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担颤悠悠

作者: 胡成林2022年06月28日情感日志

回老家看见哥哥担着桶儿倒脏水,无意中想起了我在几十年前用过的扁担。

南方的扁担大多用竹子来做,北方的扁担大多用木材来做。太原南郊一带的扁担最好的是椿木的,并且是靠皮的部位最佳,既硬韧性又强。其次是槐木的、桑木的,柳木扁担最次,担的东西略为重一些就会折了。

扁担分两类,一类是挑庄稼、水果、茶叶的,长约八尺,两头是尖的,两个尖各长20厘米、尖宽一厘米、尖厚4毫米,向上翘,呈月牙形。收秋的时候,一根扁担的两端往麦捆或谷捆上一扎,就可以将麦捆或谷捆担回来。扁担还可以抬,女人和老人力气小担不动,就将需抬之物用绳子捆好后伸进扁担去,两人一喊号子,一、二、三,同时上肩,就可以抬起来了。另一类是担水、担柴草(篓头)的扁担。大约五尺来长的平直木条,两头挂钩(我们这一带叫扁担钩穗儿)。

两种扁担形态不同,使用技巧也有差异,担水的扁担担起来平稳地走就行;担庄稼的扁担,担起来后扁担向上弯曲,两端挑物自然向下晃动,走路时担物人需整个身体上下摆动迎合扁担上下起伏的节奏,才显得既轻松又省力。

扁担的功能很多,其一是担水。记得我小时候,吃的是井里的水,全村1000多人,仅有两眼沙井儿。担水是每个成年男子的必修课。集体化时期每天早晨出工前或下午收工后,人们的第一要务就是担上桶儿到井儿上去担水,有时人多还得排队。井水离井台两米多深,人们用斗子或者小铁桶往上汲水,也有后生们为省事,用扁担勾穗儿钩上桶儿来汲水。但这是个技术活,将水桶放到水面时,需将水桶口朝某个方向使劲儿用力一摆,才能灌满一桶水。说是简单,可操作起来并不容易,若是掌握不好,只能打半桶水。更有甚者,一不小心将勾子与桶梁儿分离,将桶儿掉在井里,还得找勾子往上捞,那麻烦就更大了。

我小时候家贫,由于父亲有病,不能参加体力劳动,我十四五岁就开始担水。家中没有扁担和水桶,担水需借邻居东马哥或者代中哥家的。我个子矮小,挑不起桶儿来,只好将扁担圪穗儿一个朝左向上,一个朝右向上在扁担上绕一下再放下来,才能使水桶磨不着地。我力气小,担不动一担水,只能担半桶水。担上水往回走,扁担压得肩膀怪疼,略为挪一下位置吧,又拧上肩上的肉了,疼得更厉害,只好放下来休息一下再走,摇摇晃晃、走走停停,好不容易才把半担水担回家。

扁担在农村集体化时期发挥过重要作用。其一是天旱年头,春天地里干得种不出庄稼来,生产队里组织人们从村里的水井中担上水往地里点种玉茭。其二是春天栽红薯苗,需从村南的小河里或者村里的井儿里担上水往栽红薯苗的地里担,由于路途较远,人们为了多挣几分工,空担时都是快走或小跑呢!

扁担的功能其二是担粪(拾粪)。印象最深的是我村三队队长赵二成,尽管当着队长,但每天下地时总是用扁担挑着两个篓头儿,一边往地里走一边拾粪。拾粪有两大好处,一是拾下粪后放到地里,增加了土地的肥力,能多打粮食;二是净化了环境卫生,真是一举两得。我小时候也拾过粪,假期或者星期天,用扁担挑上两个篓头儿,左手扶着扁担,右手拿着粪叉儿,往村西的官道上走,一边走一边拾。到了官道上,往北会拾到北格村边上;往南会拾到敦化堰。有时运气好,过往马车多,能拾下多半担粪。尽管肩上沉甸甸的,但心里却是乐滋滋的。

担粮食的扁担在平川发挥的作用不是很大,但是在山区千百年来一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山路崎岖曲折,成熟的庄稼、水果、茶叶主要靠扁担往回担。一到收获的季节,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三三两两的粮农、果农、茶农,肩上担着沉甸甸的庄稼或水果或茶叶,扁担上下摆动着,人也在有节奏地迈着步子,好像是在跳着一种特殊的舞蹈。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