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升入‘天堂’的崇拜 ——悼念隆平先生

作者: 东山峰人[文集]2021年05月30日原创散文

小时候,我对‘宗教’的信仰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以及人死后灵魂能升入‘天堂’的事情总有种神秘未知的感觉。

长大后,‘宗教’上那种虔诚至极的心灵对佛无限的敬仰,他们以今生作注,赐求来生,祈盼着佛力的加持,使我在精神的认知里感到非常震颤。为此,我的心灵被被这一切所包围,同时又让我感受到一种未成有过的压抑和沉重,仿佛全部的情感,就是被这样一个目标牵引着,潮涨潮落。如今带着那份迷惑、那份向往、那份企盼和崇敬在丝丝细雨中被一个英雄人物的生命陨落而又腾升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

其实,升入‘天堂’的对应面是下‘地狱’。《丁福保佛学大辞典》里面对‘天堂与地狱’的解释是:天堂地狱,汉语成语,拼音是tiān táng dì yù,意思是指善人死后升入天堂,恶人死后堕入地狱。佛家用以劝善惩恶。后常用以比喻幸福和凄苦两种截然相反的生活境遇。而《宋书•天竺迦毘黎国传》:“且要天堂以就善,曷若服义而蹈道;惧地狱以敕身,孰与从理以端心。”这些恐怕都是对上‘天堂’与‘下地狱’最通俗的解释吧。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先生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此时,我想,他的灵魂应该去了‘天堂’,因为,他是‘功成名就、驰名当世’之人。

那一天,长沙下了一天一夜的雨。凄冷的雨中,湘雅医院的地下通道旁,挤满了前来送行的市民。噩耗传出,到四点,只有短短三个小时,却汇集起数千人。站在最前面的,竟然都是年轻人。载着袁隆平遗体的灵车,从地下通道,缓缓驶出。大家高喊:“袁爷爷”“一路走好”。许多人追着灵车,跑了很远很远。

在长沙的芙蓉路上,灵车所过之地,所以的十字路口,所有的车辆集体鸣笛,就连电动摩托车司机也呜呜的鸣着喇叭,仿佛这个城市都沉浸在喇叭的哀鸣声中,这种旷古前无的景象可能是长沙这座城市唯一出现过的一次。甚至就连赶来的主播,追着灵车都是边哭边播,众多的女孩,追着灵车,喊得声嘶力竭。连看着微信的许多市民都情不自禁的被此感染而泪流满面,我也是泪涌出眶久久没有干湿。

我听说,长沙市区的菊花,稻穗和满天星,差不多已经被抢空。

甚至有的年轻人还拿来了自家的盆栽,悼念袁先生。芙蓉路沿线、地铁口、很多二十岁左右的男孩和女孩,都捧着白色的花束。尽管衣着各异,却都异常沉默,仿佛是失去了自己身边最亲爱的人似的。

此时,那些平时慢慢悠悠按照时间顺序发生的事,都会压缩在某个决定一切的短暂时刻表现出来,连刷抖音的每条消息,多是追悼这位‘国土无双,端牢饭碗’的英雄了。

当这种浓烈的氛围出现在我眼中的时候,我的视线渐渐地再次模糊起来,心理不禁一阵阵子颤抖。我才意识到,为什么所有的人都自觉地像他的灵魂鞠躬致敬,为什么所有的道路都向他的灵车让路,而且沿路全部鸣笛致敬,就连平日晚高峰最堵的道路都畅通无比?此情此景,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人流,耸立于人世与天堂的十字路口,我甚至怀疑,它是否是天堂投射在人间的一个魔幻般的倒影?它是否是天堂自天而降的一种集体沉默的哀灵?

我坐在沙发上,面对着电视屏幕转播的场景,仰望窗外绵绵不绝的细雨,仿佛苍天也被感动了,泪水化作丝丝细雨倾盆而下。这种巧遇,也许正是宗教的神秘和世俗的真实巧妙结合,使我对它增添无尽的遐想。当我想用心去触碰它的时候,夜幕降临了,如同坠入深深的震撼中,它令我怀疑起自己的视觉和记忆,在5月22日的幽深的寂静里,我度过了一个无眠感动的夜晚。

第二天的连续播报,先生灵魂的寄托,信仰的归宿,都伫立在英雄的‘杂交水稻的育种栽培技术’之中。在那些布满沧桑写着饥饿不饱的痕迹里,依然能感受脸上砰然的跳动和心中蕴藏着一种永恒不变的情怀。轻轻叩问上苍,祈求袁爷爷的灵魂缓缓升腾。

或许,许多80、90、200后们还不知道以前‘过苦日子’的情景,更没有经历每天饥肠辘辘,食不果腹、饭不饱肚的生活现状。正是这位灵魂升天的英雄,由于他的‘杂交水稻的育种栽培技术’从而解决了中国和世界数亿人吃饭的问题而享誉世界。如果没有他的杂交水稻,中国粮食史很难说要改写,老百姓挨我饿的日子又会重现,世界粮食的安全问题将会变得更加严峻。而这位上‘天堂’之人在中国和世界粮食危机时刻的改变,决定着每一个人的饥饿与生死,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从现在每一个中国人摒弃粮票、肉票能撑开肚皮吃饱饭的历史段落来看,某种意义上就属于这种性质。

中国杂交水稻的育种栽培技术是国际一流的。杂交水稻在目前国家粮食安全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国人口大概一半吃稻米,一半是吃以小麦为主的面食,水稻稻米中大概一半是杂交水稻,另外一半是常规水稻。所以杂交水稻产量的增加解决了中国许多人的吃饱问题。

