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老

作者: 师柳堂2020年08月06日生活随笔

日常口语中有 “认错”“认输”“认账”“认命”“认倒霉”之类的说法。“认”,承认也。意即对于客观存在,不必回避,而是坦然面对。

人的一生,必然经历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发展过程。即如我辈,随着岁月的流淌,不经意间,由“黄发垂髫”倏忽间变得垂垂老矣。这是自然规律,不可抗拒。所谓“返老还童”、“越活越年轻”之类,其实不过是一种虚无缥缈的愿望而已。窃以为,对于年岁的增长,唯有一法:坦然面对,“认老”。

想当年,如我辈者,年轻岁月,也曾经是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吃苦受累,忍饥挨饿,超负荷的工作负担,甚至莫名的精神折磨,都不在话下,始终是阳光灿烂地一路前行。也曾经上有老下有小,起早带晚,辛勤劳碌,谋一家人的衣食居行,义无反顾。就体力而言,也曾经登过泰山,体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壮美;上过庐山,欣赏“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幽美;爬过黄山,领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出众之美。那时候,一山一山,拾级而上,健步攀登,不知疲倦,乐在其中。如此等等,都生怕落在他人之后。

俱往矣!

无情的时光,悄悄推我进入了老年人的行列。如今是“飞不起,跳不高”,精力不济,每下愈况。再加上这个病,那个病,不胜其烦。当年之勇,皆已为“昨日黄花”了。

但是,老年人应该有老年人的活法。钱钟书夫人杨绛先生说得好:“老要有老的风骨,老要有老的优雅。正如春华秋实,四季轮回,各有风采。暮年是美好生活的开始,是一种从容,恬阔,优哉游哉的状态。”如果心态正常,处置得当,老年生活,同样是会有滋有味的。

为了勉励自己,“微笑向前”(杨绛语),所以我房间挂着的是竹刻“知足常乐”,墙上贴的是 “澹然无为,神气自满”,房门的联语是“心气和平”“放下自在”,客厅的十字绣是“宁静致远”。这一切,都是在时时刻刻提示我:以平常心态,安享晚年。

自退休以来,我一直坚持这样几条养老原则:

过有规律的生活。每天,起身,吃饭,小憩,睡眠,以及做这做那,大体是按时按点。

日日月月,岁岁年年,循环往复,有条不紊。在一般情况下,不受“节外生枝”的干扰。这样有节奏,有规律的生活,才有韵味,才有利于机体的正常运转。这应该也是一种养生之道吧。

做自己喜欢的事。一日之中,无非是买买菜,烧烧饭,翻翻书,读读报,看看电视,玩玩手机,打打电脑,做做家务,与亲友通通话,与老伴聊聊天。一年到头,乐此不疲。对于那些非我所愿,浪费光阴,或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情,概不涉及。不急躁,不生气,不自寻烦恼。生活内容显得健康而充实,心情开朗而平静。

有病自当看病。年纪渐长,难免各种疾病的干扰。我认为,老年人体力渐衰,病痛“光顾”,在所难免,毫不奇怪。“既来之,则安之”。在下这几年,血压高了,就服降压药;血糖高了,就打胰岛素;血管堵了,就去装支架。这些老年病,采取措施,一一从容应对。思想上没包袱,心理上很坦然,觉得这样也还真的过得去。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老年人的生活可谓丰衣足食,无忧无虑。保持一个相对健康的身体,保持一个平静乐观的心态,能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比什么都重要!

老了,就得“认”老。但认老决不是灰心丧气,消极悲观。我还是记得沈三白《浮生六记》里的那段话,并常常以之勉励自己:“我所得于天者已多,因此心平气和,无歆羡亦无怨尤。此余晚年自得自乐也。”这也许就是杨绛先生所说的 “善待暮年的自己”这句话的含义所在吧。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