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文章

2022年12月08日经典文章

高考的文章(精选22篇)

高考之外

文/张雨潇

“高考”,一个既熟悉又颇感陌生的词语。说它熟悉是因为自打记事起就耳濡目染,听大人们对它高谈阔论;说它不熟悉是因为我还是一名高一新生,从未领略过它的威力究竟有多大。如果说一个没有参加过高考的犊丫头来评论高考,未免会引起许多经历过高考的学哥学姐们的嗤之以鼻。但自打我进入高一校园的那天起,周围气氛从来都是紧张、压抑的,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为高考冲刺而时刻准备的无限竞争的气息。

孩提时代,当我们走进幼儿园,就明白了学习的必要性;踏入一年级后,渐渐懂得了考试的重要性;再后来,我们的脑海中多了“高考”这个名词。它来的悄然无息,起初也只是把它当成历年来再平凡不过的考试而已。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潜移默化中,渐渐明白了它的可怕和重要。因为在高考中一旦失利,将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许多人或许会觉得人生就完了。这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则故事,写故事的人是一位我很喜欢的女作家:铃声响起,高考结束,她随着人潮在考场外的走廊里经过一间又一间考场,忽然在一间考场的门口听到了阵阵哀求的哭声,一个年轻的女孩死死地拉住考官的手,几乎要跪下来,对考官说:“求求您,就让我填上吧!否则我的人生就要完蛋了!”是的,若要是我,也许会和她一样。因为我既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我们这些寒门学子只有通过努力来参加高考,才能会自己打开一扇改变命运之门。所以,我也常在每一个错失的机会和失败面前痛哭流涕、不能释怀,更何况还是如此重要的高考呢!那位老师抱着封存好的卷子,没有流露出丝毫的不耐烦,而是亲切地对她说:“就算你这次高考失败,你的人生也不会因此而停止。对于一个高中生而言,高考固然重要,但它并非是生活的全部。也许在高考之外,还有另一条路、另一种生活在等着你。因为高考既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它只是人生道路上一个不可或缺、无法回避的转折点,仅此而已。”那位考生听后,微笑着走出了考场,似乎从中领悟到了什么。

我在高一学习的一半时间已接近尾声,高考对我而言仿佛还很遥远、也很模糊。我无法深刻领悟那位女生撕心裂肺的痛哭和考官孜孜不倦的教诲的真谛,但在我身边也有这样一群同学,他们几乎残忍地霸占了每次考试的头榜、试图将自己与书本图案紧紧融合在一起、牺牲了所有本该属于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娱乐时间,每时每刻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这都只是为了离自己的目标近一点、再近一点,有的甚至到了破釜沉舟的境地。我无法想象,假若失败了,他们会怎样?是痛苦的沉沦?还是微笑地面对?对我而言,感觉高考留下的更多的是对学习的感悟以及那些关于青春美好的回忆。我的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他们虽然对我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但从未给过我太多的压力。父亲总是在平常的考试失败中告诉我:“人的一生很漫长,一生不能以一次成败论英雄,也不要为迎接高考而承受过多的压力,现在所要做的唯有踏踏实实地学习,只要自己努力过、争取过、拼搏过,即使有一天未曾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自己也不必遗憾、不曾后悔。”

这世界晴时有风,阴时有雨,坎坷和磨难都是人生的财富。一个人只有懂得看到高考之外的世界、看到多元社会下人生不同的斑斓多彩,才能在万千不能中点取一种属于自己的色彩。作为两年半后也即将踏入高考考场的我,当然不会因为听说高考之外的天外有天而对学习有丝毫的松懈;也不会因为高考的无形压力笼罩着我而使我恐惧并厌恶学习。相反,我会站在经历过高考的学哥学姐们的角度从容去面对高考,通过自己的努力,不给自己留下遗憾。不管高考之外还有什么,当下总该去努力、再努力,不是吗?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又是一年高考时

文/海如钟山情缘

再有十数天就要高考了!

作为高三教师,我没有丝毫地懈怠,为孩子们的成功再尽最后的努力!

今年由于女要参加高考,我的心头多了一层压力,好在女儿像我当年一样,心态很好,整天乐呵呵的。不过,我看到她自本学期市一诊后真正地有了压力和动力,勤勉程度不亚于当年的我。

因此,作为多年在高三任教的我,没有给孩子过多的压力,但我给她定了一定的目标,让她努力。同时,在学习的方法上、备考的战略上适当地给予了指导,还适当地请我校专业老师(数学、政治、历史和地理)给予点拨。妻子尽量变换法子给孩子补充营养,坚持每天做早餐,也抽空调解孩子的心情。总而言之,我们全家都在努力,都在为孩子的高考尽一分力,但愿她能发挥正常,理想如愿。

高考在即,我诚心地祝愿每一位同学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和父亲一起高考

文/李良斌

新县东部有座白云山,海拔900多米,西麓山脚下,流淌着白露河,汉潢古道沿河蜿蜒前行。河旁坐落着一片明清民居,有几十户人家,三四百号人。那里是我的故乡——毛铺大湾。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家有七口人:爷爷父母,加我们兄妹四个,我是老大。父亲是大队民办教师,母亲在家务农。家中一贫如洗,却也其乐融融。

爷爷老家是息县的,年少时逃壮丁落户到毛铺,没正经上过学,但他小时趴在学堂窗外偷听教书先生上课,将教的东西默记在心,识了一些字。后来村子里办夜校搞扫盲,他更如饥似渴认真学习。

爷爷在对待儿女上学问题上,态度坚决。我的父亲是他唯一的儿子,为孩子上学他甚至讨过饭。父亲毕业于县高中,以微小劣势在高考中落榜。他惆怅地回到家乡,但学识很快在农村派上了用场,积肥量方、小队决算、喷写标语等等都非他莫属,他很快当上了大队民办教师。

父亲有段时间迷上了学英语。为掌握正确发音,他步行往返十余公里,到相邻沙窝公社完小收听英语广播讲座,一周几次,直到把一本书学完。

1977年,全国恢复了高考,那年我13岁,读初中,在学校是班干部。有一天,父亲神情严肃和我谈起学习、高考和未来的话题。随后日子里,父亲严格要求我的学习,布置大量课外作业,收集大量的资料、试卷让我学让我做。星期天,父亲把我留在学校学习,遇到难题,他和我头抵头演算,几番周折终于拿下时,他和我相视大笑。实在做不出来时,父亲会带题目赶到周河中学找老师请教。

放假了,我和三个弟、妹每天都有作业,邻居们常能看到我们兄妹几个一起做作业的情景。有时母亲会唠叨着让我们早起拾猪粪,或叫我们砍柴、捡茶籽,父亲会说“书中的东西比猪粪茶籽强多了”,家乡很多人常把父亲这些话当笑话传扬。

1978年5月,我夺得全公社应届初中生学科竞赛第一名,参加全县应届学科竞赛又进入前20名,被县高中提前录取进入“尖子班”。

上高中时,我14岁,个头小坐第一排。学校生活简单清苦,在家里带米换成饭菜票,再配点咸菜就是饭食。一天晚自习下课,雨雪交加,我和同学往寝室跑,我一脚踏进水坑里,鞋袜都湿透了,到寝室后把袜子使劲拧了拧就睡了。第二天清晨,上操哨音急促响起,我没有替换鞋袜,只好穿上湿袜湿鞋,刚开始跑步时脚上冰冷刺骨,跑着跑着,慢慢也焐干了。

有天中午饭是油炸馒头片,我很想吃,可一摸口袋,没菜票了,没钱买,也不好意思借,就悄悄离开饭堂在外转悠,有同学问炸馍好吃不,我拍拍肚子说好吃好吃,真香啊!

我每月回家一次,星期五下午离校,星期日返校,步行往返70多公里山路。每次回家母亲都说伢儿太可怜了,真受罪呀,尽可能做好吃的“慰劳”我,其实也就是炒菜时多放点油,或在鸡窝里拿俩鸡蛋蒸了。有一次离家返校时,天才蒙蒙亮,起了大雾,母亲不放心,送我走了好长一段山路,最后又站在高些的山头望着。走出很远,我回头,看见雾中母亲身影隐约,眼泪立刻模糊了双眼。后来每次读朱自清散文《背影》,就会想起那次母亲送我的场景。

1981年,我参加高考。那时有个特殊政策,教龄满多少年的民师允许参加高考,父亲符合规定,但他已是不惑之年。最终我们一起参加了高考,都考入了信阳师范学院,都是数学专业,不同的是我是本科,学制四年,他是专科,学制两年。

没想到,母亲竟因此和父亲大吵一场。因为父亲一走,家里有很多农活没人干,还有三个孩子要照顾,她自己没法弄。后来亲戚极力相劝,母亲才想通了。

九月份开学了,我和父亲收拾行李,各背一床被褥,双双赴校读书。教室在同一座楼上,班主任都是卢士堂老师,所学内容大部分一样,部分主课老师也是同一个人。

父子同学的事在校园里传开了,经常会有同学老师见了我们指指点点,慢慢地大家才习以为常。父亲学习态度认真,他的作业一丝不苟,书写规范,没有错别字,干净整洁得像印刷品一样。

两年时光很快过去了,父亲回到家乡到公社中学当了公办教师,工资升到了40多块,这让家里人都体会到了幸福感。

从1983年到1986年,二弟三弟小妹陆续考上了河南医科大学、东南大学和信阳师范学校。乡亲们都说,他家六口人,出了五个大学生,玄啦!一时间声名远扬,附近十里八村的人都知道我家的读书故事了。这件事也激励了一批学子,光我所在的大队和公社,就有不少学生相继考上大学。

很多年过去了,到了我儿子上学时,父亲依然关注孙子的学习,成绩不错,他会高兴地抿着嘴,偷偷乐。表现不好,他会叮嘱教诲几句。儿子高考前,父亲打电话叮嘱,叫他不要有压力,一次考不好,多考几次,一定要考上好学校!对于我弟弟、妹妹的孩子,父亲也会定目标,提要求,最后他的孙子和外孙都顺利考上大学。

如今,想想我家读书的故事,不禁心生感慨。我亲身体会了读书的辛苦不易和充实快乐,体验了读书改变人生、知识改变命运的过程。体悟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明白了一个简单道理:个人如水滴,国家如大海,水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在真诚感恩时代的同时,我也意识到,只有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微薄的才识贡献给社会,才能对得起读书的初衷,才能无愧于国家的培养!

2013年四川高考零分作文,元方:你怎么看?

文/星亦水寒

高考:曾让多少家长,学子悲喜交加!考上了未必有个好工作,没考上就等于宣判了死刑。呜呼!考生难,难于上青天呐!

