匆匆,买完就蹬车走人。逢天晴或节假日,还有从乡下来城里置办货物的人,他们离开时定背着几只颇有分量的蛇皮袋,看眉间舒展又郑重的神情气色,必是家里有办大事的。顾客簇拥在柜台前,每个人嘴巴不停,吃着,品着,这个花生味道怎样,这个瓜子壳厚了,那个瓜子味道淡了,壳皮果屑满地,那凌乱随意里又自透出一种粗粝的繁华和大气。

装炒货的是一大排木柜,看起来年岁久远,炒货店经久不衰,这些老家什功不可没,传家宝一样守在店里。木柜隔成一个个长方格,里面是店里的主打产品花生和各类瓜子,上面嵌着玻璃,可以推动,客人手指哪一种,弟弟就拉开玻璃门。靠墙的一面摆着一只只玻璃桶,塑料袋,玻璃桶里有红枣话梅桂圆霜果等甜食,也有山芋角玉米板栗等乡土特产,再拐过去,一行塑料袋封头扎着摆成之字形,里面是花生糖芝麻糖米糖,绳子扎着紧紧的,有人要买,打开品尝,对味了就称个一斤两斤,这种糖不能走气,不然就不脆了。靠墙的柜子上,横卧着一只只胖塑料袋,里面是白白的泡米金黄色的油米,像一只只胖胖的小猪,富态可爱。

炒货店除了这些花样繁多的吃食以外,还有一个主角,就是炒桶,没有炒桶就称不上炒货店了,就只能叫食品店了。一个炒货店,开的好不好,关键是炒制手艺。配料的讲究,火候的掌控,决定着炒制的手艺。炒货店里的炒制食品都是自家加工的,口味也是大家已经认定的。像人们都喜欢的红皮小花生吧,外表看起来跟新鲜花生无异,白生生的壳,但是剥开,捻碎红衣,方显出里面金黄色的米仁,吃起来,真是一口一个香。顾客中也有自备来料加工的。近年来吾乡流行种植瓜蒌。秋天到附近郊区,经常可以看到大片牵藤引蔓的棚架,下面悬挂着一只只金黄色的果实,远看像小葫芦,那就是瓜蒌。种植瓜蒌的人多了,新鲜的瓜蒌子便随处可以买到。瓜蒌子是味道不错的休闲食品,可超市里包装好的成品价格不低,精打细算的主妇们便买来新鲜的瓜蒌子,来炒货店加工,算起来便宜不少呢。

炒桶在后面的院子里,掌勺的是一个年轻人,壮实沉默,应该是当家掌柜吧。炒桶是个黑色的大铁皮桶,两头是活动的,靠一根轴心的固定,悬空横摆在地上,炒桶下面有个燃料盒,里面烧着红红的煤球,一只鼓风机对着煤球吹。将瓜蒌子和着铁沙一起倒进炒桶,添上作料,奶油的,或者椒盐的,顾客说了算。一按开关,就呼呼转起来了。年轻人坐在一只小凳上,拿着手机,一只手划着。顾客有的在等,有的丢下先去办事,等着的人就有点急,不时催问几句,别糊了啊,别过火了啊。年轻人微微笑着,自顾自划着手机,仿佛置身方外世界。炒桶转了好久,他才不急不慌拿起一根长长的刨开四分之一的竹竿,伸进炒桶,铲一点瓜子出来试下火候,竹竿子刨开后微凹的竹槽,刚好可以兜起几粒瓜子,替代了锅铲的用途,可真是巧妙!真是竹头木屑自有用途呢。看的人觉得有趣,等待也不再显得枯燥乏味。但是这边却炒完了,按停开关,塞一只簸箕到炒桶底下,哐啷一声,下面一扇门开了,瓜子和沙子全部倒进了簸箕里,然后,再用一只铁丝网筛滤去铁砂,剩下的就是加工完的成品了。

拎着热乎乎的炒货走出店门的时候,每个人都是那么珍重。且不论世间何处还有富贵荣华,此时此刻,人人心里自有一份踏实的欢喜和满足。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