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天路”

作者: 李选珍2022年04月04日生活随笔

进城十多年了,双休日,寒暑假,我和老公常常开车回乡下老家。

每次,进入老家的柏油路之后,老公总要习惯性地唱起他进KTV最喜爱唱的《天路》:“……这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旁若无人,好像这片乡村田园就是大自然巨大的KTV,让他陶醉着迷。

望着满眼的田园风光,闻着风里带来的泥土气息,听着老公的《天路》,老家半个世纪的山乡巨变,蒙太奇般,与眼前的田园、民居和马路相融,在脑海里变幻起来……

老家地处湘中偏西北,在半个世纪的岁月里,老家的路,记载着时代的一次又一次的变迁。

上小学、初中的时候,老家的路,都是凹凸不平的机耕路。

上小学就在村里,没多远。上初中要去镇上,路程就远了。那条弯弯曲曲、坑坑洼洼的机耕路,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从老家到我们镇上是七里地,当时家里穷,我只能跑通学。清早一路小跑去学校,下午一路小跑回来,帮父母干农活。来来回回跑了三年,那条路上的旮旮旯旯,闭着眼睛都很熟悉。

师范毕业,回到母校,曾经的老师,成了同事。没几年,老家修起了水泥路。

每次从老家到学校,走在宽敞平坦的水泥路上,或者坐在往来送客的微型车上,总会想起当年机耕路上的故事来。老公骑着崭新的“南雅”摩托,前面坐着儿子,后面坐着我,在水泥路上穿梭往返,一脸的神气、幸福

“要想富,先修路。”老家田土面积有限,乡亲们有大把的清闲时光。水泥路修通之后,闭塞的老家不再闭塞,保守的思想不再保守,年轻人甚至中老年人,在家的跑运输、搞养殖或种植,外出的打工、做生意甚至创业。曾经贫困的山村,一年一个样,乡亲们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

水泥路通了,临近镇的煤矿也多了,挖煤的、拖煤的、送煤的车就多了;我们村里的石矿多,采石的、碎石的、运石的车也多了。运煤炭、运石头的货车大多超载,来来往往,不但压垮了水泥路面,坑坑洼洼了,又扬起一阵一阵灰尘,灰雾弥漫。乡亲们开始“另谋出路”。

十多年前,我进城前后,柏油马路出现了,水泥路又成为记忆。柏油路取代水泥路,这条连接着山里山外的路便大为改观,乡亲们格外珍惜,来往货车少了,私家小车多了,成为乡村马路上的新风景。

柏油路修成之后,老家虽然在乡下,与城市的差距就小了很多。逢年过节,甚至比城里更热闹。新楼房一栋接一栋,马路边,田地间,山脚下,参差错落,风格也越来越接近城里的楼房。乡村追赶城市的脚步,在路边,清清楚楚地看得见。

前年开始,柏油路边,灯杆安装起来了,乡亲们茶余饭后,不再呆在家里闲聊或者玩牌,开始出来逛马路。高高的灯杆,亮亮的灯光,刺破千百年来漆黑、沉重的夜空,与乡亲们家里的灯光相辉映,使乡村前所未有地亮堂起来。

不少临近柏油马路的乡亲家里,留出了或圆形或方形的水泥地坪,白天翻晒农产品,到了夜间,老家的大妈大嫂就在这里跳起了广场舞。这些大妈大嫂,自从村里修起了柏油路,开始像城里人一样赶时髦,不愿落伍。在老家,似乎越来越模糊了乡里人与城里人的“分界线”。

老家的那条路,宛如一条神奇的天路,带领乡亲们告别了苦日子,也见证了乡亲们的华丽转身。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