今年的高考结束不久,又有多少学子夜不能眠。各种因素的错综交杂,结果我们无法预料。先来看看2013年四川省高考的零分作文吧。

材料:有人说: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打打球,针对这种说法,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文体自选;2、不得抄袭,不得套装;3、用规范汉书书写

零分作文的内容:节选

中国式平衡

当我看到这个主题我突然感觉很想笑,是的,没错我想笑。我仿佛能透过这张试卷看到阅卷老师铁青 铁青的脸。 据媒体报道近十年来房价涨幅为20倍当所有有梦想的年轻人被房价压得抬不起头来的时候,平衡在哪里?普通老百姓一个月的工资只够买0.5个平方的房子。于是,我的眼珠子都快要掉下来。幸好,接下来又有了“房姐”,“房姐”用她的实际行动告诉“表哥”:你娃太嫩了!据媒体报道房姐在北京有几十套房,有四个户口本。户口本是真的,连身份证号码都有四个。这次,我的眼珠子才真的掉下来了,摸了半天才镶回去。据此,有关部门默不作声,无人承担责任,无人受此事牵连。突然,我平衡了。

当富二代开着跑车拿着鲜花在校园里泡妞的时候,当跑车的轰鸣与强劲的尾气喷在我脸上的时候我在想,我爹怎么就不是李刚?当郭美美展示身上奢侈品的时候,当有人要问责郭美美的时候。美美告诉他们,姐手里有17.4G的视频。于是,红会领导赶紧表态:谁也没有这么说过!郭美美同学用实际行动捍卫了自身的利益,展示了新一代青年的高贵品质。她用她雪白的大腿一次又一次的站在了红会至高无上的领奖台上。

平衡?我一直都想过一种平衡的生活。那里人人平等,那里高度法制,那里的城管不会打人,那里的校长不会开房,那里的医生专心治病。可是我身在这样的社会,呼吸着高度污染的空气,吃着随时要人命的食品,看着烟草公司局长的公积金一百多万。我想问问,您平衡了吗?您信不信中国梦会实现?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当黄浦江上一万多头猪集体跳江的时候我知道,我要再不平衡,我的下场也会像它们一样。我一 直期待着过一种平衡的生活,那里的官员廉洁务实,那里的商人用良心经商,那里的房价高的不那么夸张,那里的人民幸福美满。还有几分钟就该交卷了,我知道我的作文戳痛了阅卷老师那颗小小心脏。零分吧,我给您一个建议。反正我不怕,三鹿奶粉都没有弄死我,零分又能奈我何?不要犹豫,赶紧打分,完了打麻将去……

零分——牛啊!50分的满分,能拿个零分也得花费一番心思。更何况,本考生的作文内容在与“平衡”打了个擦边球的情况下,能拿个零分。实属罕见,千年难遇啊!对他来说这也算是人生的一座里程碑了。

个人观点:不难发现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是带情绪的。试想:那一个热血沸腾的莘莘学子面对当前社会存在的不公平现象,能坦然处之?能心里平衡?自己没能力改变现状,难道愤愤不平还不行吗?其实他说的又何尝不是芸芸众生的心里话呢?文章围绕“平衡”展开话题,作者对这种所谓的’不平衡“发表言论,难道有违法规,不合乎情理吗?有时候不揭露真相,反比蛀虫噬木更可怕。亲们!难道就那么绝情给个零分,至于吗?让他怎么面对自己的父母~老师和同学呢?这位老师我想对你说:“L Fllow You !”

善待高考

文/李尔莉

太阳如火一样炙热,家长老师的殷切期望像火苗一样堵塞在学校门口,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父母的心境。多考几个重点大学是老师的心境,多培育几个栋梁之材是社会的心境。

高考,只是一种手段而已,对于学习好的考生来说,这是关键时刻,这是见证你读书生涯的良机,考场上能发挥一分半分或许就会把你推进重点大学的门槛,所以,仔细再仔细重复仔细,是你的父母一遍又一遍的叮嘱,或许你早已厌烦了,但是这是道理是经验,是你必须遵守的安全规则。

然而,高考对于学习一般的或者不好的考生来说,或许是一种压力,彻夜难眠,茶饭不思,多少年的偏科厌学吊儿郎当,忽然在这一刻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忏悔,或者说时时处处担忧自己该何去何从?有的甚至心事重重产生轻生的念头,不知道如何去面对寄予厚望的父母,面对高考,更是压力与想像力并存。

当我又一次看到学校门口络绎不绝的人群时,我又想起自己当年的高考,那是一个黑色的七月,一个让人触目惊心的七月,让人彻夜难眠的七月,那种煎熬急切,还有恐怖担忧,失望与希望战斗的焦点,农村与城市争执的黑夜,一张通知书就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就会由农村走向城市,由东山日头往西山背的山里人变成坐办公室吃国库粮的干部,有多少人挤上这个独木桥,又有多少人灰心丧气的扛着锄头与土地接轨,干不完的农活有沉重的叹息声伴奏,还有火热的太阳拐弯抹角的黄土路。

那时,我是个十足的偏科狂,一味的追求文学,虽然写作不怎么优秀,却把精力一天天的耗费在此,当教师的父亲打电话说他想来陪我高考,我说算了吧,来了我反而有压力。所以,高考的时候,总是抱着犹豫不决的态度,尤其是考数学,好像在烈日下暴晒,额头的汗珠洁净了我的脸面,交完卷子,走出考场,看到大门外围的水泄不通的家长,他们脸上写满了焦虑憧憬还有渴望,农活放下工作停下,好像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这所正在高考的学校,农民等待秋收的迫切心理,提高福利待遇的工人阶级,连升三级的领导干部。

今天是一个自由的年代,工作可以自主,不存在着分配不分配的焦点问题,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城市农村一个样,社会很大,就业的路子也越来越广,所以,我认为,考上考不上,并不是问题,考上是一件喜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考不上,也不要心灰意冷,有条件的可以重新补习,吸取教训,东山再起。也有的学生基础差,补习也不会榜上有名,也可以选择到社会上拼搏,其实,实践能力是最重要的,凭我几年的工作经历或者看到一些同学在毕业以后的归宿,发现那些学习侨侨者也不一定在工作岗位上就很优秀,尤其在这个动荡的年代,人才的多元化,不但工作能力要出类拔萃,而且社交能力也要尤为突出,社会不需要高分低能儿,也就是说,成绩并不是恒量一个人的根本。

社会在前进,人们也生活在一个竞争相当激烈的环境之中,所以,不要把高考看得那样的神圣,当然,尽最大的努力去争取重点大学,如果不能争取,也不要有太多的压力,相信:真的金,不怕埋没,总有出土的一天。只要自己有能力,不管在何种岗位上都会出类拔萃,卖菜虽然苦,也同样能发家致富由小做大,打工虽然累,但相信总有一天,会坐在老板的位子上发号施令。面对生活,我们应该充满希望,相信:空气有自己的一份,阳光也会有自己的一份!

高考只是一种手段,希望诸位家长和老师能善待高考,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也希望各位考生能卸下包袱,正确的面对失败与成功。

犹记当年明月照

文/黄晓宇

考场上,英语单词全忘了,化学公式背不出,物理的各种作用力怎么也算不清……这样的噩梦我经常做,高考的梦魇如一头饿狼狂追不舍,竟然纠缠了我好多年。

回忆整个高中阶段倍觉辛苦和煎熬。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背不完的课文,各种大考小考成绩排名让人精神焦虑,而这种焦虑到了高二下半学期已折磨得我身心俱疲。

那时候我在邻镇的一所封闭寄宿制高中上学,为了保障学生安全,学校严格控制学生外出。学校环境比较艰苦,整个学校一千多人只有一个食堂,于是部分老师的妻子就干起了为学生煮饭的营生,师母们在礼堂内侧的小院里,用遮阳伞搭建了一个个简易的小棚子,就成了卖饭点。如此,不但缓解了大食堂吃饭拥堵的问题,而且师母的饭菜还格外可口,在冬天,如遇上雨雪天气,拿着洋瓷碗打饭,雪花和雨点儿都落在饭碗里,那可别有一番风味哦!住宿方面,十多人睡上下铺挤在一间不到十平米的宿舍,转个身都能碰到人。

不仅生活条件特别艰苦,最煎熬的是成长中的心灵纠结。我自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一直偏科。所以高中时候,我语文、英语及政治成绩都遥遥领先,数理化却拖了大大一截。每次我的作文都被老师当范文在班上朗读,甚至有时还推荐给其他班级在全校传阅。但是我天生没有理化细胞,特别是上物理课,像个傻子一样,符老师在讲台上把电磁感应、受力分析讲得天花乱坠,我在下面却云里雾里如听天书,不管怎么教,都学不会。班主任梅老师教我语文,她总是不信,我作文写得那么好,数理化咋就学得这般模样,可在事实面前,她也只能恨铁不成钢地连连摇头:“我就想不通,咋就不开窍呢?真想看看你脑袋是不是塞了浆糊。”听了梅老师这话,我非常恨自己,觉得自己太没出息了,辜负了老师的期望。那时,我真恨不得把脑袋拿去庙里开个光,又天真地祈祷着哪天可以不再学数理化……

高二分班,我自然选择读文科,可数学还得照学不误。而且学习任务更加繁重起来,桌子前的各种学习资料垒起一座碉堡,每天各种试卷如雪花一样飞来——有时逢自习课,科任老师接二连三发“练兵试卷”,哗哗啦啦的声音不绝于耳。我环顾四周,所有人好像上了一根发条一样,卯足了劲儿奋战题海。这种紧张的学习氛围让我感到特压抑和焦虑,总感觉胸口有一股气堵着,特别慌,还吐不出来,莫名地惴惴不安,惶惑。

在我最难受的时刻我想到了我的初中班主任赵老师,便利用晚自习的时间偷偷给她写信,在信中我大胆向她倾诉了心中的苦闷和青春的烦恼。意外的是信寄出去三天后就收到了长达三页的回信。在信中,赵老师耐心地开导我,鼓励我,她在信中写道:咬咬牙坚持一阵儿,克服了眼前的困难,以后就轻松了……我最看好你,相信你一定不会让我失望。赵老师的鼓励犹如暗夜里的一束灯光驱散笼罩在我心头的迷茫和忧虑。后来我才知道那段时间也是她人生最难熬的日子,她的丈夫在工地受了伤,正为索赔和甲方闹得不可开交。可是不管多难,在我向恩师发出求助信号的时候,她还是在忙乱中抽时间用心给我写了回信。

高考前期我深陷沼泽,感觉四周都是黑不透底的荒原。恩师就像寒夜里的满月,让我心里有了皎皎之光。

除了我的恩师一直格外关心照顾我,我的很多亲戚朋友都知道我的情况,生怕我给自己施加压力过大,都以各种方式安慰我,纾解我的烦恼。邻班的好友有时候会传个小纸条,写一些励志的话给我打气。我的大姨担心我吃得太差营养跟不上,就每周托人给我带牛肉干、核桃、酸奶、……我的小婶儿还特意来学校看我,还给我买了很多学习资料。

虽然前途迷茫,当心头有一轮朗月当空,孤寂的过程也有了温暖的回忆。

高三前几周,我感觉自己犹如困兽在笼,危机四伏。考虑到自己家境贫穷,还偏科,肯定考不上大学,根本没有一点儿出路了,似乎人生已经到了绝望的境地。心中的烦恼无人倾诉,只好写日记来排遣苦闷,把所有的心声诉诸笔端。

