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你还会再来吗

作者: 许蕾2019年11月09日心情随笔

临近六一,基于单位的宣传工作,我被指派去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给三年级的小学生上一堂安全出行的教育课。

刚踏入学校,第一眼感觉就与我们在城市里看到的标准化建设的学校有些不同,校舍大概是用旧厂房改造的,一共三层楼,粉刷了蓝色的油漆,上面用白漆写着八个大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随着教导主任踏上了有些残破的楼梯,来到了三(2)班的教室门口。放眼望去,四五十名学生们未穿统一的校服,色彩缤纷得像春季里盛开的百花。为了让小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我特地准备了一个幼儿版的PPT,通过一些动画和卡通图片,给他们讲解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安全出行。

有这么一个男孩子,个子小小的,安安静静的,却有着一双很大的眼睛,若非因为他单独坐在讲桌旁特别设置的位子上,我倒也不会注意。我以为那应该是全班最淘气的小孩子的专座,自然而然,也就想当然地给他戴上了“最不乖学生”的帽子。整个课程下来,孩子们举手踊跃,与我互动热烈,而这个大眼睛似乎也并不像我意料之中的那般淘气。直至临近课程结束,我问台下的孩子们:“小朋友们,你们还有其它的问题要问阿姨吗?”话音刚落,大眼睛出人意料地站了起来,却是怯怯的,有些欲言又止:”阿姨,下次,下次你还能再来吗?”这句话声音虽然很轻,却瞬间震颤到了我。作为已经有了一个5岁男孩的妈妈,虽不至于矫情到落泪,但心里着实地泛起一丝酸楚。“下次有机会,阿姨一定会再来看你们的!”我爱抚地摸了摸他的脑袋。

回程的路上,我耳边一直回荡着大眼睛的那句话:“阿姨,你还会再来么?”而他的那种胆怯、渴望以及害怕被拒绝的复杂眼神,我从来没在我五岁儿子眼中读到过,那是一种多么让大人感到心痛的眼神。

或许是的,作为农民工的孩子,父母终日在外打工,满足他们的基本物质条件的同时,他们内心对爱的需求,又是否能够被满足。当小家因为客观原因没有办法满足他们的时候,我们作为社会的大家,又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因为最近在学心理学,越发明白童年时期,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一段时期。如果爱持续得不到满足,这种伤痛将伴随他一生。

“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了,面对同样是祖国花朵的农民工子弟,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这些子女的父母们,你们是否可以多抽出一些时间去陪伴你们的儿女呢?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