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故乡行

作者: 人生如水 2015年03月12日散文随笔

因为退休了,闲暇时间多了,所以这个春节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乡度过的。我是个凡夫俗子,但是对故乡的眷恋,始终萦绕在心头,离开家乡9年,原来的房子仍然保留着,这样每次回故乡都有个栖身之所。回到故乡,沿着那熟悉的乡间小路,看着那亲切的村落,仔细回忆搜寻似曾相识的已被岁月侵蚀的面孔,闻着清新的空气,我知道,我切实的感觉到我已回到了故乡。

在和煦的冬日阳光下,故乡亲情扑面而来,如此温暖和感动这我。过年的家乡,到处透着节日的的气息,不时的从各个方向传来喜庆的鞭炮声,大街上出现了全国各省牌照的汽车都是回家过年的,见面后说着各种版本吉祥如意的话,令人心里暖融融的,不象大城市的新年祝福,除了“新年好”的问候语之外在无别的创意。

回到故乡最多的是会亲朋、会同学,请兄弟姐妹吃过饭,再请同学吃饭,畅叙经年往事,在棒槌沟专门召唤仍在坚守这块风水宝地的同学们在一起聚一聚,亲朋相聚,欢乐开怀,大家都是奔六的人了,可是见了面还像孩子一样。爱人也是个要面子的人,不管里子多差,面子必须过得去。将近60年的时间,要把亲朋同学找齐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

而我回到家乡最想看的是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因为她承载着我们许多童年的欢乐。老家舒兰在长白山余脉张广才岭和第二松花江的过渡带上,向北逐渐由丘陵转为平原,向南越过丘陵山势越高,丛林茂密,过了上盘山再往南就是老爷岭了,海拔1000多米,是吉林省中部海拔最高的山,珲乌高速公路从老爷岭底下穿过,这里是东北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

这次过年回家的时候,我专门顺着二道河向南走走,目的是寻找一下二道河的源头,看看它的变化。穿过自家门前的马路,走进通往河西的胡同,远远的就听见了水声,那是水从南边山中流过来的水声,不很大但又能让人家听见的哗哗声触动了我心底的心弦,我竟然有一种小小的激动,150米小路很快就到了小河边,由于城镇冬天相对较暖,所以进入矿区的河水冬天是不封冻的,始终是流水潺潺。

我小的时候,二道河没有污染,河水是那么的清澈,可以看见水底下细细的河沙,河的两旁是随风摆动的柳毛子,河滩淤泥的长着青青的柔软的水草。这个季节小河已经封冻而且被厚厚的白雪覆盖,河边的柳毛子沿着河岸生长着,一直通到南边的大山里。冬天里我的家乡不知要下多少场雪,那雪在羊毛风的作用下,形成道道雪的悬崖,在加上柳毛子的衬托,格外壮观,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粼粼,刺的你无法睁大眼睛。

离河道不远便是乡村公路,这条乡路小时候我们经常走,特别冬天走的最多,冬天最便捷的承载工具就是爬犁,家乡雪大,爬犁在家乡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每年冬天准备烧火柴,我们都拉着小爬犁,在南山上捡拾干柴,拉回家来取暖用,童年和少年在这条小路上我们不知跑了多少趟,那里留下了我们的汗水和欢乐。现在这条路已经变成了混凝土路面了,积雪下面不时露出水泥和鹅卵石,不时有小轿车、大卡车、摩托车、电动车,从这里飞驰而过,当年的爬犁早已不见了踪影。

原来这里村屯都是土坯房,现在已经全部变成了砖瓦房,瓷砖罩面,整洁周正,看出来现在农民的富足,红底金字春联,高高挂起的灯笼,在灿烂阳光下熠熠生辉。在一片高高的快杨林中,一栋红砖房已经残破不堪了,房脊上红瓦犹在,但是房梁已经塌陷,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建起的青年点(集体户),看到那栋红房子,我们这茬人就会想起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那栋房子已经成为历史的见证。

顺着乡村小路再向南,便开始进入山区,不远处是两个山头,山下就是碧水清清的二道河,上小学的时候,学校曾两次组织我们到这座山上野游。50年前这两座山,全是茂密的森林,长满北方特有的树种,非常高大,让我们这帮小孩子望山兴叹,在这里我们爬山,找宝,做游戏。饿了吃自己带的干粮或米饭,渴了就到二道河里捧起河水就喝。如今我长大了,人变老了,走在山下,却感觉这山没有小时候那么高峻了,树也没有小时候那么高大了,是山小了是树矮了,还是环境变化了,我无法找到答案。

走过山根向西一拐,便是跨在二道河上的第一座桥,当年这座桥是个木桥,不知什么时候建成双孔石拱桥,桥边的电线杆子上挂着一块纤维板的牌子,“禁止采摘松塔”,过了桥就是原来的木材检查站,现在木材检查的牌子和栏杆已经没有了,牌子上变成了高台子林业管理工段的字样。沿着蜿蜒的山路继续前行,远望南部,山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高,二道河形成的柳条趟子,一直伸向山根。

那山重重叠叠,莽莽苍苍,百年来生长树木在这里茁壮成长,最珍贵的树种有:红松、黄波罗、核桃楸、紫椴、水曲柳。山下有个大屯子,原来都是小草房,现在也都变成红砖大瓦房。上世纪90年时代,矿务局在这座大山里养过林蛙,我曾陪同煤炭部的官员路过这里,从那以后在没到过这里,将近20年了,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但已物是人非了。站在山底下,望着那高高的山岗,我终于看到了二道河的源头。山的北面水向北流,翻过山,南面的水向西流。向西流的河直接进入第二松花江,向北流的河进入卡岔河,在流入拉林河,然后再流入第二松花江。

山顶上是高高的防火了望塔和移动通讯的基站,据说站在高高的了望塔上,向北能看到亮甲山和中国的大粮仓榆树市,向南可以看到老爷岭,向东能看到舒兰市和蛟河市,向西可以看到北方化工城吉林市。在山下望着这大山,犹如一幅立体画卷,一层层,一座座把大森林饱含,站在山下我久久的凝望,虽然我不知道你的名字,但是我知道她就是我家乡的山。

时间不早了,我按原路返回吉舒镇,背对太阳一直向北,头上是蓝蓝的天空,璀璨的太阳,大地是皑皑的白雪,山上是黝黑的树林,大自然为我的家乡创造如此美妙的环境,怎能不让我日思夜想呢。感谢我的相机,让我多了双眼睛,能把所见到的的一切,变成影像资料,让我在闲暇时有了回忆的蓝本,再次走进高台子村,路边的一家车库的门,有一张特殊的请柬,红纸黑字,上面写着:“孙长发于三月六日正月十六农历 在兴顺家常菜饭店 举行众老母亲八十大寿生日祝(助)兴 希众亲朋友人准时光临。”第一次见过这样特殊的请柬,简明扼要,既不用挨家送请柬,又不用挨家去通知,贴下醒目的地方,一目了然,让人感受到农人的纯朴实在。

我这个人喜欢走进大自然,喜欢站在高高的山顶上,这样可以看到整个原野和原野上的小河,还有周围的村庄,故乡的全貌尽收眼底,每次我都贪婪的看着这一草一木,尽情的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每次站在山巅心里都在狂呼:风啊,来得更猛烈些吧,吹乱我的头发,掀起我的衣角,让每一丝风都吹进我的每一个细胞,让他们都吸足乡情,在以后的日子里营养我滋润我,让我的心田在很长的日子里充满故乡的温情,而一旦淡忘了,一旦浮躁了,我会回来再回来。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