高三教我们语文的潘老师,是一个教学经验丰富、古道热肠的老教师,特别善解人意。他每次看我的日记都会留下一大段一大段的评语,他在我的日记本上写道:高考,几乎是每个中国人的必经之路,从某种程度而言,它几乎是所有中国人的一场“成人礼”。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潘老师在我日记本上写下了很多激励的话语,还私下找我谈心开导我。曾经有一段时间压力太大甚至想到了退学去打工,幸亏潘老师劝说,才让我鼓起了希望和勇气面对现实,重拾信心迎接高考。

记得当时的黑板上方正中央有个倒计时,每天班长上去更改一个数字。每次抬头盯着那个数字我都觉得内心惶恐,感觉头上悬着一把剑。眼看离高考越来越近,教室里的气氛格外凝重,下课后大家都埋头“刷题”。我们的各科老师每天课前都讲一个笑话逗逗大家,调节一下紧张的氛围。我们的各科老师为了缓解我们的压力,经常分组召开小型会议,耐心倾听每个人的心声。

有一天我们班主任笑呵呵地走进教室说:“我要宣布一个好消息,我办公桌上的花开了,这一定是好兆头,咱们肯定能打场胜仗。”他一边兴奋地说,一边抱着那盆花在班里绕了一圈给每个人看。

高考前最后一周,除了即将面临的人生抉择外还有离别的淡淡愁绪蔓延,同学之间开始互赠明信片,忙着写同学录。那时我和我最好的朋友潘强相约要考上同一所学校,在同学录上相互加油打气。

永远记得高考前的最后一堂课,班主任一改往日的严厉,柔声对我们说:“孩子们,明天你们就要上战场了,要放轻松沉着冷静。考上了,我高兴,考不上的,我……对不起!”然后他深深鞠了一躬,全班安静下来,有女生小声啜泣,老师一抬头,我们发现这个秃顶的中年男人流泪了。

难忘的青春随风飘逝,生活的考卷接踵而至,长沟流月去无声,唯有真情铭刻于心。当年的明月清辉如一块无瑕的美玉静静地泊在我的心里,偶尔拿起来擦拭,想起当年人事,依然特别感动……

六月,我想你要去高考了

文/天使在身边

写给那些正在等待的孩子们,写给那年一起走过的你们,写给自己栀子花落的伤痕。

每个六月,青春在焦躁。考试,升级,十多年的六月一直如此。

初夏的那三天又快到了,你在等待吗,像去年的我一样在日记中写着:决战的日子,等待是漫长的,走过呢?像去年的我一样,在这个时节,忽然不想复习,只是一遍遍看着这一年的日记,看着自己每一刻的脆弱与倔强,看着自己记录的,每一天的微笑与阳光,看着自己写下多少人的故事,安静的,美丽的,忧伤的,阳光的,看着最后在学校的日子里写着:原来,生命中的每一秒,都是绝版。然后疯一般地泪流满面,不为了逝去的青春,不为了自己的坎坷,只是这么快,我们的绝版高三,成为了历史,只是记得,我看着你们的故事,觉得世界可以如此美好,只是记得,有些终究没有说的话,有些真心的祝福,有些真的值得纪念的东西,那样急匆匆地随风而逝,成为了青春的遗憾,怀念的惆怅,你会那样怀念,却不会悲伤,即使那时你才明白为什么会“含着泪,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然后,对自己微笑吧,我们就要各奔东西,我们都要去追逐自己没有完成的梦啊,多好啊,只是对不起,只能陪你走到这里。不过“说好了,这一次不掉眼泪。”

记得你在学校的最后一天,老师们的表情吗,有没有老师,总是说错话,有没有那种依旧担心的表情,有没有为你们加油。记得最后一天,你如何和你的同学说再见,是不是依旧走得决然,却在心里留下一种震颤。你会怎样环顾这教室,后大楼是不是依旧有点昏暗,冬天的时候你记得的阴冷,是不是窗前还会有那株梧桐,在代表伤口的疤痕上,抽出新发的枝条。你会不会像当年的我,那样安静地打扫完了整个教室,珍重地在黑板上写过“醉笑陪君三千场,不诉离伤”,然后擦去。你们会做什么,去纪念这来去匆匆的一年

记得看自己右手拇指尖硬硬的茧,看着整整齐齐的试卷、笔记、错题集。看着三年前的自己,阳光或忧伤的背影,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义无反顾的表情。告诉自己,用心走过的人,永远不会后悔。

六月了,孩子,我想你要去高考了。那时我轻轻对自己说,就像现在,似乎依旧残存的心情。焦躁的,坚定的,复杂的心情。

你要去高考了吧。手机里塞满了友情提示吧,人人上分享了祝福吧。记得给所有的朋友道一声祝福,好好整理自己的东西,那些陪你经历了努力的学习用品,不要忘记证件,忘记清凉油,记得带一条小毛巾,擦去紧张的汗水,不要让手心的汗水,沾湿了考卷的字迹。

你要去高考了吧,今年这三天天气似乎很好呢,没有高温,没有黄梅时节雨季的味道。没有闷热,没有低压,没有让你觉得不舒服的地方。所以不用担心什么,是吧?

你要去高考了吧,你会穿着校服去吗?为了一种纪念和安心,就像当年的我们。在考场外,去微笑吧,接受那些握手与拥抱吧,来自你的同学,你的老师,你们相互陪伴到终点,现在要自己走了。现在你们要在不同的考场了,现在你们要去完成自己全部的努力了。记得,用心去好好答题,这是你全部可以做的。就像我只记得的那句话“Make every effort, and the God will open the window to welcome you.”

你要去高考了吧,你会一场场地经历吧,考得不好,真的没有关系,要相信自己的付出终会有回报。要知道,上帝是个顽皮的孩子,他会开许多玩笑:突发事件,你发挥不好,差一分,你与梦想失之交臂,或者,明明觉得自己答得很好,结果却很糟糕,或者,你最喜欢的科目,最拿手的科目,你那样认真地完成了的考试,你那样相信自己的考试,最终,只有一个没有理由的数字,一个你无法面对的数字,陪你看栀子花落。孩子,什么都不要担心,人生是用来面对的,无论发生了什么事,记得不要放弃。记得你努力付出过了,记得那些夜晚你抹着眼泪背书或是算着习题,记得你在那张小小的排名条前如此憎恶过数字的残忍,在失落中又要挣扎着努力,记得在无数的突发的变故中,你告诉自己,要坚强,记得每天你们有过抱怨但更多的是鼓励着每个人。记得“凡事都多努力一点的人,终会成功”记得“你不需要每一件事都百分之百完成”,记得“高考只是为了让你的人生从这一站到下一站”,记得你还有青春,梦想如果没有死,就要坚持去追,如果梦想死了,请记得你有梦想的能力,再创造一个梦,让自己去奋斗。所以,放心,大胆地去考吧,相信自己。如果高考没有给你未来,只要一直找下去,它会在路边等你。

你要去高考了吧,记得对你的父母和老师微笑。知道吗,他们比你还紧张,他们会担心你将承受的东西,担心你无法迈过这道坎,却还要鼓励你去尝试与争取,因为他们明白,真的在那些时刻,他们没有能力帮你,要真正迈过这道坎,只有靠你自己。也许,你曾经那样反感他们对你的干涉,就像填志愿书的日子,填了多久,家里就吵了多久。所以,不要埋怨你的父母不能帮助你,不要埋怨你的老师有多不好所以你不会成功。记得告诉他们,你有能力去面对风雨,记得让他们安心,让他们相信你的坚强与成长,你会勇敢,即使他们都不在你身边。

你要去高考了吧,记得考完的时候,不要再像过去那样,争论考试的种种,打听别人怎么样,记得鼓励你遇见的每一同学,记得为他们加油。记得给焦急的老师和父母最阳光的微笑,告诉他们你很好,告诉自己拟很好,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无论那时你经历了怎样的惶恐与苦涩。记得告诉关心你的学弟学妹,高考没有什么,走过了,就明白了。

这就是高考,只给你一次机会的高考。高考不是教会你世界有多残忍,人生有多无奈。高考是为了让我们明白,我们的奋斗不是为了一个结果,而是因为我们想要去奋斗,因为那么多人陪我们去追逐过梦想,因为那么多人陪你一起走过,你最无奈最煎熬最焦躁的日子。高考时为了告诉你,要有梦想去期待,要用努力去付出,要去爱和你一路走来的每个人,或深或浅。梦想、汗水、爱的阳光,才会创造属于你的奇迹。

奇迹是用来相信的,没有等到不要紧,有一天你会发现奇迹,因为那时你要告诉全世界,你就是那个奇迹。

年华迹

不经意间看到桌上尘封的日历,突然发现日子仿如潺潺流水,转眼我们又将迈入那“黑色”的六月。一页页揭下的日历,诉说着那个久已逝去的昨日。

——题记

高考,仿佛已经是那久远的事了。其实,也就过了两年而已。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骗自己说“感慨高考注定是属于大一孩子们的”,因此那时我大发感慨。如今走在大二边上,漫步在大学校园,看着时间慢慢漂白我的记忆,我的心被轻轻触动,仿佛又想到了当时的自己。 走过,有过,想过,流过,哭过,也笑过……悠闲的步伐又让我想起了高考备考时晨起的困倦,强撑清醒的疲累,如山的作业练习,步伐匆匆的三餐,永远失眠的午觉,无休无止的自助卷子,倒计时变动的数字,以至于高考临近时整个世界里凝滞一般的空气,最后几天里凌乱不堪的宿舍,晚归的人,清澈的星,晃眼的覆膜准考证,试卷上空停顿的笔,那些人来往的身影没入喧嚣却静寂的校园。

都说人若喜欢回忆就意味已经年迈。我却并不这么认为,经常回忆并非意味着活在回忆中,而是对往昔的一种留恋、不舍和凭吊。

寒假的时候回到母校特意到以前的教室瞟了一眼,当时我清醒地知道那已经不属于我了,一切都物是人非了,不敢多看,只有呆呆地沉浸在记忆里傻笑。靠窗的位子是我曾经的“宝座”,据小师妹介绍那里还有我的“专用桌凳”,到底有没有或归谁所有已经无从知道了。然而我还清楚地记得我当时用的课桌显得很“与众不同”,我经常往桌子上贴一些小纸片,有的写着励志名言,有的写着总结与计划,还有写着高考倒计时,因此上面有很多透明胶带的痕迹,偶尔靠着课桌“杯勺”也是在所难免的,现在想想那桌凳还挺遭罪的。在我的小天地里,那堵墙也是特殊的,上面贴满了各式“贴画”,最难忘的是那从“旺旺”包装袋剪下的“旺仔”头像,还有窗玻璃上张贴的“声音在这里不再延续……”(其实不少老师同学无视了它,“哐当”的皮鞋声和“犀利”的尖叫声以及欢快的嬉戏声时常在窗前蔓延,直到现在耳根都还存有些许回音。),他们陪伴我走过高考的最后时光。高考前夕因为清理考场他们都未能躲过那一劫,当时心痛了好一会儿。

