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桌

作者: yshq0816 2017年02月14日生活随笔

余从小段处购得一茶桌,是用树根雕刻的,据说木质是红枫,余眼拙,不辨真伪。但茶桌的样子很耐看,整体像一头水牛,且牛鼻子处有金鱼、荷叶、荷花等饰物。

这情形使我想起了古代的一位词人,和这位词人的一首词。

宋朝女词人李清照是一位大家闺秀,原本有舒适的生活和美满的姻缘,但因着与丈夫赵明诚离异,又兼南迁后举目无亲的孤苦,像一只失偶的孤雁,彷徨在偏安一隅的江南水乡。常想起金兵狼入羊群一般冲散北宋黎民的一幕。山河破碎,亲人离散,一代词人愁肠寸断。一天旁晚,她独自一人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来到一座玲珑的小亭子里,这是她常常流连忘返的地方。但见不远处小溪汇成一方池塘,里面长满了甜甜的荷叶,点缀着如剑般的荷花。词人移步上船,向藕花深处荡去。此时,太阳西挂,暖风微醺,清香流溢,色彩缤纷。词人正看得如痴如醉,突然一头硕大的水牛从水中跃起,水声四溢,惊得栖息岸边的鸥鸟和白鹭纷纷飞起。这位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女词人触景生情,一首《如梦令》脱口而出: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再看这茶桌,想不到有了这种美妙的意境,只是鸥鹭不曾见,也许是飞走了。因此,在这张小小的茶桌上方寸之间显示不出来。倒是惊动了鱼儿,也平添了许多情趣。这茶桌是专供来饮茶的,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一连串地想来也算是件雅事了。当时为了谋得此茶桌,还高价买了几棵桂花,心里有些许不爽,但也算是“失之东隅,得之桑榆”了。得失、得失,有得必有失,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台湾有位大师说“人生得意处不过一二”,此言诚不余欺,“常想一二”就好了。茶不过两种姿态:浮、沉;饮茶人不过两种姿势:拿起、放下。

品茶即讲究环境,也讲究心境。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一杯一盏间,尽是人生工夫。在慢斟细品里,是一种闲适,更是一种人生态度。

佛家喝茶,伴青灯孤影,晨钟暮鼓,明心见性;道家喝茶,求空谷虚灵,宁静致远,超脱尘俗;儒家喝茶,为励志上进,发奋图强,积极入世。余自然不属于什么“家”,只是普通俗人一枚。却也懂得人生如茶,第一道苦如生命,第二道香如爱情,第三道淡如清风。人生这盏茶,或浓烈或清淡,都要细细去品味。

中国人饮茶历史悠久,要追溯到神农氏。神农尝百草辨寻能使人充饥的食物,期间认识了茶。他老人家在尝百草的过程中,吃到苦的东西中毒,就用茶来解毒。估计那时还没有发明炒茶烹饮的工艺,是直接采来吃,茶还算不上饮品。后来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才发明了无上饮品——茶。

茶有多种,余偏爱绿茶。最好是时令新茶,用90度的泉水沏上一杯,莹莹绿色,如翡翠光晕;脉脉清香,如入芝兰之室。若做一深呼吸,则余味无穷,沁入心脾。又加上在这样一张茶桌上品茗,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