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诗意的心

作者: 孙玮2022年02月22日生活随笔

有的时候,我们不是不羡慕古人的。

他们顺应天时,顺应四季,顺应自我,与自然融为一体,在四季更迭中找寻诗意之所在。

春则觉醒而欢悦,“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夏则聆听蝉的欢鸣,感怀时光的有形流逝。“流年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秋则秋思浩荡,感觉到意味深长。秋有晴朗之秋,“泬寥兮天高而气清”;有伤感之秋,“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有灵动之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有豁达之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冬则万物寂静,雪中寻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或是在雪夜与友人对酒当歌,“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春花,夏蝉,秋叶,冬雪,都成为人们寄托情怀,畅抒心意的对象。在一春一秋,一朝一夕,一雪一露,一花一草之间,人们浸润其中,或悲或喜,或歌或吟,有所感悟,有所沉思,在诗歌中使自己的心变得更博大,更丰盈。

古人云“诗者,天地之心。”而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在诗歌中完成自己生命的成长吗?

从小时的“举头望明月”到青春期“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到中年时日渐成熟,有更复杂的焦虑,更深沉的忧伤,“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即至晚年,返朴归真,向往“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我们的一生,无不被诗歌所一一道尽。

林语堂先生曾说过,“诗歌教会了中国人一种生活观念,给予他们悲天悯人的意识,使他们对大自然寄予无限的深情,并用一种艺术的眼光看待人生。”这段话精确地指出了中国人与诗歌的关联,他不认为诗是生活的点缀,而更应称为中国人的宗教。

今天,相比古人,我们的生活更为丰富多彩,我们的个人眼界更为广大开阔,我们每个人生命中的可能性也更多了,但在我们的内心深处,还有那一份婉约的诗意存在吗?还有那一种对精神世界的向往和追求存在吗?

我们,还能不能唤醒心中的诗意?

其实,诗意一直都在,只不过尘世碌碌遮盖了它,喧嚣纷乱阻隔了它,找寻它,需要我们沉静下来,学会沉淀自我,觉醒自我,给自己的心留一方天地。

当今社会,好像什么都是快节奏的,但即使如此,也不能只是为了奔跑而奔跑,更要弄清楚你要的是什么,什么才是最重要的。电影《阿甘正传》里的阿甘,在不停的奔跑之后,最终他独自坐在长椅上,静静地想一想,正如电影结尾时的那片羽毛,无意何方,只是随风自在飘摇。

生命轮回,时光流年,如果,我们愿意寻找一份诗意的心,也许能寻着美丽诗路,一路寻访到更自由、更具生命质量的自已。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