有些过去适合怀念,有些悸动适合回想,有些话语适合缄默,有些朋友适合常想。与难兄难弟难姐难妹一起经历高考,让我收获了一份真挚的友谊。高三,不仅让我学会珍惜时光,更教会我珍惜友谊。

小武、HXJ、WJP,每天陪着我疯,陪着我闹。小武跟我同桌也够难为他的,每天课间,最喜欢闹他,经常把他贬的一无是处时最后他往往选择伏桌睡觉,还不罢休的我也会认真地观察他的睡姿,有时觉得蛮可爱的,不过有时还真伤大雅,偶尔我还担心他把书本浸湿。HXJ这家伙,有事没事喜欢抡起拳头往我跟小武身上捶,殊不知人家以为她那么好人帮我们捶背,现在想想还后怕她的“凶神恶煞”,还污蔑我们说她“嫁不出去”,至今还耿耿于怀,不过有时温柔起来可不一般。WJP是个好好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她帮我买过不少早餐,有时还帮我打水等,帮了我不少忙,据说是她们女生中的好男人,还保养了不少“媳妇”,偶尔她跟WXJ大动干戈时也难免伤及我跟小武。但是,我们四个人疯完、闹完之后,仍旧会互相提醒对方记得做作业、做卷子,在对方不开心的时候讲笑话给对方听,上课时一起顶风作案窃窃私语,下课后留下来,安分地坐在教室,不说话,静静地做习题。

XFH,我的班长。刚认识时总觉得她是多愁善感的女孩,后来在自我介绍时才知道她家里发生洪水,因此闷闷不乐。高二时与她一起竞选班长,她以超人的魅力,以24:23战胜了我,荣登班长宝座,这样一次与她同场竞技实属难得。班长自称“小哈”,比我还喜欢嬉皮笑脸的,跟我家的“旺仔”不相上下。她是个嘴皮子很厉害的人,实属班里的女强人,故有“老板娘”的美誉。记得当年午后跟她一起在运动场跑步,刚好碰上了校长,之后她说再也不跟我一起跑步了,去年的这个时候我还跟她说到时一起去跑步,可至今都未能实现。有时午后我们在走廊闲聊,聊生活、聊人生、聊未来……安静地享受午后的休闲,听听鸟鸣,吹吹凉凉的晚风。

阿桂,我小学的同班同学,没想到最后的中学时代我们再次并肩作战,还是两年的舍友,一起吃饭、一起上下课、一起行走在教室、饭堂、宿舍之间,他对我也是关心有加。镜辉,睡在我下铺的兄弟,每天展示他大哥哥的风范和稚嫩的孩子相,他的笑脸里总会露出一颗可爱的幼牙;他的枕头巾永远是盖脸的,每天午休钟声一响,他是立马掀开“盖头”,眼睛还来不及睁开,人已经坐到了床边,过了好一会,才勉强地眯开惺忪的睡眼。俊生,我的舍友,不怎么说话的孩子,在宿舍还好,经常一起吃饭还喜欢跟我斗嘴的家伙,老练沉稳,最后离开那天还不停念叨“我走了,我走了,我真的走了”,存心逗我。守盛跟阿达,两位爱美的舍友,每天一醒来或一回宿舍,端着镜子左照右照,连我的镜子也照破了,为了赶时尚,两位仁兄竟把裤腿给缩小了,凸显两腿的硕大还说时髦;两位帅哥固然也是多情公子吧,谈论女生应属他们的最爱了;守盛曾经还是我们的副班长,位居九品。还有睡在我邻铺的峰兄,那是铁杆的篮球迷,经常一起吃饭也会被电视上的篮球明星迷住,等我们都离去好一阵他才会不舍地追来;邻下铺的何山,长的像他本名,不过也是个还没长大的孩子,他可是我们宿舍最大的官,我们的舍长大人;对面铺的是伟良帅哥,又一位小学同学,实属不易,曾经还是我们的团支书、学生会主席,非常能干的男生;对下铺的是得玉,有着骨杆身材,每天中午午休时他都会给宿舍带来美妙的插曲。宿舍一家子,各有风采,每晚的冷笑话、瞎编乱唱的歌曲都记录着我们的快乐与欢笑,还有那些幼稚的话语,带来的幼稚的傻笑。

ZF、CDY,我曾经的后桌,还有我先前的同桌、我们的体委HJ,也是经常性地斗嘴,闹着闹着ZF往往微笑着来一句“呃,没意思”,CDY往往大笑一声“好不要脸哦”,HJ“哈哈”摇着头一头栽在课桌上睡着了。YM,我习惯叫她sir,挺有大姐样的。YLP,传说中的小黑,叫我小朋友叫上瘾了,听惯了之后也让我也惯性地叫她小朋友。LZP,高二的舍友,总喜欢亲昵地叫我“阿龙”“龙龙”,把我当小孩子,暖暖地宠着长不大的我。

故事仍在继续……

SYC、YGW、XQ、QGH、ZZZ、YXH、HS、WFP、ZLQ等等等等,那些人那些事……早上,我们一起在走廊晨读;课间,我们一起踢毽子,一起嬉戏,一起打闹;午后,一起跑步;晚上,一起自习听歌;晚修后,一起吃宵夜;晚间,一起卧谈;考砸了互相安慰,考好了一起庆祝……这些都是灰色记忆中的暖阳,很多人,很多事现在已经来不及述说。……那段时光,真的很美。战友们,你们现在在哪呢?

北大醉侠孔庆东曾写过一篇文章叫做《永远的高三八》,以其独特的孔氏幽默法描述了他所在高考班级的备战气氛,让人耳目一新,竟不相信世间会有如此轻松的高考前夕,同时又不免羡慕不已。其实不是醉侠过分夸张,而是如今的我们所处的时代和所拥有的心态与那个一去不复返的时代迥然不同罢了。

诗人说,相机的存在将瞬间定格成了永恒。可真正到了六月这特殊的季节,它却怎么也装不下心中的思绪和悸动。我是个不爱照相的人,并不是因为我嫌弃自己长得不好看,而更多的是我自信现实中的我远比相片中的我赏心悦目(又会有人说不要脸了)。印象中我在母校的留影很少,我在blog上翻着以前的照片,也仅有四张罢了。所有的一切只能靠着记忆去搜寻、回味。

当年高考结束时,没有人知道我听着《那些花儿》重游母校,最初的想法只是想再看看可爱的母校,然而当时的天气和我的心情一样昏沉、凝重。从走入校门的那一刻,理智告诉我,我已经不再属于这里,这里的一切都不属于我了,未来的日子将有可能不再回来了。站在行政大楼下,我试图回避脑海中的一切,只想把这里的美景留下,伴我到永远、永远,但是我无法回避,哪怕是最低处的阴影,哪怕是已经成为过去的过去。

行政大楼好似一位气势恢宏又安宁静默的守望者,在仰望着天空的时刻,也把自然的激情乐章融进了心脏当中,安静的中心广场又唤起了曾经的激昂,一起跳动、一起见证。它们见证了我们入学时的欣喜和懵懂,见证了母校的发展变化,见证了成长、见证了辉煌,见证了轰轰烈烈的那些时刻。来这里,离开这里,我把青春放在这里,这里留着我的记忆,留着让我们感动和快乐的东西,让人情不自禁想挽留,想保护,想站在一起合影。

“围城”外无数为之着迷的母校,多半都是因为那群威武的教学楼吧。低调严肃的庄严,始终掩盖不了橘红色激情的本质。那一刻,我站在教学楼底下,曾经活动的喧嚣,教室里的刻苦,我们的疯狂和探寻自己的压抑在眼前浮现。方正的建筑留下了踏实的影像,曾经那精彩的课堂点亮了一个个窗口的灯火,次第熄灭在满天繁星,如是循环。

确定离开所有的清晨和夜晚,离开所有的青春和幻想,离开所有快乐的忧伤的往事,离开多少次乃至无法计数的激动。停下来,站在宽广的运动场上,一条条跑道在我们的踩踏下留下了痕迹,记忆中跑道上矫健的身影如一阵滚动的风,静静地绽放、消散。只有消失后,才会想起这些停顿的美景。体育课上,我们在这里施展拳脚;午后,我们在这里飞奔;读书累读累了,我们在这里漫步……一幕幕的场景如同这季节里的蒲公英,轻轻一吹就消散和纷飞远去。足球场上的青草依旧在生长,我在想是否有一天会像《那些花儿》里面说的,“如今这里芳草丛生”,钻过我们的指缝,淹没我们的身体,直到它变成尘土、化石和星空。《那些花儿》依旧在耳边回荡,那一刻的我只想静静地躺在草地上,任流云的辉光,千年如一日地飘过。运动场的一角,雄伟的体育馆和大多数楼群一样在骄傲的学子中悄然登场,心想有生之年我是没有机会进去了,随即向后花园的方向走去。

灰蒙蒙的天,还有华丽而即将退场的夕阳,听宽厚大石挡住的长风,抚多年风霜留下的褶皱,驻足在写着“川中精神”的大石头前,忽然觉得如此真实。“无私奉献、团结拼搏、奋发图强、力争上游”唤上了每一次过客的生活,唤起了每一次游走在生命里的声音,不断在倒退的记忆里欢笑满地。那些话,一直都在思念的影子和梦幻中徐徐前进。“同学能帮我们照张相吗?”,一个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没问题”。他们也是高三生,毕业了,回来留点记忆。看着他们脸上的笑,我似乎又在这群人中看到了那群“鼠朋狗党”,还有我自己。那些曾经的青葱岁月和身不由己,在我抱脸一笑的时候,都变成了那些花儿的清香飘散在天空。

美丽的后花园残留着我们的欢声笑语,漂浮着温情脉脉的气息。青草荷荷,不知名字的树木,还有一段段绚烂的色彩和一个个美好而恬静的场景,浓缩了所有故事和感情。石板砖的小径蜿蜒着通向那片宁静、那片圣洁,足够让人醉倒在地。无数次地走过,无数次地停留。三年轻易地走了过去,从入学到离开的那天,从一千多个地球自转周期和宇宙所奏起乐章的小节中舞蹈到现在,分明要离开了,却依然在心中种下美丽的回忆,植根在那美丽的后花园。

一道道的风景伴着一首首的骊歌,那是看母校看的最清楚的一次,听着《珍惜》,迈着沉重的步伐,离去,渐渐远去、远去,直到消失……且行且珍惜……

我们在那片土壤中成长,就像沧桑的年轮是树木心中的记忆,有粗有细,有疏有密,记录着我们的心扉,然后我们坐上了通往成年的轮船,驶向远方,途中留下叠叠水波,荡漾开来,消失无踪。

似乎越来越说不清楚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景了,相识相知了多少,恐怕自己也数不清。艰辛而有趣的军训,纠结不舍的运动会,激情燃烧的创造节,痛苦而难忘的备考……有那么多的回忆,叫人痛并快乐着。回过头来,就像久违的好友,轻轻拍打彼此的肩膀,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还不忘加上一句:“你这该死的家伙,见到你可真好!”还有一群人,他们诞生于当一个问题从孩子嘴里翻出的那一刻,如同明灯,他们指引着我们前行。

