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井山探幽

作者: 雨君2019年09月28日生活随笔

当我们决定向葛井山出发时,天突然变了,太阳时隐时出,冷漠寡淡。风呼呼刮着,掀起衣角,吹乱头发,钻进脖子。都说二月寒风如剪刀般的刺人,这四月风发起威来也够刮人。我后悔穿少了衣服,想起婆婆临出门时嘱托,半道觉得冷就返回,实在想去以后再去。难道真的半途而废吗?人到中年,没有与困难搏斗的精神,总觉缩头缩脑不是回事。再者,难得抽空,还是顶风而上吧。

葛井山就在婆家神泉村,村并无活水,几代人喝的都是雨水。刚嫁婆家时,觉村名颇讥讽,明明没水,却叫个神泉。有时候想,是不是村名叫大了,才冲村子没水。乡间人一贯给新生孩起朴素名字,如毛毛狗狗蛋蛋,耐活皮实。母亲说,姥姥第一个孩子起名“虎蝉”没活过九岁。名号大小和生命之间,恐怕真有些牵连。

不过山上确有葛井寒泉,后来才知,竟是潞城古八景之一。相传,当年东晋最着名医药家葛洪曾隐居于此炼丹着书济世救人,故命名曰葛井山。潞城许多文人曾去造访过,从而知山中故景尽数被岁月风尘破损消无。但因曾出名之故,心中生出许多不甘,也想一探究竟。也不知道倘若这一处默默无闻,自己还会不会如此起兴。因为人总是在名利的驱使下变得没有自我,在功利的蒙蔽中,难辨真假。

为了少走冤路,老公把车开到半山腰平坦处。此时风愈来愈大,几经掀掉头顶帽子。环顾四周,田间禾苗还矮,风起处均匀匀摇摆。偶有老农锄地影子,却不为冷风所动。此时正值人间芳菲殆尽之季,仍有不知名的花香味阵阵飘来,熏的人微微欲醉。顺着山顶望去,之前听闻老顶山和卢医山叠翠万顷,涛声万里,便对松下听风仰慕十分,而眼下无需钻到松下,即是离松丈远,耳边尽是粗犷、整齐、汹涌喷发密集细腻的松声,似千军万马金戈铁马,又似滚滚浪涛汹涌轰鸣。亏是来了!没想到这里这么好!我像孩童般欢呼跳跃。丝毫不带吹牛般说,葛井山,强过许多名山大川十倍,尽管毫无人工装扮,却是洗心实惠的很。难怪葛老人家眼光那么好。我拿出相机拍左拍右,似乎要把近景远景以致激荡人心的松吟统统都纳入我的影像里。

我们兴致勃勃地沿着黄土小道循序而上,道随窄,也容得下三四人并肩,且坚实干净缓慢,并非悬崖峭壁,无半点掉下去的恐惧感。之前听家人说山已老旧,没人去,杂草丛生,无路。而眼前小道似乎早已开辟,又似常有人行走。我猜想古人一定走过,也有护林人、放羊汉及采松蘑的。婆婆说早日的人一到雨或雾天就去松坡采蘑菇。松树多,松蘑就多。得乘早去,太阳一出,蘑菇会化掉。采来的蘑菇,晾干,到秋天和杂粮一并在集市卖掉,倒也能贴补点家用。当然不乏前来探古的,也是慕名。所以,这世上原本就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才成了路。

小道两边长满带刺植物,小碎叶,似乎见缝插针,在密实松柏丛中娇嫩欲滴,又盛开着密实小黄花,貌似蒲公英,颜色淡些,花瓣儿较单薄,散出奇香。原来如此,难怪山下闻着花香。这些弱小群体以铺天盖地之势和浓郁苍劲的松柏形成鲜明对比,或许她们和松柏一点都不竞争,形成互补,或刚强与娇弱,或苍劲与妩媚,一起默默地点缀这一脉深谷幽峰。我甚至怀疑这片土地一早就肥沃,因而土生根、根生叶,叶滋土,土养人,循环以往,一代繁过一代。

本以为沃土、碧叶、黄花足够繁华这个季节,谁知又发现松树开的花,以前竟不知松树开花。红粉,褐红,状如伞形似灯盏,直直指向天空。大有管尔日出日落,风霜雪雨, 我自望星朝天歌,永不垂朽。

难以奈何的是那些衰败和消亡的事物。好歹我们在山脊梁上找到了躺倒在地的石碑,它躺了多少年?是否有人扶起过,碑文上的字迹仍有痕迹但是模糊不清。旁边有它的座位,但是我扶不动它,只给它留了影,留影也没用,看着是念想,却又徒增遗憾,它也曾在座位上,在无数人前骄傲地展示过,如今时已过,景已迁,所有的繁华不过是过眼云烟罢。我仿佛听到了古字碑的呻吟。

公式

顺着山脊向西南又行约一段时间,看到一处遗址。一块平坦的黄土平台上,凸起一座看似曾经隆重过的墓丘,墓丘上一摞大石头,高高耸立,似墓碑,又像幡子。不知是传说中的圆寂寺还是葛洪祠,这里本应该寺庙林立,但如今沦落成一片狼藉,任谁都无法辨认。周边尽数大坑与碎砖烂瓦。想必遭遇过不少盗墓贼的袭击。都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即便是赫赫坟墓也难以逃脱挨宰的厄运,人心之叵测大于鬼怪。

圆寂寺也好,葛洪祠也罢,或石洞或寒泉,就算找到了吧,然而独不见葛井,难道如王天喜老师所说,为躲避世人烦扰而匿于乱石之下或荒草落叶之中了吗?我们不甘心,同行者打电话向本村对山情了解的人问过,兴奋之余,我们调转头,向东返回。终于在300多百米处,在山脊东北侧一大岩石上发现形如坛口的天然洞穴——传说着几千年前木鸽染布的神圣地界,里面被来过的人扔满碎石头。我用玉米杆伸进洞内探测,却是左右不着边。据说,这井从山顶一直通到山底。一个千余米深而阔的石井,要经过多少年、多少人、多少石头的探测,我想象不出。

一个本来瑰丽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变得如此沧桑不堪。令石头无语,葛井沧然。也许再过一些年,连井口也被尘垢塞住。到那时,恐怕连残存的石碑、石洞、寒泉、墓志一并被岁月淹没。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