茨威格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一书中曾经写道:“在历史中也像在艺术和生活中到处遇到的情况一样,那些难忘的时刻并不多见。一个真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谓地流逝。”

翻看中国水稻育种的技术进步史,有三次革命性的跨越,分别实现了作物的矮秆化、杂交化和优质化。杂交稻的技术飞跃,还有下半场。袁隆平开创了先河的技术,术语称为“三系杂交”。其局限性在于,育种过程比较繁杂,操作环节多,以及不同品系的水稻植株很难调控花期相遇实现授粉杂交等。

从更多维度看,优质化应该才是中国水稻育种技术的第三次跨越。它是在解决吃饱问题之后,中国育种家对“吃好”发起的挑战。不过,它没有鲜明的时间节点,而是伴随整个育种技术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正因如此,升入‘天堂’的英雄于2018年9月8日,获得了国家颁授的"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2020年11月28日,当选2020中国经济新闻人物。

于是,有人总结隆平先生一生,确实非同一般。

思想先进,却非中共党员。

学识渊博,却非中科院士。

岀身名门,却终身甘愿务农。

貌似严肃,却喜爱吹拉弹唱。

年届九旬,却尽日操劳田间。

造福世界,却乐于两袖清风。

上下五千年,堪称一界神农。

最难能可贵的是,先生一贯简朴、低调,在被许多人视为梦呓的年代,他以丰产粮食的愿望而改变世界,成为中国首位职业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当无数蠢蠢欲动的灵魂只能依靠电脑屏幕前的浮光掠影感受成果时;他用艰辛的脚步在天涯海角的稻田里培养了杂交水稻育种,一举解决了数亿人吃饭的问题。仅凭这一点,在在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遗体送别的仪式上都在祈求传递天籁的圣音,透彻涤荡无数的灵魂。

我站在远处,看着花蝶一样川流不息的人群,长龙一般的悼念队伍,都是手持鲜花、低头不语、默默含泪,好似一种尊敬、肃穆。而悼念厅内和墙外层层叠叠的花海宛如搭成了一座天梯托着他的灵魂宛如一丝丝烟云缓缓升入了天堂。

冥冥之中,思绪又落在这个日渐繁华的世界里,尔虞我诈不断地上演,崇金主义的蔓延,海誓山盟只是个谎言,真情和善良又总是在红尘的泪水中搁浅。似乎让我再也难于寻觅到一片思想境界的高度。凡尘俗世如若一片茫茫的迷海,今日这几番景象,特别是年轻人身上的变化,是不是就是我迷茫心灵的一丝期盼呢?

从疏离的现实中做一次短暂的逃离,回归到人本身去感受社会真情,用朴素微小的真情轻敲残酷的现实,这个社会年轻人的光芒一直还在,我们不能假装看不见。

100多年前,詹天佑远渡重洋,慷慨陈词:各出所学,各尽所知,就能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60多年前,抗美援朝正在进行中。无数年轻人跨过鸭绿江:青山埋忠骨,马革裹尸还,公辞七十载,今夕且当归!

22年前,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美军轰炸,三名中国记者当场死亡。北京的大学生,咆哮着上街,站在美国驻华大使馆外面抗议。

美国驻华大使被围了4天4夜才敢出门。

三年前,华为被美国一次次恶意打压,所有技术人挺起了脊梁。

今天,同样年轻的面孔,站到了为袁隆平送行的队列中。

吾辈一直在自强。

少年强必将中国强,少年独立必将中国独立,少年进步必将中国进步。

大国崛起,也许不会一帆风顺,但定当平安无虞。因为信仰和力量的星光,终有一日,会连缀成灿烂的银河。因为这束光,是你,是我,是我们每一个人,生生不息,上下奔腾。

曾经,我们以为这一代年轻人没有了信仰。追求真理和大师的人越来越少,追求金钱和名气的人越来越多。

曾经,我们以为这一代年轻人堕落了。他们崇拜郭美美,追逐郑爽和范冰冰;他们为网红而疯狂,陷落在金钱崇拜、颜值正义的扭曲价值观里,不可自拔。

曾经,我们认定,这是垮掉的90后与00后。他们生于蜜罐,成长于独生的家庭,尽享了上下几辈人的偏爱,却很少懂得感恩。

上述所列,都是当前社会现实的清单。所幸的是,这次自发送别悼念袁隆平院士的人山人海中,绝大部分是年轻人,这一幕让人触动。

哪怕外界的噪音再大,哪怕目之所及并不尽如人意,他们依旧向光明的地方而去。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中国社会才有了希望。

我们感怀这样的时代进步,不是因为我们糊涂,而是我们来自曾经寒彻透骨的社会现象,我们能体察到现代社会年轻人改变的温度,我们惊讶,他们身上发自内心和表情的送别。他们开始显山露水,并慢慢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不能否定,也不能掩盖。这一代的年轻人,会有让人怒其不争的行为,他们中有令长辈恨铁不成钢的少数。但多数年轻人,正在成为比肩甚至超越上一辈的个体。

那些追着袁隆平灵车跑的年轻人,那些灵车十里众相随的人群,还有许多抱头痛哭的大学生,他们才是中国年轻人最该有的样子。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志气高昂,三观正确,愿意用智慧和深情照亮国家,照亮宇宙。

何其有幸,我曾和袁先生生活在同一座城市,虽然从未谋面,倍感亲切。如今他走了,却虽死犹存。

写到这里,我想,像袁先生一样,穷尽一生追索人们吃饭的问题,最后身躯落幕,而灵魂却刚刚升天,可谓人类命运的一个映射,随精神永恒的飞升。

最后,附其此人生平如下: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13点7分),男,汉族,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发明协会会士,湖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并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2021.5.24草于家

作者东山峰人的文集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