那群曾经以为永远都会在一起的人们真的就这样各自散落向了天涯,“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这种经历其实是一种延续,会在曾经的、现时的、将来的学弟学妹们身上延续。“班级里的兄弟姐妹,一起奋斗的战友……那些曾经一起疯,一起狂,一起哭泣的岁月,可不可以不要走,可不可以永远停留”,我见到的每个同学都微笑着说真的怀念高中的日子,我知道他们谁都不会愿意真的回去。

高考本来不是故事,高考之前的时光才有故事,而高考之后,我们自己也成了故事。那份心情,那份感怀,更值得我们在付出一年的心血、谱写一年的故事之后,自己去发掘,自己去寻找。说实在,经历了许许多多之后,我发现那段回忆其实也没必要过多的留恋,只需好好的收拾封存,彼岸不是终点。所有的一切都成为陈年旧事,现在的我们,已经成长了,已经慢慢将现实掌握在自己手里,已经慢慢将自己的未来谱写了。现在,思绪里不见被如今浓墨重彩的那些痛彻心扉,更多的是一种淡定,一种思念。如果有小说中那充满魅力的冥想盒,我也会不厌其烦地抽出思绪,轻轻地放入其中。

曾经有高峰的精彩,也有低谷的失落,走到今天,到了放下他们的时刻。旅途还在继续,生命的列车将驶向何处呢?无人知晓,就像阿甘说的那样,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样的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将会是哪种,征程漫漫,也许我们不能再并肩同行,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希望所有人都平平安安。

又是一年高考时,向曾经经历过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同胞们致敬,祝愿高三的同学们在高考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顺利通过高考这一关,也希望走在大学里的我们珍惜这艰苦奋斗而来的成果,谱写更加绚丽的大学生活篇章!

我恨我的彷徨

我的年华是纸质的,可却承载着最浓重的色彩和文字。

这些华丽的文字都是骗人的。而我总骗自己。

我确实对不起我的人生。高考没好好的,大学也没好好的。挥霍的时光…挥霍的时光,那是过去。

上了个大专,他们都以蔽视不喜欢目光的大专。

曾经我也说自己的路自己走,所谓生命中随便说说的人或是想看你笑话的人都是别人而已。朋友也说,我们的路还很长,不能这么懈气。

其实我也懂。走好自己的路,别人只是路人。

只是最近我发觉我好像再去高中再***去的高考……

我觉得前途是渺茫的。至少现在是。突然也就相信了那句永恒不变的催促孩子读书的话“用功读书考上大学不然就得种田”。

可笑吗?现在才惊觉这句话。

如今也要实习了。这条路好难走。我是不是该哭笑不得的走完这条路。

暮蔼沉沉除天阔,我怎么这么悲伤无助。

紧抓希望,相信会有好的未来。

只是我玩不起输不起这样现状的未来了、、、……

高考结束去卖瓜

文/张新文

过去农村的孩子一放暑假,就得帮大人干事情,女孩子学着做饭,男孩子除了割牛草、挑井水外,有时还得把自家菜园里吃不完的瓜果、蔬菜挑到街上卖,以换取日常的零用钱。

父亲是十里八乡尽人皆知的种瓜能手,每年暮春他都会把香瓜种子用水浸泡,放在碗里盖上湿布,而后把碗放在灶台上,因为天天做饭灶台温度高,便于种子发芽。春天里,气温忽高忽低,很不稳定。温度太低的时候,父亲会把湿种子装进方便袋,再揣进怀里暖着,跟呵护婴儿似的……凡事必有度,物极必反,如果雨水过于勤快也不好,瓜秧疯长,会导致落花、落果。人们就会全家齐上阵,掐断瓜秧的梢部,阻止其生长。可是父亲叫我们好好睡午觉,他说一个人就办的事,何苦一家人都跟着遭罪?他用镰刀砍一根可手的柳条,用柳条使劲地抽打着瓜的藤蔓,藤蔓的颈部和叶子落了很多,几乎能见到藤蔓下的土壤。父亲这样做,开始人们不理解,甚至有人说父亲这是蛮干。可是,到了收获的季节,事实让大家心服口服了,我家的香瓜结得多,还好吃。父亲说:“瓜就跟孩子一样,该疼爱的时候你得搂在怀里;做错了事,你得给予批评或是给他一巴掌,让他长长记性,千万不能护犊子啊!”父亲对疯长的藤蔓进行近乎野蛮的抽打,使得瓜秧透风、透光,更利于坐果、生长。

瓜多了,一家人是吃不完的,那年高考一结束,父亲头天晚上就把瓜摘好,要我去卖瓜。那是一个刚下过雨的早晨,我赤着脚挑着瓜,箩筐里放着杆秤,心里忽而想起来《人生》里高家林挎着篮子进城卖馍的那一幕,我没有加林哥的窘迫,因为他名落孙山,又被高明楼下了代课教师的职位;而我还在期盼中等待分数的下来。快上石子路的时候,要过一个流水湍急的黑鱼沟,我一不留神连人带瓜跌倒在沟里,飘在水面的香瓜顺流而下。一向水性好的我哪里在乎这些,很快就将它们收拾归队,一个个香瓜就像沐浴过的孩童,显得干净、可爱。过了黑鱼沟、穿上鞋子上了石子路,不足百米就是一座石拱桥,桥下流水潺潺,桥边柳树遮天蔽日,蝉像个美人痣贴在柳枝上拼命地鸣叫着。赶集、下集的人们都会在这里稍做歇息,放下担子。我想:在黑鱼沟也折腾了不少时间,如果走到集市就太晚了,干脆就在这柳树荫下卖瓜吧。我学着别人的做法,把瓜码放整齐,洒上溪水,很有卖相。很快就有一个干部模样的男人来买瓜,他还问我是哪个村的?谁家的帅小伙?我都如实地回答了他的提问,他把自行车扎稳,草帽当扇子,乐呵呵地说:“原来是张把式家的瓜,用袋子装好,全要了!我要让大伙尝尝张把式的瓜就是与众不同哦!下一步就要在全公社推广他的种瓜经。”给了钱,我帮他把瓜放到自行车货架上,他还回头夸了我。

记忆是条河,流淌着许多过往,“高考”结束去卖瓜,只是记忆河流里的一朵浪花,激励着我莫让岁月付水流,经历和努力是我们年轻人最大的财富。

又梦高考

文/胡正美

说起高考,这是一个让人感伤又不愿提及的话题,因为高考对我来说,终究不是为我准备的,说白了,就连初中的大门也没有迈进过。小学毕业后,我在一气之下被迫无奈地选择外出打工了。记得,走的时候,我有多么的依恋母校,向往初中、高中、大学的生活;如今,一切只能够在梦里当作追忆罢了,尤其是在每年的高考渐渐来临,那场没有实现的高考梦又如期而至,竟然变得越来越清晰,仿佛又看到自己坐在高考的考场上,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高考生,圆了多年的高考梦。

在小学六年下来,我的成绩除了六年级有所下降外,其他五年算得上是优秀的,总是在所读的乡村小学名列全班前三名,一年级第二学期考试的时候,数学成绩居然考了满分。当时,别说我高兴啊!许多人都替我高兴,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当然了,不排除老师的鼓励和同学们既羡慕又嫉妒的目光。母亲说:“虽然她是个女儿身,但是,她聪明伶俐,只要她认真学习,将来上高中考大学是没有问题的。”那年,我八岁,学习的愿望是那么的强烈,好像过早的规划起未来,除了读高中考大学外,还是读高中考大学。

为了实现人生梦想,我付出了许多时间在学习上,可以说,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我都废寝忘食地一心扑在学习上;无论是放牛,还是割草,我都会不忘地夹着一本书,抽出空闲看上几眼。通常,我是很少看电视的,总觉得这样下去是在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读到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对于那些年纪小小就外出打工的姐妹们还感到非常的惋惜,想不明白她们为什么不用心读书,却不曾想,五年级的下学期,在学校领导的安排下,我们班换了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师来担任数学教学,不知道是不适应教学,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总之,我的数学成绩渐渐滑坡。大家都知道,历来演绎着的都是老师喜欢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就算在发生冲突的过程中错不在你,也免不了成为冤枉的对象,我不例外的变成了让这位老师越来越不喜欢的学生,他也变成了我越来越不喜欢的老师。

不管怎么样,在时间的推移中,我与班上的同学一起迎来了毕业,本来,两科一百二十几分的成绩上初中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父亲却不顾及我的感受,只一味地说我的成绩差,担心继续读初中承受不了课程。就这样,我在一气之下选择外出打工了,从此告别了读书生涯,虽然过后父母多番劝说,但是我没有再回头,也许,那次负气出走,将让我付出一生的代价,将高考梦在心里搁浅。

现在,女儿已经六七岁了,读一年级。在老公的耐心辅导下,她的成绩比我当时还要优秀,一次又一次的满分让我们觉得习以为常。老公经常说:“凤儿,只要你认真学习,将来读高中考大学完全没有问题,最好去考清华北大。”每次,我都有意无意地别过头去,悄悄地抹去那一滴滴辛酸泪,为那场渐行渐远而又没有实现的高考梦。也许,一切都只能够寄托在女儿的身上,让她来为我实现。我也深知,女儿的现在并不代表将来,但是,我和老公一定会把全部的心思放在女儿身上,与她一起学习,哪怕是当她的学生,只要她不像我半途而废,顺顺利利地读完小学,继续读初中、高中、考大学,我的此生就算得上圆满了。

走进五月,意味着高考的脚步声越来越急促了,正如我的高考梦一样变得越来越清晰:在梦里,我满足了高考的愿望;醒来,又在默默地祝福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们,且行且珍惜。

高考,只是再“试”一次

文/李格珂

“我会的,别人可能不会!”

“我不会的,别人一定不会!”

“别人会的,我一定会!”

以上是高考最后阶段,某校老师给出的决胜“秘籍”。同学们自然牢记老师的教导。走在路上念叨,放下饭碗念叨,临睡觉前念叨,睡觉醒来念叨,反复默念几遍,给自己减压,给自己宽心,给自己信心。

一年一度高考的日子转眼就到了。高考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高考早已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个家庭,一个学校,甚至是全社会一年一度的头等大事。是国民心目中最有分量,最具权威,最严肃的国家级考试,意义重大。考生和家长、老师在这一年里,心理承受的压力是可以想象的沉重。

高考这一天,考场附近的街巷交通突然被考生家长们“管制”起来,这一天,人们走路脚步都变得无比轻柔,说话都压低嗓门,唯恐一丝一毫的动静惊扰到考场里的考生们。考生家长们这一天更是放下一切,严阵以待,谨小慎微,如履薄冰。

“高考免费接送车”那些爱心出租车和私家车主动担当起责任。

“高考季,一切给考生让路!”

“嘘!安静一点,附近有高三考生。”鲜红的横幅突然就拦住去路。看到大街小巷这些暖心的标语、标记,倍感温馨。不是矫情,是真心感动。

中国高考恢复三十多年来,国人惯常认可“十年磨一剑”,“一考定终身”,这种思维定式基本没变。所以高考才被逐级推演为生命不能承受的沉重。想想看,赢在起跑线上,从小的竞争,小升初,中考,学考,各种竞赛。十二年来各种大考小考,考试历经无数。高三模考尤为甚,等身高度的卷子,堆积案头的资料,反反复复的考练,高考成了最难迈过的大坎。

西方有句谚语:“一次考试没有通过,不等于世界的末日来临。”因此,我们应该西为中用,别把高考太当回事。成功是没有途径的,成长的路子有很多。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认识自己,别太自寻烦恼。把高考看淡、看轻、看空。没必要紧张,学会为自己减压。高考只不过是中国教育的一个环节而已。从小到大,参加过那么多考试,站高一点,再回头看,高考,只不过是再“试”一次。

动物行为研究学家做过一个实验,让饥饿的蚯蚓走T形盒子,大道直行,左边食物,右边电路(小电压),蚯蚓一不小心就走到了右边,连入电路,遭到电击。经过200多次的尝试与失败,蚯蚓准确觅到食物。同样的,将一只饥饿的鸡拴到小树下,绳子足够长,食物足够近,但是绳子缠绕在树上,要想吃到食物,就要环绕小树,绽开绳子。经过20多次的尝试和挣扎,鸡觅到食物。所以,量的积累,质的升华,成功,只是再“试”一次。

高考在即,卸下负担,舒展表情,放空心灵,沉着应战,心想事成,成功在望!

那年,我中考

文/举杯邀月

看到街上满是高考归来的学生,或三三两两,或成群结对,我又不自觉地想起了自己的那年中考。

没有读过高中,自然没有参加过高考,中考对我来说,是最严肃最高级别的考试了。那年那天,记得天气火一般的炎热,我们跟着老师乘着大客车来到了县城,住在县委党校的招待所,床是上下铺的木板床,每张床上帐有蚊帐,屋顶上挂着两个破旧的吊扇,六个同学住在一间。一进屋我们欣喜地打开了电扇,渴望能吹到凉爽的风,但是我们却听见吱呀吱呀的破电扇的叫声,似乎是有气无力叹息。记得当时我还戏说:真幸运,竟还能享受免费的音乐入睡。老师这时告诉我们说:“这里的条件已经很好了,还有些旅社没有电扇呢!”听了老师的话,当时的我们便有一种幸运儿的感觉了。

不知道是因为天气炎热,还是心里紧张,我竟半夜难以入睡,浑身是汗,再加上有个别的蚊子乘虚而入,嗡嗡地在我耳边叫着闹着,我分明感觉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着,竟毫无睡意。我不时地看着手表,那是爸爸专门为我考试从亲戚那里借来的。深夜一点多,我还在听着电扇吱呀吱呀的叫声,默默地数着小白羊。最后,无奈之中,我索性起来,来到院子里,竟发现有不少学学生也未睡,对着院子里的水龙头在冲凉呢。我也学着他们对着水龙头冲了起来,冰凉的自来水冲在身上,全身心感觉彻底的痛快与解放,现在回想起来,那次的冲凉是应该是今生最舒服最畅快的一次了。

回到屋里,我便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似清醒又非清醒,我的脑海中忽然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这一觉睡着不能醒来怎么办?我一想到这个问题便猛然觉得问题的严重性,浑身又冒出汗来。一夜之中,我便在惊慌与炎热中迷迷糊糊地度过了。

第二天,第一场是语文,我做完了试卷,感觉还好,直到考完试才觉得脑子有些昏昏沉沉的,幸好中午一吃过饭,便躺在床上稀里糊涂的睡着了。就这样,中考糊里糊涂的过关了。

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不知多少学生参加了中考,经历了高考。而今,又一年高考已经结束了,迎之而来的是中考。我只想告诉这些孩子们,不论中考还是高考,对于青春都是一种磨砺,都是一种财富,正确对待,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或得或失,对我们来说,那都是一份经历,都是一种美好的回忆,难道还有比这更重要的吗?

奔跑高考季

文/翁桂涛

又是一年高考季。当我听着窗外的鸟叫与蝉鸣声,记忆总被牵扯到那段轰轰烈烈的岁月,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回忆。

高三那年,每当走进让人只想到“奋斗”二字的教室时,我总会下意识地瞧一眼黑板上逐日递减的数字,然后深深地倒吸一口气,坚决地告诉自己:“从此刻起,要全力以赴地做最后的冲刺”。

“冲刺”,一个让人听了不禁为之捏汗的词,就像一把锋利的匕首,在自己的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我时刻提醒着自己:必须毫不懈怠,全心全力地投入到高考的备考中去。

于是,大家的复习进度便随着高考倒计时板那越来越小的数字而变得更加急促起来。我们可亲可敬的老师们,以光流逝的速度对所有知识进行了一遍又一遍的系统讲解,唇舌飞扬,忘乎所有。然后,依旧是高强度的系统复习,摞得老高的试题,以及频繁的摸底测试。

“今天的痛苦,明天的辉煌”,一句不带任何色彩的话,仿佛在一瞬间成了全班同学的临时座右铭。我们终将要“浩浩荡荡”地步入那无硝烟的战场,不会有谁的陪伴。

时光开始疯狂地流淌着,以我们所无法企及的速度在流逝。

黑板上,那让我们几近窒息的高考倒计时数字已经减少到了“8”。这个让人不由得为之一惊的数字,令人深刻地意识到:与高考的距离已不是遥不可及了。

虽然,我们谁都不知道高考到底能对我们的命运产生什么样的改变,但却都知道,高考之于我们的人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关口。所以,心中不免有一份坚定的信念:只有坚持到最后,勇敢地闯荡过,人生才能无悔。

所有人都说,高考是人生中最紧张急促的日子,是一段永远无法忘却的日子。

我只记得,那天,和同学们都很坦然地走进了那个暂时属于我们的“战场”,不带任何的紧张和担忧。“试卷发放、铺开卷面、提笔填写、交卷、起身离场”,这一连串的动作构成了最真实、最深刻的回忆。

当高考的终止铃声响起后,当人流从四面八方簇拥而至时,考场外许许多多高考学子相拥而泣。我看到有一些不知是喜悦还是担忧的泪水,挂在了一些熟悉的人的脸庞上。而我,只是安静地从他们身边走过,面带微笑,我想把自己最完美的心态留给高考这场无硝烟的战斗。

七月,一个让我迫切等待了很久的月份。当我从邮递员手中接过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内心的情绪霎时彻底沸腾了。揣着通知书,兴奋地告诉爸妈:“我终于为未来拿到了一纸录取通知书了”。尔后,我看到了爸妈脸上欣慰的笑容。

高考,一段奔跑的岁月,我们怀揣着一个个不懈追求的梦想,与题海为舞,与奋斗相伴,在经历了一连串的插曲后,收获了累累硕果——大学!

泪眼中的高考

文/钱永广

又到高考时,每年这个时候,只要想起我的高考,眼里就会涌出动情的泪水。

那是二十年前的一天,听说高考成绩出来,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母校,与众多考生一样,渴望能从老师的眼里看到一丝希望。可遗憾的是,我的成绩离最低分数线仅差两分。

我拿着分数条,一个人失魂落魄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眼泪禁不住往外涌。这么多年来,父母供着我,特别是刚读高三时,我的身体又出现了毛病,为了不影响高考,父母赶紧让我住院治疗,谁知一住就是一个多月,这让土里刨食的父母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可父母无怨无悔,他们节衣缩食给我治病,供我读书,因为我是家里的最大希望,没想到我只因两分之差名落孙山,我的努力全白费了!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进堂屋的。父亲看见我的愁容,也不问我,眉头紧锁,他抽着烟,眼睛看着脚下,像是在低头沉思。我知道父亲的压力了,考不上大学,就意味着要在农村砌房找媳妇,可弟兄四个,二哥的房子和媳妇还没有着落,身为老三的我,问题又来了。

接下来的日子,父亲的情绪远坏过我的沉默。我一声不响,像做了错事的孩子,在家里不敢吭半点声。

一天早上,父亲从集镇上买回来一百只小鸭。不用父亲吩咐,我就学着母亲的样子,专心侍弄那些娇小的生命。鸭子长得很快,没过多久,鸭子就会下河了。一天中午,鸭子跑散了,母亲、我和弟弟就循着河塘四处寻找。中午毒辣辣的太阳烤得皮肤生疼,我们还没有吃中饭,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吃不了苦的弟弟不停抱怨天太热,这鸭子太难放!一向很少说话的母亲说,放鸭子苦就好好读书,考上大学将来就可以不放鸭子!看见母亲额头上的汗珠比我们还多,我不敢说话,脚下的步子迈得更快了。

两个月不到,鸭子成熟了,父母把鸭子送进了集镇。晚上,我依旧蜷在门前的凉席上,迷迷糊糊听见父母又在谈论我读书的事。母亲说,这孩子病了那么久,旷了一个多月的课,考得不错了。父亲嗯了一声,像是肯定,又像是叹息。第二天我正准备下地锄草,坐在门槛上的父亲开了腔。他说:“三子,家里虽然困难,但再难,我们也要供你读书。”我立在原地,默不出声,因为复读对我来说又有压力,万一明年还考不上怎办?见我没有接话,母亲连忙丢下手中的活计,木木地看着我。一边的二哥轻松地说:“家中的房子暂时不砌,有钱还是先供弟弟读书吧。”没有房子,二哥哪里能讨到媳妇?看着苍老的双亲,看着家徒四壁,在无边的沉默中,我的心震颤了,我的眼泪像开了闸门,一下汹涌而至。我感到高考已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我的父母,我的兄弟姊妹,所有爱我的人,都与他们有关,我虽是两分之差,对他们却是多么巨大的遗憾和伤害。

父亲口袋里揣着卖鸭子的钱,执意要送我去复读。看着父亲弯曲的背脊,那老态龙钟的样子,我的心又收紧了,我真想上去扶他一把,怕他一不小心摔倒,可我自小就从未与父亲有过任何亲热的举动。我矜持着,跟在父亲的背后,潮湿的泪水在无声地漫溢。

一年很快就过去了。一个流火的中午,我正在池塘边赶着一群鸭子,母亲远远地朝我喊,叫我回家。我的录取通知书到了,看上去父母比我还要高兴。我从父亲手中接过通知书时,我感到父亲和我的手都有点不由自主地颤抖。那天下午,父亲破例让我在家休息,他代替我去放鸭子,而我一个人坐在池塘边,整整一个下午,仰望云卷云舒的天空,眼泪簌簌而下,各种滋味涌上心头。

考试人生

文/泥人

又到高考时。因为这一场考试,往往决定着莘莘学子的未来,所以被看作是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十年寒窗,只为今朝。记得以前的高考是在天气最热的七月,被曾经经历过的人称作“黑色七月”,可见这场考试留在芸芸学子心中的悲苦印象。

曾经为了给正在读高中的儿子一个心理期望,对埋在试卷里疲惫不堪的儿子说,等你参加完高考,进了大学,你就再没有这没完没了的大考小考,完全轻松了。可等儿子上了大学,却依然被各类学科、资格证书等考试缠身,轻松不到哪里去。

其实,回顾中国人的一生,一辈子不知要经历多少场考试,真好似一场考试人生。

恐怕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要接受考试的“检验”。入学、择校要考试,升学要考试,甚至连分个班都要考试,更不用说这场可能决定一个人一生命运的高考。

中国人自千百年前的科举制度开始,就凭着这一场场的考试把人分出了个三六九等。

考试在当今社会已不“专属”学子。招工要考试,想搏个“旱涝保收”的公务员更要考试。进入工作岗位,你还得不断地考试。上岗证、从业资格证、职称,这个“员”,那个“师”,初级的、中级的、高级的……让你依然在各类专业或非专业的书本里眼花缭乱、头昏脑胀。

当然,你也可以拒各类考试于门外。但你要是不达到那一张张试卷规定的要求,没了这个证那个书,好的岗位好的收入也将拒你于门外。比如你要当个会计,你没考个会计证,谁会要你去帮他管账?你要做个焊工,没有焊工资格证,谁敢让你去上岗切割焊接?生活的账不是你想算就有资格算的,火热的日子也不是你随便想焊接就焊接得了的。

考试人生真累。但是,不考,你还有什么好的办法“海选”出适宜的、乃至优秀的人才来吗?所以,即便我们考得疲惫不堪、焦头烂额,但我们还是要在这一个个的考场中绞尽脑汁,奋笔疾书,以求交出一份达到及格的最低标准的答卷。

宏观地说,人生其实就是一场考试。它不但以知识、技能在考验着我们的生活能力,也在用文化、精神、道德、品行等,在拷问着我们在这个尘世上的行走。这场考试,我们无法缺席,也不能躲避。

难忘那年高考

文/王晓林

1993年春节刚过,远在山后农村的我,收拾好简单行李,怀揣着“高三补习录取通知书”,踏进了大竹中学的校门,继续追逐我的大学梦。

此前,我经历了三次高考,每次落榜的那种痛楚和煎熬刻骨铭心,每次皆因差分和身高的原因让命运戏弄。结局的败北,相当残酷,但现实就是现实,让我无法逃避。除了内心矛盾和纠结,只有感叹时运的不济和老天的不公。彻夜苦思冥想,痛定思痛,最终横下一条心:再拼一次,如果失败,那就彻底认命吧。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以前,全国高校招生名额少,竞争异常激烈。参加高考的同学,绝大多数要落榜。一些落榜的同学总是不服输,只有一遍遍复读。每复读一年都是炼狱般的煎熬。家人的叹息,邻居的议论,前途的困惑,让复读生几欲疯狂。年复一年的复读,一次次的落榜,让极少数复读生心理扭曲。更有甚者,变得神色行为怪异,成了不吵不闹傻呆呆的人,在我的家乡称作“书癫子”,这是心理脆弱封闭、排压方法不正确所致。庆幸的是,我还是个想法比较单纯的人,天生我材必有用,走一步看一步吧。这时候,父母仍给我打气、加油,一如既往地鼓励我。他们的理解,他们的期盼,成了我再次冲刺高考的强大动力和坚强后盾。

在复读的日子里,我基本上是独来独往,几乎将所有与学习无关的事统统抛在脑后,全身心扎进书山题海里。每天清晨五点半起床,晚上十一点半睡觉;机械地往返于教室、食堂、宿舍这三点一线中。时时都在提醒、告诫自己,绝对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坚决不能放弃。因为,要是考不上大学,矮小瘦弱的我将会在故乡的土地上“背太阳过山”。这是最后的机会,我必须牢牢抓住。这些年里看过不少有关农村题材的文学作品,在作者的笔下,描述的农村是莺歌燕舞,瓜果飘香,闲情逸致,甚至,有人把农人挥汗如雨的劳作情景都写成了诗情画意,我却不敢苟同,更不想违心附和。

毅力是成功的母亲。高考是考意志、考自信、考吃苦,成天跟我打交道的那些冰冷的公式、单词、习题,还有那些也许除了应试而平常难以涉及的东西,似乎成了我难分难舍的“朋友”。我深知,梦在远方,路就在脚下,人生编织的梦想,只有拼搏奋斗才能圆满。回想那时与同学为一道难题争论不休,在校园林荫道中倾心畅谈、相互勉励的欢愉时光,提振了我的自信,让我看到了成功的曙光。

光阴飞逝,高考又如期而至。这一考,决定着每位考生“是穿草鞋还是穿皮鞋”的命运,所以,人人企盼好运,个个摩拳擦掌,场下是同学,场上是对手,竞争可谓激烈。

那时,高考时间是在七月份的七、八、九这三天。为了自己有一个良好的状态,临考前几天,我住进了亲友联系的某单位招待所。

首场语文考试,我头脑清晰,沉着应战,发挥也很正常。可当天下午的数学考试,却出了个小意外。幸好有惊无险,虽然时隔20多年,仍记忆犹新。

本来那天上午考得不错,有些兴奋,应该调整放松进入休息状态,但我却偏偏犯了个致命的低级错误,在午餐后鬼使神差冲了一杯咖啡。这“锦上添花”的举动,让我兴奋难眠,浮想联翩,想着,想着,不知何时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不知睡了多久,一个激灵,让我猛然惊醒。一看时间:“糟了,快到两点了!”这正是进考场的时间,而我的住处离考点有近两公里。我翻身起床,来不及洗漱,当时除了一脑门汗水和脑袋一片空白,余下的就是跌跌撞撞地冲下楼。

在招待所大门前公路边候车的我,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大约等了三分钟,终于来了一辆空着的人力三轮车,我像遇见了救星一般,冲上前,飞快地坐了上去。由于通往考点的道路拥堵,我不得不叫车夫绕道。那时,县城里还没有摩托车,更莫说出租车了。车夫见我着急的模样,双脚不停地踩着踏板,车轮呼呼地转动,载着我火速地朝考点奔去。到了校门口,刚一下车,耳畔突然传来一个粗犷的声音:“王晓林,上午的语文就把你考败了?你看看,考试还有几分钟……”只见班主任手里拿着最后一张未发出的准考证,一脸写满了焦急的愠色。我没有分辩,从老师手里接过准考证,百米冲刺般直奔考场。

那天天气格外炎热。当我得到监考老师允许后来到自己的座位,定睛一看手表,还有两分钟就要开始答题了。哎!谢天谢地,要是再晚点的话,后果真是不堪设想。我面对数学试卷脑子里一片混沌,听见同学们笔尖沙沙的答题声,心里很是慌乱,汗水湿透了全身。我强令自己镇静,过了约五分钟,才静下心来浏览试卷。平时得心应手的题,突然间变得特别陌生。我又一次深呼吸,赶紧调整答题方法:先易后难。信心开始回归,渐渐进入了忘我答题的状态。在交卷前的最后15分钟里,居然有三道填空题在情急生智中得以顺利解出。也许是老天的眷顾,高考成绩揭晓,我的数学竟得了86分(总分120分)。得知成绩的一刹那,我喜极而泣。

1993年8月25日,那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中午时分,我正在地里干农活,从集镇赶场回来的一个长辈叫我快去乡邮政所领取挂号信。之前我和外界从没有什么信件联系,预感会有什么好事降临。我放下手中的活儿,沿着羊肠小道飞跑三公里到了乡邮政所。接过信,手颤抖了好长时间却不敢拆开,我简直没有勇气去面对命运对我的宣判。当我怯怯地打开信封时,一张来自四川外语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出现在我的眼前。

当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回过神后猛地跑到大街上高喊:“我考上了!我考上了!”我终于凭自己的不懈努力跳出了“农门”,站在了人生一个新的起跑线上。虽然前路遥遥,结局未解,至少我的青春年华,给了自己一个完美的总结。

我的高考记忆

文/白峰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难以忘怀的高考,高考记忆,记住的更是一段情,一份真正的爱,一抹美丽的风景,忘记不了的是自己的梦想,忘记不了的是自己的青春。

就拿我来说,高考后,似乎总想美美地睡一觉,考试结束后,回到农村的家里,母亲早早给我铺好一床,床头上放着一碗荷包蛋,此时的我,无心吃鸡蛋,蒙头就睡,一觉醒来,已经是第二天的中午,母亲没有去下地,依然守在我的床前。这时,我倒是觉得有些过意不去,才把自己考试的情况如实向母亲汇报,母亲提悬的心才放下以来,母亲安慰我说,别计较结果,关键是过程,只要你参加了高考,而且已经在考场上拼搏了,就是胜利,就是你人生的胜利。

母亲的一席话,放下了我的担心,给了我安慰,我也忘记了考试的不快,没有了忧愁,吃了鸡蛋,就陪母亲下地去了,谁问起我考试如何?我都会笑而不答。

时间过得非常的慢,当从广播里听到高考成绩公布的消息后,我又坐立不安,第二天一大早就背上饭包,坐上去县城的火车查看成绩,当我来到学校时,红榜已经张贴了出来,我的眼睛大老远就盯着红榜,寻找自己的名字。

我还没有看清我的名字,班主任老师走了过来说:“你这次考的虽然不是太理想,但已经上线,这就不错了,看你当时压力非常大,虽然你的估分能进入重点,但目前来看,生物拉低了你的分数,但进入大学的大门是没有问题的。”班主任的话我听得不是太清楚,但知道我能进入大学的门,这就不错了,对于一个乡下的孩子来说,20多年前能进入大学的门,打开高考的金钥匙就已经不错,不仅仅是让自己能跳出农门,而且也是给父母一个交待。

当我在红榜上找到我的名字后,我已经无心再学校,也忘记给班主任老师打招呼,急急离开了学校,坐上回家的火车,要向父母报告这一喜讯,我知道,此时我在这里看成绩,更担忧的是我的母亲,我的父亲,他们担心我的前途,担心我的将来,那么我一定要第一时间把这一喜讯报告给父母。

回到家时已经是晚上掌灯时间,母亲的饭做好了,放在院子的小桌上,但父母和我的兄弟没有一个人去动筷子,都在等我,其实是等我的消息,等我的喜讯,我一进门,不用报告,从我脸上的笑容中,父母已经知道了喜讯,结果还未等我开口,父亲就说,拿啤酒来,我们开饭。

在吃饭的过程中,我告诉了父母和兄弟我的高考成绩,他们并没有激动,而是默默地为我祝福。

这段记忆永远忘记不了,高考的记忆,其实,记住的不是自己,也不是自己的考试,而是要记住关心和陪伴你考试的人,陪你等待结果的人,这些人有我的父母,有我的兄弟,有我的老师,更有我的亲戚朋友……

高考,这是一场平淡的告别

铺堑是隆重热烈的,离散是平淡静漠的。真正经历了高考,发现其实也就这样而已。两天时间回顾,好像不曾发生过一样虚无。这个大结局在不够响亮,心里有种被欺骗了三年的感觉满满的不甘心。

现在我不需要再捧着课本发呆神游,不需要再皱着眉头想为什么啃不下数学,背不下英语…可是,现在却没有一丝解脱的感觉。

帮同学从宿舍把高中三年来的习题书本拿到废品收购站卖掉……这些两天前我们还当做宝贝的东西,这么快就成了廉价的东西了。

三年学习,就一场高考,一场平淡的头想为什么啃不下数学,背不下英语…可是,现在却没有一丝解脱的感觉。

帮同学从宿舍把高中三年来的习题书本拿到废品收购站卖掉……这些两天前我们还当做宝贝的东西,这么快就成了廉价的东西了。

三年学习,就一场高考,一场平淡的告别仪式,我们告别了高三,告别了高中生活,告别了同学朋友…

在这样走过了便忘却了的路途中,在这样多被遗忘的时光中,每一个人都无可避免地长大着。

似乎昨天的我们还停留在校园,焦头烂额的考试和酸涩而甜蜜的恋情,就是我们头顶所有的天空。那个时候我们畅想的未来,像是放在真空玻璃房里的绚烂的玫瑰,上面闪烁着晶莹的露珠。而今天,我们用一张憔悴而缺乏睡眠的脸孔迎接着新的一天…

我们留恋过去校园夕阳的温暖,朋友的温情,我们也紧紧抓住自己身边的朋友和爱人不放…像是一块柔软的丝绸,包裹着生活里的各种甜蜜和悲伤,把它们衬托成了闪光的珠宝。

才发现过去的那些记忆,踏踏实实的每一次呼吸,都是不可追回的奢侈。只是,高中生活这场戏里,高考是最后的落幕告别,戏的最后出乎意料地平淡。

给自己一次破釜沉舟的机会

文/陈浩

13年前的今天,我是一名高三学生。成绩平平、家境贫寒的我,在学校里一直默默无闻,最后一学期,很多和我成绩差不多的同学,压根没打算参加高考,有的混时度日,有的干脆打包走人。而我呢,一想到自己的成绩和家境,即使破天荒考上大学,家里也没有经济能力供养我,怎么办?刚好表姐从广东打工回来,她说,我们厂招工,不如你跟我出去吧?早点挣钱为家里省点负担。

她说的很有道理,但我犹豫了半天,跟父亲商量,他说:“只要你考上,砸锅卖铁我也会让你上大学。”父亲的话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我也想过,高考在我的生命里可能只有一次机会,而打工挣钱的机会多得很,考试成绩是我的事,至于有没有钱上大学是父母的事,都说人生难得几回搏,今日不搏待何时?我总该给自己一次破釜沉舟的机会,不管考不考得上,我都要尽全力地去考。

我把小说锁进了抽屉,把篮球送给了同学,把一直爱玩的游戏机摔了,甚至把家里的电视天线也拔了,我要离这些诱惑远远的,努力备战高考。

最后一学期,因为端正了学习态度,我学习的劲头就提升了不少,上课认真听讲,专心做笔记,回到家,翻出历次考试试卷,按规定时间解答,并且自己给自己评分。每晚,我都会认真钻研教材,按照老师提示的重点,在父母的催促下熄灯,但当他们睡下后,我又爬起来,看书到凌晨一点。有时候特别犯困,听说洗冷水能让人清醒,我就放了一盆冷水在旁边,眼睛睁不开时就洗洗,然后抹点清凉油,清醒头脑后,继续看书。

那一段时间,我对教材和辅导书,像疯子一样的着迷,有时候一个难度很大的数学题,自己试着用各种方法也解不出来,会厚着脸皮问遍全班的同学。同学们都说我因为学习已经疯了,因为高考,我脱胎换骨般地变化,从一个对学习抱着无所谓的人变成一个狂热分子。

高考成绩公布那天,连我都有些不可置信,虽然不是一本,但超过二本分数线20多分,我如愿拿到了广州中山大学录取通知书,并且在亲友的帮助下,顺利上了大学。酷似“疯子”一般的痴迷,这就是破釜沉舟式的智慧。

高考终将逝去

文/飞田沙

七月三号凌晨3点40分,天空开始下起小雨,我从浅睡中醒来。

我将席子从阳台上拉回到过道里,眼睛几近睁不开,我在朦朦胧胧里迷迷糊糊着。

过道中气味污浊的空气并不因这场雨的洗刷而变得清新,反而掺入了泥土的腥味,不过这场雨还是让黏糊糊的汗液包裹着的皮囊感到一丝惬意。

昨夜在屋里无法入睡,我便与繁星为伴睡到了阳台上。

躺在硬硬的地板上,席子很窄,容不得我翻身,席子下面全是泥土和杂屑,一不小心翻到席子外面,身上就会粘上泥土。我随手拿一本杂志当做枕头,仰望星空。

漆黑的夜空中的星星发着光,却不足以把整片天空照亮。它们不像童话故事里所说的在不停的闪耀着,而是永远固定在自己的方位,连闪都不闪一下。

门前的小河里的青蛙在不停地叫着,不过不是在稻花香里说丰年。一个月前麦收时节,它们也这样地叫着。连天的阴雨差点让农人一年的辛酸苦辣成为泡影时,它们就是这样的叫着。

已经很长时间没下雨了,青蛙还在不停地叫着。我以为青蛙只会在雨后才会叫个不停。原来只要河中的水还没完全干涸,它们就有鸣叫的资本。况且鸣叫是它们的自由,是人的理智和意识所不能决定的,就像高考最终总会在固定的时间到来,不管你愿意与否。

河边的粗壮的杨树在风的吹动下树叶沙沙作响,我的心绪开始乱了。

高考成绩出来之后,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再多的努力终究也抵不过成绩中微不足道的三位数字的现实。

理想终究是会破灭的。如果我们一直活在理想里只能说明我们从未长大过,现实才是我们终究要到达的远方。不管是否愿意,时间总会推着我们前行,而且绝不允许我们后退,哪怕或卑微或渺小的一小步。时间总有一天会让人后悔,但是我们还是得硬着头皮走下去,没人知道哪里会是终点。

算了,反正自己努力过,就算结果再怎么不尽如人意,我还是会平静地接受。不知多少次,在深夜中,在被窝里,在室友的鼾声中借着手电微弱的光芒,耗尽脑力思考一道化学题,或者记忆几个英语单词。最后在疲惫至极中睡下。

高考,太多人都看得太重了。考得不好有人会认为你是活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不是吗?考得好了也总有人在一旁嫉妒。不管怎么样,事实上高考一结束那些往日很熟悉的或喜欢或讨厌的面孔也许以后就永远也见不到了,只能留在梦中想念。当然还有那些没来得及说出的爱恋。

高考只是我们漫长旅途中的一个路口,在这里我们必须对曾经陪伴我们走过这段艰难旅程的伙伴说声再见,然后自己走向下一个路口,踏上自己新的旅途。总会有新的朋友走到自己的身边,继续陪着我们走下去。

曾经遥不可及的高考终会逝去。那些曾经在夜里借着窗外路灯的亮光或者手电的微光费力思考一道化学题,背诵几个英语单词或是数学公式的日子已经变成了美好的记忆。曾经的苦痛在现在看来都变得微不足道。

我想找人诉说,但不知道该和谁说

还是睡吧,就着黯淡的星星,就着阵阵的微风,就着断断续续的蛙鸣,就着那沙沙作响的树叶。

下雨了,一滴滴打在我的脸上,我的意识清醒。眼皮沉重的难以睁开,我迷迷糊糊的把席子拉回过道。打开手机,3点40分,还早呢,继续睡吧。

再一次醒来,四点半,地上没有下过雨的痕迹,昨夜的雨已经逝去。

我还要继续睡下去,没有了无穷无尽的作业,没有了永远也做不完的资料,没有高考,没有了什么还能阻挡我睡下去。

二十年前的那场高考

文/冀南林子

八十年代初期,我在高中学习了二年,经历了那紧张忙碌欲生欲死的高考。那象是一场激烈而悲壮的战斗,惊心动魄,至今回忆起来仍刻骨铭心,心潮满怀。

当时我县有二所重点中学,我所在学校是其中之一,我为此很自豪。学校抓的紧,管理严,升学率高,于是学生就紧张而忙碌。

理文科的分班在高二这一年。要学习要复习的东西是何等多啊,数文外史地政,仅学习历史和地理就有十本书之多。学好文科,史地二科必须取得高分,这是最最关键的。

当时班里有三十几名复习的学生,他们复习了一年或者二年,经验丰富,名晓重点。我与其中一位同学关系深好无话不谈,我们日日在一起时时在一起。即使他为什么复习,和过去那个学校的女生谈恋爱,又怎么挥泪告别,我都一清二楚。也许我年龄比他尚小二岁,听起他的故事来,似书上的故事,美丽而遥远。我对他说“老兄,目前我们就学习,不要女人,考上大学什么都不缺。”他听着,点头就笑了。

我们两个在一起,把历史地理政治背的滚瓜烂熟,每次学校竟赛,我都能取的名次,这方面的功绩应当归于他。

那些日子我们曾是多么紧张和急迫呢。我们有学习计划,每月每周甚至每天的计划都有。复习哪科,哪些章节,什么程度,都计划的十分详细。哪个时候,已经没有星期天了,仅有的午休,我们也用于背单词,相互提问历史大事年代和其他各种问答题了。

很快地掌握了史地外政,那数学语文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我们只好用力于平时,至少不拉分即可。结果说明我们的谋划和策略是正确的。

我们只有学啊学,但是黎明的跑步是不可缺的,晚上的散步也是不可缺的,尽管我们一边散步一边相互提问什么考题。吃饭是不讲究的,我们从家里带来一周的干粮,放学校食堂里蒸热,然后喝食堂的稀汤和米粥,几乎没什么炒菜,这些好象并没有影响我们紧张的学习,我们的关注没在这里。有几个男生关注女生,缠绵绵情书一搭,结果就是没考上学,对象也没有追到手。哪个时候,我们多年轻啊,毕竟是懵懂莽撞的少年啊。

那个酷热的夏天,伴着汗水和蝉鸣,我一举中榜,学校文科分数第一,全县第二,被省一所大学录取。但是我的同学——我的日夜相伴的好友他却落榜了。我欣喜若狂,也舞也歌。他却黯然神伤,欲哭无泪。

但是随后的一年里,我们信件不断,我一直对他鼓励,彼此交流学习方法和学习目的。一年后,他如愿一偿榜上有名。

那时节,高考录取率较低,百分之几吧。被录取了,就真的好似体验到了“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的狂喜。考上学,就意味着“农转非”、“铁饭碗”,就意味着职业、前途稳定有着光明一片,能不兴奋异常飘飘欲仙嘛。

二十年前的那场高考,现在距我已经十分遥远了,但今天忆起却仍如昨日铭心刻骨。我在想,取得一次成功,需要多少计划、努力、挫折和奋斗,需要何等多的勤奋和实力,更需要多久的毅力和耐心,甚至也需要我们自身要拥有诺大宽阔的胸怀和坚忍无比的心理承受力,舍此就难言什么成功。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